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静脉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静脉移植实验研究张先龙,胡汝麒,周建生临床实践证明自体静脉移植是修复血管缺损的首选方法,但存在来源有限,增加患者额外创伤,延长手术时间等弊端。冻干及各种化学方法保存的异体血管,虽然抗原性降低,但生物学活性丧失,移植后通畅不高。本研究旨...  相似文献   

2.
同种异体组织冷冻保存和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冻保存可以长时间保存组织的活性和功能,并且调整同种异体组织的抗原表达,但也会造成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临床研究用冷冻技术能有效保存体外培养的细胞,但在冷冻保存用于同种异体移植的复合组织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冷冻保存同种鼠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应用已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至今仍没有被临床接受。主要原因在于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由于自体神经移植的局限性,同种异体移植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反复冷冻,复温可杀灭雪旺氏细胞的活性。但这种被称为非细胞性异体神经移植和未经冷冻处理的细胞性异体神经移植对鼠轴突再生作用如何?实验通过对两种不同移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带瓣静脉段同种异体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口径血管同种异体移植实验研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小口径带瓣静脉段同种异体移植。将犬的带瓣股静脉近侧段,经特殊制备后,间置移植于异体犬的股静脉。术后16周内,移植段管壁再生不全,其内膜前列环素生成量也低于正常值,其中的瓣膜一般均无功能。16周以后,管壁结构全由受体组织替代,内膜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其中半数以上的瓣膜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前交叉韧带(ACL)-骨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自体骨-ACL-骨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的组织学、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将60只日本大耳兔和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自体骨-ACL-骨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骨-ACL-骨同种异体移植组。术中及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4、8、12周切取移植膝关节及健侧膝关节,行ACL生物力学测试。术后4、12周切取ACL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电镜检查。结果自体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组的ACL所测最大拉伸强度和拉伸刚度与同期正常对照ACL相比显著下降(P<0.01)两组之间同期相比其最大拉伸强度和拉伸刚度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自体骨-ACL-骨移植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后具有相同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学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6.
冷冻保存对带血管异体关节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冷冻保存和环孢霉素A(CyA)对鼠带智力这异体关节移植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1组、新鲜同系移植;2组、新鲜异体移植;3组,冷冻保存异体移植;4组、冷冻保存异体移植术后用CyA。术后进行血管造影,测定IL0-2活性及T细胞亚群(CD4/CD8)的变化,按照Sakai等评分标准进行组织这评分。结果 2组通畅率为0,与科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L-2及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治疗外周神经缺损,特别是长段和粗大的外周神经缺损一直是一个难题.虽然公认自体神经移植效果最佳,但由于造成供神经支配区新的创伤,且供体有限,使得自体神经移植临床应用受限[1].异体移植又必然带来免疫排斥反应.目前采用低温冷冻后进行神经的异体移植,已经得到肯定[2].本实验通过液态氮冷存降低同种异体神经的免疫原性,作为基础条件,主要探讨和研究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影响因素中,长度的不同对神经再生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肋骨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肋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可能性。以15%二甲基亚砜作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步骤,对狗的含后肋间血管的肋骨段进行冷冻处理,在液氮中保存96小时后,施行同种异体移植于髂嵴骨缺损区。术后4周内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移植体进行免疫学(白细胞介素2、T细胞亚群)监测,ECT扫描、血管造影和病理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种异体移植肋骨段血循环丰富,骨细胞代谢活跃,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个月达骨性愈合,取得了类似于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效果。但对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愈合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吻合血管异体神经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吻合超低温冷冻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的可行性.方法杂种雌性犬12只,体重15~20 kg;制备带血管坐骨神经动物模型,分别切取坐骨神经6~10 cm,直径4.5~6.5 mm,滋养血管干长3.5~4.5 cm.经超低温冷冻保存3个月后行异体移植.取杂种雄性犬48只,体重15~20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超低温冷冻吻合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组为A组,超低温冷冻不吻合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组为B组,新鲜吻合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组为C组,新鲜吻合血管的自体神经移植组为D组.于术后1、4和12周(n=4)行大体观察,观察吻合动脉血管的通畅率,取移植神经作组织学检测.术后4周测定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术后12周行肌电图检测和形态定量学检查.结果术后12周,A、D组后足趾无溃疡,后肢小腿肌肉萎缩和皮肤痛觉有恢复.B、C组后足均有溃疡,后肢小腿肌肉萎缩和皮肤痛觉未恢复.1、4及12周血管通畅率A、D两组平均为83.3%,显著高于C组的50%(P<0.05).术后4周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T细胞亚群,C组高于A、B、D组(P<0.01).术后2周A、D组光镜下见神经移植段有逐渐增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和再生神经纤维,单位面积髓鞘数、平均灰度值和单位面积髓鞘密度值均高于B、C组(P<0.01).术后12周,A、D组动作电位潜伏期短,波幅高,传导速度快,神经修复明显优于B、C组(P<0.01).结论超低温冷冻保存能降低异体血管神经的抗原性,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吻合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是可行的;对于较粗大的神经,其神经修复明显优于不吻合血管的异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0.
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索大鼠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取Wistar大鼠坐骨神经 ,经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移植于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分成超低温冷冻同种神经移植组 (A)、新鲜同种神经移植组(B)、及自体神经移植组 (C)。 3组均在术后 3、8、12、16周行大体观察 ,检测形态学、电生理变化及血清IL 2、TNF水平。结果 A、C组的腓肠肌萎缩 ;足无明显畸形 ,趾无缺损、无溃疡。B组的腓肠肌萎缩 ;足部溃疡伴趾部分缺损。A、C组在术后 8周刺激神经移植段近端有动作电位出现 ,B组在术后 12周出现。A组动作电位的波幅较B组高。血清IL 2 ,C组与B组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A组与C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光镜下A组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少。电镜下见髓鞘厚薄基本相同 ,轴突密度高 ,雪旺细胞发育较完善 ,明显优于B组。结论 超低温冷冻保存能降低同种异体神经的抗原性 ,在不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 ,动物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深低温保存的同种体骨膜台骨联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有生物活性的移植材料对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兔桡骨缺损模型,经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膜加胎兔骨移植为实验侧,胎兔骨移植为对照侧,分别在术后2、4、8及12周对实验侧和对照侧骨缺损模型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X线片及钙、磷含量检查。观察异体骨膜加胎骨复合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移植后骨膜、胎骨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侧术后4、8及12周钙、磷含量明显高地对照侧(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钙、磷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实验侧8周可见髓腔再通,组织切片可见骨陷窝及板层骨形成。结论 胎骨是良好的移植材料,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膜联合胎骨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6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68例ACL损伤患者治疗方法。其中应用自体中1/3骨-髌韧带-骨移植物和界面螺钉固定26例(A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16~45岁,平均26.4岁;左膝14例,右膝12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周~1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5.3±4.8分,IKDC主观评分43.5±5.2分。应用4股半腱肌腱内扣式钮扣钢板悬吊固定38例(B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13~48岁,平均24.6岁;左膝27例,右膝1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周~16个月,平均4.3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8.4±5.6分,IKDC主观评分41.4±6.2分。异体中1/3髌韧带界面螺钉固定4例(C组),男3例,女1例;年龄55~65岁;左膝3例,右膝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2周~28个月,平均7.3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0.3±6.7分,IKDC主观评分40.5±3.8分。结果患者获随访12~36个月,其中A组平均随访17.5个月,B组18.5个月,C组16.5个月。均未发现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A组23例术后膝关节恢复至损伤前运动水平,未发生髌骨骨折;Lysholm评分95.1±4.3分,优18例,良5例,一般3例,优良率88.5%;IKDC评分93.7±3.8分,膝关节功能正常19例(73.1%),一般5例(19.2%),较差2例(7.7%)。B组33例术后膝关节恢复至损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评分93.0±5.9分,优28例,良5例,一般5例,优良率86.8%。IKDC评分95.7±4.7分,膝关节功能正常30例(78.9%),一般5例(13.2%),较差3例(7.9%)。C组4例术后膝关节均基本恢复至损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评分92.4±4.3分,优3例,良1例;IKDC评分94.8±3.6分,膝关节功能正常3例,一般1例,均未见明显关节积液。3组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评分优于术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髌腱-骨和股薄肌-半腱肌腱,是修复ACL的良好移植物。青少年骨骺未闭患者,半腱肌腱移植是较好的方式;老年患者为减少取移植物的并发症,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髌韧带移植也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带腱鞘异体肌腱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带腱鞘异体肌腱移植的可行性,为屈指肌腱II区腿鞘和肌腱缺损重建提供新的修复材料。方法:将60只北京双A鸡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异体移植,B组为自体移植,每组再分两个亚组,AI全鞘异体肌腱移植,A2部分鞘(滑车A2-A4)异体肌腱移植;B1全鞘自体肌腿移植;B2部分(滑车A2-A4)自体肌腱移植,异体材料采用深低温处理,移植术后进行组织形态学,移植免疫学及肌腱滑动功能检测。结果:A1组和B1组移植术后局部组织反应重,腱鞘形成生物屏障,影响肌腱的营养同腱变性,纤维化,部分坏死,A2组与B2组肌腱愈合良好,组织修复能力强,腱鞘与肌腱间可分离,带部分腱鞘异体肌腱经深低温处理后,其组织抗原性明显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同自体移植,愈合后腱鞘与肌腱间隙存在,移植鞘与正常肌腱组织结构相同,结论:带部分腱鞘异体肌腱经深低温处理后可以作为修复腱鞘和肌腱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血运对移植肌腱愈合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用犬的带筋膜蒂的桡侧屈腕肌腱修复屈趾浅肌腱缺损的实验研究,并与不带蒂的游离腱移植进行了比较。术中进行了筋膜和腱的氧分压测定,术后进行了大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①带有血液供应的肌腱移植,将传统的肌腱移植愈合过程转化为单纯的肌腱断端愈合过程,缩短了移植肌腱的愈合时间;②用筋膜组织包绕肌腱缝合处可以防止粘连的形成,筋膜组织可发生滑膜样变,形成光滑面,以减少肌腱滑动的阻力,且带血运的筋膜组织滑膜样变发生早。  相似文献   

15.
16.
多种移植体修复周围神经的比较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修复神经缺损的材料甚多,但至今尚未见各种材料的比较研究。为了比较自体神经、肌肉、静脉、肌腱及硅橡胶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选用SD大白鼠,切断腓总神经,制成0.6cm缺损,分别用不同移植物桥接缺损。于术后6周、12周在电生理、胫前肌称重、远端轴突计数及组织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自体神经移植在各方面均优于其它移植体,而静脉组又优于另外3组。对各种移植体中神经再生的特点及其成熟过程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形成这种差别的有关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脱细胞基质与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将猪血管内皮细胞和异体猪血管脱细胞基质相结合,探讨开发一种制备血管移植物的新方法。方法 分别利用0.1%胰蛋白酶、0.02%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和1.0%Triton X—100对猪主动脉作用24小时和176小时进行脱细胞。异体猪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出来并进行体外细胞扩增,再将脱细胞的血管内表面种植上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测脱细胞血管基质是否存在细胞成分和内皮细胞是否生长其上。结果 酶—化学除垢剂的脱细胞方法几乎使细胞完全脱落,且基质纤维的三维结构变得疏松。体外扩增的异体猪血管内皮细胞可以种植在脱细胞基质上并且具有伸展和增殖功能。结论 Triton X—100和胰蛋白酶制备的脱细胞基质与异体猪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结合到一起并在体外生成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18.
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静电纺丝 (electrospinning,ELSP) 技术构建具有纳米结构的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 (nano-biomimetic-tissue engineered blood vessel,NBTEBV). 方法 6 月龄新西兰雄性家兔 30 只,体重 2.15~3.10 kg.制备兔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 体外培养育种管型模具采用多排喷头ELSP混纺兔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VSMC)悬液及仿 ECM (mimic ECM,MECM) 溶液构建 NBTEBV. NBTEBV 用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MTT 检测静置 24 h和动态培养7 d后NBTEBV 上 VECNSMC 的成活和增殖能力,行 HE 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及最大抗张力检测. 结果 动态培养第7天的 NBTEBV 长 57 mm,外径 4 mm,壁厚 0.4 mm,色乳白,质地均匀,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弹性.静置孵育 24 h MTT 检测血管上成活细胞相对数为 3.5×105/mg,动态培养7 d 后为 8.9×106/mg.扫描电镜及 HE染色观察示NBTEBV与天然血管有相似的纳米结构及组织学特点;电镜结构呈现由100 nm 支架纤维构成的孔径约600 nm的网状结构;HE 染色示VEC 和 VSMC分层构建成血管状.动态培养第7天组织工程血管最大静水压为950 mmHg,拟生理血压下(110/70 mmHg) 管径顺应变化率 3.0%;20 mm × 5 mm 组织片最大抗张强度为 18.5 MPa. 结论 利用 ELSP技术可以将VSMC 和 MECM的支架材料同步构建成具有与天然血管相似纳米结构的组织工程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