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林伟斌  江伟  黄勇  瞿梅增 《新中医》2014,46(10):102-104
目的:探讨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应用自拟舒筋通络、活血除痹中药方治疗,对照组37例应用颈舒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0天,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社会心理、生活质量等方面积分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对照组为83.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颈背肩肢疼痛、持续时间、上肢麻木、椎旁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以及社会心理、生活质量方面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筋通络、活血除痹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予葛根舒颈方治疗,对照组予颈舒颗粒加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臂麻木、项臂疼痛、椎间孔挤压试验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臂麻木、项臂疼痛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程坤 《中医正骨》2008,20(10):13-14
目的:观察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采用针灸治疗的同时,治疗组62例给颈痛颗粒口服,对照组44例给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口服。于治疗30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差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4%和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自身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敏  罗晓 《中医正骨》2008,20(10):10-11
目的:探讨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采用颈痛颗粒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均于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提示两组均有临床作用,以治疗组疗效尤为显著。结论:颈痛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岳耀显  战争尧  黄峰 《河南中医》2016,(7):1232-1233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配合颈痛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颈痛贴,对照组加服颈复康颗粒,治疗组加服化痰通络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有效率为68.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配合颈痛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2例患者口服颈痛颗粒治疗,并采用随机、自身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总有效率为96.15%,治疗后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病Ⅰ号胶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予以颈椎病Ⅰ号胶囊治疗,对照组予以根痛平颗粒治疗,疗程4周.并分别于1、2、3、4周治疗后进行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与分析.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3、4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治疗1周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和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和疗效组间(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颈椎病Ⅰ号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正脊通经手法配合自拟舒颈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正脊通经手法配合自拟舒颈通络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自拟舒颈通络汤.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正脊通经手法配合自拟舒颈通络汤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沈帆  李宇卫 《河南中医》2020,40(1):92-95
目的:观察颈痛汤联合塞来昔布及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片和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颈痛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汤联合塞来昔布及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予益气活血汤口服治疗,对照组予颈痛颗粒口服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愈率,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NDI)指数、CSR20分量表评分、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治愈率4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愈率17.8%,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NDI、CRS、SF-MPQ评分明显改善(P <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益气活血汤可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手部、颈部疼痛不适等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石氏痰瘀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组予石氏痰瘀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114例,治疗组59例,对照组55例。(2)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53%和72.7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各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各周比较,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各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1周后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周组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石氏痰瘀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颈舒颗粒联合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CASCS和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IL-6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减轻疼痛,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椎灵口服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以神经根型为主的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同时初步探索该药治疗机制。方法:将59例颈椎病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颈椎灵口服液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及其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的疗效基本相当。颈椎灵口服液治疗组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两疗法对比观察,发现颈椎灵口服液具有养血舒筋、活血通络之功效,是一种治疗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型颈椎病的理想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牵引治疗,对照组予牵引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内服补阳还五汤,配合颈痛散热熨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75.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颈痛散热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颈夹脊穴傍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傍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以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和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颈夹脊穴傍针刺法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综合疗效,是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研究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简称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和疼痛的变化.结果:①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上优于对照组.结论:2种治疗方法都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情况,但针刺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该病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肝肾亏损、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与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5%。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肝肾亏损、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门诊80例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和针刀治疗。在治疗后2周末,采用简化McGill询问(疼痛量表)、主诉和症状积分及颈椎屈伸活动度测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5%和85%,经Ra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主诉与症状评分、颈椎屈伸活动度及简化McGill询问(疼痛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与单一治疗方法相比,不但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能够缩短治疗周期,巩固针刀治疗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