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为临床常见病,病程长,易复发。笔者采用隔姜灸治疗网球肘效果满意。方法:生姜切成直径4cm、厚0.4cm的姜片,用三棱针均匀穿刺数孔后备用。将姜片贴于患侧肱骨外上髁,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待患者感觉皮肤有热感且不能忍受时将姜片略提起,稍后放下再灸。连续灸5壮,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相似文献   

2.
艾灸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秀芳 《中国针灸》2002,22(6):25-33
肩关节周围炎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功能障碍为主症。笔者10余年来采用艾灸合谷穴加中药离子穴位导入治疗本病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2 治疗方法(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厚约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患侧合谷穴处,再将艾炷(如枣核大)放到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至2/3部分时,易炷再灸,每次3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院用隔姜灸治疗腰肌劳损性腰痛,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方法:将生姜切成直径4cm、厚度约0.4cm的姜片。用针将姜片均匀穿刺数次,将艾条截成约2cm长的艾炷。嘱患者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隔姜灸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患者行温针灸结合隔姜灸治疗,针刺"面六针"为主的腧穴,在下关、听宫的毫针针柄上插上1cm艾段;将鲜生姜切成姜片,将锥型艾柱放置姜片上,点燃在局部疼痛最甚或张口弹响处或张口卡压处施灸。每天1次,以7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20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85.42%,总有效率为97.92%。结论:温针灸结合隔姜灸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隔姜灸法治疗足跟痛患者150例。其中双足跟痛53例,单足跟痛97例。治疗,先将鲜生姜切成半分或1分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把艾绒捏成塔形艾炷放在姜片上。患者位置以足掌面朝上为宜。医者可将其足背下放置一小橙使足背固定,将艾炷点燃置于单侧或双侧足跟上。燃到一定程度,患者会感到局部温热,舒适感;但若感到灼热或灼痛时,医者即可用双手或单手置握姜片边缘,在患部缓慢均匀地反复推移磨擦施灸。  相似文献   

6.
何汝益 《针刺研究》1997,22(3):227-227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采取隔姜灸治疗,效果满意。102例患者系确诊为防骨外上髁炎的门诊患者。取阿是穴即肱骨外上踝部压痛点,以最敏感位置为佳。取鲜生姜力克,大艾炷(蚕豆大)10粒。将鲜生姜切成直径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用针在生姜片上刺若干小孔,然后将生姜片置于肱骨外上髁的阿是穴上,再将做好的大艾炷放在生姜片上,点燃文柱施灸。当患者感到烧灼痛时,用镊子将生姜片提起,稍候几秒钟再灸,当生姜片上姜汁约干时可另换一片生姜片。每日上、下午各施灸一次,每次灸7—10壮,五天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7.
<正> 大艾炷隔姜灸为主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艾炷每壮9~10克,姜片切成厚约1~1.5厘米,宽3.5~4.5厘米的长方形。穴位为气海、关元、中极、命门、肾俞等,每次  相似文献   

8.
秦文 《中国针灸》2003,23(6):347-348
治法 :患者仰卧位 ,伸膝 ,取患侧之鹤顶、膝眼穴。操作 :选取大鲜姜 ,横切成直径 2~ 3cm ,厚度约 0 2cm的姜片数块 ,在姜片上放置艾炷 (艾炷底部直径约 1 5cm ,重约 2 g) ,然后将姜片放在穴位上 ,点燃艾炷 ,施灸。若病人自觉灼热难忍时 ,可再加垫一片生姜继续施灸 ,连灸 3壮 ,以穴位皮肤温热潮红为度 ,隔日 1次 ,3次为一疗程。结果 :本组 40例 ,男 1 2例 ,女 2 8例 ;年龄在 2 4~ 60岁之间 ;病程最短 1 5天 ,最长 8年。其中 1 8例经X线检查 ,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治疗 1~ 2疗程后 ,治愈 30例 ,临床症状消失 ,随访 6月未见复发 ;好转 9…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本组共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24~76岁,平均47.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8个月,平均1年11个月;按中医分型,属风寒湿邪型16例,气血凝滞型23例,气血亏虚型7例。2 治疗方法取穴以阿是穴为主,气血亏虚者加患侧肾俞穴。切取3cm×4cm大小的鲜姜片3~4片,每片厚约0.2cm,中间扎数个小洞;在姜片上放置大艾炷(炷底直径约1.5cm,炷高约2cm,重量约2~2.5g)。然后将姜片置于穴位上施灸,每穴灸7~10壮不等,如病人感觉灼热不可忍受,可上提姜片,在穴位上衬干棉花薄片,放下姜片继续施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僵硬肌肉变软为止。隔日治疗1次,轻者1…  相似文献   

10.
梅花针叩刺加局部隔姜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运用梅花针叩刺加局部隔姜重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治疗方法疼痛区皮肤常规消毒,采用经严格消毒的梅花针在痛区叩刺,至皮肤微红为度。再用2~3mm厚的姜片盖满叩刺区,姜片要用针密集刺透,每叶姜片上放大枣大小的艾炷施灸,待皮肤有热烫感时用镊子夹走艾炷,再放同样大小新艾炷点燃,如此3~5遍,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1.
孙泽宏 《中国针灸》1996,16(3):54-56
间接灸法现代临床进展孙泽宏(安徽省铜陵市有色职工总医院针灸科,244000)主题词间接炙间接灸,又称间隔灸,是指不直接在皮肤上施灸,而将文注置于姜片、蒜片、食盐或药物等上面点燃施灸的方法。根据文炷与皮肤之间村隔物的不同,可分为隔姜灸、隔盐灸、附子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隔药灸脐法治疗宫寒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寒不孕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改良隔药灸脐50例为A组,传统神阙隔姜灸50例为B组。A组采用涂抹姜汁、铺暖宫散、铺桑皮纸、铺姜绒成饼状、置艾炷并点燃、连续施灸9壮、收集暖宫散、置神阙封固、24 h后去除;B组采用姜片刺孔、覆脐、点燃艾条、啄灸。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期症状、体征情况,按评分标准对比研究,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A组治疗后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期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作用自开始治疗就已显现,B组作用是从第3个月经周期开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隔药灸脐组治疗宫寒不孕,在整体疗效及起效时间上,明显优于传统神阙隔姜灸组。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于2008年~2010年期间,采用隔姜灸配合输液治疗妊娠恶阻36例,疗效满意,现整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西医诊断为妊娠呕吐,通过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孕。年龄22岁~32岁;孕龄6周~12周;病程3 d~7 d;初次妊娠25例,第2次以上妊娠11例;轻度呕吐13例,中度20例,重度3例。均经过单纯静脉输液,疗效欠佳。2治疗方法2.1取穴主穴:双侧内关、足三里;配穴:中脘。2.2操作方法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得到患者合作。取平卧位,前臂、下肢自然放松,用75%酒精反复涂擦穴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将姜片切成直径2 cm~3 cm,厚0.2 em~0.3 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放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15 min~20 min,早晚各1次,7 d为1疗程。期间配合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各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4.
方法:取直径约1.5厘大小的生姜1枚,或大蒜头1瓣,切成约0.1厘米厚的片子,在片上刺孔数个,置于手阳明经"阳溪"穴上,将艾绒撮成△形,如黄豆大,置于姜片或蒜片上,以火燃之,左眼病灸右手阳溪,右眼病灸左手阳溪,双眼病灸双手阳溪.待艾炷将燃尽或皮肤觉灼痛时,即将艾炷去掉,再换1炷;如此每次约灸5-7壮,以施灸处皮肤潮  相似文献   

15.
药物:先将附子、肉桂、当归、红花、木香、丹参、花椒研成细粉贮瓶备用。药饼、艾炷制作:以附子为主药,按5与1之比配制其它药,加入黄酒,混和调匀成厚糊状。继用模具制成直径2.5cm、厚0.5cm的药饼,每个重10克左右。艾炷底径2.2cm,高2.5cm。取穴:选仰卧位,取天枢(双)、中脘、关元。操作:取药饼2个,以针刺数孔,将其放在任选2个腧穴处。上放艾炷施灸。待病人感灼热时,将药饼移至另2个腧穴,轮换施灸5~7壮,待脐周皮肤潮红  相似文献   

16.
肠道激惹综合征是较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患临床上经常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特征。笔者用艾炷隔姜灸与半夏泻心汤合用治疗肠道激惹综合征,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2例,男50例,女32例;病程两年以内的49人,2—5年的20例,5年以上的13例。对照组:艾炷隔姜灸取神厥、美元两穴,神厥穴上可先放细盐末少许。取鲜姜切成片,用针刺10余小孔,置于两穴位上。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感觉灼热时更换艾住,每次5—8壮,隔日1次。半夏泻心汤方: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灸甘草各15g…  相似文献   

17.
三伏灸加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6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费梅 《中国针灸》2003,23(8):488-488
1 临床资料本组过敏性鼻炎 3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6 9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16年。本组病例以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水样涕及鼻塞为主症 ,部分病人伴有眼痒、流泪、咽痒等症状 ,体征有鼻黏膜苍白水肿。2 治疗方法取穴 :①肺俞、心俞、膈俞 ;②肺俞、脾俞、肾俞。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 2~ 3cm ,厚约 0 2~0 3cm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将姜片置于所选穴位上 ,上置艾炷施灸 ,每穴灸 3壮 ,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穴位贴敷 :取白芥子、玄胡各30 % ,甘遂、细辛各 2 0 % ,共研细末 ,用鲜姜汁调制…  相似文献   

18.
隔姜灸加体针治疗斑秃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3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秃发斑,大小不一,数目不等,局部皮肤正常。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12~52岁;病程最短者半个月,最长者3年。2治疗方法2.1隔姜灸取穴:阿是穴即脱发区。切取厚约2分许的生姜1片,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蚕豆大的艾炷,放在脱发区上施灸,如病人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挪动一下位置或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一般可灸3~6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2.2体针治疗取穴:百会、头维、上星、阿是穴、生发穴,阿是穴位置即脱发区,生发穴位置乃风池、风府连线中点。阿是穴平刺,可透向…  相似文献   

19.
我科承本院郭副院长介绍一张灸治荨麻疹验方,经过一年来试用,共治疗33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 1.穴位:合谷、阳池、行间、解谿(均取双侧)。 2.灸法:用隔姜灸。先把生姜切成薄片,贴在穴位上,再将细艾绒揉成半米粒大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每壮要待其火自灭再灸下一  相似文献   

20.
古今灸材及灸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献资料就古今灸材及灸法作一比较,以期推动灸法的应用与发展。古今灸疗临床施灸材料中艾占主要地位,其他材料辅之。在现代临床中,灸法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是艾条灸、艾炷间接灸、温针灸,这3项的累积频率达64.98%,而化脓灸仅占1.1%,居第17位。由此可以看出,在灸疗临床上化脓灸的使用减少,其他灸法应用增多。古代文献中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种类繁多,其中以蒜、盐、豆豉饼、附子、姜占主要地位。现代临床文献中艾炷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减少,以姜、药、蒜、盐占主要地位。古今文献对比,可以看出现代间接灸间隔材料的种类减少;隔蒜灸的应用明显减少,而隔姜灸和隔药灸的应用明显增多。古今对灸量都相当重视,古代医家多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施灸部位,病情、病性,艾炷大小,灸感,施灸次数,天时、地理,发灸疮与否及灸疮的颜色来定施灸的灸量;而现代人所掌握的灸量,多是在古代灸量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现代临床的方法,是以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艾条的大小,施灸时间的长短,施灸的频率,施灸的疗程以及灸感等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