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确诊率:B超71.4%、CT82.1%和MRI80%。全组手术切除率89.3%。手术后发生胰瘘12例和腹腔感染4例,2例(黏液性囊腺癌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各1例)术后2年内死亡。结论:胰腺B超和CT检查是早期发现胰腺囊性肿瘤的最有效方法,积极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唐岩  王本茂 《外科》1996,1(3):92-95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发病率低,生长缓慢。我院自1979年12月 ̄1995年3月收治胰腺囊性肿瘤共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18 ̄71岁),其中囊腺瘤13例(5例恶变)、囊腺癌10例。本文详述了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生物学特性;提出误诊的主要原因。认为提高诊治率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熟悉各影像学征象。肿瘤经手术完全切除后病人可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计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998-2008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囊腺瘤/囊腺癌的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术中误诊率为12.5%;除1例胰头部浆液性囊腺瘤直径<3 cm,随访半年无进展.胰腺囊腺瘤除一例误诊拒绝再手术,切除率达100%;囊腺癌除1例腔镜下探查发现广泛转移、1例高龄患者合并阻塞性黄疸(家属拒绝探腹手术)仅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切除率为71.4%.结论 虽有影像学、组织学、生化分析,正确诊断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是很难的.要防止误诊为假性胰腺囊肿而行囊肿内外引流,不要轻易放弃手术切除.胰腺囊腺瘤、囊腺癌手术切除后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为病程较长的上腹部肿物和胀痛。B超、CT及ERCP等能协助诊断。全组手术切除率为80.0%(良性肿瘤100%,恶性肿瘤70.0%)。肿瘤位于头颈部者7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保留十二指肠及少量胰头的胰腺近全切除1例、胰腺节段切除2例、胰颈肿瘤摘除1例;位于胰体尾者17例中行肿物摘除1例、胰体切除4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11例、胰节段切除及胰空肠Roux-en-y吻合1例;6例广泛转移者仅行活检及姑息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 20%) ,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上腹部肿物及影像学检查(超声、CT) 来发现。其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5.
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类较为少见的肿瘤,由于其生长缓慢且位置较深,症状和体征均缺乏典型性,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近年来,随着胰腺外科和影像学等专业的发展,对胰腺囊性肿瘤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已取得不少进展,这对于帮助早期诊断胰腺囊性肿瘤,决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和预测疾病预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就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38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1月~2005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胰腺囊腺瘤、囊腺癌主要发生在胰体尾部(79%),女性多见(84%),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和CT是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组病例超声的诊断率为66%,CT为78%,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38例胰腺囊腺瘤、囊腺癌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1例,胰体部分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21例,肿瘤摘除8例.手术切除的28例胰腺囊腺瘤中25例获得随访,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23例健在.8例胰腺囊腺癌手术切除5例,4例获得随访,3例存活.手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28%.结论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以达到治愈,囊腺癌切除后也有较高的生存率.术中病理检查是术式选择的关键,对于诊断明确的良性肿瘤可行胰腺局部切除术,或行肿瘤摘除术.  相似文献   

7.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达到88%(21/24)和92%(22/24),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类型。3例浆液性囊腺瘤未行手术治疗;21例手术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远端胰腺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肿瘤摘除术3例,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3例未手术者肿瘤无增大,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伴有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需手术治疗。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37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行肿瘤全套检查37例(CEA升高5例,CA199升高2例);腹部B超检查21例(囊性16例,囊实性5例);腹部增强CT检查27例(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15例);腹部MRI检查22例(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12例)。37例患者经术前综合评估决定手术方式,包括Whipple手术8例,胰体尾切除术24例和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16例患者术后出现A级胰漏,经禁食与抑制胰酶治疗后痊愈出院。3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7个月,中位时间15.2个月;其中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癌变患者术后复发死亡,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结论 腹部B超对于鉴别胰腺囊性肿瘤囊性或囊实性具有重要价值;腹部增强CT与MRI仍是术前诊断和评估胰腺囊性肿瘤最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依据胰腺囊性肿瘤的部位、性质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选择相对微创的手术方式不仅利于肿瘤治疗,也能最大程度保留胰腺功能,造成最小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9.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5~1994年,作者收治了16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男性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09岁。16例中浆液性囊腺瘤2例,良性的粘液性囊腺瘤7例,粘液性囊腺癌4例,乳头状囊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B超和CT检查对于肿物的检出、浆液性囊腺瘤内多发小囊的分辨,以及肿物周边钙化的显示具有一定价值。囊肿壁不完全的活组织检查可导致冰冻甚至石腊切片的误诊。除了个别已被确诊的无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可进行观察,其余各种类型的病变均要行手术切除。本文对各种类型囊性肿瘤的特征、囊性肿瘤与假性囊肿的鉴别诊断以及各类手术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发病率低,生长缓慢.我院自1979年12月~1995年3月收治胰腺囊性肿瘤共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18~71岁),其中囊腺瘤13例(5例恶变)、囊腺癌10例.本文详述了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生物学特性;提出误诊的主要原因.认为提高诊治率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熟悉各影像学征象.肿瘤经手术完全切除后病人可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外腔镜技术及微创理念的不断推广,腔镜甲状腺手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快速发展,笔者就常见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径路、建腔方式及新技术、新理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和腹腔组,每组66例,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方法进行结石清除处理,腹腔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微创取石处理,采用SPSS 15.0分析软件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少于/短于传统组(P<0.05);腹腔组的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胆红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腹腔组的结石复发率和复发性胆管炎的发生率(15.2%、1.5%)均低于传统组(39.4%、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腹腔镜辅助治疗应用于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结石复发率和复发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由于病因复杂、手术操作困难,容易残留及复发等原因,复杂胆道结石的处理一直为肝胆外科棘手的难题。传统术式虽然效果确切,但手术创伤大导致患者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推广应用,微创技术凭借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复杂胆道结石治疗的热门方法。现对复杂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FURS)、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及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LU)三组微创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85例,根据所行术式,分为三组,FURS组58例,MPCNL组109例及LU组118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D-J管留置时间、术后3d净石率、术后1个月净石率、术后辅助体外冲击波(ESWL)治疗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3d的净石率分别为98.3%(FURS组)、88.1%(MPCNL组)、94.4%(LU组),其中MPCNL组术后3d的净石率较低,明显低于FURS组(P<0.05),而三组患者的术后1个月净石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FURS组患者相比,MPCNL组及LU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增加,住院费用明显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CNL组患者相比,LU组患者手术时间(69.32±6.05) min较短,术后需ESWL辅助处理率(1.7%)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较低;而三组患者在术后D-J留置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合适而理想的个体化微创治疗方案,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具有碎石效率高、安全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吻合口瘘是消化道手术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内镜下治疗吻合口瘘正逐步发展,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安全、微创、低治疗成本等诸多优势。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金属夹闭合术、支架封堵术、组织胶封堵术、缝合术、真空辅助闭合治疗等。其相关的特点涉及:置入空肠营养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经内镜钳道内镜夹联合尼龙绳圈套器治疗直径1.0 cm的吻合口瘘具有优势;外置内镜夹适用于瘘口较大、张力较大的吻合口瘘;内镜支架可以直接覆盖整个瘘口,早期控制渗漏,对于有腔道狭窄风险的患者有较高收益,但可能出现支架移位、移除困难等情况;组织胶联合内镜夹或支架有助于提高瘘口封堵成功率;内镜下缝合术用于预防支架移位安全有效;内镜下真空辅助闭合治疗能充分引流瘘口周围炎性环境,对于继发纵膈炎或胸腔内炎症的吻合口瘘患者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内镜微创治疗吻合口瘘避免了再次手术,可作为部分患者的优先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微创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60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行微创保胆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FTS理念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而对照组行常规的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液时间、住院费用、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胆囊功能恢复时间、恢复程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输液时间、住院治疗总费用均有减少;术后CRP升高程度降低及升高的持续时间缩短、胆囊功能恢复时间短、胆囊功能恢复程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过程中,遵循FTS理念,强化围手术期的处理,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应激反应,能更好地促进胆囊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结石腔内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腔内微创治疗的381例泌尿系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4例,女性137例。年龄段分布分别为:0~3岁190例(49.9%),3~6岁97例(25.5%),6~14周岁94例(24.7%)。按手术方式将...  相似文献   

18.
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颈侧区清扫术是集手术安全性、肿瘤根治性、微创及美容于一体的理想术式,同时该手术接近传统开放手术,易于学习。笔者结合近5年400余例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颈侧区清扫术的经验,从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空间建立、手术器械选择及运用技巧、流程化手术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采用LC+LCBDE与EST+LC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LC+LCBDE组平均手术时间(103.9±18.0)min,平均出血量(15.3±29.5)mL,中转3例(5.5%),平均住院时间(12.02±5.8)d,平均住院费用(32 116±6 503)元,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者。EST+LC组平均手术时间(175.2±10.5)min,平均出血量(6.8±7.0)mL,中转2例(3.6%),平均住院时间(11.9±3.0)d,平均住院费用(37 571±5 017)元,术后残余结石1例(1.8%)。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费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微创治疗方案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LC+LCBDE较EST+LC的治疗费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哺乳期乳腺炎发展至乳腺脓肿的阶段,常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开引流,但传统方法具有创伤大、换药时疼痛剧烈、治疗时间长、愈合后瘢痕明显等缺点,甚至部分患者被迫终止哺乳。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一种新的微创腔镜技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并分析其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并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脓腔穿剌,腔镜下探查冲洗置管引流进行治疗(微创腔镜组)或常规开放手术纱条引流进行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疗效指标。 结果:共纳入97例患者,其中微创腔镜组49例,常规组48例,患者均为女性,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微创腔镜组患者换药次数、治愈时间、治疗费用、术后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微创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常规组,乳瘘、回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复发情况。 结论:微创腔镜技术在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微创美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