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治病先明标本凡病有标本,本者根源,标者末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云:“本为病之原,标为病之变,病本惟一,隐而难明,病变甚多,显而易见,故今之治病者多有不知本末,而惟据目前,则最为斯道之大病。”可见治病不辨标本,或指本为标,或指标为本,必迷乱经常,倒施针药。故云:“良工之治病,必辨新病邪实,久病正虚,论缓急先后而调理,因病有当急治有不当急治,夫若外感之邪必乘其方起之时,邪入尚浅,先驱而出之,若候邪气已深,与气血相乱,乃至伤于元气则治难焉,此当急治之理。”大凡新病可急治,久病宜缓调,急则治标,缓则固本,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医药》2010,30(3):27-27,62
凡治病必先找出发病的根本,即<内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这一点,是临床治疗的绳墨.历代先哲的著述,无处不体现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函授》2010,(3):27-27,62
凡治病必先找出发病的根本,即《内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这一点,是临床治疗的绳墨。历代先哲的著述,无处不体现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刘绍辉 《新中医》1989,21(2):2-4
本文专题讨论《黄帝内经》治病求本,从生理意义,病理变化,临床症候等说明生命的根本就在于阴阳,治病求本就是要探求阴阳。施治上依照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阳、阴病治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原则作了扼要介绍;进而探讨了审因论治与标本论治,旨在使治病求本法则更灵活、更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围绕何为“病本”,为何“求本”、怎样“求本”,如何“治本”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李英  张梅兰 《河北中医》2007,29(10):901-902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思想。这也是临床中医治疗学中必须遵从的理论宗旨。《内经》所载述的多种治疗方略无论是正治法还是反治法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甚或奇异治法的“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都是以“治病求本”为终极目标。正确运用这些方略,必须在深刻领会《内经》深邃内涵的基础上,启迪自己临床诊治的辨证思维,方能取得出奇制胜的神奇疗效。兹例举笔者“治病必求于本”验案如次。1病在下,取之上例1彭某,男,81岁。2006-11-10就诊。患者自述尿…  相似文献   

7.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现就治病求本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8.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求:是探求、追究以及针对之意;本:即本质、本原、根本之谓.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机理,即病机进行治疗.如<伤寒论>中同属外感风寒的太阳病证,然而一则用麻黄汤治,一则用桂枝汤治.究其原因是病人体质之"本"不同.所以<医门法律>云:"故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知病所由生,而直取之,及为善治.若不知求本,则茫如望洋.无可问津矣."  相似文献   

9.
“治病必求于本”语出《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对于“本”的含义、历来各家学说论说不一,各抒己见。笔者以为“本”之含义博大精深,诸家论“本”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大多拘泥于某一方面,失之偏颇,未能切中“本”之要义。故略陈管见,以引匮玉。 历代医家依据《内经》条文,对“治病必求于本。”之“本”的含义有诸多论述。为便于陈述,现将诸家论“本”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以“阴阳”论者 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  相似文献   

10.
《内经》治病求本治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秀云 《光明中医》2009,24(10):1854-1857
"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源于<内经>,是指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内经>在治病本于"阴阳"这个最高层次下,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又分别提出了以病因、病人、体质、病机、证候、先病、正气等为本.历代医家对治病求本理论的不断探讨与实践,从而形成了传统中医独特的治病求本思想体系.笔者首先对<内经>"治病求本"的含义以及后世关于"治病求本"含义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论证,从理论上探求"治病求本"的内涵;其次,对"治病"如何"求本"之法加以详细探讨,并得出"治病求本"就是求得疾病与证候本质的统一,即辨病求本与辨证求本的有机结合.通过辨病,找到不同疾病各自独有的特殊本质;通过辨证,找到疾病处于不同阶段时病理变化的本质.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治病求本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艳娟 《光明中医》2009,24(11):2166-2167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则理论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治疗原则,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其中"本"的含义众说纷纭,主要有指阴阳、病因、体质、证等。通过对众多学者思想的学习,笔者认为治病求本应该是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主要方面在于辨证。  相似文献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对于"治病必求于本"这一问题,历代医家多有阐述,然而由于历代医家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对"治病必求于本"的"本"字认识和理解也不尽一致,至今亦多有争议.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使求本之"本"的涵义更正确,更具体,因而能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理论核心,由于致病机理复杂多变,症候有显有隐,欲求辨证准确,医者治病,首先应从各种病象中找出病之“本”。做到“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何谓“本”  相似文献   

14.
治病求本纵横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建飞 《江苏中医》1994,15(3):35-36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古有的治病原则,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中西医结合治法的多样化,需化辨证辨病的角度探求其本质:1透过现象看本质;2结合疾病探本质;3补编求弊重本质。文中理论联系实际以探求辨证辨病之本。  相似文献   

15.
宋景龄 《国医论坛》2012,27(2):50-51
中医学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上,十分强调辨证论治;西医学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上则强调辨病论治。中医病因是属性病因,强调导致疾病的病因属性;西医病因是具体病因,强调导致疾病的最原始最具体的因素。中医强调病证,完整的病证由功能病位、属性病因、宏观病理属性三部分组成;西医强调辨病,  相似文献   

16.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学中一条重要的治疗原则(简称治则),是中医治则理论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治疗原则,反映了具有最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律,充分体现了中医注重人体生命运动和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是中医辨证论治精神实质的具体体现。笔者现不揣浅见,将《内经》中有关“治病求本”的治则思想和理论的相关内容做一浅析,与同道商榷,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康卫东  任红艳 《光明中医》2012,27(6):1073-1074
根据《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精神,临床辨证论治因追循到疾病最本质的阴阳层次,然后加以施治,则临床疾病无有不愈者.本文将以例证的方式依次从诊察疾病、确立病机、处方用药等方面来探讨、论证“治病必求于本”对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金海主任医师善用经方,更重视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使笔者在学习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杨新蕊 《光明中医》2011,26(8):1539-1540
《素问.标本病传论》载:"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提出了分辨标本的重要性。本与标相对应,本为根本;标为末梢。标本比喻事物的元始本体与效应现象。先发与后发及上与下,内与外,病与医等两方面的先后轻重缓急。《素问.至真要大论》:"知标与本,用之不殆……言标与标,易而勿损,  相似文献   

20.
"治病必求于本"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求本"源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代有发挥。主要有阴阳从"本",病因为"本"者,脾胃为"本",胃气为"本",体质为本之说。至现代有人体功能为"本"以及自稳调节为"本"等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