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手术可导致围手术期明显的生理改变 ,突出表现为交感 肾上腺和其他神经内分泌活动增加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多。由于硬膜外麻醉能够减弱这种手术的“应激反应” ,与全身性应用阿片类药相比 ,它提高了术后止痛的效果并能加快肠道功能的恢复。有人提出 ,在硬膜外麻醉 (不论单独应用还是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 )下进行手术 ,与单独用全身麻醉相比 ,可以减少围手术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的确 ,在一项对高危病人进行血管大手术的研究中 ,全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并术后硬膜外止痛的病人与单独应用全身麻醉并术后全身性应用阿片类药止痛的病人相比较 …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术后镇痛的开展和普及 ,许多病人能够在无痛苦安静的状态下 ,平稳地度过术后恢复期 ,尽管所用的药物和方法不同 ,但是都达到了不同程度的止痛效果 ,硬膜外麻醉病人可采用微量泵进行术后镇痛 ,全身麻醉的病人可以做硬膜外麻醉 ,也可使用PCA(病人自控镇痛 )做术后镇痛。骶管神经阻滞麻醉 ,由于麻醉方式的特点 ,做术后止痛的方法受到某些限制 ,我院自 1997年对于做骶管神经阻滞麻醉的病人 ,采用局麻药中加入小剂量吗啡进行会阴部手术后止痛 ,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病人 4…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与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施行静脉吸入复合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统计分析1000例LC术的临床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种麻醉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各有利弊。结论:硬膜外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在麻醉中和麻醉后的管理上更简单方便,病人恢复快,术后仍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6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异丙酚2mg/kg,B组异丙酚靶控输注,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异丙酚总量(mg)、诱导时间(s)、苏醒时间(s),并观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包括局部注射痛、呼吸抑制(SpO2<90%)、术中体动、苏醒延迟。结果①两组患者诱导时间、异丙酚总量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②A组诱导后MAP较术前下降了15.16%,SpO2下降了2.77%,B组诱导后MAP较术前仅下降了13.49%,SpO2下降了1.30%;③A组有3例病人在麻醉开始时出现轻微静脉注射部位疼痛;4例在扩张宫颈时出现短暂肢体活动,追加异丙酚后很快消失,B组静脉注射部位疼痛和术中体动。所有病人未发生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术中及术后无药物过敏及恶心呕吐。结论在未使用术前药的情况下,以血浆药物浓度6μg/ml靶控输注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可使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平稳,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迅速而且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所以这种麻醉方法更适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  相似文献   

5.
麻醉期间输液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薛纪秀,肖鸿瑞,张建华,郎宇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接受静脉输液,既可维持有效血容量,保证循环状态的平衡及稳定,又可静脉用药,对保证病人术中安全及术后恢复的作用不可低估。本研究观察静脉复合麻醉下输注血...  相似文献   

6.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近年来国外报道较多[1,2],国内报道较少,CSEA既发挥了腰麻作用迅速、肌松完全的特点,又可通过硬膜外给药、延长麻醉时间,还可施行术后止痛.笔者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CSEA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浓度布比卡因在乳腺癌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注入0.25%布比卡因完成手术,当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阻滞平面不够时辅助用异丙酚、氯胺酮等静脉药,观察病人情况。结果80%患者麻醉效果满意,20%麻醉病人在清扫腋窝时需辅助用药。结论低浓度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治疗乳腺癌较安全,对病人呼吸循环干扰轻,又便于术后止痛,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8.
全身麻醉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使病人意识消失致全身不感到疼痛达到施行手术无痛的目的。手术完毕 ,麻醉终止 ,但病人受麻醉的影响并未消除 ,在这期间病人的保护性反射者显不足 ,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时。因此 ,全身麻醉后如何处理好病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 ,临床应用的全身麻醉主要有吸入麻醉给药和静脉复合麻醉两大类 ,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静脉复合麻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护理。下面简称“全麻”。1 全麻术后的临床特点此类全麻主要用于大中型的择期手术的危重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9.
产科病人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是引起病人不适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术后活动及早吸吮、按需哺乳,从而影响了产妇术后身体恢复及乳汁的分泌,甚至产生术后并发症,为进一步探索最佳止痛效果。自2002年9月开始,我们对468例产科剖宫产病人术后切口疼痛采用杜冷丁肌内注射法,病人自控硬膜外麻醉法(PCEA)与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用药法,经细致观察对比,发现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较杜冷丁和PCEA简便、实用、安全、作用时间持久,并且对抑制产后宫缩痛的作用也较好,对于促进产后母婴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及下肢骨科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近十几年来得到进一步研究发展的麻醉方法 .CSEA既发挥了腰麻作用迅速、肌松完全的特点,又可通过硬膜外给药延长麻醉时间,还可施行术后止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甲状腺手术病人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甲状腺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施行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其中L组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mg/kg,后继以2mg/(kg· h)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记录麻醉停止给药至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拔管前、后5min的镇静和躁动评分(SAS),拔管后30min的疼痛评分(VAS),麻醉恢复室所用镇痛药曲马多用量。结果:两组病人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相似(P〉0.05),L组SAS、VAS低于C组,L组与C组比较麻醉复苏期间曲马多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术中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甲状腺手术病人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躁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硬膜外麻醉手术的病人术后留置硬膜外管 ,在术后病人尚未恢复痛觉前接英国产佳士比 93 0 0微量泵 ,以持续给药加追加量模式给药 ,PCEA剂量重视病人情况调节剂量 ,锁定注药时间 ,设置密码 ,由病人参与自控镇痛 ,PCEA镇痛术能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 ,镇痛效果好 ,术后血压、心率平稳 ,病人可用力咳嗽 ,正确有效地深呼吸 ,既能减轻病人痛苦又能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 ,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预防术后并发症。能促进病人早期活动 ,减轻病人痛苦 ,提高病人满意度 ,同时可明显地减轻医护人员日常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越  张炳熙 《中国医刊》1999,34(6):29-30
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在国内已经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和ICU镇静。国内报道的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方法多采用静脉间断注射的方法,不易根据手术操作及时调整用药,往往造成麻醉不足使病人术中躁动或麻醉过深使病人苏醒延迟。本文采用靶浓度控制性输注异丙...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 ,探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 87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的病人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 3.5~ 4 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 1.8~ 2ng/ml同时输注。待病人意识消失 (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 )后开始手术 ,扩张宫颈后停止给药。 结果 麻醉效果优80 4 6 %、良 16 0 9%、差 3 4 5 %。宫口松弛情况好 89 6 6 %、不好 10 34%。无苏醒期躁动、兴奋多语发生。麻醉后 ,血压明显下降 (P <0 0 1) ,扩宫时最低 ,停药后很快回升 ,负压吸引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P >0 0 5 ) ;各时段BIS值明显下降 (P <0 .0 1,P <0 .0 5 ) ,负压吸引时最低 ,以后逐渐回升。结论 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流术 ,麻醉效果好、宫颈口松弛、不良反应少 ,血流动力学稳定 ,是一种安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理想的麻醉选择应是安全、简便、有效、止痛完全、对机体影响小、诱导及清醒迅速、术后反应少、麻醉过程中舒适、没有痛苦、易被病人接受为原则.烧伤病人除少数采用局部麻醉外,绝大多数病人采用部位麻醉及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的麻醉方法在阻塞性黄疸病人术中对血压(BP)、心率(HR)的影响。方法将40例阻塞性黄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E组(硬膜外阻滞组)、T组(气管内全麻组)和E+T组(硬膜外阻滞+气管内全麻组)。用Datex监测仪监测BP、HR,观察3组病人术中循环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3组病人在术中BP、HR变化有所不同。E组病人麻醉中BP波动剧烈,且对升压药(麻黄碱)作用不敏感,须改用多巴胺静滴;HR在牵拉时下降至60次·min^-1以下占91.7%,给予阿托品后即可回升。T组病人麻醉后BP、HR与E组相比较为平稳,尤以术中给予一般升压药后即可回升,但少数病人术后苏醒延迟。E+T组病人术中BP、HR较为平稳,且无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结论 经3种麻醉方法比较,E+T复合麻醉为阻塞性黄疸手术病人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任围桥 《大家健康》2014,(9):221-222
目的:分析探究老年人在普外科手术中麻醉及术中的处理问题。方法:选择过去两年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2名,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针对实验组采取丙泊酚靶控输注来完成全身麻醉工作。对两队病人在麻醉之前的状态、拔除气管导管后、术后6小时后、术后24小时后及术后48小时后的血压、心率状况;另外对所有的病人的心肌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进行测试。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后、术后6小时后、术后24小时后及术后48小时候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对照组患者要低,术后48小时后的心率低于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后和术后24小时后的心肌肌钙蛋白低于对照组,术后6小时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和 AST比对照组患者要低,术后24小时后及术后48小时后的肌酸激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人患者实施普外科手术的时候,选择进行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ASA I~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组(PR,20例)和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组(PF,20例)进行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m in和60m in及术毕时病人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PF组术中MAP、HR均高于PR组,应激反应较大;PF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晚于PR组。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麻醉过程中有效和适当地控制病人的麻醉深度是非常复杂的.针对开环靶控输注存在的操作不便和麻醉过程的个体差异,研究开发闭环麻醉给药控制软件,从BIS监护仪获取病人的麻醉深度指标,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PID控制器控制TCI泵药物输注,解决开环TCI静脉麻醉不易控制和人为因素影响多的缺点,实现更为平稳、简单的麻醉过程,对个体化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沈淑艳 《吉林医学》2012,33(28):6113-6114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加强化麻醉与舒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在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患者分为局部麻醉加强化麻醉(Ⅰ组),舒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麻醉组(Ⅱ组)各60例;记录将手术前、手术开始、清除坏死组织及手术结束时HR、SBP、DBP的变化,并比较止痛效果。结果:Ⅰ组麻醉手术期间HR、SBP、DBP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止痛效果差,Ⅱ组麻醉手术期间上述参数与麻醉前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效果好,患者愿意接受。结论:舒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在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具有镇痛完全、对生理参数影响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