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色甘酸钠鼻喷剂(色甘酸钠与盐酸赛洛唑啉混合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与已上市的同类有效药物立复汀鼻喷剂作为阳性对照,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根据病人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入选病例240例,进入疗效分析229例,安全性分析230例。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症状积分变化率的疗效:试验组有效率92.3%,对照组有效率93.8%,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体征积分变化率的疗效为:试验组有效率82.9%,对照组有效率88.4%,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总体疗效:实验组有效率70.9%,对照组有效率7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色甘酸钠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并与立复汀鼻喷剂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变应性鼻炎121例分别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伯克纳)和0.25%氯霉素眼液治疗.结果伯克纳组有效率为92.2%,0.25%氯霉素组有效率为28.1%.结论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可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炎症,安全、方便,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盐疗技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疗技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和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小儿变应性鼻炎230例分为2组,分别用盐疗技术(盐疗组)和雾化吸入方法(生理盐水组)进行治疗.结果盐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雾化吸入组为25%.结论盐疗技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缓解症状迅速,维持时间长,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保持了生理机能,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有效的非药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应用雷诺考特(Rhinocort)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应用Rhinocort鼻喷雾剂治疗,对照组30例施以鼻腔微波热凝治疗.于治疗结束后1月和1年分别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评定. 结果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分别为93.3%、96.7%和70.0%、63.3%,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Rhinocort鼻喷雾剂鼻内应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使用方便,起效快速,定量准确,全身生物利用度低,安全性和有效性好,是目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00例临床确诊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30例,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40例.分别于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由患者和观察者对鼻部和非鼻部症状、体征进行评估计分,根据得分多少进行疗效评价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盐酸西替利嗪和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对减轻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均有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疗效等同于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组而高于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组胺的H1受体拮抗作用与皮质类固醇的抗炎作用相结合,是最有效的治疗中及重度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方法.理想的治疗药物是既能治疗急性反应症状,又能治疗迟发反应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舒拿鼻喷雾剂与中药鼻敏方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等剂量内舒拿喷雾剂鼻内局部应用,同时,观察组口服中药鼻敏方,对照组予口服西药开瑞坦作为对照,分别于治疗结束后1月、半年、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月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半年、1年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舒拿鼻喷雾剂与中药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其远期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8年01月~2019年12月接受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出100例,按照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每组各50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的缓解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缓解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有效缓解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鼻腔黏膜水肿消退、色泽恢复快,疗效显著,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辅舒良联用立复汀对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7例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联用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均经鼻喷入辅舒良,每天200 μg,14 d后每天减至100 μg;同时联用组经鼻喷入立复汀,每鼻孔2喷,每喷137 μg,每日2次;对照组用外观相同的安慰剂,每日2次.疗程3~6个月.记录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分级评分及哮喘症状评分,测定肺通气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BHR)以及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血管活性细胞黏附分子(VCAM) -1的浓度.结果鼻炎症状体征记分联用组治疗前、后每月分别为(4.8土1.0)分、(1.4±0.7)分,对照组为(4.7±1.1)分、(2.9±0.9)分;哮喘症状记分联用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8土1.2)分、(2.4±0.9)分,对照组为(4.6土0.9)分、(3.1±0.9)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HR分级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吸入辅舒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立复汀可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白细胞介素 6 (IL 6 )在变应性鼻炎鼻及支气管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CAM 1、IL 6在 2 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 (鼻炎组 )及 12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的鼻、支气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ICAM 1在鼻炎组鼻和支气管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10 0 .0 0 %和92 .86 %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鼻、支气管黏膜中ICAM 1表达率 (分别为 6 6 .6 7%和 5 8.33% )分别与鼻炎组 (分别为 10 0 .0 0 %和 92 .86 %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P <0 .0 1和P <0 .0 5 )。IL 6在鼻炎组鼻、支气管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10 0 .0 0 %、82 .14 %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鼻、支气管黏膜中IL 6表达率均为 4 1.6 7% ,分别与鼻炎组 (分别为 10 0 .0 0 %和 82 .14 %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P<0 .0 1和P <0 .0 5 )。结论 :ICAM 1、IL 6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炎症中的重要细胞因子 ,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密切相关 ;同时治疗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IL-4/STAT-6在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的表达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其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方法:45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变应性鼻炎无干预组(AR组)和变应性鼻炎糖皮质激素干预组(Glu组),每组15只。其中AR、Glu组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NC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清白蛋白进行同步处理。动物建模后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每次50μl/侧)治疗,每天2次,连续5d。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及鼻黏膜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豚鼠鼻黏膜中IL-4、STAT6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与NC组比较,AR组豚鼠喷嚏及搔鼻次数明显增加,IL-4、STAT6表达增强;与AR组比较,Glu组激素干预后豚鼠喷嚏及搔鼻次数明显减少,IL-4、STAT6表达减弱,NC组与Glu组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IL-4/STAT6在Th2分化中起关键作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干预后可以通过影响IL-4/STAT6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达芬霖喷剂治疗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达芬霖喷剂在治疗鼻炎中消除或缓解鼻塞症状的效果,探讨治疗鼻炎的有效药物。方法:对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共105例,分别用发霖喷剂(达芬霖组)和麻黄素喷剂(麻黄素组)进行治疗和疗效对比。结果:达芬霖组的总有效率为90.9%;麻黄素组为69.3%。达芬霖起效时间72.2%在1min以内,维持时间70.4%的患者在5h以上;而麻黄素组起效时间68.7%为1 ̄3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R)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 评价鼻用类固醇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为单纯腺样体生长儿童261例, 其中腺样体肥大190例(72.7%)。观察组为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生长儿童162例, 其中腺样体肥大110例(67.2%)。两组均给予鼻用类固醇(丙酸氟替卡松喷剂)持续喷鼻3个月后于鼻内镜下复查。结果 对照组并发腺样体肥大构成比为72.7%,观察组并发腺样体肥大构成比为67.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 P>0.05)。对照组采用鼻用类固醇治疗后有效腺样体体积减少112例(58.9%),观察组有效腺样体体积减小89例(80.9%)(χ2=19.04, P<0.01)。结论 经鼻用类固醇治疗, 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腺样体体积减小程度较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明显。对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者可优先考虑应用鼻用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加口服玉屏风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83例)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及玉屏风胶囊治疗。B组(67例)单纯用氟替卡松鼻喷剂;随访1年。观察其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治疗结束1月及1年A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结合口服玉屏风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更好、更快速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鼻用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选择109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5~76岁,平均35.6岁),按照2004年兰州标准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轻度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均为每鼻孔1掀,2次/d,疗程30?d。中、重度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盐酸氮卓斯汀、丙酸氟替卡松(用法同上)和两药并用(两药间隔时间30?min)。结果:轻度组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有效率分别为86.36%和92.00%,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单用盐酸氮卓斯汀(1组)、丙酸氟替卡松(2组)和两药并用(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73.33% 和96.88%,1、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组和2、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氮卓斯汀组和丙酸氟替卡松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78%和9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可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用药,二者联合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聚焦超声配合鼻喷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 将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聚焦超声治疗后完全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术后继续使用小剂量鼻喷激素治疗3个月:B组作为对照组在术后不加用鼻喷激素。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年和2年对患者进行症状VAS评分,比较两组的评分和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1年和2年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但随着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B组每个阶段随访评分的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1年内随访评分无明显差异,2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之间术后1年和2年时的评分比较也有差异(P<0.05),A组评分更低,且A组随访2年时的总有效率为71.4%,高于B组的53.1%。 结论 对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聚焦超声治疗的疗效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疗效有下降趋势。如果术后配合使用小剂量鼻喷激素,则对于该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评价免疫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5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舌下含服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喷鼻,在治疗前后抽静脉血查ECP.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ECP分别为(26.2±5.9)μg/L和(27.4±6.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ECP分别为(18.3±3.4)μg/L和(23.2±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E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CP,其可能的免疫机制是有效地抑制了嗜酸粒细胞在鼻腔的聚集与活化,降低其释放ECP的能力,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 SPN)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变应性鼻炎、哮喘的慢性鼻窦炎、鼻 息肉的鼻内镜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免疫学机制和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并发变应性鼻 炎和哮喘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鼻内镜手术的96例患者分为3组,1组采用BCG SPN1ml,肌肉注射,隔日 1次,疗程5周;2组糖皮质激素鼻腔喷雾,每日1次,疗程5周;3组两药联合使用,疗程5周。进行鼻内镜手术后 术腔的黏膜转归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1组有效率70.97%,2组有效率73.33%;联合组有效率90.63%。1组 和2组两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BCG SPN和糖皮质激素鼻腔喷雾剂均对变应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术腔黏膜 转归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其机制是从不同的途径调节机体的Th1和Th2细胞亚群的平 衡,阻止机体的变态反应。联合用药为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截敏祛风汤对大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截敏祛风汤组(A组)、西替利嗪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腹腔注射、雾化吸入和滴鼻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分别喂药或生理盐水7d,观察大鼠的症状体征、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数目以及血浆和鼻黏膜环核苷酸变化.结果:C组出现打喷嚏、抓鼻和流清涕等典型的行为学变化,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增多,鼻黏膜和血浆中cAMP和cAMP/cGMP值升高;D组以上指标无明显改变;而A、B 2组造模后症状典型,用药后逐渐减轻,3项指标接近D组水平.结论;截敏祛风汤可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是使细胞cAMP、cGMP含量保持稳定,减少嗜酸粒细胞的聚集及活化,减轻炎症反应,阻断变态反应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冷冻鼻内筛前神经加大佛水鼻喷雾剂综合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此疗法既克服了大佛水治疗初期的激发症状,而且两种疗法又具有协同作用。运用症状记分法观察疗效,综合治疗组优于单纯大佛水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onset of action of azelastine hydrochloride nasal spray compared with placebo and an intranasal steroid, mometasone furoate, in subjects with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SAR). METHODS: Subjects with a history of SAR and symptomatic while exposed to ragweed pollen in an environmental exposure chamber (EEC) were randomized to azelastine nasal spray (n=150), mometasone nasal spray (n=150), or placebo (n=150) and recorded 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s (TNSS), consisting of sneezing, nasal pruritus, rhinorrhea, and congestion, during an 8-hour study period. RESULTS: Azelastine nasal spray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TNSS at 15 minutes compared with placebo. The effect was durable at each time point during the 8-hour study. Azelastine nasal spray also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mometasone at each time point. CONCLUSION: Azelastine nasal spray has a rapid (15 minute) onset of action. Azelastine nasal spray was superior to both placebo and imometasone nasal spray in reducing nasal symptoms of SAR occurring within 8 hours after an allergen challe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