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阴道局部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及IFN-γ,IL-4表达情况.结果: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组(VVC组)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IL-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组(RVVC组)(P<0.05),RVVC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4在VVC组与RV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VC组与RVVC组IFN-γ/IL-4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存在Th2细胞极化,抑制Th1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发挥,局部免疫功能紊乱降低了对念珠菌感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妇女阴道局部免疫特点,探讨RVVC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按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RVVC患者20例,单纯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单纯VVC组)3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30例,经显微镜镜检或培养确诊,留取阴道灌洗液,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IL-2,IL-4,IL-10,IL-12,IFN-γ浓度。 结果 IL-2浓度测定:RVVC组(167.89±91.47) pg/ml与对照组(103.40±50.17) pg/ml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单纯VVC组(184.21±86.77) pg/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4浓度测定:RVVC组(259.23±92.56) pg/ml,VVC组(314.13±99.83 )pg/ml,二组均与对照组(92.04±63.72) pg/ml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二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IFN-γ浓度测定RVVC组(172±136.26)pg/ml,较VVC组(265±213.48) pg/ml和对照组(317±122.64)p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IL-10,IL-12浓度测定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RVVC发病可能与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阴道局部Th1/Th2失衡可能是RVVC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局部细胞因子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RVVC)妇女阴道局部免疫特点,探讨RVVC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按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RVVC患者20例,单纯性阴道假丝酵母茵病(单纯VVC组)3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30例,经显微镜镜检或培养确诊,留取阴道灌洗液,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IL-2,IL-4,IL-10,IL-12,IFN-γ浓度.结果 IL-2浓度测定:RVVC组(167.89±91.47)pg/mL与对照组(103.40±50.17)pg/m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VVC组(184.21±86.77)pg/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L-4浓度测定:RVVC组(259.23±92.56)pg/mL,VVC组(314.13±99.83)pg/mL,二组均与对照组(92.04±63.72)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二组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IFN-γ浓度测定RVVC组(172±136.26)pg/mL,较VVC组(265±213.48)pg/mL和对照组(317±122.64)pg/mL明显降低(P<0.05),而IL-10,IL-12浓度测定3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VVC发病可能与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阴道局部Th1/Th2失衡可能是RVVC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健康体检的女性、VVC患者、RVVC患者各20例,采集阴道灌洗液,半定量RT-PCR测定MBL-mRNA表达情况。结果:阴道局部MBL-mRNA的表达VV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RVVC患者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MBL-mRNA高表达说明MBL参与了局部免疫反应,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阴道局部MBL-mRNA的低表达可能和RVVC反复发作不易治疗有关,提示有必要对MBL水平低下者进行MBL临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申鸿  周萍  白香妮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09-110,1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组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组46例、缓解期组46例)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FN-γ水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r=-0.49、-0.52,均P〈0.05),IL-4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对患儿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疗法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远期疗效及对阴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敏感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及巩固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巩固治疗初期加用中药周期疗法2个月,观察远期疗效及对阴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100例中共有86例完成随访,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44例,随访率为86%。随访时间13~32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35.7%(15/42)、65.9%(29/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8.2&#177;3.7)个月、(2.6&#177;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阴道灌洗液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对照组IFN-γ及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能显著改善RVVC患者阴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并延长复发时间,从而提高RVVC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依据。方法120例患者依据病史分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RVVC)60例(病例组),偶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者(VVC)60例(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20株念珠茵中白念珠茵占80.83%,非白念珠茵占19.17%。RVVC组中自念珠茵占73.33%;VVC组中为白念珠茵占88.33%,RVVC组白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低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60株RVVC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3.33%、95.00%。结论白念珠茵仍是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RVVC分离菌株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健康体检的女性、VVC患者、RVVC患者各20例,采集阴道灌洗液,半定量RT-PCR测定MBL-mRNA表达情况。结果:阴道局部MBL-mRNA的表达VV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RVVC患者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MBL-mRNA高表达说明MBL参与了局部免疫反应,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阴道局部MBL-mRNA的低表达可能和RVVC反复发作不易治疗有关,提示有必要对MBL水平低下者进行MBL临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生菌干预对卵清蛋白(OVA)诱导幼鼠食物过敏发生的影响,以及对模型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3周龄断乳雌性Brown—Norway幼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食物过敏组和益生菌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OVA—IgE和小肠内容物sIgA水平。体外分离培养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脾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食物过敏组血清OVA—IgE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OVA—IgE质量浓度显著低于食物过敏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小肠内容物中sIgA水平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食物过敏组脾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与食物过敏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过敏组脾IL-4和IL-10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IFN-γ、IL-4和IL-10的水平均显著低于食物过敏组(P〈0.05);食物过敏组IFN-γ/IL-4的比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益生菌干预组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P〈0.05)。结论益生菌干预能够通过调节模型动物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起到防治食物过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的方法(在常规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方剂"扶正抗菌方"口服治疗两个月),能否有效提高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的远期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对RVVC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就诊的生育年龄的RVVC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取敏感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及巩固治疗,疗程为半年.在此基础上,综合治疗组在巩固治疗的初期加用中药方剂"扶正抗菌方"治疗两个月.患者开始治疗前及巩固治疗开始后的2个月末采集阴道灌洗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阴道局部IL-4及IFN-γ浓度.结果至2010年6月,共有90例完成随访,其中综合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随访率为86.5%.随访时间最短17个月,最长41个月.在17~41个月的随访中,综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41.3%、65.9%,综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8.5±2.9)月、(2.6±2.2)月,综合治疗组平均复发时间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IFN-γ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IFN-γ及IL-4水平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抗菌方"能明显改善RVVC患者阴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使复发率显著降低,复发时间显著延长,有效提高RVVC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黄健  唐梅 《河北医学》2010,16(12):1430-1432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致病菌株变化及药敏的情况。方法:取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我院妇科门诊RVVC患者105例,同时取402例首次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致病菌株的改变及药敏情况。结果:两组比较RV—VC致病菌株中非白假丝酵母菌比例为15.2%,VVC致病菌株中非白假丝酵母菌比例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致病菌株的体外药敏试验,非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较白色假丝酵母菌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Vc致病菌株中非白假丝酵母菌明显增加,可能是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但对抗真菌药物无明显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与胎膜早破的关联。方法选取43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非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141例孕妇进行对比研究,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情况,比较胎膜早破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次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18.6%VS 4.3%,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4.9%VS 11.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与1年内VVC发生次数的Spearman分析表明两者呈正相关性(r=0.216,P〈0.001)。结论孕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增加孕妇的早产、胎膜破裂,且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次数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念珠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探讨不同类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初发组和复发组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妇女阴道分泌物中IL-10I、FN-γ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结果:初发和复发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中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复发组较初发组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初发和复发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中IFN-γ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阴道细菌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VVC患者5例、RVVC患者5例及健康育龄期女性2例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提取样品中细菌总DNA,扩增16S r RNA V4区基因,比较三组的菌属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VVC患者乳杆菌属比例显著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相对丰富度升高,菌群Alpha多样性也明显增加(P0.05)。RVVC患者乳杆菌属主要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约占80%。结论 VVC组阴道菌群乳杆菌属比例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丰富度增加。RVVC组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RVVC)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门诊确诊为RVV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中西医结合组58例, B组西药组42例; C组另选正常体检的女性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A、 B、 C 3组均取阴道灌洗液,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CD4+、 CD8+。结果: A组治愈率为约81%, B组治愈率约69%。 A、 B两组治疗前CD4+、 CD8+、 CD4/CD8与C组比较P <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A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为P <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B组CD4+治疗前后比较P <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CD8+、 CD4/CD8治疗前后比较P >0.05,差异无显著性。 A组治疗后CD8+、 CD4/CD8与C组比较P >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VVC可明显改善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感染,防止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曹廷容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90-1692,1695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3)、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免疫球蛋白(IgE)水平与儿童应变性鼻炎(AR)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仪测定125例AR患儿、120例非应变性鼻炎(NAR)患儿及12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1,25D3水平,ELISA法测定三组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及血清IgE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1,25D3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的关系。将AR患儿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A组)及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1,25D3、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水平变化。结果:AR组血清1,25D3、IL-2、IFN-γ明显低于NAR组及正常组,而IL-4、IL-10、IgE水平明显高于NAR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NAR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可知,1,25D3与IL-2、IFN-γ呈正相关,而与IL-4、IL-10、IgE水平呈负相关(P〈0.05)。B组患儿治疗后1,25D3、IL-2、IFN-γ高于A组,而IL-4、IL-10、IgE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D3缺乏或不足与儿童应变性鼻炎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能作用机制为1,25D3缺乏可导致机体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刺激IgE水平升高引起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药周期疗法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对阴道局部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就诊的生育年龄的RVVC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取敏感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及巩固治疗,疗程为半年.在此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巩固治疗的初期加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两个月.患者开始治疗前、及巩固治疗开始后的2个月末采集阴道灌洗液标本,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阴道局部IL-17AF浓度.结果 至2013年6月,共有69例完成远期随访.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随访率为86.2%.随访时间最短13个月,最长32个月.在13~ 32个月的随访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36.1% (13/36)、70.0% (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8.6±2.8)个月、(2.7±2.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IL-17AF浓度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阴道灌洗液IL-17AF浓度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IL-17AF浓度下降的幅度平均为(539.80 ±642.64) pg/ml,(279.94±639.47) pg/ml,P>0.05).结论 中药周期疗法可能通过改善RVVC患者阴道局部Th17细胞免疫功能,使复发率显著降低,复发时间显著延长,从而提高RVVC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