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阴道B超和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三年的8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采用阴道B超检查,B组采用腹部B超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A组阴道B超检查异位妊娠诊断42例,诊断符合率95.5%;B组腹部B超检查异位妊娠诊断36例,诊断符合率81.8%。A组诊断符合率高于B组(P0.05)。结论阴道B超检查异位妊娠操作简便无创,且诊断符合率高于腹部B超检查,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畀位妊娠的准确率,为临床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156例,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回顾性分析其B超检查结果。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组行阴道B超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2.67%(62/7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7.64%(8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更为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部与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异住娠的70例患者均行腹部和阴道B超检查。结果: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为80.6%,阴道B超诊断符合率为94.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高于腹部B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腹部B超检查)与实验组37例(采用阴道B超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4.6%,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5.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诊断出胎心、附件包块、假孕囊、盆腔积液等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异位妊娠患者中,采用阴道B超检查的准确率明显优于腹部B超检查,且前者操作方法快捷、简便,受到外界干扰小,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部B超与阴道B超联合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06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部B超诊断,观察组患者给予腹部B超与阴道B超联合诊断。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0(P0.05);观察组患者的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3.77%和1.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9%和13.21%(P0.05)。结论:腹部B超与阴道B超联合应用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中心医院)就诊的早期异位妊娠的患者90例,分别应用经腹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及异位妊娠的具体情况。结果: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位妊娠的准确率70.00%,明显低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9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胚芽、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宫内假孕囊、卵黄囊及原始血管搏动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异位妊娠的误诊率为5.56%、漏诊率为6.67%,均明显低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20.00%、2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将早期异位妊娠的检测准确率明显提高,降低临床误诊及漏诊的几率,对于早发现、早诊疗异位妊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门诊经腹部B超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152例异位妊娠,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分析腹部超声检查正确率。结果腹部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143例,诊断符合率94.1%,误诊9例,占5.9%。结论经门诊腹部B超检查诊断异位妊娠具有快速、安全、无痛等优点,对及时抢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诊断方法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127例急腹症患者,以手术病理学的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采用单纯腹部B超检查及其与阴道B超联合检查,对比2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并对2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阴道及腹部超声联合检查的准确率94.48%显著高于单纯腹部检查的准确率75.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诊断方法对妇科急腹症进行临床检查,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158例确诊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B超检查具有捕获图像清晰、准确、快速的特点,对不典型、未破裂、内出血少的异位妊娠可获得早期诊断.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当前简便、无创性的诊断技术中最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诊断异位妊娠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彩超检查,对照组采用腹部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异位妊娠的检出率及误诊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联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给予分段诊刮,观察组60例则给予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以及宫颈和子宫肌层浸润诊断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阳性符合率,假阳性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宫颈和子宫肌层浸润诊断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能有效判定宫颈和子宫肌层浸润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 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2 月郑州市惠 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 74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7 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臂丛神 经盲探操作下麻醉,观察组接受 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 97.3 %,高于对照组的 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 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利多卡因用药剂量为(25.0 ± 2.3)mL,明显少于对照 组的(38.5 ± 3.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临床麻醉中可以取得理想的麻 醉效果,而且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镜下定位取材送病检和B型超检查后诊断性刮宫送病检,比较宫腔镜和B型超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B型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为69.72%,总误诊率及漏诊率均为30.28%,宫腔镜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0.83%,总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为9.1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中,对于慢性子宫内膜炎,B型超声不能有效诊断,漏诊率为100%,宫腔镜的检出率为66.7%,误诊率达到62.50% 对于子宫内膜息肉,B型超声的检出率62.09%,准确率81.08%,宫腔镜的检出率及准确率95% 对于子宫黏膜下肌瘤,B型超声及宫腔镜的诊断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为100%,无误诊及漏诊发生 对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B型超声误诊率45.92%,宫腔镜漏诊率36.92%,两者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于子宫内膜癌,B型超声检出率为20%,而宫腔镜的检出率可达到70%,准确率为77.38%,检出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讲,宫腔镜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多病因诊断中较B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更高,误诊率和漏诊率都较低,在临床应用中具备相当的优越性.同时,宫腔镜检查结合对可疑病灶的定位活检,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依据,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究 B 超与 X 线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液量的估计与比较。方法:对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清远市 慢性病防治医院收治的 125 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 B 超与 X 线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 超评估胸腔积液量的 结果与实际抽出胸腔积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 X 线评估与实际抽出胸腔积液量、B 超评估的结果 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检查过程中,B 超应用价值较高,故而 在对患者是否有少量胸腔积液及胸膜粘连进行判断时,借助 B 超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发并评估一种用于预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内膜病理类型的临床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因妇科B超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并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宫腔镜下内膜活检的患者,结合其病史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影响内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nomogram)函数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下方的面积大小(Area Under Curve, AUC)、C指数(C-index)、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自举法(bootstrap)评估及验证模型,依据列线图对纳入患者进行风险赋分,绘制ROC曲线获取风险评分的截断值,从而划分高低风险的人群;结果 阴道流血、绝经、无流产史、并发高血压、B超内膜厚度增厚、内膜回声不正常,中医证型为虚实夹杂证是发生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模型所得AUC值与C-index均>0.9,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P>0.05,bootstrap内部验证法所得C-index亦高于0.9,均说明模型准确度、区分度及可信度良好,当患者的风险评分总和≥177分时,属于高风险人群;结论 本模型可以预测B超提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内膜病理类型为癌前或恶变型的概率并识别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3例口服米非司酮200mg/d,连续3d,并加服自拟宫外孕2号方;对照1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50mg/m^2单次肌肉注射;对照2组32例口服米非司酮200mg/d,连续3d。监测血β-HCG水平及包块变化情况,记录β-HCG降至正常和包块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84.85%,与对照1组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2组的6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β-HCG复常时间与对照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短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包块消失时间少于两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1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疗效与甲氨蝶呤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痰湿内盛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15例痰湿内盛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73例)、B组(72例)和C组(70例)。A组采用2-0号羊肠线肌肉层穴位埋线联合自拟四生降脂汤治疗,B组采用2-0号羊肠线脂肪层穴位埋线联合自拟四生降脂汤治疗,C组采用自拟四生降脂汤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学指标水平。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B超评分及CT值。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4%,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腹胀、乏力、胁痛、肥胖及神疲评分均下降(P<0.05),A组上述指标低于B组及C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A组患者上述指标低于B组及C组(P<0.05)。3组患者B超评分明显降低,肝CT值明显升高(P<0.05),其中A组患者B超评分低于B组及C组,肝CT值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在肌肉层联合自拟四生降脂汤治疗痰湿内盛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指标,恢复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对于现有的影像学方法进行可视化脉诊信息采集的适用性比较研究,探讨了脉诊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适宜的影像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康人体建模的方法,应用NX-8型可视化脉动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和 Magnetom 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于部分常见单脉的心血管机制进行了数字化、可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