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角化脱屑型手足癣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角化过度性手足癣9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用斑蝥洗剂加醋浸泡后交替外用达克宁霜、华佗膏、1%克霉唑霜,并塑料膜封包;B组单纯用斑蝥洗剂加醋浸泡后封包;C组交替外用达克宁、华佗膏、1‰克霉唑霜加封包。4周后进行疗效判断,其结果A组疗效优于B、C二组,P<0.05。说明斑蝥洗剂具有抑制真菌,角质剥脱作用,与外用药膏联用,取长补短增强疗效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孙东杰  金汉宏 《浙江实用医学》2013,(5):381-381,F0003
掌跖角化病是一组以掌跖部弥漫性或局限性角化过度为特征的遗传性皮肤病,属于肢端皮肤角化过度增生症一类,手术治疗报道较少。2006年7月作者在浙江省杭州烧伤专科医院参与1例掌跖角化病患者的手术治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掌跖角化过度牙周过早破坏综合征1例尹淮强杨惠泉王秀华患儿,男,4岁,因发热15d入院。体检:T39℃,精神差,消瘦,毛发稀疏、枯黄。牙龈肿胀,恶臭;牙齿松动,左下尖牙已脱落。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2.5cm,质地中等,压痛(+)。脾肋下未触及。手...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39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跖角化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是一种常对称发生肥厚干燥、甚则皲裂、坚硬如茧,抓之起屑为特征的湿疹皮炎类疾病,彻底治愈比较困难。近年来发病率升高,治疗难度增大。我科于1997年3月至1999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角化性湿疹39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伴高血压的点状掌跖角化病家系进行分析.方法:对患者家系进行家系调查和分析,观察患者症状,对患者进行医院常规检查.结果:家系中有11人为点状掌跖角化病患者,所有患者皮损均局限于手足部位,发病年龄28岁到55岁,5人伴有高血压及多汗.结论:点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具有高度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发病年龄10...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角蛋白9基因突变热点区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确定一个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个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7人(3名患者,4名正常人)和家系外10位正常人的血样,抽提基因组DNA,然后对角蛋白9基因的突变热点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PCR产物。结果:该家系中3例患者的角蛋白9基因编码区第485位碱基发生G→A的突变,导致第162位的精氨酸被谷氨酰胺取代(R162Q),而4位家系内正常人和家系外10位正常人未发现此突变。结论:角蛋白9基因的G485A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生弥漫性掌跖角化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福祥 《华夏医学》2014,27(4):76-7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治疗角化型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41例,以中药浸泡结合0.25%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外涂患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0例,仅用0.259/6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外涂。观察5项主症及真菌学检查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8.2%,对照组愈显率60.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治疗角化型手足癣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中国汉族人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PK)家系KRT9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例EPPK家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的方法对该家系中6例患者KRT9基因进行突变检测,以家系中的14例健康者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家系中6例患者KRT9基因的1号外显子第485位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导致第162位的精氨酸被谷氨酰胺取代(R162Q),而家系中14例正常人和家系外100例正常人未发现此突变。结论错义突变c.485G>A是导致该家系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砷角化病患者的皮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5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砷角化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皮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例患者中14例患者出现掌跖角化过度,12例患者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点状、疣状、皮角样、角化斑片样皮损,其中6例出现鲍温病、6例出现鳞状细胞癌、2例出现反复难愈性皮肤溃疡,11例患者出现皮肤疣状增生物,8例患者全身皮肤颜色加深,6例患者指、趾甲变色,部分伴有白色横纹,6例患者出现瘙痒、针刺样疼痛等症状,3例患者出现口腔溃疡,4例患者出现其他系统症状;18例血砷及尿砷水平均升高,3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下降,2例患者血肌酐水平升高;掌跖角化区域皮损病理学检查可出现多样性变化;二巯基丙磺酸钠、阿维A治疗有效,伴发鲍温病及鳞状细胞癌患者行Mohs′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复发率较低。结论 砷角化病患者少见且接触途径多样,皮损特点及皮肤临床表现多样化,实验室检查具有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皮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药物联合手术治疗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长疗程低剂量α-干扰素口含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设计,以检验患者血清学指征为判断疗效的主要标志。结果:慢性乙型肝炎α-干扰素组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慢性丙型肝炎α-干扰素组血清HCVRNA阴转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疗程低剂量α-干扰素口含给药治疗慢性肝炎与大剂量注射给药相比,其疗效相似,但其使用方便、价廉和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蜈黛软膏对手足部皲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合格病例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给予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组外用蜈黛软膏,对照组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患者均于治疗2周后和4周后按照疗效评估标准观察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显效率58.00%,对照组为66.67%,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率88.00%,对照组为70.84%。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蜈黛软膏治疗手足部皲裂性湿疹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孟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孟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其中l例行根治性切除,5例行肾脏切除。随访6个月~2年。结果:5例合并鹿角形结石,术前均未能正确诊断;2例无瘤存活6个月和2年,4例2年内死于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孟鹿角形结石伴腰痛、脓尿、消瘦等应怀疑肾孟鳞癌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膀胱鳞癌4例,占同期膀胱肿瘤的3.3%。均在现有膀胱刺激症和血尿,3例伴膀胱结石,2例有膀胱切开取石史。文章就膀胱鳞癌的组织发生、病理过程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对7种特殊类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脑动静脉畸形伴动脉瘤10例,巨大型动脉瘤及并血栓形成或钙化6例,非损伤性脑膜中动脉动脉瘤、伴两条供血迷行动脉动脉瘤、多发性动脉瘤各1例.结果1例行栓塞术,余者开颅行动脉瘤夹闭、切除或包裹术,所伴AVM一并切除,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①术前需行全脑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脑膜中动脉动脉瘤尚需颈外动脉造影;②手术夹闭或切除为最佳选择,最好一次手术处理AVM及所伴动脉瘤或两侧多发动脉瘤,务必完全阻断向动脉瘤供血的迷行动脉.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道用IL-2/TNF/LAK/TIL治疗30例失去手术机会和不能耐受全程化疗的晚期肺癌的结果。该法总有效率(CR+PR)达43.3%,9例伴有恶性胸水者经IL-2/TNP/TIL局部胸腔治疗后显效5例,有效4例。文中对该疗法的免疫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曹乐平  宋仁忠 《河北医学》1996,2(6):574-575
作者1990年10月 ̄1995年10月五年间,共收治急性重症胆管炎83例,治愈75例,死亡8例,其中手术死亡5例,另外3例因入院时已出现MOF,未经手术而死亡。本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本文对ACST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9例慢性乙肝炎患者,分别单独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乙肝疫苗、阿昔洛韦、自体LAK细胞回输5个治疗组,并以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作对照,评估各组肝功能和HBV复制近,远期疗效。结论肯定了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降酶、抗乙肝病毒的效果,联合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期诊治胰岛素瘤5例,手术3例,1例为多发性肿瘤。曾分别误诊为癫痫、感染性休克、颅内占位等。Whipple三联征与IRI/GS>0.3有定性诊断意义。多次B超检查结合CT重复扫描可帮助定位。手术无遗漏,效果满意。Santosdatin,Diamox及胰区放射治疗对术后胰瘘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验,探讨如何降低治疗中的早期死亡率。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APL的患者,采用ATRA治疗。结果:53例(883%)达完全缓解。29例(483%)出现白细胞增多症,9例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加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羟基脲或米托蒽醌,8例症状消失。6例出现维甲酸综合征,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并用小剂量ATRA治疗后4例好转。结论:早期识别ATR毒副作用,尽早治疗,可以降低APL患者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