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迟脉概要月辰庄泽澄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一息三至,是谓迟脉。历代脉学专著皆言迟主寒证。如晋·王叔和《脉经》曰:“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宋·崔紫虚《四言举要》曰:“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元·滑伯仁《诊家枢要》曰:“迟为阴盛阳亏之候,为寒...  相似文献   

2.
<正> 一息三至,是谓迟脉。历代脉学专著多言迟主寒证。如晋·王叔和《脉经》云:“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元·滑伯仁的《诊家枢要》曰:“迟为阴盛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言:“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等。但就临床观察,温病过程中迟脉并非少见。所谓温病。是指以感受温邪为主因,以  相似文献   

3.
迟脉     
迟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迟脉并不含有频率变化以外的其他任何要素。迟脉只以至数而言,一息不及四至,以三至为典型,并可至一息三至以下。迟脉与缓数等构成了脉象在不同频率方面各种变化的系列。  相似文献   

4.
浅论迟脉     
  相似文献   

5.
1922年,沪上商界沈某之子,年十二岁,患重症温病,日邀名家夏应堂、金午楼、沈仲芳等会诊。全病程一月余。诸家反复研讨,辨证精细,处方缜密,很有学术价值。限于篇幅,节录数案,以公同好。九月十三日沈拟温病五日,发热晨轻暮重,头蒙,面赤,  相似文献   

6.
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对外感风寒之邪致病进行了颇为详尽的阐述,而且对温热邪气为患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对于前者,已被医界所公认;对于后者,则尚不被人们所重视。本文试就后者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先父张鹤一 ( 1 91 9~ 2 0 0 0 ) ,河南省名老中医 ,业医六十余载 ,学验俱丰 ,擅治疑难杂证 ,尤其对温病辨治 ,颇多独到处。兹选录其医案3则 ,析读如下。1 春温挟郁案张某 ,女 ,2 0岁。新嫁之女 ,年后省亲 ,归来即发高热 ,反复经中西医用青霉素、白虎汤等治疗 6日 ,未见好转。正月初十日延予往诊 ,视其神昏谵妄 ,舌绛目赤 ,高热微汗 ,口干而渴 ,小便短赤 ,大便干燥 ,诊其脉沉数。此乃伏邪挟春感而发。气分热甚 ,则壮热而渴 ;火扰心营 ,则神昏谵妄。法当气营两清 ,而前医用药皆类似 ,胡反少效 ?筹思良久 ,始援笔书方 :犀角 (先煎 ) 6g,生石…  相似文献   

8.
迟脉治验     
董××,女,30岁。1986年4月1日诊。患者素来体健,近几天来心慌心跳,气短乏力,纳食减少,稍食则觉胃脘胀满痛,口渴喜饮,每次约饮水1~2杯,每日数次,每日约需饮水2暖水瓶。察其舌红苔少,脉迟(47  相似文献   

9.
先父张鹤一(1919~2000),河南省名老中医,业医六十余载,学验俱丰,擅治疑难杂证,尤其对温病辨治,颇多独到处.兹选录其医案3则,析读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迟脉证(包括结脉及脉率缓慢的代脉),每见于现代医学的心动过缓、病窦、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疾患。近年国内常以附了为主的复方治疗,用量较常用量偏大,每剂多至20~60克。笔者认为大剂量附子用于迟脉证,应注意其副作用及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一息三至谓之迟脉,“迟主脏寒,其病为阴”,临床有迟脉证之称。本证同今之窦性心动过缓(下称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下称病窦)等多种疾病颇有共同之处。为进一步探索中医对本证的证治,今将所观察的25例迟脉证的心电图(ECG)表现、临床诊断、中医证治等问题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迟脉证治 未必温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脉证,中医多责之于气阳不足,治予温阳益气之参芪桂附细辛辈,似巳成定论。笔者曾用清火化痰之法治疗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从中受益颇丰,体会到迟脉证治,未必尽用温补,现追述证治梗概与体会。 高××,男,40岁。1989年10月5日诊。近年来常感胸闷气急,心悸不安,失眠多梦,纳差腹胀,气短乏力,畏寒怯冷,头晕目眩,稍劳则加剧,脉迟(每分钟40~45次)。西医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予阿托品、麻黄素等治疗,心率稍增快,但停药后诸证如故,后又兼中药治疗,前医多从心脾两亏、气血不足、心阳不振论治,先后治用归脾、炙甘草、麻黄附予细辛汤诸方,非但无效,反增脘痞纳呆,胸腹灼热,胸闷气急益甚。患者情绪低落,面色萎黄,杳不思食,体力日惫,医生劝其安装人工起搏器,未允,而求治于余。  相似文献   

13.
温病“毒”之概念再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伤寒、温病同为外感热病,且《温病学》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此,有些概念二者都引用,这样在临床和教学时容易混淆,造成误解。如《伤寒论》中的少阳证和《温病学》中的半表半里证,往往不易分晓。现就两者的异同,谈谈肤浅的认识。少阳病代表多种外感热病在发展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的一个证候类型。因此少阳病又称为半表半里证。这里所说的半表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数、迟二脉,不论在通常所说的二十七部脉、二十八部脉中,还是在三十部脉中,均被列为纲脉。临床上也经常见到数、迟脉,而且影响着临床医生的辨证诊断结果。因此,明辨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则颇为重要。文章从数脉的临床意义(主热证、主寒证、主危证)、迟脉的临床意义(主寒证、主热证、主瘀证)以及辨数脉、迟脉的个体相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提高临床辨证以及用药的准确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某,男,58岁,工人。初诊:1984年3月12日。患冠心病已5年,常感心悸、胸闷。平素常服脉通、穿龙冠心片、丹参片及中药,病情稳定。近5个月来,因操劳过度,心悸加剧,头昏心慌,胸闷气短,体倦食减,眠差多梦。某医院检查,血压正常,心浊音界正常,无杂音,节律整齐,心率50次/分,心电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85~1987年以自拟“温阳复脉汤”治疗迟脉证(心动过缓)21例,其中治疗前心率50~55次/分者10例,45~50次/分者8例,40~45次/分者3例。冠心病10例,高心病2例,心肌病1例,病窦综合征5例,粘液性水肿1例,原因不明者2例。按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上海)修订的标准,显效12例(心率>60次/分),改善7例(心率较治疗前增快20%),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服药时间最短者二疗程,最长者五疗程,平均服药32剂。治疗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孙怡春  张晓华  吴佩华  田君 《新中医》2014,46(11):251-252
<正>迟脉的临床表现为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即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属现代医学缓慢性心律失常范畴,以包括自律性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和各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室内传导阻滞)等。由于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变化快、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纠正病因、对症治疗。如药物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暂时提高心率,但这些药  相似文献   

19.
蒋萍 《江苏中医药》2007,39(12):47-48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擅用宣肺法治疗温病,别具匠心,独辟蹊径.综观《临证指南医案》,该书共设八十九门,运用宣肺法就达三十门,约占三分之一.苟能深入其所治之机,以穷叶氏宣肺法之妙,则对温病的治疗颇具现实意义.兹就叶氏有关温病医案,列举4则,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一、病史摘要患者杨××,男性,28岁,工人。自觉胸闷、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20余天而于1978年2月28日入本院内科住院治疗(住院号483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