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髌骨全层软骨缺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于1991年2月~1993年5月,用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6例髌骨软骨软化症病人的7侧髌骨和1侧股骨髁共8处大面积全层软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43.5岁,病程平均7年,软骨缺损面积为1.5cm×1.2cm~4.1cm×2.3cm。手术用膝前内侧“S”形切口,探查和处理关节内病变后,将髌骨病变区残存软骨清除,去除软骨下钙化层骨质,露出松质骨,修理平整,切取同侧胫骨近段前外侧骨膜做游离移植修复。术后用长腿石膏伸膝位固定,5~7天后开始关节被动和自动活动,8~12周后负重行走。术后平均随访3.5年,6例7侧手术,优6侧,良1侧,疗效满意。作者认为用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髌骨和股骨髁大面积全层软骨缺损,可取得满意效果,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膜骨髓复合移植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介绍自体骨膜骨髓复合移植修复少儿委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抽取自体髂骨骨髓,自然形成凝块后植入骨缺损处,自体胫前骨膜切片1~2mm^2邮票状,均匀植入骨髓凝块中。结果 随访4~10个月,术后1个月新生骨形成,术后3~4个月14例骨缺损处新生骨骨密度与周围组织一致,术后4个月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和肢体负重功能。结论 自体游离骨膜骨髓复合移植,成骨能力强,方法简便,是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骨膜移植的成骨性能和不同血肿对其成骨的影响,作者在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1.5cm长的骨缺损模型,并在缺损区内分别填以自体外周血块和骨髓血块。然后将自体骨膜碎片分别植入一侧血肿内,另一侧不植骨膜以作对照。通过X线、组织学、缺损区新生骨钙磷含量测定、骨组织形态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手段检测,结果证实自体骨膜碎片有成骨作用;自体骨髓血也有成骨潜能,但成骨能力弱于骨膜成骨;单纯外周血不能成骨;若以骨髓血为载体可使成骨作用提高。自体骨膜碎片血肿内植入临床应用12例,平均随访2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骨膜成骨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验证骨膜成骨细胞培养建立“成骨细胞库”用于修复骨缺损的可能性,取8只家兔胫前骨膜进行成骨细胞分离培养,体外繁殖后,以明胶海绵为载体,回植于自体的桡骨缺损部。对侧以明胶海绵吸附Hanks液为对照。分别在细胞植入后第2,4,8和12周拍摄X线片,按Lane方法计分,评价其骨缺损修复愈合的能力。结果表明,植入的成骨细胞因自身的成骨能力而促进骨缺损的愈合。提示自体“成骨细胞库”的建立和移植在骨缺损的修复中是一种可以继续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起源、走行及分支。该动脉外径2.5mm,长度5.1cm,在股外侧肌深面和外缘发出2~4支外径在0.4~1.1mm的骨膜支到大转子前外侧,供应范围3.5cm×2.0cm×3.5cm。经尸体摹拟手术表明,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大转子骨瓣移位,可修复股骨中段或上段骨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6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身外周血2ml。在不同时间内进行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新生组织钙、磷含量测定。临床应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15例,其中腕舟骨不连7例,肱骨不连3例,股骨不连2例,胫骨不连3例。骨不连时间为7~4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实验侧骨缺损区在骨髓注射后不同时间的X线片、组织学检查均显示新骨形成逐渐增多,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侧。对照侧无成骨现象。临床应用的15例中,13例在5~9个月骨折愈合,2例未愈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有成骨作用,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骨不连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骨不连部位软组织条件差、不具备开放植骨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膜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自体骨膜细胞移植能否促进骨修复,探讨治疗骨不连的新方法。方法:用健康新西兰兔10只,切取胫骨前内侧骨膜,进行骨膜细胞培养,然后将培养的单层骨膜细胞收集后移植至供体动物一侧的桡骨缺损内,对侧桡骨缺损做对照。术后2、4、6和8周进行X线平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多数实验侧于术后6~8周发生骨性愈合;而对照侧均未发生骨性愈合。结论:自体骨膜细胞移植具有促进骨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胫前动脉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带血供胫骨下段外侧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表明,胫前动脉踝上支是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供的主要血管,于踝间连线上方(3.1±0.8)cm始于胫前动脉,紧贴骨面前行至胫骨前缘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沿胫骨前缘上行,达踝间连线上(6.3±1.3)cm处与胫前动脉肌骨膜支吻合;降支下行与内踝前动脉吻合。踝上支长(2.2±0.7)cm,外径(1.1±0.2)mm,伴行静脉两条。以踝上支或踝上支与肌骨膜支的吻合关系,可在胫骨下段外侧设计8cm~10cm×4cm~5cm骨膜瓣,为修复胫骨中下段骨不连、距骨骨折、踝关节融合等提供了一种新的骨膜(骨)瓣供区。  相似文献   

9.
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的成骨作用,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6周后,实验侧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身外周血2ml。在不同时间内进行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新和组织钙,磷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吻合血管异体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26只成年兔子对吻合血管异体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进行研究。为保证供受体组织抗原不相容性,供体选用大耳白兔(6只),受体和对照组选用青紫蓝免(20只)。实验组:切取供体兔股骨骨膜,移植于受体兔1.2cm骨缺损区,通过吻合血管保证骨膜血供。术日起给予免疫抑制剂。对照组:兔桡骨1.2cm骨缺损不作骨膜移植。术后通过系列X线平片、骨组织形态测量学检查、四环素荧光标记检查及电镜检查观察骨膜成骨情况,观察1~4个月。结果:实验组12例中9例骨缺损愈合,对照组8例中无1例骨缺损愈合。两组骨缺损愈合率统计学上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果表明,只要血管蒂保持通畅,移植的异体骨膜就能不断形成新生骨使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