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腔C形、H形架桥术对门脉高压症再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解剖变异时的临床处理.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36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病例资料,其中脾切除、断流术后再出血21例,近端脾肾分流术后再出血9例,远端脾肾分流术后再出血4例,近端脾肾分流术+断流术后2例;再出血后行系-腔C形架桥术18例,系-腔H形架桥术12例,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解剖变异改行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4例,改行冠腔分流术2例.通过术中测压、术后B超测定吻合口血流量以及胃镜、肝功能随访评价系-腔分流术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门脉降压明显,随访6个月至3年,吻合口通畅,胃底静脉曲张减轻,无一例再出血,无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系-腔分流术能有效的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其中C形架桥术降压效果最明显;当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解剖变异时,应及时选择其它分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腔分流术、脾肾分流术及Phemister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portal vein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PVCT)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例PVC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肠腔分流术18例(包括肠腔侧侧分流术12例、肠腔端侧分流术4例,肠腔自体血管架桥术2例);脾肾分流术与Phemister术各3例。结果门诊随访时间平均38(3~108)个月,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肝功能、血氨正常。术后1年内行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22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失者11例(肠腔分流术后10例、Phemister术后1例);轻度静脉曲张7例(肠腔分流术后3例、脾肾分流术后2例、Phemister术后2例);中度静脉曲张4例(肠腔分流术后3例、脾肾分流术后1例)。术后1年内行门静脉系统CT重建者5例,均为肠腔分流术后患者,显示肠腔吻合口通畅3例、吻合口狭窄2例。结论大口径门体分流术(肠腔分流)是治疗PVCT、预防PVCT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介绍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DSRS)后,上消化道出血(UGH)复发的原因,总结了预防及处理这一并发症的经验。Utah医学中心等4个单位在1978~1991年曾遇到145例远端脾肾分流术后复发上消化道出血19例,手术方法按Warren介绍的端侧DSRS和胃奇静脉断流术,占术后并发症的13%。分析复发出血原因:(一)8例由于分流失败所致,其中分流口静脉血栓形成6例、分流口狭窄导致血栓形成1例、肾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血来自曲张静脉5例,门脉高压性胃病2例和十二指肠溃疡1例。出血均发生于术后一年内。分流失败常发生在脾静脉直径≤8mm者。5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需再次手术,计3例作脾切除及胃食  相似文献   

4.
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评估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对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72例进行系统长期随访,并与同期脾肾静脉端侧分流术97例对照分析。证实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有效率77.7%,缓解食道静脉曲张率61.1%,明显优于端侧分流术;术后再出血率为5.5%,对照组为13.4%;且不增加术后脑病与肝功能衰竭(肝衰)的发生率。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优点在于改善了端侧分流术脾静脉通道及吻合口成角现象,保留吻合口周围的胰脾交通支维持压力递差,吻合口大小不受血管直径影响,无狭窄变化,使分流道通畅,减少并延缓血栓形成,增加分流量,使临床效果优于端侧分流术。  相似文献   

5.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闰胃底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虽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再出血率低,但因分流量大,术后脑病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高。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后大多数吻合口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部分还可能因吻全口张力较大而最终发生狭窄或形成血栓。本文报告使用带外支撑环的8mm口径Gore-Tex人工血管行门腔静脉架桥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5例,并与同期门静脉侧侧分流组14例比较。结果显  相似文献   

6.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虽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再出血率低,但因分流量大,术后脑病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高。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后大多数吻合口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部分还可能因吻合口张力较大而最终发生狭窄或形成血栓。本文报告使用带外支撑环的8mm口径Gore-Tex人工血管行门腔静脉架桥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5例,并与同期门静脉侧侧分流组14例比较。结果显示门腔侧侧分流组门静脉压力下降数值稍大于架桥分流组,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1.04±0.44kPa和0.87±0.26kPa,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及手术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后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门腔侧侧分流术组(8.0%和35.7%,P<0.05),术后经下腔静脉行门静脉造影证明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6%。初步结果表明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对病人创伤较小,操作简便,术后脑病发生率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脾切除术后或脾静脉检塞后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併再出血,促使作者在术中寻找另外的途径,以达到选择性分流的目的。作者报告8例手术的经验:病例1、58岁女性,肝窦后型肝硬变,急诊行远侧脾肾静脉吻合(DSRS),吻合后因脾门出血被迫切脾,术后18个月做血管造影随访,意外地发现,原DSRS 的吻合口通畅,来自门静脉系统的胰  相似文献   

8.
肠腔侧端分流术是最初设计用以治疗既往曾行脾切除或脾肾分流、门静脉有血栓形成的复发出血病例,为分流术开辟了一个途径。其后由于肠腔侧端分流术后,遗有下肢水肿等缺点,遂改为肠腔H型架桥  相似文献   

9.
门腔及脾肾静脉吻合术已经成为典型的分流手术。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利用门静脉分支与腔静脉作非典型的吻合。例如,由于肝前阻塞而切除了脾后仍有出血,或脾肾静脉吻合术后吻合口有血栓形成,或门静脉及脾静脉内有伸延的血栓,以及12岁至14岁以内的儿童由于血管口经过小易于形成血栓等原因不可能施行典型的分流术时,则可采用非典型的吻合,例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65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情况。结果:47例采用了不同术式的外科治疗,其中行肠腔侧侧分流术29例,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6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4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左肾静脉分流术2例,断流术6例,手术死亡5例,结论:外科治疗目前仍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主要手段,且以择期手术为宜,其中肠腔侧侧分流术是断流术后再出血治疗的首选术式,选择性分流术(DSRS,DSCS)术后再出血的外科治疗主要采用脾切除加断流术,当肠腔分流术后再出血时,行肠系膜下静脉左肾静脉分流术或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是可行的,手术创伤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远端选择性脾肾静脉分流术(DSRS)常用以处理胃底食管静脉大出血,但不适应于已切除脾脏、脾静脉及左肾静脉(LRV)解剖位置异常,以及术前造影预料术后易致左肾静脉高压(RVH)病例;在此情况下,可采选择性脾腔静脉分流手术,即游离脾静脉端侧吻合于肾静脉下方下腔静脉,笔者施行7例,以替代DSRS,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1967年Warren对门静脉高压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人选择性地行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减压以来,虽总的存活率无提高,但术后脑病减少.因DSRS手术难度大,需补充之血量是端侧门腔分流术的二倍,且并发有术后腹水.新近,作者报告由腹膜后径路行DSRS和冠奇静脉断流术,可克服Warren分流术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选择对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法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非选择性分流术已证明可控制出血,但术后的肝性脑病率和复发出血率均较高,长期存活率亦较低。而选择性分流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DSRS)则无这些缺点。我院自1980.1.~1990.12月使用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48例.其中DSRS组36例,非选择性分流组12例。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及肝功能分级情况无明显差异。DSRS组术后的胃脾区门静脉压力下降显著,而肠系膜区门静脉压力下降不显著;非选择性分流组的肠系膜区门静脉压力下降显著.此结果说明DSRS组术后降低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但维持了门静脉的人肝血流量;治疗结果.DSRS的手术死亡率为28%.肝性脑病率2.8%,复发出血率5.7%;而非选择性分流组分别为8.3%、91%和27.3%,均高于DSRS组。经1~5年随诊存活率分别为97.1%和90.9%。从治疗效果看,DSRS组优于非选择性分流组。本文还对治疗方法选择的认识,施行DSRS时注意的要点以及对DSRS的评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与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外科极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出血常常是致命的。治疗方法有内科估息性治疗:包括各种止血药、垂体后叶素,双气囊三腔管压迫等方法,效果多为暂时性的,再次出血几乎不可避免,并且死亡率极高。手术治疗:包括各种断流手术、脾切除以及各种方式的分流手术,使治疗效果有了改进,50年代以来采取分流术明显的改善了存活率,大大的减少了复发出血的危险。随着经验的积累普遍认为以门腔分流为代表的门体分流手术,虽能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但由于大量门静脉血流入腔静脉,招致逆肝血流,使肝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大量肠道含氨血液进入体循环,造成门体分流术后脑病,这种脑病可高达50%以上。因此近年来为了改善上述情况,多数学者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分流方式,如小口径门腔分流、肠腔分流、脾腔分流、脾肾分流等,既改善了分流术后脑病,又有效的门静脉减压达到防治复发出血的目的。但这些手术吻合口径小、流速慢易形成血栓,造成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可  相似文献   

15.
促成选择性分流有兰个主要的历史原因,(1)门腔分流术式虽能控制出血,但由于门静脉灌注丧失,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2)断流术式止血效果不满意,但肝功衰竭和脑病发生率低。(3)就保护肝功而言,维持门脉灌注是关键性的。因而,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人的理想的手术应符合下列三个生理目标。作胃食管静脉选择性减压;维持肠系膜和肝的门脉血灌注;维持高的肠静脉压。由此产生了选择性曲张静脉减压术——远侧脾肾分流(DSRS)。根据450例 DSRS 的经验,作者提出下列各点:术前判断:急性出血后,一旦病情稳定,应作术  相似文献   

16.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对 31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术前均有出血史 ,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提示肝脏正常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经脾穿刺门静脉造影或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 12例行脾动脉结扎、胃冠状静脉及分支结扎、肠 腔C型架桥术 ,1例行脾 肾静脉架桥术。 8例已切脾断流后再出血患者 ,结扎冠状静脉主干后 ,6例行肠 腔C型架桥术 ,1例行肠系膜下静脉 下腔静脉C型架桥术 ,1例因静脉曲张和出血部位在空肠上段而行空肠节段切除术。 6例行脾 腔架桥术 ,2例行改良脾 肺固定术 ,脾 肾架桥术和门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各 1例 ,1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随访 6个月~ 4年 (随访率 10 0 % )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减轻或消失 ,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皮脾穿刺门静脉造影是诊断本病的理想方法 ;门 体分流术加门 奇断流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自EcK于1877年证明了门脉血可完全转流入体循环后,分流术作为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手术疗法而逐渐发展起来。最先是以门腔分流术来治疗腹水,但由于内科腹水治疗方法的逐渐进步,门腔分流术转而针对“出血”这一严重的合并症。门腔分流术虽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防止食管曲张静脉的破裂出血,但因同时大量减少门静脉的向肝血流,术后肝功能易进一步恶化,脑病发生率高。因此,很多外科医师致力于寻找改良的“外周型”分流或“选择”性分流,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架桥分流(肠腔H型分流)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67年Warren介绍远端脾肾静脉分流(DSRS)以来,已有不少操作上改进,如加作脾胰血管阻断(DSRS-SPD)和脾胰胃血管阻断(DSRS-SPGD).为了观察该三种手术的远期效果,作者对62例DSRS-SPGD、7例DSRS-SPD和55例DSRS病人进行了10年随访.DSRS-SPD手术是指DSRS的基础上将脾静脉自胰体尾部分离,而DSRS-SPGD手术更切断胃大小弯血管、横断胃上部并再缝合,其目的是阻断胃壁上血流.结果 (一)术后长期效果 1.吻合口通畅率DSRS、DSRS-SPD和DSRS-SPGD分别有3例(5.5%)、0例和1例(1.6%)发生吻合日闭塞.2.死亡原因 38例DSRS病人术后死亡,其中由于肝功能衰竭、肝癌、食管静脉曲张死亡分别占13例、6例和2例;DSRS-SPD仅死亡1例,由于出血所致;13例DSRS-SPGD死亡,分别由于肝功能衰竭5例、肝癌4例和出血1例.3.出血复发 DSRS、DSRS-SPD和DSRS-SPGD的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复发率分别为23.6%、14.2%和6.5%.4.高血氨症 DSRS、DSRS-SPD和DSRS-SPGD的高血氨症发生率分别为32.7%、14.3%和3.2%.5.工作状态 属于0级或1级者,DSRS、DSRS-SPD和DSRS-SPGD分别占76.4%、71.4%和93.5%.6.生存率 DSRS、DSRS-SPD和DSRS-SPGD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75%和78.3%,7年生存率分别为44.1%、75%和70.5%.  相似文献   

19.
虽然标准门腔分流术可防止食管曲张静脉反复出血,但术后脑病发生率高。近年来试行选择性分流以图减少或消除分流术后脑病。自Warren首先作远端脾肾分流以来,得到广泛临床应用,但技术上较难从胰腺分离出足够长的脾静脉与肾静脉吻合。因此有不少人在脾肾或脾腔静脉,甚至肾左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应用间置移植物(Inokuchi),但即期和远期效果较差。作者对18例食管曲张静脉病人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Gore-Tex)间置移植进行改良式远端脾肾分流术。这种改良可能解解决Warren和Inokuchi分流存在的某些问题。 1983年10月~1984年11月,对18例食管静脉曲张病人用Gore-Tex作两种改良式远端脾肾分流术。  相似文献   

20.
左肾静脉切断用于门体分流术最早为脾肾静脉端端吻合术,但此种手术需要切除无病之左肾,因此很快就被废弃,而改为保留左肾之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术。这一改进由于危险性小于门腔分流,技术操作比门腔顺利、术后脑病率低、而适应证与门腔分流相似,因此曾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经过卅多年的长期观察,发现其缺点很多,除不适用于脾脏已切除者外,其突出的缺点为术后栓塞机会大,再出血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