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309例肿瘤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①输血2~3次的肿瘤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4~8次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4~8次的患者(P〈0.05)。②输血2~3次的176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4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输血4~8次的133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3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9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配血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可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殊血型患者输血问题,倡导建立特殊血型患者的信息档案库。解决特殊血型患者输血难问题。方法:分析近几年来我院特殊血型患者用档案库标本配血及紧急情况下盲筛并结合多种配血方法进行配血的病例。结果:建立特殊血型患者血清标本档案库。在紧急情况对疑难血型患者进行盲筛,并采用多种配血方法保证配血安全。结论:特殊血型患者红细胞输注安全及效果与患者体内免疫性抗体密切相关,应在医院输血科内对特殊血型患者建立血型档案,制定独立、安全、有效的个体化配血、输血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围术期输血管理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方法:利用实验室血型分析系统,对献血员红细胞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Rh 5种血型抗原D、C、c、E和e检测、直接抗人球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血型结果准确无误且直接抗人球试验和抗体筛查结果均阴性的前提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血型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一致的血袋,实施电子交叉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对围术期输血管理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结果:对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5 000例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未发现交叉配血不相合病例。2 183单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被手术室取走并输注,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不仅可以缩短血液出库时间,保障输血安全;还可以提高输血工作效率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尿毒症,肾性贫血急需血液透析入住我院,有输血史,贫血申请输注ABORh(D)同型悬浮红细胞2U,输血科在进行交叉配血时,盐水法相合、凝聚胺法主侧有凝集,次侧相合。经Rh血型系统鉴定,  相似文献   

5.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维吾尔族,85岁.因肺心病并发肠梗阻人住阿克苏地区某医院,鉴定患者血型为A型Rh(+),因Hb为50 g/L.曾多次输血:2005年7月10日输注A型RBC2U,7月25日输注A型RBC2U,8月12日输注A型RBC2U,未见不良反应.2005年8月20日,该医院输血科采用聚凝胺法做交叉配血时,发现其配血不合,将患者血样送中心血站检验科检查.  相似文献   

6.
30例临床疑难配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配血病例,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9月—2009年10月共30例疑难配血病例。结果:在30例疑难配血病例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1例(包括10位患者以及1位献血员),自身抗体阳性8例(包括高效价冷凝集素5例),ABO亚型3例,ABO血型抗原减弱5例,肝素影响2例,ABO非同型骨髓移植患者1例。结论:受血者输血前血型的正确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正确的交叉配血试验是为患者选择合适血液进行有效输注的保证,是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PEG-BTC (1.0 mmol/L,1 h)遮蔽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解决临床配血困难病例的输血问题.方法收集了15例临床配血困难及含高效价抗体的血清,用mPEG-BTC修饰供体红细胞,再将mPEG-BTC修饰后的红细胞与疑难配血患者的血清混合,用聚凝胺和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结果疑难配血病例的血清与未经mPEG-BTC修饰的RBC混合,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凝集;而与mPEG- BTC修饰后RBC混合,采用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显微镜下多视野均未见凝集.结论在体外实验中,经mPEG-BTC修饰红细胞后,不再与临床配血困难病例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反应,为解决临床配血的困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例M抗原杂合子筛选细胞造成不规则抗体筛查假阴性病例的思考,指导不规则抗体筛选细胞、交叉配血方法的选择和手术备血流程的注意事项。方法:分别选择筛选细胞A、B用微柱凝胶法对同一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同一组样本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应用筛选细胞A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筛选细胞B的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抗体鉴定结果为抗-M抗体,说明筛选细胞A检测结果为假阴性。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相合。结论:筛选细胞中存在杂合子会造成不规则抗体筛查假阴性,因此在选择筛选细胞时尽量选择抗原多且纯合子的筛选细胞;在抗体效价较低时聚凝胺法检测结果可能出现假阴性,所以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配血时应尽量选择敏感性较好的微柱凝胶法来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PEG-BTC(1.0mmol/L.1h)遮蔽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解决临床配血困难病例的输血问题。方法:收集了15例临床配血困难及含高效价抗体的血清,用mPEG-BTC修饰供体红细胞,再将mPEG-BTC修饰后的红细胞与疑难配血患者的血清混合,用聚凝胺和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结果:疑难配血病例的血清与未经mPEG-BTC修饰的RBC混合,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凝集;而与mPEG-BTC修饰后RBC混合,采用聚凝姣法和抗人球蛋白法显微镜下多视野均未见凝集:结论:在体外实验中,经mPEG-BTC修饰红细胞后,不再与临床配血困难病例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反应,为解决临床配血的困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MPT)在尿毒症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GT和MPT对需输血的56例尿毒症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56例尿毒症患者258例次交叉配血中,MGT结果主侧凝集2例(0.8%),次侧凝集49例次(19.0%);MPT结果主侧凝集2例(0.8%),次侧凝集8例次(3.1%).其中MGT次侧凝集49例次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全部阳性.结论:尿毒症患者长期、多次输血后,存在抗体的不规则性,在MGT中,致敏RBC会导致配血困难,结合MPT进一步了解凝集的性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对MGT交叉配血次侧阳性采用MPT交叉配血有很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不规则抗体是指不符合ABO系统Landsteiner法则的抗体,包括ABO亚型的抗体和非ABO血型系统的抗体。它是ABO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是输血前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我中心在工作中发现了1例抗E抗体合并抗Fya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的病例,现将试验及分型过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有输血史。在输血前筛查时  相似文献   

12.
正输血是临床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更是当患者因失血而危及生命时不可替代的唯一手段。而输血科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输血安全,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输血前必须做3项试验:ABO,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疑难配血,通过输血科能查找到疑难配血原因,找到配合型血液。但偶尔也会遇到多袋交叉配血不相容而患者必须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5-05—2018-05收治的200例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输血前3项检查,记录自身抗体分型、ABO和Rh血型鉴定结果,温型、冷型及混合型抗体的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结果:200例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中,温抗体、冷抗体、混合型抗体分别为128例(64.00%)、50例(25.00%)、22例(11.00%)。血型鉴定中反定型存在48例抗体干扰,正定型89例抗体干扰。交叉配血的50例冷抗体患者中,有特异性自身抗体17例(34.00%),PEG-IAT法配血全部成功;无特异性自身抗体33例(66.00%),PEG-IAT法配血成功30例(90.90%),Coombs法符合者3例(9.10%)。混合型抗体阳性患者22例中,自身抗体+同种抗体4例(18.18%),Coombs法配血全部成功;无特异性自身抗体18例(81.82%),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15例(83.33%),Coombs法符合者3例(16.67%)。温抗体阳性患者128例中,无特异性自身抗体29例(22.66%),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21例(72.41%),Coombs法符合者8例(27.59%);特异性自身抗体21例(16.41%),PEG-IAT法配血全部成功;自身抗体+同种抗体78例(60.94%),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2例(2.56%),Coombs法符合者76例(97.44%)。结论: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在输血时所做的输血前3项检查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能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验效率及安全性,降低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5-05—2018-05收治的200例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输血前3项检查,记录自身抗体分型、ABO和Rh血型鉴定结果,温型、冷型及混合型抗体的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结果:200例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中,温抗体、冷抗体、混合型抗体分别为128例(64.00%)、50例(25.00%)、22例(11.00%)。血型鉴定中反定型存在48例抗体干扰,正定型89例抗体干扰。交叉配血的50例冷抗体患者中,有特异性自身抗体17例(34.00%),PEG-IAT法配血全部成功;无特异性自身抗体33例(66.00%),PEG-IAT法配血成功30例(90.90%),Coombs法符合者3例(9.10%)。混合型抗体阳性患者22例中,自身抗体+同种抗体4例(18.18%),Coombs法配血全部成功;无特异性自身抗体18例(81.82%),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15例(83.33%),Coombs法符合者3例(16.67%)。温抗体阳性患者128例中,无特异性自身抗体29例(22.66%),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21例(72.41%),Coombs法符合者8例(27.59%);特异性自身抗体21例(16.41%),PEG-IAT法配血全部成功;自身抗体+同种抗体78例(60.94%),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2例(2.56%),Coombs法符合者76例(97.44%)。结论: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在输血时所做的输血前3项检查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能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验效率及安全性,降低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上在对患者输血治疗前,一定要对输血双方进行血液检查,以保证血液输注安全有效[1-2]。交叉配血试验是进行血液检查的主要方法,通过微柱凝胶来实现,这种技术是把免疫血清技术同凝胶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离心法将血液中的凝集红细胞和游离红细胞进行分离,其在操作、灵活度上都较传统抗人球法有很大进步[3]。但在进行配血试验时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旦标本处理不当,假阳性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正>按照《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d之内的,用同一血样给患者配血不应该出现不同的结果。本文报告1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样,在24h内进行2次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是第一次相合,第二次相容。建议血液病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第2次配血重新抽取血样。1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自测体温波动于37~39℃。多年前有输血史,有8年高血压病史,服用心痛定10mg/bid。阑尾切除术后8年,胃息肉切除术后1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准确及时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安全治疗。方法:对本院400例输血患者的标本进行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其中试验组临床诊断恶性肿瘤患者200例,对照组临床诊断非肿瘤患者200例。结果:2组输血患者的标本对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标本对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存在干扰因素,应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分析1例Rh(D)阴性患者输注DEL型血后产生高效价抗-D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Rh(D)阴性患者安全输血提供策略建议。采用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性质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将配血不合红细胞与患者血清在37℃温吸收后在56℃热放散,对所得放散液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同时采用吸收放散法对献血员红细胞进行DEL型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抗体性质为IgG型,抗体特异性为抗-D,效价为2 048,配血不合红细胞吸收放散液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D,经吸收放散检测该献血员为DEL型(回顾调查该患者在17 d前输注的一袋红细胞也为DEL型)。Rh(D)阴性患者接受DEL型血输注,具有产生抗-D的潜在风险,所产生的抗-D可再次结合DEL型红细胞致配血不合。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以及输血依赖等群体输注应持谨慎态度。对已经产生抗-D患者,在非紧急情况不应输注,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遇到多次输血造成配血不合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52岁。3例分别为结肠癌术后、白血病及贫血患者;均因重度贫血(Hb≤62g/L)接受过多次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200ml。其中2例再次输血时出现交叉配血困难,另1例输血后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型血清学检查:对3例上述患者血液样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鉴定。血型正、反定型用试管法,抗体筛选及鉴定用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法(AGT)、聚凝胺法(MPT)检查患者血清在不同介质中与试剂谱红细胞的凝集情况,确定抗体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正>输血治疗对于严重贫血和大量失血的患者来说是临床上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为确保输血安全,在输血治疗前都要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等实验。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血型鉴定正反不符的情况,从而对配血工作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如果为患者选择了不正确的血液制品,不但会影响到输血的疗效,甚至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的血型鉴定和血液制品的选择对输血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