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16
迟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迟脉并不含有频率变化以外的其他任何要素。迟脉只以至数而言,一息不及四至,以三至为典型,并可至一息三至以下。迟脉与缓数等构成了脉象在不同频率方面各种变化的系列。 相似文献
5.
6.
7.
先父张鹤一 ( 1 91 9~ 2 0 0 0 ) ,河南省名老中医 ,业医六十余载 ,学验俱丰 ,擅治疑难杂证 ,尤其对温病辨治 ,颇多独到处。兹选录其医案3则 ,析读如下。1 春温挟郁案张某 ,女 ,2 0岁。新嫁之女 ,年后省亲 ,归来即发高热 ,反复经中西医用青霉素、白虎汤等治疗 6日 ,未见好转。正月初十日延予往诊 ,视其神昏谵妄 ,舌绛目赤 ,高热微汗 ,口干而渴 ,小便短赤 ,大便干燥 ,诊其脉沉数。此乃伏邪挟春感而发。气分热甚 ,则壮热而渴 ;火扰心营 ,则神昏谵妄。法当气营两清 ,而前医用药皆类似 ,胡反少效 ?筹思良久 ,始援笔书方 :犀角 (先煎 ) 6g,生石…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迟脉证治 未必温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脉证,中医多责之于气阳不足,治予温阳益气之参芪桂附细辛辈,似巳成定论。笔者曾用清火化痰之法治疗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从中受益颇丰,体会到迟脉证治,未必尽用温补,现追述证治梗概与体会。 高××,男,40岁。1989年10月5日诊。近年来常感胸闷气急,心悸不安,失眠多梦,纳差腹胀,气短乏力,畏寒怯冷,头晕目眩,稍劳则加剧,脉迟(每分钟40~45次)。西医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予阿托品、麻黄素等治疗,心率稍增快,但停药后诸证如故,后又兼中药治疗,前医多从心脾两亏、气血不足、心阳不振论治,先后治用归脾、炙甘草、麻黄附予细辛汤诸方,非但无效,反增脘痞纳呆,胸腹灼热,胸闷气急益甚。患者情绪低落,面色萎黄,杳不思食,体力日惫,医生劝其安装人工起搏器,未允,而求治于余。 相似文献
13.
14.
伤寒、温病同为外感热病,且《温病学》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此,有些概念二者都引用,这样在临床和教学时容易混淆,造成误解。如《伤寒论》中的少阳证和《温病学》中的半表半里证,往往不易分晓。现就两者的异同,谈谈肤浅的认识。少阳病代表多种外感热病在发展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的一个证候类型。因此少阳病又称为半表半里证。这里所说的半表 相似文献
15.
16.
17.
笔者自1985~1987年以自拟“温阳复脉汤”治疗迟脉证(心动过缓)21例,其中治疗前心率50~55次/分者10例,45~50次/分者8例,40~45次/分者3例。冠心病10例,高心病2例,心肌病1例,病窦综合征5例,粘液性水肿1例,原因不明者2例。按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上海)修订的标准,显效12例(心率>60次/分),改善7例(心率较治疗前增快20%),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服药时间最短者二疗程,最长者五疗程,平均服药32剂。治疗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19.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擅用宣肺法治疗温病,别具匠心,独辟蹊径.综观《临证指南医案》,该书共设八十九门,运用宣肺法就达三十门,约占三分之一.苟能深入其所治之机,以穷叶氏宣肺法之妙,则对温病的治疗颇具现实意义.兹就叶氏有关温病医案,列举4则,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一、病史摘要患者杨××,男性,28岁,工人。自觉胸闷、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20余天而于1978年2月28日入本院内科住院治疗(住院号4832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