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Fetus Subspecies jejuni,简称空肠弯曲菌)为人类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目前已为世界各地所重视。自1972年比利时学者Dekeyser及Butzler从急性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本菌后,世界各国许多学者作了类似报道。我国1979年首先于安徽芜湖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该菌,此后,在上海、苏州、福建、北京、广州等省市相继分离成功。据Scan报道,在急性腹泻患者中,空肠弯曲菌的分离率已超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及耶尔森氏菌的分离率,足见空肠弯曲菌的致病作用在急性腹泻疾病中占  相似文献   

2.
<正> 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 jejuni简称空肠弯曲菌)是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972年Dekeyser等从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到该菌,1977年,Skirrow应用选择培养基在儿童和成人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此病原体,以后世界各地报道了本菌约占腹泻病例分离率的5—14%;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等单位于1981年7至9月在O—3岁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出率为14—15%。为了探索空肠弯曲菌在我省的流行情况,我们从1983年3月16日以来从鸡粪便中分离出11株,从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出10株,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空肠弯曲菌肠炎是近年来引起重视的感染性腹泻。其病原为空肠弯曲菌。许多国家的研究资料证明,空肠弯曲菌是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此菌对于培养基的要求高,分离技术上尚存在一定困难。自Butzef、Skirrow等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后,有关空肠弯曲菌肠炎的报道日益增多。我国也有少数报道。我省尚未见有报道。1983年3月至6月从一腹泻小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第一株空肠弯曲菌,继之又从门诊急性  相似文献   

4.
<正> 空肠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简称弯曲菌)所引起的急性腹泻,早在1944年已有报告。1957年King首先叙述此菌可引起人类感染。1972年Dekeyser首次从急性肠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并证实为腹泻病原体。1982年国内上海、山东等相继报道,引起临床工作者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人类空肠弯曲杆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subspeicies jejuni)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作为禽类肠道的常住菌引起牛、羊腹泻并流产。1947年Vizent报道首例人类弯曲杆菌肠炎。1972年Dekeyser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此菌,才证实该  相似文献   

6.
弯曲菌肠炎     
弯曲菌肠炎是人类一种肠道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简称空肠弯曲菌)。近年来,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由该菌所引起的急性肠炎日趋常见而引人注目。一、病原学简史空畅弯曲菌,在以前的医学文献中称为胎儿弧菌或相关弧菌,一直沿用至1972年。事实上,本世纪初就知道它能使多种动物流产,同时又是家禽的致病菌或正常寄居菌。1957年,King氏首先从病人血标本培养到该菌。嗣后,关于空肠弯曲菌可感染于人并引起败血病、脑膜炎、关节炎等肠道以外的感染亦相继报道。早在1954年就曾怀疑它可能是人类急性肠炎的病原体,因当时粪便标本培养阴性,故未深究。由于微生物检验技术不断发展,直到1972年才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首次分离出空肠弯曲菌。自1977年Skirrow改良培养方法而提高了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以来,许多国家先后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到本菌。现已确认它是引起人类急性腹泻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感染和耐药性状况。方法:采集2013-2016年南通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样品1 257份,采用荧光定量PCR对粪便样品进行空肠弯曲菌检测,同时参照GB4789.9-2014对空肠弯曲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1 257份腹泻患儿粪便中42份空肠弯曲菌核酸阳性,阳性率为3.34%。共分离鉴定出32株空肠弯曲菌,对临床常用的8大类19种抗生素均耐药,从4耐至11耐不等,其中11耐菌株最多,占31.25%。对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克罗、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萘啶酸、复方新诺明耐药严重,耐药率达80%以上。结论:南通地区婴幼儿存在空肠弯曲菌病流行风险,空肠弯曲菌分离株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为更好地控制空肠弯曲菌的感染与流行,有必要建立空肠弯曲菌的长期监测系统,并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河南、新疆三地HIV/AIDS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北京、河南、新疆三地253例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微需氧培养,根据菌落的形态、菌体的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进行鉴定.结果 从253例HIV/AIDS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共检出2株空肠弯曲菌,感染率为0.8%.结论 加强空肠弯曲菌的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空肠弯曲菌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 自从1973年从急性腹泻粪便中分离出空肠/结肠弯曲菌以来,人们对弯曲菌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近年又发现一些新的弯曲菌如胎儿、海鸥、同性恋及幽门弯曲菌等。尤其是幽门弯曲菌,由于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1972年 Dekeyser 等首次报告在胃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分离到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ia jejuni)以来,国内于1980年上海进行了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细菌学和临床研究。嗣后少数省市相继报道。为了解我兰州地区空肠弯曲菌肠炎发病情况,我们于1983年4月起,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现将经粪便培养分离证实为空肠弯曲菌肠炎六例的临床及实验观察报道如下:材料方法与结果一、病例来源:1983年4月至12月,1984年6月至12月期间,儿科腹泻住院患  相似文献   

11.
空肠弯曲菌(下称弯曲菌),七十年代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出,随后采用较高选择性培养基,提高了本菌分离率,国内外有较多报道,为了了解广州地区弯曲菌与腹泻病因关系,我们在广州地区家庭分群饲养正常鸡粪、3岁以下托儿所健康儿童、和儿童医院腹泻门诊3岁以下患儿粪便中共分出20株弯曲菌,经形态、培养、生化特性等鉴定,符合空肠弯曲菌特性。同时作其他肠道致病菌分离,只分出一株沙门氏菌,从而说明弯曲菌是广州  相似文献   

12.
空肠弯曲菌是引起小儿肠炎的重要致病菌。我科从1988年3月至1990年10月对1309例腹泻患儿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其中空肠弯曲菌感染105例,现对其分析报告于下。资料和方法1.病例的选择:为我院儿科门诊病房腹泻患儿1309例,均为初诊,就诊前3天未用抗生素。2.检测过程:以棉签取腹泻患儿粪便,立即投入Carg—Blair运送基中,于8小时内接种至空肠弯曲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  相似文献   

13.
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检出结果和药敏试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 jejuni,简称空肠弯曲菌),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肠道感染的一种常见和重要的病原体,在急性腹泻患者中与其他检出的肠道致病菌相比占首位。为了解空肠弯曲菌对不同年龄、性别腹泻患者的致病力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现将398例急性腹泻患者新鲜粪便分离出的41株空肠弯曲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从证实空肠弯曲菌是人类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后,世界各地已有不少报道,空肠弯曲菌肠炎的发病率仅次于志贺氏菌属肠炎,是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国内自1981年5月首次自腹泻患儿粪便十分离得空肠弯曲菌以后,各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本文通过病原菌的分离以期达到初步了解杭州市区空肠弯曲菌肠炎的发生率,并对病员随访观察,了解本病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病原菌的药敏与疗效关系以及病后带菌时间。  相似文献   

15.
我站于1986年7月至9月对县、区医院门诊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随机取样,收集病人粪便标本103份,进行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及EL—Tor弧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ecies jejuni)作为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尤其是小儿肠炎的常见病原菌,愈来愈引起重视。为了解空肠弯曲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对该菌所致肠炎的治疗,我们于1982年对20株空肠弯曲菌分别进行了8种药物的敏感试验,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试验用菌株系1982年6月~7月由我院的门诊腹泻患儿粪便分离所得。患儿年龄最小67天,最大13岁。所有菌株均经生化试验鉴定为空肠弯曲菌。 试验用药物及方法:试验用药物见附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并分析深圳市龙岗区腹泻患者粪便、禽肉类等样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状况及同源性。方法对2016年5—12月深圳市龙岗区某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样品和来自养鸡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地的禽畜类等样品进行空肠弯曲菌分离培养,菌株经镜检和生化鉴定后再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分子分型。最后应用Bio 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1份腹泻患者样品分离出5株空肠弯曲菌,分离率为12.2%,全部阳性样品均来自11岁以下儿童。53份来自食品和外环境样品分离出14株空肠弯曲菌,分离率为26.4%,其中来自农贸市场的分离率为57.1%(8/14),来自不同超市样品空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11.1%(4/36)。18株菌呈现15种PFGE带型,其中来自市场1的3株菌株带型完全一致,且与病例1只有一条带的差异;来自市场2与病例5的带型完全一致且与病例4的带型只有一条带的差异。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感染率较高,感染可能是由于食用了来自市场未煮熟的食物或接触了来自市场被空肠弯曲菌污染的食物,农贸市场存在空肠弯曲菌的交叉污染,该地区空肠弯曲菌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南通市不同鸡群、鸡肉、人群及环境中空肠弯曲菌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多重PCR法对相关鸡的样品、农贸市场环境样品、腹泻患者粪便及健康体检人员肛拭子等进行空肠弯曲菌检测。结果:119份成年鸡肛拭子、124份苗鸡粪便和56份鸡养殖场环境样品分别检出38份、9份和5份空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分别为31.93%、7.26%和8.93%;162份新鲜鸡肉、178份冷冻鸡肉和57份农贸市场环境样品分别检出28份、2份和4份空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7.28%、1.12%和7.02%;418份腹泻患者粪便,9份检出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2.15%;857份健康体检人群的肛拭子未检出空肠弯曲菌。结论:在除健康体检人群肛拭子外的7大类样品中均检出空肠弯曲菌,提示南通市存在空肠弯曲菌病的流行隐患,应采取措施对该病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弯曲菌属(Thegeaus Campylobacter)主要与某些动物疾病有关.l964年Lery在生牛奶引起的腹泻爆发病例中,通过血培养和粪便直接镜检首先证实了空肠弯曲菌(Camnylobacter jejuni)可以引起人的肠炎,但粪便培养未获成功.直到1972年比利时学者DeKeystr等应用粪便滤过法才首次从2例病人粪便中分离到此菌.翌年Butzler等进  相似文献   

20.
<正> 弯曲菌肠炎主要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我们于1985年11月至1986年10月,从497例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分得26株空肠弯曲菌。现报告如下: 方法与步骤 1.病例选择:凡腹泻3次以上/日(含3次)初诊患者,由肠道专科门诊医生统一登记,同时把粪便作常规及细菌学检查。 2.标本处理:将患者新鲜粪便,直接或用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接种弯曲菌培养基(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提供),以微需氧袋,42℃48小时孵育后,选取可疑菌落进行形态学及初步生化检定,菌株保存于FMPG培养基地,最后作系统生化及生物分型。同时做沙门氏、志贺氏、大肠杆菌及弧菌等分离。药敏纸片由上海市医学化验所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