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倡文 《家庭健康》2006,(11):21-21
父亲特别爱抽烟,而且还特别会吐烟圈儿。父亲吐烟圈儿的花样很多,最绝的是能把第二个烟圈儿吐在第一个烟圈儿里面。因此,小时候每当父亲从外地回家探亲,我和弟弟便围在父亲的膝前,让父亲吐烟圈儿玩。这时,母亲就笑着站在旁边看我们父子三人表演。父亲深深地吸一口,白白的香烟便一下子燃烧去许多。接着父亲慢慢张开嘴,吐出一个个的烟圈儿来,我和弟弟跳着脚、张着手,追抓着飘来飘去的烟圈儿。随着烟圈儿散去,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无比高大。  相似文献   

2.
一个吸烟者给自己写的讣告马克·沃特斯我的死是由于吸烟。十四岁时,每天我都要从父亲那里偷几支烟。起初,吸烟使我产生一种要呕吐的感觉,可是过一段时间也就习惯了。1909年6月2日,我出生在衣何华州,在16岁时全家搬到了巴尔的摩。当时很容易得到香烟。为了买...  相似文献   

3.
我们有过一面之缘。 我和她是在过年回家的时候在车上认识的.是老乡,在内蒙、她21岁.小我两岁.因为车比较冷,所以我把外衣脱下来给她挡风,叫他靠在我的肩上睡了一夜、她让我吻她.我就吻了。  相似文献   

4.
飞燕 《婚育与健康》2009,(29):16-17
<正>太高傲,吓退了众多追求者我父亲是做生意的,三十多岁才娶了我母亲。母亲比父亲小七岁,长得很漂亮,我长得像我母亲,所谓天生丽质吧。父母就我一个女儿,小时候他们可能一心想把我培养成艺术家,给我报钢琴班、舞蹈班什么的,可我一点艺术细胞都没有,最终  相似文献   

5.
杨阳 《大众健康》2014,(12):58-58
刚度过三十三岁生日,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患上高血压,可偏偏这病还是让我给碰上了,它找上我。小时候,常看到父亲每天都从一个小瓶里取出几片药放进嘴里。我挺好奇,有次就问父亲,吃的是什么,为什么天天都要吃。父亲告诉我说那是降压片,治高血压的,不吃就会头晕头痛。那是我第一次对高血压有了浅薄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士选让产     
《家庭育儿》2008,(2):91
在古代,有位读书人叫张士选.他父亲过世较早,所以他的叔叔就来抚养他.等到他十多岁能独立了,叔叔就跟他说:"我们把财产分成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我."……  相似文献   

7.
生活感悟     
《健康生活》2010,(2):1-1
汉末,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4岁时就很会做人。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相似文献   

8.
“大风吹倒树,吹不倒草。”细想想,还是草的命好,见过花落叶落,没见过草落!小军这棵小小草一直就绿着。 小军生在一个穷山乡的穷家里。妈妈勤苦韧性.小时候他连哭都会被限制的.妈妈就把他放在地头.只管干活.他哭了.妈妈一声怒吼.他就止声眨巴眨巴泪眼.委委屈屈叫声妈,再一声吼.他就乖乖玩了.最多噘着小嘴把地头的草抓个满身都是。很少哭.很少说话,看上去就憨憨的。7岁那年.他妈吃了一惊,那天妈塞给他一张钱和一个书包说:“去!上学去!”  相似文献   

9.
胡萍 《大众健康》2005,(10):45-45
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我的儿子从3岁就开始对自己生命来源的追寻:“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和许多的母亲一样,对儿子的问题感到尴尬,不知道怎么开口对儿子讲。直到儿子6岁时,我鼓足了勇气.把“妈妈的卵子和爸爸的精子相遇”的故事讲了给他听。讲完以后,我和丈夫都忐忑不安地等待儿子的反应。然而,出乎我们的意料,儿子表现是如此平静,淡淡地说了一句:“原来是这么回事呀。”便起身离去了。从此,儿子再也没有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终于明白,孩子只想知道他的生命从何而来,我们往往将成年人对“性”的看法和观念强加给了孩子。  相似文献   

10.
已有四十多年烟龄的老父亲,克服重重困难戒掉的香烟,如今又堂而皇之地吸上了。父亲已经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吸烟。带着惋惜、心痛和疑惑,我关心地询问父亲。父亲面露愠色地对我说:"你一回家就吸着香烟在我面前晃悠,我能扛得住吗?"父亲说得一点不错,我应酬多,  相似文献   

11.
陶海 《家庭医学》2007,(12):17-17
张老师刚进入36岁.就发现眼睛看近处明显感觉疲劳.阅读不到半小时就出现头昏、眼睛酸胀不适。开始还能忍受.一个月以后就忍不住了.于是到医院做了一次眼科检查。医生告诉他眼睛已经出现老花了.看书时需要配戴老花镜.张老师一听,还不太乐意.“我才36岁啊,还没有40岁呢.怎么就会有老花眼了?”.”我的眼睛从小就有远视.这个我知道,但是也不至于刚进入36岁就老花吧?”。针对他的问题.医生给他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很多事情都让岁月的风沙冲刷得无影无踪,惟有父亲给我的爱却如河底的珍珠,时间越长越珍贵,永远在我人生的长河中闪烁。记忆最深的是在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一所离家千里的师范学校。开学的时候,父亲不放心我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就亲自护送我去学校。正好赶上九月高校开学的高峰,火车票空前紧张,父亲排了半天队才买到了两张当天晚上的车票,  相似文献   

13.
阿琪 《健康向导》2006,(7):16-17
分手 曾经.与一个小我3岁的男孩拍拖。感觉还不错.我以为,他对我挺依恋的。我呢.有个五官俊秀身材挺拔的小哥哥.晃来晃去在眼前.心里也是愉悦的。加上老妈催得紧.就想,不妨结婚吧。把心愿暗示给他,他却装傻。  相似文献   

14.
《青春期健康》2009,(4):82-8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8岁那年,我和父亲大吵一架。原因是为填志愿与父亲意见不一致。我坚持了自己的志愿,没有听家里的。父亲以为一片好心却不被理解,一向听话的我竟敢反对他,便发火大骂我“不孝”。而我认为我有权利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便说:“谁也不能把意志强加于我!”  相似文献   

15.
老刘其实不老,实际年龄才42岁.岁月在他脸上写满了沧桑。微驼的背和粗糙的双手证明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他点燃“好日子”香烟猛吸一口.剧烈地咳嗽几声,我注意到他左手手指有些僵硬。  相似文献   

16.
小范一家是我刊的忠实读者,前不久,小范的父亲给本刊寄来一封求医问药的信,我们从信中得知,今年35岁的小范是一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信详述了小范的病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病情的焦虑和关切,小范的情况是这样的:在20岁时,小范就经常感到腰部疼痛,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债     
我永远记得五六岁时父亲带我上街看着我吃早餐的那一幕。时间还是文化大革命尾声。那天,父亲把我带上了街。我们家住汉川县边缘,所谓上街其实是去沔阳县的县城仙桃,那得走二十几里土路和过那条叫汉水的河流。我还小,当时无法猜测父亲带我上街的动机。长大了我知道带一个孩子上街多么不便。  相似文献   

18.
你已饱受香烟的毒害,熏黄的牙齿,皱纹横生的皮肤,迅速老化的心脏、肺脏和血管……还等什么呢?赶快下决心戒烟吧!好多人的戒烟计划是先少吸一点儿,逐渐地摆脱香烟的诱惑。如果明智一点儿的话,就千万不要相信这一套。这种方法只能让戒烟成为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有一天你会像马克·吐温一样宣布:"戒烟何难,我都戒过100次了!"最重要的是,立刻下定决心,彻底摆脱香烟的诱惑!不给自己留下任何借口!像我一样的烟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命、我们英俊的容颜,让我们一起向自己郑重保证:24小时之内绝不吸烟,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要把这项保证坚持到底。真的,从现在开始,直到24小时之后,我决定一支香烟也不沾唇。这是我开始戒烟的第一个24小时,我详细地列了一个计划,现在就把它贡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9.
准备失败     
高红  主付 《健康文摘》2007,(8):14-15
6岁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天,老师发了张印有苹果的纸,要小朋友给苹果娃娃涂色。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对色彩极其敏感,蜡笔的十二种颜色能分得很清楚。可是她拿着蜡笔,迟迟不肯涂色。“妈妈,我要是涂到苹果娃娃的外边去了怎么办?”“妈妈,我如果涂到外面.你不会批评我吧?”……她的顾虑可真多!哎.连这么小的事都做不好。我叹口气说:“妈妈给你力量,我们一起来涂。”我握着她的手,教她沿着线条涂,她竟大叫:“你这样用力,会涂到外面去的!”  相似文献   

20.
丹红 《健康人生》2009,(1):13-13
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州立医院的产房外,一位父亲正翘首期待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当产房内传出哭声时,父亲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然而在医生抱出了他等待已久小生命时,婴儿的模样却把他吓了一跳:孩子头很小、眼距很宽、额头突出、鼻梁扁平、眼睛歪斜、嘴唇肿胀,象被毁过容一样。那位父亲简直不相信这就是自己的孩子。医生也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于是给他们全家做了几项检查,结果发现,除了四岁的小女孩之外,其余都为HIV感染者。幸福的家庭从此笼罩了一片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