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明确提出了胸痹病名。同时较系统地阐述了它的病因病机与证候:“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说明胸痹心痛是由于胸中阳气不足,下焦阴邪偏盛,痰浊寒饮上乘阳位,搏结于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心绞痛可属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病证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是《金匮要略》中论治心病专篇 ,其系统阐述了胸痹心痛的理法方药 ,对后世心病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笔者试述对其胸痹心痛证治特点的认识 ,以期从经方运用角度探讨进一步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诊疗水平。1 胸痹心痛病机特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1〕(以下简称《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开篇第 1条即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胸痹范畴。胸痹虽病在心 ,但与脾胃、肝、肾、肺等脏腑均有关。笔者就冠心病发病与胃之关系讨论如下。1 文献回顾《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此条最关重要 ,是胸痹心痛病机之总纲 ,言简意明。仲景只以阳微阴弦四字 ,即将全篇理论观点概括。“所以然者”以下四句 ,说明胸痹病之本质在于极虚。并指出上焦阳微之虚 ,能造成脉络阴弦之实 ,而阴弦之实 ,反能影响阳微之虚。…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CHD)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⑴。冠心病中医学属“胸痹”“心痛”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认为“阳微阴弦”为其基本病机。而祛瘀生新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5.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真心痛"相对应,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中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虽无冠心病一名,但从历代医籍记载来看,多属“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痹者,闭也。病之所作乃因血脉不通,不通则痛。由是观之,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早在20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就指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者,寸脉微,主上焦阳虚;“阴弦”者,尺脉弦,下焦阴实也。说明胸痹的病理是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闭塞胸中阳气,令气血不通而作痛。此后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多有阐发,  相似文献   

7.
<正> 中医治疗冠心病多以活血化淤为主,这类似祛除管内的冰结,补益心气养血活血,恰似增加动力推动血流,符合冠心病标实本虚之理。《金匮》谓:“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并指出“上焦阳微之虚,能造成脉络阴弦之实,而阴弦之实,反能影响阳微之虚,不但是血不足为阳微之果,而血不足也为阴弦之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即中医学"胸痹",是指胸间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症。其特点为心前区闷塞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揭示了胸痹的主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阳微阴弦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一条,其原文为:“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很明显,本句乃本条之核心内容,尽管各注本都曾就  相似文献   

10.
正《黄帝内经》借鉴阴阳理论阐述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亦是一脉相承地运用阴阳理论解析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因病理。兹将体会阐述如下。1病因病机重阳气,"阳微阴弦"为总纲《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明确指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总纲为"阳微阴弦",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脉诊上焦"阳微",可见上焦阳气极虚,为胸痹的病因,上焦为心肺  相似文献   

11.
<正>"胸痹"的名称,始见于《灵枢·本藏》:"脉大则多症。饮,善病胸痹。"临床上以胸膺部满闷憋塞甚则疼痛为主。《金匮要略》胸痹篇第一条,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从脉象上推证病机,不管是太过还是不及,都是非正常脉,太过就是盛于正常,不及是不足于正常,太过邪气盛,不足正气虚。阳得阴脉,上焦阳虚;阴得阴脉,为阴寒内盛;上焦阳虚,胸阳不振,阴寒内盛,特别是寒邪主收引,主凝滞,主疼痛。当阴寒之邪痹阻胸阳,痹阻者,不通也,不通则痛。因此,二者相互搏结,形成胸痹。病机概括为"上焦阳虚,  相似文献   

12.
从阳微阴弦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证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古籍对阳微阴弦的阐述 冠心病常以胸闷、气短、甚或胸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归属中医“心痛”、“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篇中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一语中的,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相似文献   

13.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中医认为冠心病因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年高体弱,胸中阳气不足,气滞血瘀所致,属胸痹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1]。所以多以通补治其本。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为7%,其中40岁以上发病率为44%,且有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疾病的首位,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疑难病  相似文献   

14.
“阳微阴弦”当从气虚痰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光明中医》2011,26(1):21-22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原文中“阳微阴弦”虽是脉候,但历代医家认为“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笔者拟从气虚痰瘀的角度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被后世医家公认为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笔者拟从气虚寒盛的角度对此进  相似文献   

16.
丁跃玲 《河南中医》2012,32(11):1417-1418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心痛涉及心胸和胃脘部位,但从原文来看,所论胸痹和心痛都是上焦心胸病证,为上焦阳虚,阴寒上乘,阻痹胸阳所致,症状上胸痹与心痛相关,治疗上中上焦同治示人以法.因而本篇中“心痛”不论在心胸部还是在胃脘上腹部,均当与“胸痹”为一病.  相似文献   

17.
对《金匮要略》"阳微阴弦"的认识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虎占 《北京中医药》2008,27(4):270-271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八>中提出:"夫脉当取之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经文中的"阳微阴弦"是有关胸痹病的关键字段,对此如何理解,古来见解不一.本人不揣浅陋,略述管见,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8.
读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后,深受启迪,从而对胸痹的治疗在理法方药上又有了新的认识。笔者先从“阳微阴弦”开始谈起,“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胸痹""心痛"范畴,"阳微阴弦"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微,寸口脉微也,(关前为阳)阳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关后为阴)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气虚是发生发展基础,气虚血瘀是病机关键。宜辨证与辨病结合,灵活运用益气活血法,临床疗效显著。未来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实验,运用循证医学手段,系统深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赵锡武教授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1.瓜蒌薤白半夏汤赵老治疗心绞痛善用本方。他根据《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的理论,认为阳不宣可致血之痹,血之痹可令阳不宣,故通阳可以宣痹,宣痹亦可通阳,二法相互为用,故临床常以此为胸痹心痛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