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升陷汤出自清末民初著名中西汇通派医家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五味药组成,主要治疗大气下陷之证。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从中可以体会如能够把握病机,升陷汤在内科疑难杂病中能够使患者病情缓解,扭转病势,由逆转顺。  相似文献   

2.
痛经是指正值经期或者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吾师认为导致痛经的主要病因为寒凝血瘀,因此从"寒"、"瘀"着手,治疗上多用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温经汤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雒晓东教授长期从事医学教学和临床工作,勤学博识,对经方深有研究,擅长以经方的变通,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兹举其善用乌梅丸治疗临床难症,可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4.
5.
姜揖君教授是著名中医针灸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他从医6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  相似文献   

6.
钱红涛  郑宏 《中医学报》2016,(5):674-678
目的:研究郑启仲教授运用升降散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郑启仲教授门诊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应用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等,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重点分析发热和咳嗽为主症的用药规律,研究郑启仲教授运用升降散用药规律。结果: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升降散常与柴胡、黄芩、生石膏、甘草等配伍。发热为主症的疾病常用处方:升降散、普济消毒饮、银翘散等,多与生石膏、栀子、浙贝母、羚羊角等药物配伍。咳嗽为主症的疾病常用处方:升降散、麻杏石甘汤、三拗汤、小柴胡汤等,多与川贝母、莱菔子、连翘、栀子、葶苈子、羚羊角等配伍。结论:郑启仲教授灵活运用升降散治疗儿科外感温病及内伤杂病,擅用升清降浊治法,组方用药体现了升清降浊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7.
蒋士卿教授提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形成的根本病机是肾阳不足,导致寒凝、痰湿、瘀血等阴邪凝积于骨而成,以肾阳虚为本,以寒凝、痰湿、瘀血为标;痰瘀互结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风邪、痰毒、瘀血是发生骨肿瘤转移的关键因素。治疗上,蒋士卿教授辨病选方,异病同治,以温阳通滞,活瘀散结为基本治疗大法,选用阳和汤加蜈蚣作为基础方治疗,处方为:熟地黄30 g,鹿角胶(烊化)30 g,炮姜15 g,肉桂(后下)10 g,麻黄10 g,炒白芥子20 g,生甘草10 g,大蜈蚣粉(冲服)3g。同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并且主张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以提高治疗效果,但应避免西医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敬霞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异病同治验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中益气汤是"补土派"李东垣"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经典方剂。刘敬霞教授在继承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病重视调补脾胃学术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挥,治病不仅重视中医辨证论治,主张健脾益气,温阳升清,亦不忘重视滋养脾胃之阴,以全面培补脾胃之"后天之本",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同时还强调西医的辨病论治,重视参考、借鉴现代医学科研方法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西为中用,中西并用。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多种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学家姜揖君教授,从医60余载,经验丰富,疗效卓著,本文谨就其针灸临证选穴经验加以总结整理,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姜揖君教授治疗中风病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针灸科最常见的病症,姜揖君教授行医50余年,对中风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诊数年,略有体会,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