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乙肝的基本条件,为控制乙肝的蔓延,首先必须控制乙肝病毒的感染。为了有效地控制乙肝的蔓延,我国自80年代以来应用生物自身免疫理论,在全国范围内人为地接种对人类能感染的乙肝疫苗,目的是避免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健康人感染乙肝。在近30年的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预防效果,为了有效地发挥乙肝病毒疫苗在预防乙肝上的作用,本文对我地337例乙肝疫苗接种者进行了乙肝表面抗体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乙肝减毒活疫苗在婴幼儿中接种已有10余年的历史,我国自使用乙肝疫苗以来,乙肝发病率已明显下降,我县于1998年尝试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于1999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我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作者收集了我县1997~2002年9247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监测,并对阳性儿童HBv血清标志物模式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2 607名青少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公司2 607名青少年接种乙型肝炎(下简称乙肝)疫苗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产生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992年9月1日后出生的青少年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结论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会逐渐下降.应及时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并根据检查结果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4.
256例乙肝高危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东  黄慧丽 《疾病监测》2006,21(9):501-502
为了解乙肝病毒(HBV)感染孕产妇所生患儿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HB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我们对在计划免疫门诊接种乙肝疫苗的乙肝高危儿童(其母为乙肝感染者或乙肝患者)进行了追踪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怒江州民族中学学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8年在校学生的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结果本次调查乙肝感染有8种组合模式,其中HBsAg阳性有47名(2.97%),全部阴性有1 510名(95.51%),HBsAb阳性有17名(1.08%)。结论怒江州民族中学学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抗体者比例较少,未感染过乙肝病毒者比例较多,建议其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6.
笔者2005-05-06、2009-03-05在平潭县开展乙肝病毒携带者大面积普查,样本来源为自愿参加清晨空腹定时定点血样采集的健康体检者(检查免费)和产科产妇.试剂由新创公司提供,用酶联免疫法检查乙肝两对半.结果发现:15岁及以下少年乙肝病毒感染率约20%,16~35岁青年大约40%受乙肝病毒感染,36岁及以上人群大约70%受乙肝病毒感染.育龄女性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达22%~26%,即使接种了乙肝疫苗,母婴垂直感染风险仍大于50%.新生儿从母体感染乙肝概率仍高达10%,人群中约有5%可能属于基因缺陷,即使强化接种,对乙肝疫苗接种无应答.这些均提示未来至少30年内我国部分地区仍然是乙肝高发地区,对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对青少年落实强化乙肝疫苗接种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对20岁以下青少年实施免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普查,凡未感染乙肝病毒、对乙肝病毒无免疫抗体者实施免费预防接种,可以达到减少医疗费用,减轻医保费用压力.但乙肝疫苗的质量,预防接种的时间、方式、方法,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探讨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的效果.方法 250例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新生儿24 h内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和HBIG,1周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定量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结果 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率为2.0%(5/250),74.4%(186/250)新生儿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12.8%(32/250)"全阴"模式新生儿有再感染风险.结论 乙肝联合免疫对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具有良好的远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市青山湖区近几年1~7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以及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有效防控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1185例1~7岁且已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的儿童外周静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其进行血清学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 1185名儿童中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仅为1.1%,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72.4%,抗-HBs阴性率为27.6%(其中包括13名HBs Ag阳性儿童)。1~7岁儿童各年龄组抗-HBs阳转率存在差异,以6~7岁组儿童最高为87.7%,3~4岁组儿童最低为59.8%。但男女性别间抗-HBs阳转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本市青山湖区1185例1~7岁龄儿童中72.4%的儿童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具有免疫力,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部分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应需重新进行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率、全程接种率、产妇乙肝病毒感染率等。方法调查全市所有医院产房和计划免疫接种点,使用MicrosoftEXCE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为98.51%,及时率95.32%,城区均优于郊区;全程接种率86.87%,郊区好于城区,常住人口优于流动人口;全市产妇乙肝筛查率66.29%,产妇乙肝病毒携带率6.04%,携带乙肝病毒产妇的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率84.24%,在乙肝筛查和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方面城区均好于郊区。结论全市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以来,首针接种率和及时率均执行较好,但全程接种率则不尽人意;计划免疫管理存在薄弱点,特别是城区的流动人口的管理,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难点。青少年乙肝疫苗的接种应纳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10.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已被国家列入计划免疫项目,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它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现在用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为乙肝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组牛痘病毒疫苗。我院社康中心2008年曾发生1例婴儿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后第2天死亡病例,现将经过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1992年我市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农村儿童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不高。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对5个镇1681名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率和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乙型肝炎(乙肝)感染大国,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率为57.6%、携带率为9.75%,全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HBV,估计目前全国有慢性乙肝患者2 000万人,其中>40%的感染人群是通过母婴途径的传播.卫生部2008年4月21日公布的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下降为7.18%[1],在儿童中间下降得更为明显;这首先要归功于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分析北京市东城区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情况;探讨东城区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东城区3个调查点1~59岁常住人口共593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东城区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标化阳性率为4.57%,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标化阳性率为26.03%;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标化阳性率为44.88%,乙肝疫苗接种率为57.84%;≤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05%,抗-HBc阳性率为2.46%;抗-HBs阳性率为62.23%;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7.54%;影响乙肝HBsAg阳性率的3大主要因素为家族中有无乙肝携带者、是否接种乙肝疫苗、是否经常去洗浴场所修脚。结论东城区在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后,人群乙肝携带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大量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流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92%~100%可避免乙肝病毒(HBV)感染,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后75%~80%可避免HBV感染,此类新生儿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避免HBV感染率能提高到90%~95%。但新生儿应用HBIG免疫是否会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尚未引起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视。我院近年对184例出生时接种HBIG婴儿的进行血清抗-HCV检测,首次发现新生儿应用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发生HCV感染,为提请临床重视,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 ,是一种潜在性的性传播疾病 ,至少有 1 /2 0的人成为终身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或发病者 ,因此而导致许多致命的并发症 ,如肝癌、肝硬化等。乙肝疫苗的诞生为有效预防乙肝提供了可能。乙肝病毒存在于人体血液、精液、唾液和其它人体体液中 ,通常可由性传播 ,证据显示男性同性恋者 ( MSM)中发生性关系时更易传播此病。然而在英国存在高危感染可能的人才给接种 ,即使在 MSM高危人群中也只有 4 2 %的人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了免疫 ( Hart etal,1 993)。有人认为性传播只要用避孕套就可以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但是乙肝并非仅通过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企业工人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阳性情况,为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企业工人健康体检,在保密条件下对受检者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4.28%,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49.41%,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地区工人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企业工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低,需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卫生部门可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以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接种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有多种感染途径,现有的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我国为乙肝高发区,儿童是主要易感者,因此,乙肝预防尤其是儿童的预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86年以来,我国开始推广接种乙肝疫苗,为了解我市在乙肝疫苗应用前后,人群的HBV携带与免疫状况,特作如下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医护人员对注射乙肝疫苗的相关知识的认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量表,对150例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人群HBsAg携带率为9.75%。微量血传播乙肝是院内感染乙肝的主要途径,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给予乙苗接种,可显著降低乙肝的发生率。临床工作中被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故对临床医护工作者进行有效免疫极为重要。为了解医护人员对乙苗注射的认知情况及接种情况,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乙肝的知识水平,收集我院医护人员150名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注射乙肝疫苗认知情况及接种情况,提高护理人员对乙型肝炎预防知识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6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90.0%的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是易被传染上乙肝病毒的高风险职业,98.1%的人知道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对什么情况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保护性抗体一般可维持多长时间等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有36.2%的护理人员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能力,极易被传染上乙肝.[结论]在护理人员中,加强乙肝防治知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已成为重要的世界健康问题,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控制我国乙肝流行之关键。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或联合使用乙肝高效球蛋白仍有10%-20%的婴儿无应答反应,因此宫内感染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