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时产生致病作用。我们对44例因不同疾病住院治疗中继发呼吸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用酮康唑间歇疗法进行治疗和预防,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念珠菌是与人类共生的条件致病菌,能导致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和深部念珠菌侵袭。烯醇化酶是白念珠菌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关键的糖酵解代谢酶,同时也是侵袭感染过程中重要的免疫优势抗原,在白念珠菌致病、血清学诊断和宿主抵抗白念珠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烯醇化酶的深入研究将为制备蛋白质疫苗以及正确选择临床抗真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就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基因结构、致病机制、诊断价值和疫苗研发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真菌感染者病情亦十分严重。念珠菌属中有11种对人有致病性,包括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其他念珠菌等等,以白念珠菌最为常见[1]。白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胃肠道及阴道分离出,通常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或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易引起白念珠菌的继发感染[2]。本文报告白念珠菌致外耳道感染1例。  相似文献   

4.
正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类中定植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黏膜上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之一~[1]。一旦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白念珠菌会大量繁殖并改变形态结构,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白念珠菌的双相性转换,尤其是由酵母相向菌丝相的转换,在其致病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除了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酸碱度等可触发白念珠菌的形态转换,白  相似文献   

5.
Ⅳ型肺结核患者因肺组织和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使用抗生素、激素药物不当,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条件致病的真菌成为致病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成为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我院1999年1月2001年6月诊治Ⅳ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4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国外研究报告,白色念珠菌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它在NICU的感染率、感染范围及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低出生体重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1])。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脑膜炎和败血症,治疗不及时或  相似文献   

7.
白色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之一,通常不致病,但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诱因下,可引起脑膜炎及败血症等,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造成严重感染甚至导致死亡.有研究~([1])报道,NICU足月新生儿念珠菌感染率为0.1%,而极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感染率比足月儿高25~35倍,病死率逾32%.  相似文献   

8.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是指侵犯表皮以下组织或内脏的一种疾病。常见的主要有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和着色芽生菌病。现分述如下: 一、念珠菌病念珠菌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除侵犯皮肤、粘膜和甲板外,尚可侵入皮下组织和内脏。致病菌可以存在于正常皮肤、粘膜及肠道中,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可致病。因此,又称其为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阎艳  宁厚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324-1326
鼻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曲霉菌、毛霉菌、念珠菌等。曲霉菌为条件致病菌,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局部组织损伤或长期应用全身抗生素后,致菌群失调,则可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10.
白念珠菌(Canida albicans)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健康者带菌率以口腔最高,约80%。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白念珠菌可导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在美国医院感染中列第4位,其病死率为30%~70%。研究发现,在难治性白念珠菌感染的病灶中大多存在生物膜。自然界中99%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65%人类感染性疾病与生物膜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生殖道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患者780份生殖道标本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430例男性生殖道标本检出167株念珠菌,检出率38.8%;350例女性生殖道标本检出167株念珠菌,检出率37.7%。结论:本地区生殖道感染致病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健康体检及符合念珠菌阴道炎临床表现的育龄妇女的阴道分泌物中念珠菌形态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其带菌状态与致病状态的区别。方法取阴道分泌物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及真菌培养,并通过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YBC卡把真菌鉴别到种。结果1472例健康对照组查到芽生孢子151例其阳性率为10.3%,无一例检出假菌丝。符合念珠菌阴道炎临床表现4162例标本检出芽生孢子3543例,其中3229例同时检出芽生孢子和假菌丝。结论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的假菌丝可能是念珠菌处于带菌状态与致病状态区分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念珠菌是一种类似酵母样的圆形、椭圆形或带有发芽生出的孢子单细胞真菌。大小如红细胞或略大,状如串珠或念珠,故称念珠菌。致病念珠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等。由念珠菌引起的男女生殖器疾病,称为生殖器念珠菌病。它是一种常见病,白色念珠菌致病最强。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外阴炎、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龟头炎及阴茎炎。因其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4.
白色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之一,通常不致病,但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诱因下,可引起脑膜炎及败血症等,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造成严重感染甚至导致死亡。有研究报道,NICU足月新生儿念珠菌感染率为0.1%,而极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感染率比足月儿高25~35倍,病死率逾32%。国内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色念珠菌脑膜炎的护理尚未见报道。我科2008年8月29日收治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43天明确诊断为白色念珠菌性脑膜炎,经积极治疗和护理89d后痊愈出院。因白色念珠菌脑膜炎病情隐匿,容易误诊,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且缺乏临床指南可遵循,护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对该患儿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医学》1986,(9)
题解1.机会致病菌肺炎虽然可以由常见的致病菌引起,但大多数是致病力弱或无致病力的,甚至是一些以往未被重视的病原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如白念珠菌,隐球菌,巨细胞病毒,非典型分支杆菌,卡氏肺囊虫,嗜肺军团杆菌等。这些病原菌可能普遍存在于周围环境或在体内寄生。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  相似文献   

16.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也可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胃肠道及阴道中检出 ,通常并不使人致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 ,尤其是在临床中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段时间后 ,易引起念珠菌感染。本文将标本中的念株菌进行分类、鉴定 ,并作药敏分析 ,供检验和临床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72例阳性标本均来自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6 4例样品来源于有呼吸道、泌尿系、消化道症状 ,疑似真菌感染者 ,采集的痰、咽拭子、尿液、阴道分泌物及粪便等。其他 8例发现于普通细菌培养之中。1.2 培养基 普通细菌培养使用血平板培养基 ,疑为真菌感染使用沙保…  相似文献   

17.
白色念珠菌属条件致病菌 ,散在于皮肤和粘膜各处 ,在局部条件改变和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条件下致病[1] 。因而手术后病人极易并发感染 ,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 ,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治疗和细心的护理减少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自 1986年至今 ,我科共收治此类患者 14例 ,经细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性 6例 ,女性 8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82岁 ,平均 5 0 .6岁 ;其中 6例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4例为肝破裂 ,3例为脾破裂 ,1例为胆囊穿孔。 14例病人全部有发热症状 ,其中 2例合并中毒性休…  相似文献   

18.
Vitek仪快速诊断热带念珠菌菌血症2例报道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检验科(200040)黄志基,陈为欢,潘桂珍江西省东乡铜矿职工医院检验科刘祖平热带念珠菌(Candidatropicalis)为条件致病菌,在深部真菌感染中其致病力仅次于白色念珠菌,可引...  相似文献   

19.
念珠菌是阴道正常菌群之一,在维持阴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及阴道自净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念珠菌引起的常见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念珠菌过度繁殖引起了VVC。文章对VVC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分类、病原学、致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性阴道炎 ,也称霉菌性阴道炎 ,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疾病 ,是造成育龄妇女外阴不适的主要原因。许多妇女对此病知之甚少 ,迫切需要了解一些有关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病因及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病因 念珠菌性阴道炎中 ,80 %~ 95%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另外大约 5%则由光滑念珠菌引起。平时这些念珠菌作为肠道、口腔及生殖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存活于机体中 ,只有当环境改变时 ,才会大量繁殖 ,并导致疾病。导致念珠菌条件致病的易感因素有 :妊娠、抗生素治疗、糖尿病、外阴通风不良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