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 2 氨基甾体 (MPZ)对慢粒白血病细胞系K5 6 2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采用形态观察、液体培养、集落培养及MTT实验检测MPZ对K5 6 2细胞增殖的影响 ,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 :液体培养 6d后 ,10 - 8和10 - 5mol·L- 1 MPZ对K5 6 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 4 6 %和 83%。集落培养 8d后 ,10 - 8和 10 - 5mol·L- 1 MPZ对K5 6 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 5 2 %和 10 0 %。MTT实验检测表明 ,10 - 8和 10 - 5mol·L- 1 MPZ处理K5 6 2细胞 5d后其抑制率分别为2 9%和 88%。结论 :MPZ(10 - 8~ 10 - 5mol·L- 1 )能明显抑制K5 6 2细胞的增殖 ,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丙氧鸟苷 (GCV)抑制K562 细胞增殖作用和机制。方法 细胞培养、集落培养、联苯胺染色。结果 0 .6 2 5~ 40 μmol浓度的GCV对K562 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 ,作用 4d时的半数抑制量 (IC50 )为 2 .99μmol,作用 7d后克隆形成抑制率达 43% ,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结论 GCV体外抑制K562 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向红系分化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对人类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及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类红白血病细胞(K562)为通过细胞计数、MTT法测定,形态学观察、NBT还原试验及联七胺反应等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体外人K562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姜黄素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形态学观察可见轻微诱导分化作用。鉴于姜黄素对人类红白血病细胞兼有轻微诱经和增殖抑制人艇,提示姜黄素有可能应用于人类红白血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足叶乙甙(VP16)对K562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K562细胞在含0.4μg/mlVIP16的培养液中培养72h,观察K562细胞NBT还原能力和吞墨功能,以及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0.4μg/mlVP16可使K562细胞NBT还原能力和吞墨功能增强,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糖原和α-萘酚酯酶含量增加,电镜下可见细胞体积变小,微绒毛和线粒体减少,核异染色质增加。结论 VP16诱导K562细胞向粒单细胞系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三氟拉嗪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MTT和集落培养实验观察三氟拉嗪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联苯胺染色观察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71分化抗原,以评价三氟拉嗪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 三氟拉嗪可上调K562细胞膜CD71分化抗原的表达量,升高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并抑制K562细胞增殖.结论 三氟拉嗪具有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奋乃静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实验,MTT实验,集落培养实验观察奋乃静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 W-G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膜CD71分化抗原观察K562细胞功能变化三个方面评价奋乃静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奋乃静可上调K562细胞膜CD71分化抗原的表达量,升高细胞内Hb含量,抑制 K562 细胞增殖并在形态上有趋向分化的改变。结论:奋乃静有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参总皂甙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与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流式细胞术、形态学观察、组化与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研究人参总皂甙(TSPG)对K_652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TSPG对K_56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阻止K652细胞由G0/G1期向G2/M+S期过渡:经200μg/ml的TSPG诱导后,K562细胞形态趋向成熟分化;联苯胺染色、糖原染色和HIR2.CDw41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提高,且阳性强度增加。推测TSPG是能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的天然诱导剂,但对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霉素(CAP)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四唑盐(MTT)实验,集落培养实验观察CAP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e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AP作用后K562细胞凋亡峰的出现三方面评价CAP对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CAP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亚二倍峰的出现,并在形态上有诱导凋亡的改变。[结论]CAP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丙氧鸟苷(GCV)抑制K562细胞增殖作用和机制。方法 细胞培养、集落培养、联苯胺染色。结果 0.625 ̄40μmol浓度的GCV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作用4d时的半数抑制量(IC50)为2.99μmol,作用7d后克隆形成抑制率达43%,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结论 GCV体外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向红系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直接抽取成年健康志愿者骨髓,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获得较纯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表面标志的检测、鉴定及培养扩增后,以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分化,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10,K19及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诱导BMSCs1周后可见大量扁平的多角形细胞紧密连接成片,呈铺路石状排列生长,胞浆内可见丰富的角蛋白丝;大量细胞K19和β1整合素双染阳性,个别细胞K10染色阳性。结论:BMSCs在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EGF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的增殖和损伤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糖介导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第3代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分为不同时间(24,48h)的对照组(F12)和高糖组(F12+4%葡萄糖)。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LDH)法观察细胞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水平以及采用RT-PCR测定FN,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mRNA表达。结果:①高糖明显抑制细胞增殖,24h和48h高糖组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MTT吸光度值均明显下降(P〈0.001或P〈0.01);②高糖明显导致细胞损伤,24h和48h高糖组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培养液中LDH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01);③高糖培养24,48h均使FN,CTGF和TGF-β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01);④高糖使FN,TGF-β1和PAI-1 mRNA表达均上调。结论:高糖能够抑制HPMCs增殖,损伤HPMCs,并刺激HPMCs分泌更多的TGF-β1,CTGF,FN和PAI-1,从而使HPMCs细胞外基质生成增多、降解减少,最终导致腹膜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湖南地区汉族白血病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GPI-PLD)基因外显子14区多态性、白细胞GPI-PLD活性及两者的关系。方法:以湖南地区汉族96例白血病患者(包括A组:4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组:3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组:1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组:5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96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技术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具完整GPI结构的胎盘碱性磷酸酶做底物通过TX-114分相,定量检测白细胞中GPI-PLD活性。结果:白血病患者与正常人GPI-PLD基因外显子14区均发现有4处碱基变异,包括外显子第1257位核苷酸C→T,1298位T→C,1218位C→A,1257位C→A变异;SSCP检出阳性率,正常人为20.83%,白血病患者为28.12%。检测96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PI-PLD活性(转化底物百分率)时发现,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酶活性较正常人显著性增高,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酶活性较正常人显著性降低。结论:湖南地区汉族白血病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GPI-PLD基因具有多态性,不同类型白血病人酶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
阻断Kv1.3和Kir2.1抑制人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离子通道Kv1.3和Kir2.1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3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巨噬细胞60h建立泡沫细胞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上Kv1.3和Kir2.1的表达。观察Kv1.3和Kir2.1特异性阻断剂rMargatoxin和BaCl2对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结果:ox-LDL(30mg/L)孵育巨噬细胞60h后,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及胆固醇酯(CE)显著增加,CE/TC从(14.4±6.8)%提高到(57.9±3.5)%(P<0.05);但Kv1.3和Kir2.1的表达水平在巨噬细胞组和泡沫细胞组无明显区别(P>0.05)。Kv1.3和Kir2.1分别被rMargatoxin(0.1,10nmol/L)和BaCl2(75,125μmol/L)阻断后,细胞内TC和CE水平显著降低,CE/TC低于50%(P<0.05)。结论:Kv1.3和Kir2.1对泡沫细胞的分化均起关键作用,特异性阻断后能够抑制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人网膜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人网膜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选取成人网膜脂肪组织,用原代消化细胞培养法培养出形态均一的梭形细胞,用条件培养基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进行脂肪细胞鉴定。结果:培养出的细胞形态均一,4-5代以内增殖旺盛。用条件培养基诱导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向圆形变化,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聚集脂肪颗粒,油红O染色鉴定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结论:人网膜脂肪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前脂肪细胞,予以适当刺激可完成其向成熟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AAV2)载体能否有效转导人骨髓CD34 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构建、包装、纯化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2/GFP),转染骨髓CD34 造血干/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转导后48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并比较羟基脲(HU)处理前后rAAV2/GFP对CD34 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rAAV2/GFP对CD34 细胞的转染效率为5.3%±1.7%。经羟基脲预处理后达13.2%±2.8%,rAAV2/GFP对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为23%±3.6%。结论:rAAV2对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高于骨髓CD34 细胞,羟基脲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rAAV2对CD34 细胞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7.
雄黄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细胞基因表达谱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cDNA芯片研究雄黄作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后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包含4096条人类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检测雄黄作用于RPMI8226细胞前及48h后基因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上,164条基因显著改变,53条基因上调,111条基因下调。结论:雄黄作用RPMI8226细胞株后可引起一系列基因改变,许多基因涉及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其中BTG1,TXNIP及ALK1基因可能与RPMI8226细胞的分化和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体内对树突状细胞(DC)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GM-CSF处理组和对照组,致死量γ射线照射后移植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骨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GM-CSF处理组隔天皮下注射0.1μg直至处死,对照组隔天皮下注射PBS。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比较两组移植后1,2,3及4周小鼠脾脏内DC的数目、活化状态和随时间变化的DC动力学。结果:移植后各时间点GM-CSF处理组小鼠脾脏内DC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最大高出倍数为5倍;GM-CSF处理组DC的CD40,CD80和CD86均高于处理组;骨髓移植后第1周,小鼠脾脏内即出现HSC来源的DC,第2周数目开始上升,至第3周达到高峰,第4周开始下降。结论:GM-CSF对体内HSC分化为DC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促进体内DC的成熟与活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MP-3,OPN和TIMP-1在31例前囊下性白内障,28例核性白内障和12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MMP-3在前囊下性白内障的表达高于核性白内障、正常晶状体(Χ^2=31.49,34.479;均P=0.000),而在核性白内障与正常晶状体中无明显差剐(f=2.449,P=0.118);OPN在前囊下性白内障的表达高于核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0=29.450,15.889;均P=0.000);TIMP-1表达在3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囊下性白内障MMP-3和OPN的表达水平相关(r=0.381,P=0.035),而MMP-3和OPN与TIMP-1的表达水平不相关(r=0.121,-0.289;P=0.516,0.114)。结论:MMP-3和OPN的表达增强及MMP-3/TIMP-1的表达失衡可能与前囊下性白内障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保护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与ADM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关系。方法:用ox-LDL(100mg/L)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 24h或用10^-8~10^-6mmol/L的氯沙坦预孵育HUVEC12 30min后再与ox-LDL共孵育24h,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DMA含量和细胞内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活性。结果ox-LDL孵育HUVEC12细胞24h后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TNF-α和ADMA含量明显增加(P〈0.05),同时NO含量下降和细胞DDAH酶活性受到抑制(P〈0.05);氯沙坦(10^-8~10^-6mmoL/L)可显著减轻ox-LDL诱导的LDH活性、TNF-α和ADMA含量的增加以及NO含量的降低(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加DDAH活性(P〈0.05)。结论:氯沙坦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加DDAH活性,降低ADM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