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很高.大约1/3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而且发生肝转移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因此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非常重要.近年来关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对其中一些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LIM激酶(LIMK)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转移、侵袭及靶向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LIMK的结构功能以及其与结直肠癌关系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LIMK及其主要通路ROCK/LIMK/cofilin及PAK/LIMK/cofilin上下游因子均参与了肿瘤细胞周期进展、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增殖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如p21活化蛋白激酶4(PAK4)通过PAK4/LIMK1/cofilin信号通路参与细胞骨架动力学调节癌细胞迁移和侵袭,cofilin经过Rho/ROCK/LIMK1/cofilin通路影响肿瘤细胞运动和形态的变化,从而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两种肿瘤转移相关蛋白MYH9和ACTN4为LIMK1的直接靶标,此三者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结肠癌进展。LIMK家族的另一成员LIMK2可通过限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抑制细胞转移的能力,并与β-连环蛋白的核可激活Wnt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导致结肠癌进展和转移。二烯丙基二硫可以下调结肠癌细胞SW480中LIMK1的表达,抑制LIMK1/cofilin信号通路,阻碍血管生成和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结肠癌的迁移和侵袭,而其他LIMK抑制剂暂未在结直肠癌中得到验证。结论结直肠癌及其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对结直肠癌及其转移机制与LIMK关系的深入研究,可为结直肠癌及转移提供分子靶向治疗突破点,并有助于为探究结直肠癌的诊断、判断复发、预后及转移情况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居第四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高,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效果是改善结直肠癌预后的关键。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结直肠癌术后5年内发生肝转移者可高达50%,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诊断困难,直到晚期才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预后极差,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研究人员在检查指标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1CEA及CEA-mRNA:大肠癌根治术后动态观察血CEA值迅速升高者,即使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有肝转移,也应考虑已有隐性或亚临床期肝转移之可能。然而,无论是同时…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指南编写组成员与时俱进,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再次修订并更新形成《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持续为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靶向转移部位.肝转移成为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虽已有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的预测研究报告.但以人结直肠癌细胞在裸鼠体内建立肝转移模型。已成为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的主要实验方法。本研究模拟结直肠癌切除术后癌细胞回流入门静脉至肝脏血道播散而发生肝转移的过程.采用脾脏种植法建立SW480裸鼠肝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再次肝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再次肝切除术和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内科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再手术组和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1.1%,27.9%和65.7%,20.6%,3.0%(P<0.05或P<0.01).再次肝切除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6%.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脏复发转移灶个数,切缘情况,CE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有肝脏复发转移灶个数和肿瘤大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再次肝切除术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是安全的治疗方案,肿瘤负荷较小(癌直径<5 cm和转移灶<3个)的患者预后较好;再次手术可以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有很多,结直肠癌肝转移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血道转移方式,文献报道约10%~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原发灶的手术治疗时已经出现了肝转移,另有约25%的患者在术后随访中发现肝转移[1,2],50%以上的结直肠癌最终发生肝转移,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以及联合检测对肝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期间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通过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并通过ROC曲线确定CEA、CA19-9的临界值及评估CEA、CA19-9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血便、乙肝、分化程度、肝功能指标、NLR、PLR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无相关关系(均P0.05),而体重下降、原发灶位置、CEA、CA19-9与结直肠肝转移具有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体重下降和CEA5 ng/ml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CEA和CA19-9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6和16.86(敏感度:67.4%和63.0%,特异度:90.0%和80.0%)。CEA以及CEA联合CA19-9检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AUC=0.787,P=0.000;AUC=0.777,P=0.000)。结论 CEA和体重下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单独CEA或者联合CA19-9检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肝转移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CO2气腹对结直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通过转化治疗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率的外科治疗新进展,评估预后评估模型在肝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指导患者术后的综合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快速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新进展的文献,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指征、预后评估模型以及如何通过转化治疗提高其手术切除率的新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通过积极的转化治疗,能够使部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手术切除肝内转移灶。对于自始至终均无法接受手术切除肝内转移灶的患者,术前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多种介入治疗等转化治疗方案均不失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存时间的延长有一定的效果。结论我们应该加强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重视,积极推动预后评估模型在肝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8):I0004-I0008
肝转移灶完整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获得潜在治愈的唯一机会。转化治疗对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率,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转化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尽量应用具有最高效率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转化切除率。为进一步规范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合理应用,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组织肝脏外科、结直肠外科和消化道肿瘤内科专家,结合该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出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中靶向药物合理应用的专家指导意见,旨在为我国外科医生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述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综述其诊断和治疗进展,为我国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结直肠癌脑转移的最新研究结果和既往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其分子病理机制复杂多样,已发现一些与结直肠癌脑转移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脑转移的典型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对其诊断。目前,放射治疗仍然是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贝伐珠单抗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有望提高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及延长生存期。结论科学规范的预防和诊治有利于降低结直肠癌脑转移发病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14%.初诊中肝转移占10~30%,肝脏是结直肠癌主要复发部位,一旦肝转移平均存活为6~22个月.全身辅助治疗不能提高存活率.1957年Momles提出门静脉内注射细胞毒性药物预防肝转移,Almersjo证实门静脉灌注的药理基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出现肝转移,而且发生肝转移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因此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肝转移信号通路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最易发生转移的靶器官。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0%~50%的结直肠癌最终发生同时或异时性肝转移.其中75%的转移灶局限于肝脏。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仅10%~25%适合手术切除,其中位生存期为35~40个月;而无法手术且未接受其它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对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病理、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认识有了许多进展,但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其病死率与肝脏转移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和控制疾病进展是改善这些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转移研究,笔者就目前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小鼠模型及其特点进行综述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期为研究者在选择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时提供参考,并为开发更为理想的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指明方向,并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达到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改善5年生存率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2020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治疗和局部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 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 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精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开展综合治疗, 达到预防肝转移发生、提高肝转移灶局部毁损率、延长长期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2023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 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 内容详尽, 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目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croRNAs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和整理近年来关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croRNAs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阅读并作综述。结果外泌体是一种外囊泡,其中包含脂质、蛋白质、DNA、RNA(mRNA、microRNA和长链非编码RNA)和其他分子。这种囊泡通过转运上述分子从而介导了细胞间的通讯。血清中的外泌体是血循环系统中microRNAs的主要载体。血清外泌体microRNAs可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介导结直肠癌细胞耐药,并且可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预测结直肠癌的预后。结论血清外泌体microRNAs在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治疗、诊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结直肠癌病人出现肝转移一般预后较差。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对众多的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癌结节、分化程度、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等。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的因素有:肝转移灶大小及数目、肝外器官转移、原发灶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手术切除、全身药物治疗等。因此,手术切除肝转移灶、药物治疗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等治疗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存活率。由众多因素组合起来的评分系统,能够较好地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