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宫颈癌患者及对照患者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状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宫颈新鲜活检组织HPV与HCMV。36例宫颈癌及3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宫颈组织中,HPV合并入HCMV感染检测阴性率分别为2.8%和31.6%,HPV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15.8%(P〈0.05),OR=18.0;HCMV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8.3%和28.9%(P〉  相似文献   

2.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30例宫颈癌、 30例宫颈炎、 8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 HCMV早期 (IE)、晚期 (L)基因片段、 HCMV79- aa ORF癌基因及 HPV16、 18、 32、 5 2 b、 5 8型 DNA。结果表明 :除 HCMV L 基因外 ,以上各基因在宫颈癌组之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 ,且宫颈癌组 IE和 L 基因、HPV高危型和 HCMV同时感染的比值比 (OR)分别高于 IE或 L 基因、HPV高危型或 HCMV单独感染的 OR值之和。提示人巨细胞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可通过其 IE基因启动、激活 HPV的致癌作用 ,HCMV79- aa ORF癌基因的整合也可能是致宫颈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了解宫颈癌患者及对照患者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状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宫颈新鲜活检组织HPV与HCMV。36例宫颈癌及3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宫颈组织中,HPV合并入HCMV感染检测阴性率分别为2.8%和31.6%,HPV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15.8%(P<0.05),OR=18.0;HCMV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83%和289%(P>0.05),OR=3.27;HPV合并HCMV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63.9%和30.7%(P<0.01),OR=30.7。在β-球蛋白基因阳性的27例宫颈癌及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宫颈组织中,HPV合并HCMV感染检测阴性率分别为3.7%和36.7%,HCMV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11.1%和20.0%(P<0.05),OR=5.50。结论:HPV感染和江西的宫颈癌密切相关。HCMV感染可能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与PIPV感染发生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对免疫Langerhans细胞(LC)的影响及HPV的致癌机理,采用地高辛配基标记的HPV16/18DNA探针和抗S-100蛋白抗体,分别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PVDNA邓列及分布,重点了HPV感染时局部癌上皮内S-100蛋白阳性Langerhans细胞的分布、数量及形态改变。结果显示:在有HPV感染时,上皮内LC数量明显少于  相似文献   

5.
HPV感染在高发区与低发区宫颈癌中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收集宫颈癌高发区湖北省五峰县宫颈癌活检组织25例,宫颈炎22例,低发区的宫颈癌活检组织40例,宫颈炎15例由湖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妇瘤科提供。应用GP-PCR(generalprimers-PCR)技术检测多型HPV感染,发现宫颈癌高发区阳性率为88.0%(22/25),低发区为87.5%(35/40),宫颈炎高发区为36.4%(8/22),低发区为6.7%(1/15)。同时同一份样品进行HPV16型E7基因的检测,在宫颈癌高发区中检出率为60.0%(15/25),低发区为52.5%(21/40),宫颈炎中为22.7%(5/22),而在低发区宫颈炎中没有检测到HPV16E7基因,结果表明:HPV感染在高发区宫颈炎组织中明显高于低发区,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尖锐湿疣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目前已发现200多种HPV,其中HPV6及HPV11与尖锐湿疣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HPV感染率下降有利于降低尖锐湿疣的发病率。尖锐湿疣患者中不仅存在HPV单一感染、双重感染,还存在多类型HPV混合感染。目前临床上常见HPV检测的取材方法可能存在表面污染的情况,准确而简便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HPV隐性感染者的随访时间受年龄和性别影响,年轻女性的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化学治疗方法相较物理治疗方法在提高HPV感染清除率方面更加有效,进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目前各国数据显示HPV疫苗的确有预防尖锐湿疣的作用,但是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聚酵链反应(PCR)及4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探针杂交技术,检测福建58倒鼻咽癌活检的石蜡包埋组织中人乳头瘤状病毒DNA的存在及其类型。结果发现HPV DNA阳性者14例(24%),其中16型5例(35.7%),6型4例(28.6%),16型和6型同时阳性者4例(28.6%),未知类型者1例(7%)。未发现18型和11型病例。5例慢性鼻咽炎粘膜中未检出HPV DNA。42例癌旁粘膜被覆的鳞状上皮中见有挖空细胞、角化过度和疣状增生等HPV感染效应。结果表明在鼻咽癌高发区HPV DNA有较高检出率,它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促进HPV16永生化的宫颈皮细胞癌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协同感染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应用我国室建立的HPV16永生化的人宫颈上皮细胞系,转染HCMV即早基因。结果:HCMV整合在细胞染色体中,协同HPV16促进宫颈上细胞的恶性化,在裸鼠中形成肿瘤。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上皮性卵巢癌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例和18型感染与 上皮性卵巢癌关系。方法选取1991-1993年存档的上皮性卵巢癌石蜡包埋组织42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石蜡包埋组织26例,正常卵巢石蜡包埋组织2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了上述组织内HPV16-DNA和HPV18-DNA。结论HPV16和HPV18的感染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及与EB病毒在咽癌发生中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蛋白表达,EBER-1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结果:42例鼻咽癌组织中,34例p16蛋白表达缺失(81%),28例EBER-2阳性(67%),p16蛋白表达缺失与EBER-1阳性无显关系(P>0.05),结论:p16基因功能失活与鼻咽癌发生关系密切,但与EB病毒感染关系有明显。  相似文献   

11.
周剑  胡预兵  孙振柱 《农垦医学》2009,31(4):291-293
目的:研究LMPI在新疆地区鼻咽癌中的表达及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5例鼻咽癌中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135例鼻咽癌中,LMP1阳性表达为65%(88/135),35例淋巴结转移病例中,LMP1阳性表达为80%(28/35)。结论:新疆地区鼻咽癌与EBV感染密切相关,EBV-LMP1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EBV—LMP1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民族及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ZEBRA/IgG抗体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鼻咽癌新发病例、鼻咽癌治疗后复诊病例、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及阴性正常人群中的ZEBRA/IgG抗体。结果鼻咽癌新发病例ZE-BRA/IgG的阳性率为92.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后复诊病例,ZEBRA/IgG的阳性率为56.9%,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ZEBRA/IgG可作为诊断鼻咽癌及预后判断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鼻咽分泌物EB病毒检测与鼻咽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鼻咽分泌物EB病毒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了解鼻咽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初诊未治的鼻咽癌患者82例,其他癌瘤患者64例,聚鼻咽分泌物送检,PCR法检测EB病毒DNA。结果鼻咽癌组82例中44例EB病毒阳性,检出率55.66%,其他癌瘤组64例中6例EB病毒阳性,检出率9例9.38%,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酶法测定了100例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和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93.0%和53.0%,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64和1:14。NPC患者经放疗后,两种EBV抗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提示该试验对NPC的早期诊断,疗效分析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43 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EBER-1 核酸原位杂交及LMP- 1 和p5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29 例EBER-1 阳性(67 .4% ) ,22 例LMP- 1 阳性(51% ),42 例p 53 蛋白阳性(97 %) 。EBER- 1 和LMP- 1 阳性率低分化癌( 分别为77 .8 % 和59.3 %) 高于角化型鳞癌( 分别为37 .5 % 和12 .5 % ,P< 0 .05) ,p53 蛋白阳性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EB病毒感染和p53 蛋白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及与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蛋白表达,EBER-1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结果 42例鼻咽癌组织中,34例p16蛋白表达缺失(81%),28例EBER-1阳性(67%)。p16蛋白表达缺失与EBER-1阳性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p16基因功能失活与鼻咽癌发生关系密切,但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健康正常人群(对照组)和32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放化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等进行检测,并比较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和健康人群的检测值。结果鼻咽癌组放疗前外周血中CD3+、CD4+、CD4+/CD8+、B细胞均值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3、2.765、1.943、2.036,P值分别为0.020、0.009、0.031、0.028);外周血中CD8+、NK细胞均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68、-2.865,P值分别为0.043、0.007);鼻咽癌组放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中CD4+、CD4+/CD8+均值较放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19、5.665,P值分别为0.000、0.000);外周血中CD8+、B细胞均值较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59、-2.922,P值分别为0.004、0.004);鼻咽癌组放疗前后CD3+、NK细胞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76、-0.328,P值分别为0.117、0.703)。结论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参考作用。放疗可使鼻咽癌患者CD4+/CD8+明显下降,放疗期间应辅以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8.
应用抗EB病毒膜抗原(EBV/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51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NPC)活检标本的冰冻切片,其中49例有EBV/MA的表达。经细胞形态学分析首次发现鼻咽癌癌细胞,增生上皮细胞以及正常鼻咽部上皮细胞都有EBV/MA。以Southern杂交法检查2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EB病毒核酸(EBV/DNA),结果证实鼻咽癌组织中不仅有EB病毒核酸的重复序列W片段,还有与细胞转化有关的K片段的序列存在。进一步表明EB病毒在鼻咽癌的发生中并非“过客”,很可能是其病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组织中EBER-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鼻咽癌、28例鼻咽癌癌旁组织、36例慢性鼻咽炎石蜡切片组织中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受体(EBER-1)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中EBER-1表达率为74.O%,且在转移灶中不丢失,癌旁组织、慢性鼻咽炎组织中EBER-1表达率分别为32.1%、16.7%。结论:检测EBER-1的表达对鼻咽癌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慢性鼻咽炎组织、癌旁组织中:EBER-1阳性者提示为高危癌前病变,应密切随访监测,可能有利于早期发现鼻咽癌。  相似文献   

20.
孔霞  黄培春 《华夏医学》2004,17(4):642-644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耳鼻咽喉恶性肿瘤,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及抗癌靶点,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作为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对象应用于鼻咽癌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