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游离骨膜移植的实验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汝专 《中国骨伤》1996,9(4):61-62
游离骨膜移植的实验研究及应用现状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30011)刘汝专1867年Ollier指出,移植的骨膜在一定条件下有成骨特性[1],但一直未引起重视。直到七十年代,Ritsila等[2]在研究中发现,骨膜移植除有成骨作用外。还有成软骨作...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虹  陆裕朴 《创伤杂志》1989,5(4):207-210
  相似文献   

4.
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块骨缺损的修复,至今尚未得到满意的解决。近百年来都是采用自体骨移植。随着骨移植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供区破坏大,出血多,修复慢,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甚至移植骨被吸收等缺点,而且多数情况下自体骨常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50年来,许多研究应用异体骨、异种骨和“人造骨”等,代替自体骨  相似文献   

5.
吻合血管异体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26只成年兔子对吻合血管异体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进行研究。为保证供受体组织抗原不相容性,供体选用大耳白兔(6只),受体和对照组选用青紫蓝免(20只)。实验组:切取供体兔股骨骨膜,移植于受体兔1.2cm骨缺损区,通过吻合血管保证骨膜血供。术日起给予免疫抑制剂。对照组:兔桡骨1.2cm骨缺损不作骨膜移植。术后通过系列X线平片、骨组织形态测量学检查、四环素荧光标记检查及电镜检查观察骨膜成骨情况,观察1~4个月。结果:实验组12例中9例骨缺损愈合,对照组8例中无1例骨缺损愈合。两组骨缺损愈合率统计学上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果表明,只要血管蒂保持通畅,移植的异体骨膜就能不断形成新生骨使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膜骨髓复合移植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介绍自体骨膜骨髓复合移植修复少儿委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抽取自体髂骨骨髓,自然形成凝块后植入骨缺损处,自体胫前骨膜切片1~2mm^2邮票状,均匀植入骨髓凝块中。结果 随访4~10个月,术后1个月新生骨形成,术后3~4个月14例骨缺损处新生骨骨密度与周围组织一致,术后4个月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和肢体负重功能。结论 自体游离骨膜骨髓复合移植,成骨能力强,方法简便,是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膜游离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自体软骨膜、骨膜游离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治疗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自体软骨膜或骨膜游离移植术修复膝关节大面积软骨缺损,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髌骨及股骨髁,胫骨平台病损软骨清除,游离移植软骨或骨膜修复软骨缺损,治疗骨性关节炎124例,术后不需外固定,4天后持续被动关节活动器作持续动活动。2周后下床活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年,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自体软骨膜,骨膜游离移植修复大面积软骨缺损,治疗骨性关节炎,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经皮注射自体骨膜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宋守礼  朱盛修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1):696-698,I003
为研究经皮注射自体骨膜细胞能否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探讨修复骨缺损的新方法。本实验用健康新西兰兔12只,无菌操作下切取胫骨前内侧骨膜,进行骨膜细胞培养,然后将培养的单层骨膜细胞收集后经皮注射至预制的供体动物一侧的桡骨缺损内,对侧桡骨缺损做对照。  相似文献   

11.
深低温保存的同种体骨膜台骨联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有生物活性的移植材料对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兔桡骨缺损模型,经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膜加胎兔骨移植为实验侧,胎兔骨移植为对照侧,分别在术后2、4、8及12周对实验侧和对照侧骨缺损模型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X线片及钙、磷含量检查。观察异体骨膜加胎骨复合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移植后骨膜、胎骨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侧术后4、8及12周钙、磷含量明显高地对照侧(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钙、磷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实验侧8周可见髓腔再通,组织切片可见骨陷窝及板层骨形成。结论 胎骨是良好的移植材料,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膜联合胎骨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骨膜成骨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验证骨膜成骨细胞培养建立“成骨细胞库”用于修复骨缺损的可能性,取8只家兔胫前骨膜进行成骨细胞分离培养,体外繁殖后,以明胶海绵为载体,回植于自体的桡骨缺损部。对侧以明胶海绵吸附Hanks液为对照。分别在细胞植入后第2,4,8和12周拍摄X线片,按Lane方法计分,评价其骨缺损修复愈合的能力。结果表明,植入的成骨细胞因自身的成骨能力而促进骨缺损的愈合。提示自体“成骨细胞库”的建立和移植在骨缺损的修复中是一种可以继续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重组复合异体冻干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透明质酸凝胶(HAG)复合异体冷冻干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及作用机制。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50只,两侧桡骨干外造成15mm缺损,采用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A组植入bFGF、HAG与异体冻干骨的复合物;B组植入吸附bFGF的异体冻干骨;C组植入含有HAG的异体冻干骨;D组单纯植入异体冻干骨作为对照,每组肢体数为25,在术后2、4、6、8和10周进行X线片,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描检查,并测定钙含量。结果:A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的骨代谢活性,新骨生成量和钙含量均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D组(P<0.05),C组与D组无明显差异。A组和B组缺损分别于术后8、10周完全愈合,而C、D两组骨缺损在术后10周仍未愈合。结论:b FGF作为一种骨生长因子促进新骨生成;HAG作为缓释载体提高bFGF的效能,它们复合异体冻干骨后能有效提高骨缺损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胶原蛋白膜作为金葡液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胶原蛋白膜吸附金葡液后修复骨缺损的优越性。方法 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手术造成桡骨标准缺损后,分别植入胶原蛋白一金葡液复合体(实验组)和单纯等量金葡液(对照组),于术后2、4、6及8周时行大体、X线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整个过程中实验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增殖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过量结缔组织生长;X线片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缺损区,分布均匀;组织学观察可见多个成骨中心,骨小梁排列有序,成熟骨替代完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骨形成蛋白分布持续时间长,而且在新骨组织中占据范围大。对照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较实验组差。结论 胶原蛋白能够阻挡周围软组织进入缺损区,为新骨生长提供空间;同时作为金葡液的载体,能减少金葡液外溢,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生物性骨载体修复股骨长段缺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骨干长段缺损的修复是骨科临床的难题之一。人骨生物性骨载体(BBC)属同种生物源性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又具有骨的成份、结构和相似的生物力学强度,植入后能很快与人体组织建立血运,由植入时的无活力状态变成具有正常代谢的骨组织,是修复骨干长段缺损理想的替代材料之一。应用BBC修复股骨长段缺损2例,缺损长度分别为13cm和11cm,随访2~3年,植入的BBC已与原股骨呈骨性连接,具有正常骨的代谢和密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可降解聚己内酯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5只,双侧股骨髁制成4.5mm×12mm的骨缺损动物模型。将PCL圆柱体植入到右侧骨缺损为实验组(n=60),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植入左侧骨缺损为对照组(n=60),空白组不植入任何物质(n=5)。于术后3、6、9和12个月将实验组及对照组取材进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99mTc-MDP扫描γ-显像比值测定及扫描电镜观察。空白组于术后12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大体标本及X线片检查显示:实验组随着PCL材料的降解,骨缺损逐步被增生的骨质填充,无迟发性炎性反应出现;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为结缔组织充填;空白组大体观察缺损区未发现骨组织形成。骨密度测定表明:实验组骨密度增加,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99mTc-MDP扫描γ-显像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更多的放射性核素聚集。扫描电镜观察:术后12个月,实验组随着PCL材料的逐步降解,PCL纤维移行处界面形成较多的密质骨样组织;对照组HA-组织之间可见较多的排列不规则的胶原纤维包绕。结论PCL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缓慢降解和骨引导能力,可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7.
珊瑚人工骨修复兔颅骨缺损的骨组织形态测量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对国产滨珊瑚的骨修复的作用作初步评估,将20~40目颗粒滨珊瑚植入兔颅骨直径1.5cm的缺损区,以羟基磷灰石,空白为对照,分别于术后第2,4,8及12周取材,作组织学和组织形态测量学观察,结果发现,植入缺损区的珊瑚随时间推移逐渐降解,同时新骨不断长入,至术后第12周珊瑚完全降解,新骨修复缺损中心区,新骨所占百分比为36.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珊瑚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内传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股外侧肌上端肌支股骨骨(膜)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外侧肌上端血管肌支的分支分布情况,设计以股外侧肌支为蒂的股骨骨(膜)瓣移位术,并进行了摹拟手术。1989年2月~1999年2月,以股外侧肌支为蒂切取股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上段骨不连、骨缺损7例。结果股外侧肌上端肌支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肌支在大转子尖下(16.8±3.0)cm发出肌骨膜支和骨膜支,肌骨膜支外径1.4~1.7mm,长度2.7~5.6cm,骨膜支外径0.4~0.6mm,长度1.2~1.5cm。骨膜血管向下或水平走行,达骨膜后发出吻合支,参与形成股骨血管网,分布于股骨上段。临床应用的7例,术后经18~42个月的随访,骨折于术后10~18周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活动度在180°者4例,120°者2例,65°者1例。供区愈合良好,无不适。结论以股外侧肌上端肌支为蒂的股骨骨(膜)瓣,可用于修复股骨中上段的骨不连、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修复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HAC)作为人工材料修复颅骨缺损的可能性,选健康家兔24只,切除颅顶骨造成缺损,分别用多孔HAC植片及无孔甲基丙烯酸甲脂-苯乙烯共聚物(MMAS)植片修复家兔颅骨缺损,于术后第1,2及3个月处死动物,进行术后反应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术后动物精神状态及活动均正常,无头皮下积液。组织学显示在不同阶段,多孔HAC植片标本有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和新生血管向微孔中生长及成骨细胞形成的骨小梁。界面结构未见异型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无孔MMAS植片表面有纤维膜形成。实验表明,由于HAC具有优良的生物学性能,有可能作为颅骨缺损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0.
骨形态蛋白与骨基质明胶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骨形态蛋白(BMP)与其前身物质骨基质明胶(BMG)复合,修复家兔桡骨缺损,同时以BMP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作实验对照。结果发现:BMP/BMG组第4周即在骨缺损区出现纤维性骨痂,第8周可见大量的骨小梁形成,第12周BMP完全被吸收,为新生的骨组织所代替,第16周出现髓腔再通现象。而BMP/HA复合组,虽然在第4、8周也有纤维性骨痂形成,但HA不被吸收;第12、16周与第8周相似,无髓腔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