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之一,由医源性因素而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并非罕见.本科自1990年至2003年共收治23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现就其损伤原因及预防要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文龙  董乐乐  崔成立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1281-1283,1408
目的:观测周围神经损伤后应用原位神经移植与自体静脉小间隙套接修复方法的疗效比较,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的左右后肢共90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侧.A组:将股神经切断3 mm作为移植段,将移植段与神经远近两断端行原位外膜吻合.V组:将股神经切断3 mm,同时切取长约5~7 mm的同侧股静脉,将神经两断端送入游离的静脉两端,断端之间留一3 mm的间隙,将神经外膜与静脉壁缝合.N组:对照组.术后16周,对股神经进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测.结果:再生神经纤维均可通过A组吻合口和V组的套接间隙,A、V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及股四头肌张力与N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神经原位移植、自体静脉小间隙套接均可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且静脉小间隙套接修复可获得与神经原位移植相似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治疗神经断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断裂神经的临床效果,分析20例前臂及腕部断裂神经采用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患者的资料,术后1年进行随访,按照低位神经损伤恢复的评定标准,全部病例患肢(指)浅感觉、肌力都有明显改善。采用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神经断裂,对周围神经的再生有明显作用。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一种有效、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1]是指与医疗过程有关的周围神经损伤.一旦发生可引起周围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障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不便,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文献报道肢体创伤伴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为1.64%[1]。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和神经营养因子的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大为提高,但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功能障碍恢复的康复治疗尚不尽人意,许多患者错过了早期恢复的最佳时机。为此,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35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碎片联合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小间隙缝合组、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②术后2周观察神经吻合口大体形态;③术后8周组织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④术后8周检测腓肠肌湿重比;⑤病理切片图像分析各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髓鞘厚度.结果:①术后2周,传统缝合吻合口处黏连,疤痕组织形成;单纯小间隙缝合,无明显粘连.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吻合口处无明显粘连,小间隙外膜处变细;②小间隙缝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湿重比明显增加,小间隙加神经碎片组与小间隙组相比,湿重比明显增加;③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单纯小间隙缝合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髓神经纤维总数、直径及髓鞘厚度均明显增加,小间隙+神经碎片组神经纤维数、直径及髓鞘厚度与单纯小间隙缝合组相比明显增加.④组织学显示,小间隙加神经碎片组与单纯小间隙组相比,神经纤维密集度增加,排列整齐.结论:神经碎片联合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1999年以来收治的36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伤后立即表现有桡神经损伤者28例,肱骨干骨折行闭合整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者8例.结果 随访1-5、5年,平均3.5年.骨折全部愈合.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55%.结论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以尽早手术为宜,引起神经损伤的原因有骨折断端的切割、挤压、牵拉.直接暴力,术中损伤,神经周围瘢痕纹窄及骨痂包裹.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损伤在生活中很常见,意外伤害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及骨折中多伴有神经损伤,Eser等[1,2]调查显示创伤中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占1.3%,其中最常见的是发生在前臂的尺神经损伤,其次是坐骨神经损伤,锐器伤和交通意外伤占据主要因素.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有效再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治疗方法如自体神经移植[3]、组织工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神经导管[5])、基因工程[6]等,因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有效性已在20世纪末期被临床所证实[7,8],并因其安全有效、简便可行、价格低廉等普遍应用于临床.其不但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轴突的生长和重建、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继发损伤的作用,而且能够显著的提高周围神经轴索、髓鞘传导功能,改善肢体的功能状态.然而其机理尚不明确,为探究电针治疗的理论依据,近年来学者着手于电针干预周围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9.
0引言周围神经损伤后,失神经肌肉萎缩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功能恢复,因而如何预防或延缓肌萎缩是临床康复医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周围神经修复方法,对小间隙外膜袖缝合法的疗效进行总结.方法 神经两断端外膜下潜行游离3~4mm,适当牵拉外膜,使其突出神经纤维,于15倍手术显微镜下以针距0.5mm精密外翻缝合神经外膜,使神经纤维断端间形成2~3mm的密闭小间隙.结果 随访6~20个月,36例周围神经损伤中,优27例、良5例、差4例.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周围神经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96-2001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68例共77条神经,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从1992年~2007年,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180例192条神经,方法包括神经松解术、神经外膜缝合术、外膜束组膜缝合术、束膜缝合术和神经移植术.结果 经术后18~60个月随访,优良率80.4%.结论 神经断端精确对合和及早修复可提高其疗效;不同神经、不同的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奕奕 《中外医疗》2012,31(14):182+189-182,189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2011年3月本院经手术治疗的、确诊损伤类型的62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确诊类型与肌电图检测结果完全吻合率达79%,基本符合的达到14.5%,肌电图检测能基本定位周围神经损伤的范围。结论肌电图检测能够对周围神经损伤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位,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影响.方法:49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7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坐骨神经钳夹、横断、缺损损伤动物模型免疫抑制治疗组以及各自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损伤免疫抑制治疗组大鼠术后腹腔内注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足迹分析、电生理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局部自身免疫反应状况.结果:神经损伤后免疫抑制治疗组神经功能指数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和组织形态观察显示免疫抑制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免疫抑制治疗使神经损伤局部免疫球蛋白沉积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治疗可减轻周围神经损伤后发生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改善了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微环境,促进了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人参茎叶皂苷对大鼠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甙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②方法以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捻挫为动物模型,用人参茎叶皂甙给大鼠灌胃,于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并进行形态计量学图像分析.③结果周围神经损伤后2周SCV、SFI及有髓纤维的密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人参茎叶皂甙对促进大鼠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后有髓纤维的再生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华  张澜  呼和  刘国栋 《医学综述》2013,19(8):1389-1392
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要优于断端相对旋转的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用小间隙桥接的缝合方法给神经一个密闭的自我选择空间,以有利于神经在此间隙内形成有效再生。自体神经外膜袖套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小间隙修复周围神经中的一种方法,自体神经外膜作为桥接物有其特有的优越性,比其他的小间隙缝合方法更容易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86年以来对256例287条周围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对二年以上随访记录者210例,做一小结。周围神经损伤影响其功能恢复的因素诸多,笔者就年龄因素、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等三方面加以分析,借以探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医源性神经损伤并非罕见,约占周围神经损伤总数的4.95%,而在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中桡神经伤占10.96%.自1988~1994年间我们共收治医源性挠神经损伤13例.现报告如下.本组13例,男1O例,女3例,年龄15~67岁.其中手术误切伤6例,桡种经干3例,深支2例,浅支1例,均为完全断伤.止血带环压所致桡神经麻痹4例,完全性及不完全性麻痹各2例.骨折内固定钢  相似文献   

19.
桡神经损伤在周围神经损伤中较常见,如不正确、及时地处理,将引起上肢功能严重障碍。我院1994年-1999年共收治桡神经损伤32例,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香葵  何瑛 《新疆医学》2009,39(1):70-71
周围神经损伤是生活中常见一种损伤,特别支配四肢的神经,一般位置表浅、极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神经损伤后恢复速度缓慢,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及时行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中检查的5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