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诊断阻塞性黄疸16例报告永安市立医院陈伍梓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对阻塞性黄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并不普遍。现将我院几年来对1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PTC检查和诊断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6...  相似文献   

3.
无菌透明敷料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菌透明敷料在临床上常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防止留置针脱落、保护留置针穿刺点不被污染,从而长时间保持无菌状态。而无菌透明敷料应用于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中,与导管内自带蝴蝶帖双固定导管并保持穿刺局部无菌,来代替以往手术缝合固定及无菌纱布包扎的方法少有报道。此方法不但减少了因缝合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固定牢固,对穿刺点易于观察,操作简便、易于更换,便于护理。现将我科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对93例患者的应用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3例,男64例,女29例。PTCD术21例,胆道支架置入术7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中胆道活检(PTCB)在阻塞性黄疸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6年3月-2007年5月间4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过程中成功行胆道病理活检,分析病理结果,并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等确定胆道梗阻的原因,进而指导治疗。结果47例中30例获取组织标本,病理报告胆管腺癌21例、胆管腺鳞癌1例、胰腺癌2例、肝细胞癌1例、胆管乳头状腺瘤1例、胆管结石1例、阴性结果3例,活检阳性率90.00%。结论PTCB对于临床明确黄疸梗阻的原因有重要意义,其方法简单、经济、安全、可靠,技术方案成熟,临床应用价值极大。  相似文献   

5.
王胜 《黑龙江医药》2002,15(5):413-413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管狭窄或闭塞,而致临床上产生黄疸的一组病例。其被发现时多已晚期,能做外科根治术的也仅占7%左右,姑息性分流术也仅适用于19%的病例。且外科分流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相当高。自1974年国外开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以来,已成为对该病姑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使无法行旁路分流术的病人亦获得减黄的治疗机会,但它存在着携带引流袋及引流瓶的缺点。给病人带来心理和生活方面的负担,病人因引流损失大量胆汁,导致消化不良征候群等缺点。80年代后期,金属内支架(金属内涵管)的问世,解决了胆道内支架长期放置的问题。由于金属内支架组织相容性好,不易被胆汁阻塞,可长期保持通畅,不易脱落,且操作简单,置放途径灵活,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PTC)是八十年代初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诊断技术,目前已成为胆道外科的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我们自1986年以来共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2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3例均为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经B超检查证实有胆管扩张,而行PTC检查的病人。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8岁。经PTC检查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FTC)的成功率,根据318例PTC的资料,探讨了选定穿刺靶区的方法。提出肝门右上方2cm处,即右前和右后肝臂汇合部作为穿刺时的靶区更为合理.靶心位于肝门右上方的—个扇形区内,其95%可信间区是胸椎右缘2.14~7.94cm和11、12胸椎问隙水平线士4cm.将有无胆道扩涨的病人对照,靶心距胸椎右缘距离的可信问区相同,但胆道扩张组靶心高于无扩张组1cm(P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在治疗梗阻性黄疸术后中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以往在某院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用术患者40例,应用统计学描述和统计推断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术前术后对患者的主要肝功能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ALT、AST、ALP相比术前均显著降低(t=22.38,30.02,20.86;P0.01);术后TBIL、DBIL亦显著降低(t=17.89,8.71,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不仅安全并且有效,其术后并发症也明显较低,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经皮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改良PTCD,并在当时或1~3周后行经皮胆道可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改良PTCD成功率100%,支架置入成功率90.9%(30/33).随访1~29个月,中位生存14.8个月.6例随访期间出现发热、黄疸,其中1例重置PTCD后症状缓解,1例抗炎、利胆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重置PTCD管后黄疸短暂消失,渐出现混合性黄疸,另3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恶病质,不宜再次PTCD引流.结论 (1)经皮胆道支架置人术的选择性应用,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并能原位恢复胆道的生理连续性;(2)改良PTCD操作是支架置入的前提条件和放置失败的引流保证,也为胆道再梗阻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PTC)是80年代初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诊断技术,目前已成为胆道外科的一项重要的确良诊断方法。我们自1986年以来共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7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2例均为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经B超检查证实有  相似文献   

11.
吴书庆  毛家仁  潘晓琦 《江苏医药》2012,38(19):2310-2311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观察和评估PTCD术后联合化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加或留置内支架引流管临床资料,观察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符合化疗标准患者,根据病理诊断选择化疗方案给予化疗,2-3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均经皮经肝穿刺手术成功.PTCD治疗后TBIL、D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0例患者术后符合化疗标准,CR 0例,PR 7例,SD 3例,PD 10例,总有效率(CR+PR=35%);临床反应率(CR+PR+SD=50%).结论 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安全、有效,是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同时为化疗创造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两种方法对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失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RCP失败后行EUS-BD的2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EUS-BD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相同时间段、相同适应证的接受PTBD的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纳入PTBD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率、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再干预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EUS-BD组中,25例患者获得技术成功(86.2%),其中25例临床有效(100%);PTBD组中,28例患者获得技术成功(93.3%)(P>0.05),其中25例临床有效(89.3%)(P>0.05);2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BD组并发症发生率16.0%,PTBD组为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率EUS-BD组显著低于PTBD组(4.2%vs25.0%,P<0.05)。EUS-BD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6±7.8)d...  相似文献   

13.
14.
张泽 《安徽医药》2016,20(1):133-134
目的 对比分析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肝门胆管癌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组45例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组共34例成功置入胆道支架,成功率为75.6%(34/45),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组共29例成功置入胆道支架,成功率为82.9%(29/35),Ⅳ型患者经皮组胆道支架置入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内镜组(P<0.05)。两组患者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下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均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良好方法,对于Ⅰ、Ⅱ、Ⅲ型的肝门胆管癌患者,两种方法均可选择,而对于Ⅳ型肝门胆管癌患者,更适合选择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护理要点。方法对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42例,并对本组患者的胆道引流管进行固定、冲洗、管理、观察,记录引流管放置的时间及其并发症。结果 42例患者中,除4例因引流管在体内扭曲引起管周渗液、3例发生引流管脱落,其余35例患者平均置管15.7d后顺利拔管。42例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临床黄疸等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结论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重点加强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并发症,做好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索PTC胆道活检途径 ,获取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性 ,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19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 ,在行PTCD(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 )减黄术中 ,进行PTC胆道活检 ,然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有 18例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 ,13例为胆管腺癌 ,1例为肝细胞癌 ,2例为胰腺癌 ,2例为转移瘤 ,1例结果为阴性 ,阳性结果率为 94 74%。结论 PTC胆道活检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获取病理组织学检查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皮胆道活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PTC胆道活检途径,获取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19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行PTCD(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减黄术中,进行PTC胆道活检,然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有18例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13例为胆管腺癌,1例为肝细胞癌,2例为胰腺癌,2例为转移瘤,1例结果为阴性,阳性结果率为94.74%。结论 PTC胆道活检是一种准确 获取病理组织学检查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胆管的阻塞或受压狭窄所致。此类肿瘤常见有:胆管癌、胰头癌、壶腹癌以及肝门部转移癌等。本文通过对72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术临床应用的总结,对PTCD术在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可行性和成功率进行分析探讨,以利提高PTCD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