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多肽促进伤口愈合的可能性,从猪血清中分离出一组酸、热稳定的多肽,分子量低于18ku,无免疫原性、无毒副作用。用50μl多肽制剂(5mg/ml)注入小鼠皮下埋置的聚乙烯醇海绵“死腔伤口”中,从致伤当日起,每日一次共5次;对照“死腔伤口”内注入50μl牛血清白蛋白(5mg/ml)。伤后7,10d治疗组海绵中总DNA、蛋白质及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伤后14d两组间无差异(P>0.05)。体外实验发现,与对照基质1%胎牛血清1640液相比,含0.2%多肽制剂的对照基质可明显促进伤口修复细胞增殖,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证实,猪血清源分子量低于18ku的酸、热稳定多肽,具有促伤口愈合的活性,直接促进伤口修复细胞生长是其发挥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不同浓度胎牛血清对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有用的种子细胞。方法分别采集3例志愿者骨髓各6mL,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收集单个核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中培养扩增。将第3代细胞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含5%胎牛血清的诱导培养基组,C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诱导培养基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分泌,原位杂交检测Ⅱ型胶原mRNA表达,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活细胞比例在96%以上。贴壁后的细胞形态均一,由梭形向多角形转变。B组细胞在诱导培养7d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原位杂交可检测到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而A、C两组分别为阴性和弱阳性。三组细胞3H-TdR摄入量的大小顺序为C>B>A。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高效、可大量获取人BMSCs的方法,细胞在体外生长稳定;低浓度的胎牛血清和10ng/mL的TGF-β1联合作用既可促进人BMSCs的增殖,又可诱导其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而高浓度胎牛血清仅对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身辐射后伤口液对成纤维细胞(FBS)特性的调节作用的变化及苯妥英钠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背部置入聚乙烯醇海绵的切口伤模型,收集伤口液和FBS,并测定FBS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特性。结果在伤后5~8天,伤口液刺激FB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最强,6Gy全身辐射后,伤口液刺激FB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都明显降低,而苯妥英钠对非辐射组和辐射组伤口液刺激FB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全身辐射后,伤口局部环境的改变不利于组织细胞的修复;苯妥英钠能加强伤口液刺激FB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有利于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4.
快速培养纯化猪角朊细胞及复合羊膜体外培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快速培养和纯化猪角朊细胞的方法及观察角朊细胞在脱细胞羊膜上的生长状况,为组织工程皮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加10%胎牛血清的人无血清角朊细胞培养基(defined keratinocyte-SFM,DKSFM)培养原代猪角朊细胞,分别用DKSFM(A组)、加5%胎牛血清的DKSFM(B组)、加10%胎牛血清的DKSFM(C组)培养传代猪角朊细胞,于接种后1、3、5和7 d观察猪角朊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曲线.利用猪角朊细胞与培养瓶黏附牢固的特点,用0.02%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和0.05%胰蛋白酶分步消化,纯化细胞.将第2代猪角朊细胞接种在冻干脱细胞羊膜上,直接苏木素染色、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猪角朊细胞在脱细胞羊膜上的生长状况.结果采用加10%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原代猪角朊细胞,细胞生长速度快,形态好,培养5 d铺满培养瓶底60%~70%.B组培养的传代猪角朊细胞生长速度较C组培养猪角朊细胞生长速度快.A组培养传代的角朊细胞,细胞生长缓慢.用0.02?TA和0.05%胰蛋白酶分步消化的方法纯化猪角朊细胞,可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猪角朊细胞.将第2代猪角朊细胞接种在脱细胞羊膜后12 d,可形成单层细胞,呈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14 d和16 d细胞进一步密集,16 d细胞出现老化.结论 10%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原代猪角朊细胞,5%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传代猪角朊细胞,细胞生长速度快.用0.02?TA和0.05%胰蛋白酶分步消化的方法纯化猪角朊细胞,可以获得高纯度猪角朊细胞.脱细胞羊膜为猪角朊细胞提供良好的支架,接种培养后12 d,细胞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5.
整形美容 1人切开伤、切除伤后瘢痕发红现象要持续多久? 创伤后瘢痕发红现象,是伤后早期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其实是瘢痕区组织伤后一系列改变的表象。无论是手术伤口、创伤还是烧伤,在伤区都要经历以下几个变化过程:①止血过程:②炎性反应:③细胞迁移及细胞增殖:④蛋白合成及伤口收缩:⑤组织成熟与重塑。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低氧与参与创伤愈合的细胞种类、血管生长细胞因子的选择性表达、伤口处细胞增殖状态及血管生成之间的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作者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了活体研究。将fisher344母鼠背部制作5mm的伤口。于伤后第1、2、4、6、8天,麻醉后取伤口组织作免疫组化处理。每次两只小鼠,处死前3小时腹腔给予pimonidazole盐酸盐。另两只小鼠在创伤时及伤后第1天经尾静脉注入Hoechst344(12mg/kg),注射后5分钟内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适当的血清浓度可维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血清浓度过低不利于细胞的生长,而高浓度血清则易引起细胞分化。而血清的不同来源对MSCs的培养同样产生影响。传统的培养方法用胎牛血清作为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时存在潜在的风险。本研究探讨同种异体血清在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人骨髓悬液,分离hBMSCs,分别用含胎牛血清和人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分别测定2种方法培养的hBMSCs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培养的hBMSCs表面抗原类型;并将培养的hBMSCs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及神经细胞,诱导后的软骨细胞及神经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2种方法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CD106以及HLA-DR阴性,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人血清培养的hBMSCs细胞生长速度快于胎牛血清培养组,但分化效率低于后者。[结论]通过生长特性、表面抗原表达以及分化潜能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人血清培养hBMSCs与胎牛血清培养差别不大,可以作为一种适合临床的安全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洛伐他丁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他丁类降脂药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丁来观察其对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有或没有洛伐他丁和甲羟戊酸及其代谢产物的10%胎牛血清或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刺激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然后用测定溴化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的整合来评估DNA的合成并测定细胞的数量,结果:洛伐他丁对10%的胎牛血清刺激系膜细胞DNA的合成抑制是剂量依赖性,并且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甲羟戊酸,焦磷酸牛儿基牛儿酯能够显著地逆转洛伐他丁的抑制作用。结论:洛伐他丁通过影响甲羟戊酸的合成抑制鼠肾小球第膜细胞的增殖,这可能为治疗系膜增殖性肾小球疾病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血清培养人口腔黏膜角质细胞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口腔黏膜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应用自行制备的含10%、20%和30%自体血清的培养液及10%胎牛血清培养液,对人口腔黏膜角质细胞进行培养。对比观察不同浓度自体血清和胎牛血清培养的口腔黏膜角质细胞及上皮组织生长情况,绘制10%自体血清组及10%胎牛血清组细胞生长曲线及计算其倍增时间。并行抗-HLA免疫荧光检测培养上皮。结果各浓度自体血清组和10%胎牛血清组细胞生长及形态无明显差别,10%自体血清组细胞倍增时间为24.02±1.80h,与10%胎牛血清组20.90±0.79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24h克隆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自体血清浓度升高获得黏膜上皮面积增大,厚度增加,以20%自体血清组最为明显,与10%胎牛血清组培养黏膜上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培养上皮经抗-HLA免疫荧光检测为阳性。结论制备的自体血清能完全替代胎牛血清对口腔黏膜角质细胞进行培养,且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分化优于胎牛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清创缝合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接受清创缝合手术且术后需要换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其中对照组每隔1天进行一次换药,直至伤口拆线为止。实验组则是在清创缝合术后的第1天、第2天进行第1次、第2次换药,之后每隔3 d换药1次,直至伤口拆线为止。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换药时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换药时发生伤口痂皮损伤率11.0%,实验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缝合术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良好率74.0%,实验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缝合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与换药间隔时间关系密切,恰当改良换药间隔时间可减少伤口损伤,并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丹参对兔Ⅱ度烧伤创面皮肤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丹参对Ⅱ度烧伤创面皮肤活力的影响,探讨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以20只日本大耳白兔制成Ⅱ度烧伤模型,分为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创面组织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过氧化脂质含量、含水量及组织形态学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发现,治疗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在受伤8小时以后的各时间点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创面过氧化脂质含量及含水量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在伤后8,24及48小时两组均有显著差异;组织学观察治疗组创面愈合过程优于对照组。认为,丹参有助于保护烧伤创面残存的上皮细胞,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2.
肝素对大鼠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肝素对大鼠 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2 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制成2 0 %面积深 度烧伤 ,实验组采用肝素 10 0 U /kg加生理盐水至 1ml皮下注射 ;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 1ml皮下注射 ,每天一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从大体观察创面愈合天数及全身有无出血现象 ,光镜观察肉芽组织及胶原纤维生长情况 ,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大鼠全部成活。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 (2 2 .8± 1.87)天 ,对照组为(2 6 .2± 2 .82 )天 ,实验组创面愈合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 0 5 )。光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肉芽组织及胶原纤维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生长优于对照组。结论 肝素皮下注射能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收缩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建波  李荟元 《中国美容医学》2001,10(3):183-185,F003
目的:研究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收缩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创面收缩机理。方法:对兔耳及背部创面进行创面收缩观察并用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比研究肌成纤维细胞出现及变化规律。结果:肌成纤维细胞出现的时间晚于创面收缩时间,出现的量与创面收缩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肌成纤维细胞不是创面收缩的始动因素,但参与了创面收缩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创面愈合评价指标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建立客观,准确地评价创面愈合的标准。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结果:筛选了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组织病理学分析,巨噬细胞定量分析,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角质细胞胶原酶-1含量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单核细胞化学诱导蛋白-1水平和角质细胞纤溶酶源活化抑制剂-2水平等十三种创面愈合评价指标。结论: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组织病理学分析仍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创面愈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及丹参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探讨胰岛素、丹参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对胶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应用人胚皮肤培养成纤维细胞,分设胰岛素组、丹参组及对照组,培养2,4和6天,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胰岛素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于丹参组。细胞核分裂率三组分别为19.60‰,2.50‰和3.77‰。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胰岛素组成纤维细胞周围及表面有大量纤维状物,丹参组成纤维细胞表面光滑,仅有少量纤维状物。认为,胰岛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有促进作用,而丹参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成纤维细胞与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成纤维细胞与创伤修复、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 ,对成纤维细胞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行为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结果 通过生长因子等因素的调节 ,成纤维细胞在肉芽形成、伤口收缩、基质合成、伤口修复、瘢痕形成及无瘢痕愈合方面均起重要作用。结论 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了解与调控将促进创伤修复和瘢痕防治的生物学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调控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探索烧伤创面愈合机制。方法20kg小白家猪6只为实验对象。用控温控压电烫仪在每只猪背部制成24个直径为2.5cm的圆形深Ⅱ度烧伤创面。分为四组,分别为创面局部应用1、2.5和5μg/ml的NGF实验组和不含NGF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用药后3、5和9天分别取创面组织进行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EGF,NGF受体,NGF,CD68,CD3免疫组  相似文献   

18.
自体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中的层粘蛋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大张异体皮打洞嵌植小块自体皮混合移植皮片中层粘蛋白 (L N )的表达研究 ,探讨自体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促进 度烫伤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清洁级 SD大鼠背部脱毛后 ,造成占体表总面积10 %~ 15 %的 度烫伤。伤后 3天切痂 ,移植大张打洞的异体皮。异体皮移植后第 3天 ,嵌植小块自体皮 ,完成皮肤混合移植。在异体皮移植后 3、5、7、14和 2 1天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移植皮片中 L N的表达。结果 异体皮移植后第 7天出现排异反应 ,表现为异体表皮逐渐被爬行而来的自体表皮所铲除替代 ,异体真皮表面仍可见 L N阳性表达。异体皮移植后第 14天 ,从自体皮岛迁移来的表皮细胞下有零星 L N表达 ,异体皮中的 L N仍基本保持完整。异体皮移植后第 2 1天 ,自体表皮已基本覆盖异体皮区 ,L N表达已基本完整。结论 大张异体皮打洞嵌植小块自体皮混合移植中的异体皮为创面愈合提供了基底膜成分 ,有助于改善创面愈合的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简易皮肤伸展术即刻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皮肤伸展术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1 999年以来 ,采用克氏针、钢丝行简易皮肤伸展术 ,术中即刻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4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 2 .5 cm× 2 .0 cm~ 8.0 cm×6.5cm。 结果 简易皮肤伸展术能使 8cm以内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在术中即刻牵拉缝合 ,牵张时间 1 0~ 60分钟 ,平均48分钟。42例术后创面均 期愈合 ,无感染、皮缘坏死 ,末梢血供及感觉均正常 ;愈合时间 1 0~ 1 6天 ,平均 1 2 .8天。32例获 6个月随访 ,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简易皮肤伸展术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好 ,操作简便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