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人们开始关注肝细胞癌(HCC)的筛查。几个国家注册管理机构的数据显示HCC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HCC是目前美国增长最快的癌症相关死因,我国更是HCC的发病大国,为男性患者恶性肿瘤第二位死因。大多数的HCC患者合并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风险显著升高,大多数专家建议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HCC筛查,以便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从而获得有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HCC)常合并肝硬化,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酷似慢性肝病。然而,HCC 某些临床表现在肝病患者不易见到,临床上有助于对 HCC 的怀疑。有报道 HCC 患者伴有与肿瘤相关的严重腹泻。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弄清 HCC 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并与无HCC 的肝硬化患者比较。方法和结果确诊为 HCC 合并肝硬化者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45~77(65.5±7)岁。另选23例年龄、性别、肝病病因相配的无 HCC 的肝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高发地区,由HBV感染引起的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HCC患者的80%,我国的HCC患者占世界HCC患者的53.5%.与HCC危害相反,我国HCC确诊后80%为中晚期HCC,失去最佳治疗机会.在HBV感染者中早期筛查HCC患者是肝病学界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既往用于筛查HCC的指标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敏感性较低,几乎有1/3的HCC检测阴性.寻找敏感性高、特异性高的HCC早期筛查项目成为肝病学界研究的热点.异常凝血酶原也称为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PIVKA-Ⅱ)由HCC细胞分泌,HCC患者血中PIVKA-Ⅱ水平升高是HCC细胞的特性,检测血中PIVKA成为筛查HCC较理想的指标.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得出以下结论 :(1)PIVKA-Ⅱ是HCC的产物;(2)PIVKA-Ⅱ与HCC病情关系密切,应用PIVKA-Ⅱ在HBV感染者中诊断HCC和判断预后是可行的;(3)将应用PIVKA-Ⅱ筛查HCC的标准定为40 mAU/mL,有利于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4)PIVKA-Ⅱ联合AFP筛查HCC,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AFP阴性HCC患者的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意义更大;(5)PIVKA-Ⅱ在国内外众多指南中被指定为HCC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细胞癌(HCC)发生的主要原因。口服抗病毒药物已被证实能够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硬化、HCC的发生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HCC的发生。因此,准确评估CHB患者HCC发生风险,开展规范化的HCC筛查,对于早期诊断HCC、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医学研究者们建立了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对HCC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86.5(60~120)个月随访过程中,89例患者中35例发生HCC,第5、第10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6.9%、40.4%.4例有丙型肝炎家族史、12例有HCC家族史和7例有饮酒史的患者均在随访中发生HCC.89例中50例存在肝脂肪变患者第5、第10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24.6%、51.0%;39例无肝脂肪变的患者第5、第10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7%、26.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脂肪变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肝脂肪变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率低于无脂肪变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的ALT和总胆红素水平高于非HCC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HCC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分级和肝脂肪变与HCC独立相关.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个缓慢进行性疾病,HCC是其重要并发症,肝功能分级和肝脂肪变是HCC发生的高危因素,饮酒和HCC家族史对HCC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脂肪变的患者病情进展速度明显加快,应定期筛查以降低HCC发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胰蛋白酶H4重链(inter-alpha-trypsin inhibitor heavy chain 4,ITIH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早期预警中的价值。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检测发展为HCC的患者在随访前和确诊为HCC后血清中ITIH4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109例肝硬化患者经过2年随访,共有29例发展为HCC(26.6%),ITIH4浓度在HCC组显著低于非HCC组(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其对HCC进展预测的AUC为0.667,预测价值优于AFP。对发展为HCC患者血清动态样本进行检测,发现ITIH4在HCC进展过程中呈下降趋势(P=0.006)。结论 ITIH4具有HCC进展预警价值和动态监测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炎症反应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其在HC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82例HCC患者病理HE染色切片癌旁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评价残余肝的炎症反应,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其与HCC预后及肝炎、肝硬化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82例HCC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残余肝炎症反应程度是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炎症反应程度重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要明显短于炎症反应轻的患者(56.2个月vs 85.3个月,P=0.003),且残余肝炎症反应程度与肝硬化密切相关。结论肝脏炎症反应不仅促进了HCC的进展,而且也是肝炎和肝硬化等引发肝脏炎症因素的综合体现,对其的评价对HCC患者的预后更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肝细胞癌(HCC)患者绝大多数来源于乙型肝炎肝硬化,而90%的肝硬化患者都会发生门静脉高压,HCC患者中合并门静脉高压占15%~30%。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组以门静脉压力升高、门体侧支循环形成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肝硬化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HCC与门静脉高压两者之间相互影响,门静脉高压严重影响HCC患者预后。HCC系统治疗方案的发展,为中晚期HCC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主要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等。各种HCC系统治疗药物对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就HCC常用系统治疗药物对于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迅速增长, 正逐步成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因素。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到HCC的主要风险因素是肝纤维化程度、糖尿病(DM)、肥胖症、年龄和性别。NASH相关的HCC患者主要为男性, 几乎所有患者并发至少一种代谢紊乱(肥胖症、DM、血脂异常、高血压等), 且大多数HCC为孤立性肿瘤结节。此外, NASH相关的HCC中有相当一部分无肝硬化。与肝硬化性HCC患者相比, 非肝硬化性HCC患者的年龄更大, 单个大结节性肿瘤更常见, 2型DM患病率和肝移植率较低, 但二者的病死率相当。控制NASH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HCC的发生风险。NASH相关HCC的患者应按照BCLC分期进行治疗。NAFLD相关HCC治疗的远期结果与其他不同病因的HCC结果相似。但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很高, 因此需要准确的术前准备, 尤其是心脏检查。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HCC)治疗策略尚未完全统一。免疫治疗,特别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是HCC新型治疗方法,可以为进展期HC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然而数据表明,只有少数HCC患者受益于这种治疗方案。目前,关于预测HCC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的报道甚少。回顾了HCC及其他肿瘤类型中进行研究的生物标志物,探讨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HCC效果的可能预测因素,以期寻找优化治疗人群,提高PD-1/PD-L1抑制剂治疗HCC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HCC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探讨测定HCC患者外周血25(OH)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住院的HCC患者65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7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CC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25(OH)D水平,并对测定结果及HCC不同TNM分期患者之间的外周血25(OH)D水平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C患者的外周血25(OH)D水平[(28.132±10.82)nmol/L]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45.635±9.23)nmol/L](P=0.000);不同TNM分期的HCC患者之间的外周血25(OH)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22)。结论上述研究表明,HCC患者的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明显降低,提示外周血25(OH)D水平降低与HCC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对研究HCC的发病机理以及新的诊疗方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HCC)术后的高复发率不容忽视,有关HCC术后的辅助治疗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共识意见或指南推荐。现有研究表明微血管侵犯是HCC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对于伴有微血管侵犯的HCC患者,术后适时的辅助治疗可能会推迟复发时间,使患者获益。现阶段通过辅助治疗预防HCC术后复发及延长生存期日益受到关注。就近年来HCC微血管侵犯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伴有微血管侵犯的HCC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前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bFGF)水平,确定其与HCC根治性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影响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临床指标。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HCC患者术前血清bFGF水平,western blot方法对24例相应肿瘤组织bFGF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大小及肿瘤是否存在肝内播散,是影响HCC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显著因素(分别为P=0.022和P=0.040),并以此划分为高和传转移复发倾向组。根治性切除术后高转移复发倾向组,HCC患者术前血清bFGF显著高于传转移复发倾向组(P<0.01)。western blot显示,HCC患者血清bFGF水平变化与其对应肿瘤组织bFGF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 HCC患者术前血清bFGF是预测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潜在指标。HCC患者血清bFGF水平升高是其对应肿瘤组织高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15,(10)
目的研究抗HCV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发生肝癌(HC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4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因慢性丙型肝炎入院抗病毒后获得SVR且未发生HCC的住院患者192例,SVR后发生HCC患者11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HCC组随访中位时间为17(10~39)个月,无HCC组为50(33~63)个月。HCC组初始诊断HCV感染时以及抗病毒时疾病所处的阶段为代偿期肝硬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HCC组(54.5%比4.2%,P0.01;63.6%比16.7%,P=0.001);HCC组病毒性肝炎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无HCC组(100%比10.4%,P0.01);HCC组SVR时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无HCC组[(35.0±6.0)g/L比(41.3±4.7)g/L,P=0.001];HCC组SVR时甲胎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HCC组[(29.8±3.2)ng/mL比(5.7±4.4)ng/mL,P0.01]。结论初始诊断HCV感染时和抗病毒时患者为代偿期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家族史、SVR时低白蛋白水平以及SVR时较高甲胎蛋白水平可能是慢性丙肝患者SVR后HC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与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有关。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脏硬度可用来评估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风险。介绍了Fibro Scan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归纳了Fibro Scan的临床应用,探讨了Fibro Scan对HCC的诊断价值、预测HCC预后的能力。提出Fibro Scan有助于诊断HCC,在将来可以减少HCC患者肝活组织检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HCC)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HCC患者生存率的必要手段。研究发现,一种由肿瘤细胞释放的异常蛋白即肿瘤相关抗原刺激产生的自身抗体在HCC患者临床诊断前就已存在,因此可能成为HCC早期诊断的新型潜在标志物。简述了几种新型肿瘤相关抗原抗体在HCC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认为肿瘤相关抗原抗体在HCC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老年人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使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分析了老年HCC患者的临床特点,综述了其治疗方法和疗效方面的现状。其中对疗效的评述主要是通过对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与非老年HCC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体现的。指出HCC老年患者具有自身的临床特点,并且由于HCC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衰竭、肺和心血管疾病等,使得其治疗的风险增加,但是其疗效是肯定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治疗方法的改进,老年人HCC的治疗效果也将提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采用积极的态度和策略治疗HCC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基于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检测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高/低风险组的相关人群特征,分析并构建预测HCC发生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方法 对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来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HCC高危、极高危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cfDNA检测的HIFI值分为:HCC高风险组(HIFI值≥1)和HCC低风险组(HIFI值<1);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至2023年12月,依照随访中是否临床诊断HCC分为:HCC组与非HCC组。分别回溯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并进一步行相关性及多因素分析并构建多因素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140例CHB患者,其中高风险组60例、低风险组80例;随访中HCC组24例,非HCC组116例。高低风险组在经过1∶1倾向性匹配去除混杂因素后,两组人群在随访发生HCC的人数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对研究人群的随访结果(经1∶4倾向性匹配)中,与非HCC组患者数据相比,HCC组患者呈现甲胎蛋白(AFP)偏高...  相似文献   

19.
美国肝细胞癌(HCC)发病率日渐增高,但对HCC患者的临床特点尚未能全面描述。本研究旨在确定同一中心美国HCC患者病因和确诊时肿瘤分期,并确定经监护发现的肿瘤患者是否比有临床症状表现患者有更多的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以确定其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Cox风险分析模型对影响预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影响HCC切除术后生存时间的临床指标。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HCC患者术前血清MMP-2水平及northernbolt方法对24例相应肿瘤组织MMP-2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Cox风险分析模型显示肿瘤大小及肿瘤是否存在肝内播散是影响HCC切除术后生存时间的显著因素(P=0.022和P=0.040),并以此划分为高和低转移复发倾向组。根治性切除术后高转移复发倾向组HCC患者术前血清MMP-2显著高于根治切除术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26.39±2.64)ng/ml对(24.86±1.95)ng/ml,P<0.05]。非根治性切除组HCC患者术前血清MMP-2水平也显著高于根治性切除组HCC患者,(29.43±3.12)ng/ml对(25.72±2.45)ng/ml,P<0.01。Northernblot显示,HCC患者血清MMP-2水平变化与其对应肿瘤组织MMP-2mRNA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HCC患者术前血清MMP-2水平能反映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倾向。HCC患者血清MMP-2水平升高是HCC细胞高表达MMP-2mRNA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