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按照不同的高血压水平对病人进行管理,评价其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普查出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按照三级管理进行干预。结果 对照组的理想血压控制水平远远低于实验组,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血压水平有正相关性(R=0.71),理想血压控制水平在65岁时候最高。结论 在农村地区,推广高血压三级管理,可以用很少的投入,取得明显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对改善、控制和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效果,为政府部门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100例患者进行社区的健康管理,社区建档后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饮食管理,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常识知晓率、血压均值水平以及相关卫生习惯变化。结果:不同干预方法后,两组患者的疾病的常识知晓率、血压均值水平以及相关卫生习惯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健康管理已形成雏形,健康管理的应用能减少高血压的危险,稳定血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不同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社区自我管理模式与三级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分级、控制率的影响,探索有效的高血压管理模式,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完全随机实验,将413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模式组(实验组)和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组(对照组),比较实验组(208名)和对照组(205名)6个月后在血压分级、血压控制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实验组高血压三级患者构成比从29.32%下降到17.31%,对照组从31.71%下降到23.42%,实验组下降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压控制率从23.60%上升到57.20%,对照组从26.80%上升到36.60%,实验组上升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较三级管理模式在控制血压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三级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探索有效的高血压防治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高血压患者324例随机分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组(实验组)和三级管理模式组(对照组)进行干预,一年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压分级、血压控制以及生命质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血压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压控制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F-36各维度(对照组除PF)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实验组SF-36各维度(除PF和VT)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较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在血压控制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专科医生参与社区高血压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和嘉定镇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这两个社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项目成员来源于社区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且2010年血压控制评价为不良或尚可者。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专科医生管理和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管理。在基线和末期分别以体格检查和问卷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从组间比较来看,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均有下降,实验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组内比较来看,实验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干预后净下降5.62mmHg和3.11mmHg(1mmHg=0.133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专科医生参与社区高血压管理,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深远的影响,适合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晴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645-2646
目的观察和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一系列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并在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和常规高血压知识宣教。结果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的患者在高血压疾病认知程度、生活方式行为、血压控制水平上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高血压疾病认知程度,有利于改善生活方式行为、控制血压,应加强社区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就诊的3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抽签数字统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改变情况,及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改变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对照组的血压水平更为良好;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更理想,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控制血压,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是对我们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疾病,其中高血压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同时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还没有能根治高血压疾病的特效治疗方案,多数病人仍需用药物控制血压水平,为了提高控制血压的效果,通常还需要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治疗期间,医生经常会叮嘱病人少吃盐,但很少有病人了解为什么要少吃盐,少吃盐对控制血压有什么作用。下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分级管理模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实施6个月之后,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及随访服务的提供情况。[方法]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19名自愿参加该研究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组(干预组)和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组(对照组)。然后比较111名干预组病人和108名对照组病人在管理实施6个月后,在血压控制及对病人随访服务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6个月内平均比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组多降低收缩压10.77mmHg、舒张压2.20mmHg;干预组血压控制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对照组8个百分点,(P<0.001)。干预组病人得到医生提供的锻炼、饮食、戒烟、症状管理、自信心培养等随访支持服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较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在控制血压及促进医生随访支持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将占首位,而脑血管疾病存活者75%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造成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众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因此.大力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全面控制患病人群的血压水平刻不容缓。我们对宁波市江东区开展的高血压防治管理试点工作进行研究.提出高血压防治组织管理、技术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对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的影响,为今后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防治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柳州市柳南区和柳北区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1 183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以小组形式接受高血压群组干预,对照组继续接受常规三级管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再次用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对2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及血压值变化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系统干预后对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开展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管理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的危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花木街道高血压管理患者的知信行(KAP)现况。【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花木街道在管的22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取高血压管理信息系统中患者最近一次的体重和血压监测数据。【结果】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等伴随疾病占59.55%;超重或肥胖(BMI≥24)占47.72%,超重者与体重正常患者的血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晓率存在显著差异;28.18%的调查对象不知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6%的调查对象不知晓如果血压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全身疾病;33.18%的调查对象不知晓高血压的危险因素;6.36%的调查对象不能坚持定期测量血压;45%的调查对象开始注意调整饮食习惯;85.91%的调查对象十分愿意通过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活动,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结论】花木街道在管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掌握欠佳,应根据患者需求加强自我管理小组建设,以利于快速提升高血压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实施三级预防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4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及高危患者分为对照组(117例)和管理组(1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高血压社区防治措施,管理组行高血压病社区三级预防干预;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管理组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实施高血压的社区三级管理模式,加强对社区居民生活习惯的指导与干预,对社区高血压防治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炼油化工企业职工顽固型高血压疗养后血压反弹在时间上变化规律及及制定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择某石化公司炼化企业2001--2006年患有顽固型高血压的保健疗养职工90人(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30人)为观察组和某石化医院门诊治疗的顽固型高血压病人90人(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30人)为对照组,2组的治疗药物相同,但观察组采取了保健疗措施,分析治疗后2组血压反弹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加保健疗养后与对照组病人治疗1个月后血压反弹率分别为16.67%和27.78%,2个月后血压反弹率分别为26.67%和37.78%,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后血压反弹率为56.67%,对照组3个月后血压反弹率为34.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P〈0.01)。结论某石化公司顽固型高血压保健疗养疗效显著,病人治疗后血压稳定时间较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许寒冰  史建国 《职业与健康》2014,(16):2297-2299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小组开展健康自我管理的效果,为该地区建立科学、系统的高血压防治体系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在昆山市农村和城镇社区对2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6个月的自我管理,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2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理想血压值、危险因素、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较管理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周进行规律性中等强度运动、每天坚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限盐饮食、规范测压、规范服药的患者比例管理前后分别为51.36%、54.55%、60.00%、76.36%、65.00%和79.55%、84.55%、98.64%、94.09%、8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吸烟的人数明显下降,管理前后患者吸烟比例分别为38.18%和11.82%(P〈0.01);血压的控制率管理前后分别为71.36%和93.64%;居家购买血压计、每周测量血压者的比例显著增加,管理前后分别为26.36%和43.64%(P〈0.05);对自我管理模式的认可比例管理前后分别为34.55%和98.18%(P〈0.01)。结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提高了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了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合格率,增强了高血压管理需求和患者自我效能,该方法是一种可行、有效、高效率的疾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苏玫  姚勇  吴秋芳  严雁翎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4-2505
目的了解某钢铁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明确预防的重点人群,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29名钢铁工人进行血压测量。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4.62%,高血压前期检出率33.96%,理想血压仅占41.42%;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职业危险因素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率各有差异,噪声组最高,占30.08%;高温组次之,占22.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该钢铁企业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工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在钢铁工人中开展高血压知识和健康普及教育,建立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做到高血压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血压随访控制情况,为高血压及心血管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选取2016—2019年参与项目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20 091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两次随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第1次随访血压控制率为37.8%,第2次随访血压控制率为32.8%。吸烟者、城市居民以及受教育程度越高和家庭年收入越高的人群血压越易控制,而高血压知晓者、饮酒者和BMI高者血压均不易得到控制(均有P<0.05)。结论  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应加强重点人群的血压防控工作,且需进行规范化的血压管理和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吕宁  李新建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7):315-317,329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现状 ,探讨社区控制高血压的有效干预措施。  [方法 ] 采用《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工作手册》的方法及标准 ,对 2 0 0 2年上海市 3 4个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登记的“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表”个案记录及社区 3 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工作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  2 0 0 2年上海市 3 4个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 ,共覆盖 10 65 90 5社区人口 ,登记管理 3 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 415 88人 ,规范管理 3 7969人 ,管理率 91.3 0 %,控制率 88.0 8%。发现高血压新病例 2 62 1例 ,一级医疗机构 3 5岁以上首诊测量血压是发现高血压新病例的最主要途径 ,占 2 9.61%。  [结论 ] 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的管理率和控制率已分别达到《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工作手册》规定的标准 ,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是可行和有效的管理模式 ,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成人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两社区中老年人群288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超重与肥胖标准,对BMI和WHR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超重及肥胖总检出率35.73%,腹型肥胖率31.84%。随BMI升高,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且糖尿病、高血压、高TG、低HDL检出率亦升高。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糖、高血压、高TG和HDL降低的危险性分别为正常人群的1.70、1.87、2.99、2.29倍。与正常组比较,超重与肥胖人群有任意1、2、3、4种危险因素时的危险性分别是2.15、3.84、6.23和24.90。[结论]超重与肥胖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获得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