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芩超微粉与普通粉溶出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黄芩显微特征、溶出度的影响。方法:观察黄芩普通细粉和超微粉的显微特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苷含量超微细粉(<10μm)比普通细粉(80目)提高13.9%。结论:超微粉碎可提高黄芩有效成分的溶出,简化提取工艺,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化橘红不同粒径粉末的粉体学特性和体外溶出特点,探索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化橘红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粉末粒径;采用生物显微镜观察不同粒径粉末的显微特征;采用固定漏斗法测定休止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橘红不同粒径粉末中柚皮苷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化橘红超微粉碎前后粉末的粉体学特征、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差异较大,超微粉中柚皮苷的相对累积溶出率高于普通粉碎所得粉末。结论化橘红微粉化可使植物药细胞破壁,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金银花溶出度的影响。方法: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中药材金银花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随着粉碎粒度的变细,金银花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提出量明显提高,超微粉(10μm)〉160目筛细粉〉120目筛细粉〉80目筛细粉〉60目筛细粉,超微粉有效成分含量比60目筛细粉提高14.4%。结论:微粉化技术对金银花溶出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微粉化技术对功能性食品藜麦的显微特征和溶出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藜麦超微粉与普通粉的显微特征,比较二者的区别;以总黄酮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超微粉与普通粉中总黄酮的溶出量。结果:显微镜下观察,藜麦超微粉与普通粉末显微特征有显著差异,超微粉细胞基本已破壁;藜麦超微粉(300目)的总黄酮溶出量比普通粉(160目)提高了48.62%(P0.01)。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对藜麦粉末的显微特征和总黄酮的溶出有显著影响,可提高功能性食品藜麦的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甘草不同粒径粉末的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度,对粒径大小与甘草黄酮溶出特点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甘草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粒径粉末的粉末形貌和细胞特征,并对粉体学参数休止角和粒径分布进行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甘草苷的含量;用恒温搅拌溶出法对4种粉末中甘草总黄酮和甘草苷的溶出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甘草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表面形态差异较大;甘草超微粉中甘草总黄酮和甘草苷溶出的速度与溶出量要高于普通粉.结论 超微粉碎后有助于甘草饮片中甘草黄酮的溶出,粉碎粒度对甘草黄酮的溶出有显著影响.微粉化能促进甘草黄酮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芍药苷为溶出指标,对不同粉碎技术制得的和肝理脾丸进行溶出度测定,探讨超微粉碎工艺对该药的影响。方法利用万能粉碎机、WFJ-60超微粉碎机制得药材细粉再制备水蜜丸,采用转篮法和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技术的制剂间溶出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提高和肝理脾丸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超微粉碎技术对川芎茶调方制剂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干粉激光粒度法测定粒径;采用浆法测定川芎茶调方超微散与其普通散中阿魏酸的溶出度;比较了薄层色谱及显微特征.结果:川芎茶调散经超微粉碎后,粒径变小,细胞尺寸改变,薄层色谱无明显差别,阿魏酸溶出速度高于与普通散,溶出量相当.结论:超微粉碎不会造成川芎荼调散中阿魏酸的损失且能提高其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超微技术对五苓散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薄层法鉴别泽泻、桂皮和白术等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五苓散中桂皮醛的含量及体外溶出情况,并运用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结果 超微粉与细粉五苓散薄层色谱无显著差别,桂皮醛的含量无差异,而经超微粉化制备的五苓散各时间点的有效成分溶出较细粉快.结论 五苓散经超微粉碎后桂皮醛溶出量增加,溶出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蒲公英超微细粉体显微特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蒲公英超微细粉体组织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用撞式气流粉碎机对蒲公英进行细胞级超微粉碎 ;对照常规粉碎细粉 ,用显微观察法对其组织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蒲公英经超微粉碎后 ,显微镜下观察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结论 :全草类药材蒲公英经超微粉碎可使细胞破壁 ,可能使其细胞内的各类有效成分充分暴露 ,迅速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六味地黄超微细粉体化学成分溶出特性进行考察研究。方法 :对比考察六味地黄细粉及超微细粉中目标成分熊果酸的含量和溶出特性。结果 :超微细粉中脂溶性大分子物质熊果酸可在极性溶媒水中分散 ,在非极性溶媒乙醚中快速溶出 ;相同测定条件下 ,超微细粉中熊果酸含量较细粉高出 4 4 .5 5 %。结论 :六味地黄经超微粉碎后 ,熊果酸溶出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释放速度及释放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溶剂提取对青翘、老翘中主要成分连翘酯苷、连翘苷、芦丁含量的影响,为临床制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乙醇为溶剂连续回流提取青翘、老翘中主要成分,HPLC法分析连翘酯苷、连翘苷、芦丁的含量。结果:以乙醇为溶剂提取出的连翘酯苷、连翘苷、芦丁的含量高于水提取的含量;同种溶剂提取,青翘中主要成分含量高于老翘。结论:不同溶剂提取对连翘中主要成分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补骨脂饮片的粉末均匀化工艺研究。[方法] 以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为指标成分,采用不同目数药筛制备不同粒度的补骨脂饮片粉末,对粉末分布及其对指标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以粉碎时间、粉碎次数、投料量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其最佳粉碎工艺。[结果] 生补骨脂最佳粉碎工艺条件:投料量体积占粉碎室体积的1/4,单次粉碎30 s,粉碎3次,过50目筛;盐补骨脂最佳粉碎工艺条件:投料量体积占粉碎室体积的1/3,单次粉碎30 s,粉碎2次,过50目筛。[结论] 通过试验验证,确定补骨脂饮片最佳粉碎工艺,为制定补骨脂标准饮片均匀化技术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血竭超微细粉和普通细粉在六白白疕巴布剂中主要药效成分血竭素的体外透皮释药情况,为该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药物透皮扩散实验仪,以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原磷酸二氢钠溶液(0.05 mol/L)(50:50)、检测波长440 nm、柱温40℃、流速1 mL/min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检测两种巴布剂样品中血竭素12 h内透过离体兔皮释药情况。结果HPLC检测方法显示血竭素峰分离效果良好,稳定性、精密度和加样回收试验的RSD分别为1.14%、0.92%、0.89%,符合含量测定要求;两种样品巴布剂1~2 h内均为快速透皮释药阶段,2~12 h为平稳缓慢透皮释药阶段。其中超细粉样品巴布剂2、4、12 h内血竭素累积透皮释药率分别为29.12%、38.60%和59.36%,而普通细粉样品巴布剂在同一时间段仅为16.74%、21.77%和44.28%。在考察的12 h内,超微细粉样品巴布剂血竭素累积透皮释药率高于普通细粉样品巴布剂15%左右。结论本含量测定方法良好,以血竭药物超微细粉作为该巴布剂的填充剂,血竭素体外透皮释药效果明显优于以普通细粉作为巴布剂填充剂的样品巴布剂。  相似文献   

14.
人参超微粉与细粉的体外溶出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人参超微粉与细粉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体外溶出度,探索粉体粒径对人参皂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为人参入药
时粉碎粒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浆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人参超微粉和细粉中5种人参皂苷成分的体外
溶出情况,绘制溶出曲线,比较人参不同粒径粉末的溶出特征。结果人参超微粉与细粉相比,其人参皂苷类成分Re、Rg1 、Rf、
Rb1、Rb2具有更快的溶出速度,5 min内即能溶出总量的90%以上;人参超微粉与细粉中人参Re、Rf、Rb1、Rb2溶出总量无显著
性差异;人参超微粉中Rg1溶出量较高(P<0.05);但将人参超微粉与细粉均置于袋泡茶茶袋中时,人参细粉中5种人参皂苷反而
比人参超微粉溶出快。结论超微粉碎能加快人参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溶出速度,提高Rg1溶出总量,但将其装入袋泡茶茶袋中
时,人参超微粉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反而比人参细粉溶出慢,因此在超微粉入药时,不宜选用袋泡茶剂型。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a novel polyurethane membrane, modified by superfine silk-fibroin powder, was prepared for small-diameter vascular graft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histocompatibility of this polyurethane membrane. The polyurethane membrane was compared with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aterial. A pseudomembrane and gap formed between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and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and no cells infiltrated or grew into th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aterial. On the contrary, superfine silk-fibroin powder/polyurethane blend membrane merged tightly with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without gaps, and cells infiltrated and grew into the material. Moreover,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uperfine silk-fibroin powder/polyurethane blend membrane on cells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it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counterpart.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superfine silk-fibroin powder/polyurethane blend membrane has better histocompatibility than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embran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uperfine silk-fibroin powder/polyurethane blend membrane is a promising biomaterial for small-diameter prosthe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TV-CDFI)的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与肿瘤血管生成评价的金标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al density,MVD)与宫颈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评价宫颈癌的血管生成状态,探讨TV-CDFI在宫颈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病例,分为宫颈鳞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宫颈鳞癌组均由病理学确诊,按肿瘤临床分期在Ⅰ、Ⅱ期各选15例。患者术前行TV-CDFI检查,检测宫颈鳞癌患者肿瘤内的血流情况,测其RI值,对照组检测子宫动脉RI值。取患者切除的宫颈标本制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鳞癌组和对照组宫颈组织中MVD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宫颈鳞癌组比较,宫颈癌组TV-CDFI检测的RI值明显降低,而CD34标记的平均MVD水平显著升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MVD与RI成负相关(rs=-0.56,P<0.05);RI值改变与子宫颈鳞癌临床分期Ⅰ、Ⅱ期有关(P<0.05),MVD值变化与临床分期Ⅰ、Ⅱ期无关。结论:RI、MVD可从不同角度很好地反映宫颈鳞癌的血管生成情况,二者呈负相关,用RI检测宫颈鳞癌的血管生成较MVD检测的敏感度更高且具有无创、可重复、术前获得的优点,在临床上可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微粉碎对穿心莲药材中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穿心莲超微粉与药材120目细粉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溶出率.结果:超微粉药材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溶出率明显增加.结论:超微粉碎可显著提高穿心莲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18.
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参数,为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以两种生物碱总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结朵:甘草制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甘草用量6.25%,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9h。结论:本实验确定制吴茱萸的甘草用量为6.25%,与《上海市中药炮制规范》一致,为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分析方法合理、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南五味子有效部位前处理及提取的工艺。方法:以挥发油的提取率、水煎液固形物量、五味子酯甲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挥发油、水溶性杂质去除及醇提的工艺条件,优选前处理和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南五味子粗粉经水蒸气蒸馏,水煎煮后再醇提,醇提物得率只有直接醇提的1/4,而五味子酯甲含量却达到直接醇提的4倍左右。优化工艺参数:药材粗粉加8倍量水、蒸馏4h,药渣继续加6倍量水、煎煮20min,取药渣加80%乙醇、提取2次、每次2h。结论:本工艺南五味子有效部位纯度高,杂质少,为南五味子及其复方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