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对危重儿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及患儿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35例SIRS患儿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肝素按5~10U/kg给予,每6小时皮下注射1次,共用3d,应用前后观察临床效果并测定血小板计数及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CRP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有显著改善,P<0.05,SIRS的持续时间缩短,死亡率也明显降低.结论小剂量肝素对SIRS的预后有改善作用,可以降低MO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血清补体 (C3 、C4 )活性、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6 8例SIRS患儿血清C3 、C4 、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 结果SIRS患儿首次测定的血清C3 [(4 0 6± 1 0 9)g/L]、C4 [(1 6 4± 0 89)g/L]、CRP[(5 7± 2 0 )g/L]及血小板计数 [(6 10± 140 )× 10 9/L]均显著高于非SIRS患儿组和正常对照组 (F分别为 2 77 4、10 2 0、2 2 7 0及196 2 ,P <0 0 5或 <0 0 1) ,但非SIRS患儿组和正常对照组四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动态观察发现 :SIRS组病情好转后四项参数均较好转前低 (C3 、C4 、CRP及血小板成对比较的t值分别为 14 9、8 9、14 7及 18 0 ,P <0 0 1) ;而恶化组CRP持续升高、C3 、C4 和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 ,明显不同于好转前 (C3 、C4 、CRP及血小板计数的成对比较t值分别为 8 0、4 7、2 4及 11 4,P <0 0 5或 <0 0 1)。而且病情恶化组SIRS患儿病情变化后C3 、C4 和血小板水平均低于好转组 [C3(1 5 4± 0 6 8)g/L与 (0 86± 0 6 7)g/L ,P <0 0 5 ;C4 (0 45± 0 2 3)g/L与 (0 2 5± 0 0 9)g/L ,P <0 0 5 ;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微剂量肝素对危重新生儿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新生儿SIRS患儿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39例,给予原发病及保护重要脏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微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按5~10U/kg,6h1次,共用3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CRP、D-D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IRS的持续时间缩短(χ2=5.655,P=0.017),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有显著减少、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微剂量肝素早期干预可缩短新生儿SIRS持续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在不同阶段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测定的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 6 0例符合SIRS诊断的患儿 ,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行血清CRP测定。同时选择同期住院无SIRS的非危重病儿 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CRP水平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MODS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SIRS患儿血清CRP水平在急性期显著升高(92 8mg/L) ,急性期与对照组 (15 1mg/L)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SIRS患儿急性期A、B二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10 5 %、40 9%。 结论  CRP在SIR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SIRS急性期CRP显著增高者提示病情危重。对预测MODS的发生 ,早期防治MOD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微剂量肝素对危重新生儿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新生儿SIRS患儿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39例,给予原发病及保护重要脏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微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按5~10 U/kg,6 h 1次,共用3 d.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CRP、D-D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IRS的持续时间缩短(χ2=5.655,P=0.017),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有显著减少、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微剂量肝素早期干预可缩短新生儿SIRS持续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寒冷损伤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寒冷损伤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 6 0例以寒冷损伤综合征为原发病并排除合并感染的新生儿 ,根据SIRS的发生与否分SIRS组及非SIRS组 ,比较两组入院时体温、复温时间 (低温持续时间 ) ,复温速度及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病死率 ;并比较不同体温患儿SIRS和MODS发生率、病死率 ;比较SIRS组中符合SIRS项目数与存活率的关系 ;以及两组发生MODS的具体脏器分布的差异。结果 SIRS组复温时间较非SIRS组长 (P <0 0 5 ) ,复温速度比非SIRS组慢 (P <0 0 5 ) ,MODS发生率SIRS组比非SIRS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体温组中SIRS及MODS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体温越低 ,SIRS及MODS发生率、病死率越高。发生 3个以上器官损害患儿的病死率较 2个器官损害患儿的病死率高。结论 在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中 ,SIRS及MODS的发生、发展与低体温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小婴儿肺炎血沉、C反应蛋白、血乳酸的变化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血乳酸在肺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SIRS/MOD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方法   61例肺炎患儿根据小儿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 (n =42 )和非SIRS组 (n =19) ,SIRS组根据其符合SIRS诊断标准 2条、3条分为S1 组 (n =3 4 )、S2 组 (n =8) ,于入院第 1天分别测定血沉、C反应蛋白、血乳酸。结果  SIRS组与非SIRS组ESR、CRP、血乳酸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S2 组比非SIRS组ESR、CRP明显升高 (P <0 0 5 ) ;发生 4个器官功能不全组比非MODS组ESR、CRP、血乳酸明显升高 (P <0 0 5 )。 结论  ESR、CRP、血乳酸可作为重度SIRS/MODS的辅助指标 ,肺炎患儿符合 2条标准即诊断SIRS的临床意义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因子 )、D 二聚体 (D D)及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符合SIRS一项诊断标准评一分 ,按SIRS评分将患儿分为SIRS2、SIRS3及SIRS4三组 ,每组各 2 0例。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抽血用ELISA法测定VW因子和D D ,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并与非SIRS患儿进行比较。同时对SIRS患儿行危重症评分分为危重症组和非危重症组。 结果  SIRS患儿急性期血VW因子、D D及CRP含量均增高 ,且随SIRS评分增加 ,升高程度更显著 ;三者在危重症组也明显高于非危重症组 (P均 <0 0 5 )。SIRS4组符合危重症标准及发生MODS的例数均高于SIRS3和SIRS2组 (SIRS4与SIRS2比较 ,P <0 0 5 )。 结论  SIRS时血浆VW因子和D D明显升高 ,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 ,凝血功能出现紊乱 ,当SIRS程度加重、病情恶化时 ,升高的程度更显著。CRP水平可反映SIRS患儿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 ,并与病情的危重程度密切相关。SIRS评分可作为临床判定患儿病情轻重的简便易行的指标 ,SIRS评分越高 ,提示病情越重 ,若结合血VW因子、D D或CRP水平可更准确地判定病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清酶变化在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中的意义。 方法  测定 36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血清肌酸激酶 (CK)及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并与同期住院无SIRS的感染性疾病患儿 12 6例对照。 结果  SIRS患儿CK及CK MB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 ) ,发生MODS和单器官功能不全时各酶水平进一步升高 (P <0 0 1)。 结论  动态监测SIRS患儿血清酶变化 ,有助于判别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测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发生的情况及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机率和危险因素。 方法  对 938例因单纯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发生SIRS和MODS的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 结果   938例感染患儿中出现SIRS的共 12 5例 ,占 13 3%。SIRS组不论是单器官功能不全还是MODS的发生率均高于非SIRS组 (P <0 0 1)。符合SIRS 4项标准中的项目越多 ,发生MODS的机率越高。SIRS组患儿入院 3d内MODS的发生率 (85 7% )远高于 3d后的发生率 (14 3% )。 结论  SIRS患儿发生MODS的危险性较大 ,与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项目数拟呈正比 ,SIRS患儿应早期干预、综合治疗 ,才能阻断SIRS的继续发展 ,避免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小儿腹泻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情况。方法 将 1 78例腹泻患儿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 ,对MODS及单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IRS组MODS及单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非SIRS组 (P <0 0 5 )。结论 腹泻伴SIRS患儿发生MODS的危险性大 ,特别是以突发的SIRS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腹泻较轻的患儿危险性更大 ,病死率高。因此 ,对于腹泻患儿应针对病情选择药物 ,避免滥用抗生素 ,预防SIRS的发生 ;对于SIRS的患儿应早期干预 ,选用有效敏感的抗生素 ,保护各器官功能 ,预防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收治PICU的86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采用在血小板的监测下早期应用微小剂量肝素抑制SIRS的进展与DIC的发生。随机将患儿分为超微剂量肝素的干预组46例,对照组40例,从而对两组SIRS伴血小板下降危重症患儿血小板上升时间、DIC、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以2006年1月至12月收住郑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小儿危重症评分≤70分的SIRS患儿9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感染性SIRS 54例,原发病包括重症肺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中毒性痢疾.非感染性SIRS 42例,原发病包括颅内出血、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捂热综合征、溺水、脊髓肿瘤、小脑肿瘤.观察两组PCT、IL-6、IL-8、CRP、WBC水平及动态变化.结果 感染性SIRS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001);脓毒症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72 h血清PCT水平进行性升高(P<0.001).脓毒症患儿IL-6、IL-8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和MODS患儿(P<0.05);严重脓毒症与MODS患儿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感染性SIRS脓毒症发展成MODS的患儿中,72 h的CRP、WB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CT可作为小儿细菌感染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敏感性、特异性优于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因子)、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符合SIRS一项诊断标准评一分,按SIRS评分将患儿分为SIRS2、SIRS3及SIRS4三组,每组各20例。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抽血用ELISA法测定VW因子和D—D,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并与非SIRS患儿进行比较。同时对SIRS患儿行危重症评分分为危重症组和非危重症组。结果SIRS患儿急性期血VW因子、D—D及CRP含量均增高,且随SIRS评分增加,升高程度更显著;三者在危重症组也明显高于非危重症组(P均<0.05)。SIRS4组符合危重症标准及发生MODS的例数均高于SIRS3和SIR贸组(SIRS4与SIRS2比较,P<0.05)。结论 SIRS时血浆VW因子和D-D明显升高,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凝血功能出现紊乱,当SIRS程度加重、病情恶化时,升高的程度更显著。CRP水平可反映SIRS患儿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并与病情的危重程度密切相关。SIRS评分可作为临床判定患儿病情轻重的简便易行的指标,SIRS评分越高,提示病情越重,若结合血VW因子、D-D或CRP水平可更准确地判定病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浆AT-Ⅲ、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凝血系统功能紊乱情况 ,探讨凝血系统紊乱在SIRS/MODS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关系 ,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对 43例SIRS患儿及 19例非SIRS患儿血浆AT Ⅲ活性、D dimer含量进行检测 ,同时做DIC筛查。 结果  SIRS组与对照组和非SIRS组比较 ,AT Ⅲ活性明显减低 ,D dimer含量明显升高 ;SIRS合并MODS与SIRS未合并MODS者比较 ,AT Ⅲ活性明显减低 ,D dimer含量明显升高 ;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 ,AT Ⅲ活性明显减低 ,D dimer含量明显升高 ;SIRS未合并DIC时MODS的发生率为32 0 % ,合并DIC时MODS的发生率为 83 3 % (P <0 0 1)。 结论  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 ,DIC为其主要表现之一 ,其在SIRS发展成MODS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ICU收治的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危重病患儿80例及健康对照80例,其中SIRS患儿依据是否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分为MODS组(20例)和非MODS组(60例);依据原发病病因分为细菌感染组(60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0例);依据预后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68例)。入院24 h内检测PCT和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IRS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明显增高(P<0.05),2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血清PCT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1),2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CT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2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患儿血清PCT水平与简化PCI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随着PCIS评分降低,血清PCT水平升高。结论血清PCT水平较CRP能更特异的反映全身炎症反应及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综合治疗前后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的变化,了解SIRS患儿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情况,探讨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在SIRS/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住院SIRS患儿共43例,分为单纯SIRS组(22例)和合并MODS组(21例)。入院24小时内(初期)、综合治疗三天后(恢复期)、各收集血液标本一次,测定血浆AT-Ⅲ(发色底物法)、PC(ELISA法)指标。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各组患儿在发病初期,血浆AT-Ⅲ、PC水平下降,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合并MODS组与单纯SIRS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性(P<0.01)。恢复期,各观察指标均明显好转,分别较发病初期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SIRS患儿在发病初期,血浆AT-Ⅲ、PC水平下降;恢复期,各观察指标均明显好转,表明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并且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合并MODS组尤为明显,表明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在SIRS发展成MODS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SIRS/MODS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早期DIC的诊断及判断预后,并为临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危重患儿血清酶学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危重患儿血清酶学的测定 ,探讨其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IRS/MOD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16 5例危重患儿根据小儿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 (n =119)和非SIRS组 (n =4 6 ) ,SIRS组根据其分别符合SIRS诊断标准 2项、3项分为S1组 (n =73)、S2 组 (n =4 6 ) ;MODS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根据MOF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 (n =80 ) ,非MODS组 (n =85 ) ,MODS组中根据其分别累及 2、3个器官分为M2 组 (n =2 3)、M3 组 (n =5 7) ;死亡组 (n =2 3) ,非死亡组 (n =14 2 )。于入院第 1天测定其血清酶学。结果 SIRS组与非SIRS组、S2 组与S1组、MODS组与非MODS组、M3 组与M2 组、死亡组与非死亡组 ,各组之间相比 ,前者血清酶学中各项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且血清酶学升高的项目 (个数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酶学不只是心肌损伤的指标 ,它可作为危重患儿SIRS/MODS的辅助诊断指标 ,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综合治疗前后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的变化,了解SIRS患儿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情况,探讨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在SIRS/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住院SIRS患儿共43例,分为单纯SIRS组(22例)和合并MODS组(21例)。入院24小时内(初期)、综合治疗三天后(恢复期)、各收集血液标本一次,测定血浆AT-Ⅲ(发色底物法)、PC(ELISA法)指标。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 各组患儿在发病初期,血浆AT-Ⅲ、PC水平下降,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合并MODS组与单纯SIRS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性(P〈0.01)。恢复期,各观察指标均明显好转,分别较发病初期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SIRS患儿在发病初期,血浆AT-Ⅲ、PC水平下降;恢复期,各观察指标均明显好转,表明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并且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合并MODS组尤为明显,表明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在SIRS发展成MODS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SIRS/MODS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早期DIC的诊断及判断预后,并为临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高代谢状态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状态下机体高代谢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符合SIRS诊断的 48例患儿进行血糖、血乳酸和血气分析等测定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ICU急性危重病患儿SIRS发生率为 5 2 17% ,SIRS组血糖与血乳酸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和P <0 0 5 ) ,但血糖升高与血乳酸增加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危重病患儿SIRS的发生率高 ,SIRS时血糖、血乳酸等高代谢状态指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