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二代测序(NGS)检测乳腺癌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基α基因(PIK3CA)、肿瘤蛋白p53基因(TP53)、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81例乳腺癌组织。使用基于NGS的108基因panel对PIK3CA、TP53、PTEN这3个突变率最高的基因进行基因状态检测,再结合患者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81例乳腺癌标本中,PIK3CA基因突变率为58.02%,TP53基因突变率为60.49%,PTEN基因突变率为11.11%。3个基因总突变率为87.65%。PIK3CA基因突变率与乳腺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ER阴性或PR阴性或HER-2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TP53基因突变(P=0.001、0.002、0.028);组织学分级差的患者更易伴随TP53突变(P0.001);Ki67≥15%的患者更容易伴随TP53突变(P=0.022)。PTEN基因突变率与PR阴性有关(P=0.025)。结论:TP53突变与ER或PR阴性、组织学分级较差、Ki67较高有关,提示预后较差。NGS作为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测序方法,可有效筛选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信息,由此促进乳腺癌迈入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β表达与不同分期及分型浸润性乳腺癌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44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β的相关性.结果 在446例浸润性乳腺癌中,328例ERβ表达阳性(73.5%).在ERα+组及ERα-组,ER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 (240/308)和63.8% (88/138).ERβ的表达与ERα(P <0.01)表达呈正相关;与PR、组织学分级、HER-2及Ki-67表达无明确相关性(均P>0.05).ERβ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418例乳腺癌进入分期及NPI评分分析,不同分期及NPI评分在ERβ+及ERβ-两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期:P=0.743;NPI:P=0.644).Luminal A亚型、Luminal B1亚型、Luminal B2亚型、HER-2亚型及TN亚型中ERβ阳性率分别为75.6% (88/118)、75.9%(110/145)、85.2% (46/54)、68.4%(39/57)及62.5%(45/72).在不同分型乳腺癌中,Luminal型(LA、LB1及LB2)与非Luminal型(HER-2及TN)之间,ERβ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结论 ERβ表达与肿瘤分期、NPI评分不相关,而与肿瘤Luminal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检测乳腺癌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基因A3140G突变频率,以便建立快速检测基因突变的技术方法.方法 用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对62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DNA进行检测,并利用凝胶成像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62例乳腺癌患者中检测出10例PIK3CA基因A3140G突变(突变率为16.1%),1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未发现该突变.PIK3CA基因A3140G突变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等无相关.结论 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乳腺癌PIK3CA基因A3140G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uminal B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浸润性导管癌497例中Luminal B型乳腺癌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Luminal B型的乳腺癌进一步分为4组:Luminal B1组,ER和/或PR阳性、HER-2阳性;Luminal B2组,ER阳性、HER-2阴性、PR高表达(≥20%)、Ki-67高表达(≥20%);Luminal B3组,ER阳性、HER-2阴性、PR低表达(20%)、Ki-67高表达(≥20%);Luminal B4组,ER阳性、HER-2阴性、PR低表达(20%)、Ki-67低表达(20%)。分别研究该4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与p53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在年龄和癌组织p53表达上,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uminal B2组中的患者年龄较年轻,多小于53岁(64.44%),其次是Luminal B1组(57.89%),Luminal B3组(43.36%)和Luminal B4组(30.30%);p53的表达在Luminal B1组中阳性表达最多(65.79%),其次是Luminal B3组(56.41%),Luminal B2组(43.33%)和Luminal B4组(27.27%)。在淋巴结转移方面,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B3组转移率最高(69.23%),其次是Luminal B2组(54.44%)和Luminal B4组(45.45%),Luminal B1组(36.84%)最低。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在肿瘤大小和VEGF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minal B型乳腺癌是由预后不佳的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组成,根据免疫组化的指标仍可分成不同的亚型,各亚型之间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7—2007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以发生脑转移的133例患者作为脑转移组,以未发生脑转移的1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脑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组织学分级为3级,肿瘤长径大于5 cm,雌激素受体(ER)阴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容易发生脑转移;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孕激素受体(PR),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绝经与否与脑转移无关(P>0.05)。结论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HER-2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ER可能是乳腺癌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NCT)后Ki-67表达改变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与分子分型的关联性。方法选180例乳腺癌病患为对象。通过免疫组化法对所有病患癌组织中的ER,PR,HER-2与Ki-67进行测定。所有病患都维持5个周期左右的NCT再行手术。结果病患癌组织内的Ki-67表达和ER以及PR负相关,而和HER-2以及乳腺肿瘤的大小正相关;ER与PR阴性组的pCR率都较各自对应的阳性组高,Ki-67中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有更高的pCR率;各分子亚型间的化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且它们的pCR率由低到高分别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三阴性型与HER-2过表达型。结论病患在接受NCT后,Ki-67表达变化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且与分子分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癌灶间的异质性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病人65例,比较各癌灶组织学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异质性,并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定癌灶间分子分型的异质性及其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 65例病人中,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在癌灶间有异质性者分别为6例(9.2%)、5例(8.5%),ER、PR、HER-2、Ki-67、分子分型在癌灶间存在异质性者分别为5例(7.7%)、5例(7.7%)、2例(3.1%)、6例(9.2%)、10例(15.4%)。其中8例(12.3%)病人对除最大癌灶外的额外癌灶进行分子分型能够影响治疗决策的选择。结论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各癌灶间组织学及分子分型存在异质性,对所有癌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判定分子分型对于充分治疗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是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阴性表达的浸润性乳腺癌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339例浸润性乳腺癌,其中ER阴性乳腺癌403例,回顾性分析PR、HER-2、Ki-67的表达状况及其间的相关性,以及PR、HER-2、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PR、HER-2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36/403)、26.8%(108/403)和98.3%(396/403)。PR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P53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与P53表达、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PR、HER-2、Ki-67三者间表达呈正相关,其中Ki-67与HER-2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941,P=0.000)。结论ER阴性乳腺癌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Ki-67可作为预测HER-2表达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1999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出"肿瘤分子分型",近年来,根据不同的基因表型,乳腺癌被分为6个亚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Normal-like型和Clandin-low型[1]。2005年,Brenton等[2]提出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概念,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均为阴性的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将乳腺癌简易分为4种分子亚型,并探讨这4种分子亚型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ER、PR及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采用回顾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75例乳腺癌患者简易分为类luminal A型、类luminal B型、类HER-2(+)型及类basal-like型4种类型。对各型的临床特征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各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在175例乳腺癌患者中,类luminal A型、类luminal B型、类HER-2(+)型及类basal-like型分别占56.00%(98/175)、17.71%(31/175)、12.57%(22/175)和13.71%(24/175)。类basal-like型与类luminal A型相比,患者无瘤生存率较低(P0.05)。经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较淋巴结阴性患者差;类luminal A型患者预后最好,而类basal-like型患者预后最差。结论:淋巴结状况及分子分型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依据ER、PR及HER-2行乳腺癌分子分型与国际公认分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基本一致,对指导基层医院的乳腺癌预后及治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盆底痛点定位注射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MF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女性MFPP患者107例,进行盆底痛点评估后行BTXA痛点定位注射治疗。按有无合并下尿路症状(LUTS)分为单纯MFPP组和MFPP并LUT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特点,盆底痛点定位注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盆底疼痛、生活质量及排尿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MFPP并LUTS组的患者年龄更大,盆底疼痛程度更严重,生活质量更差(P<0.05)。两组患者经BTXA盆底痛点注射后盆底疼痛NRS评分下降,生活质量评分(QOL)下降,MFPP并LUTS组的患者排尿次数减少,排尿量增多(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女性MFPP易合并LUTS,BTXA盆底痛点定位注射不仅能缓解女性MFPP,同时能缓解LUTS,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总结,旨在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及研究提供帮助。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复杂,如microRNA-192可通过多个靶点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microRNA-181a则可以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Smad依赖性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凋亡,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CEA水平的升高不仅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提供帮助,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CEA还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在血管中的存活、改变肝脏微环境以及循环肿瘤细胞在肝脏中的黏附和存活,促进肝转移。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分子靶向治疗靶点,如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学CEA的变化,可以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判断复发和预后以及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凋亡相关新基因DESI2基因和PI3K抑制剂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的影响。方法 构建DESI2慢病毒干扰载体,并将细胞分为四组:(1)溶剂对照组;(2)PI3K抑制剂组;(3)DESI2干 扰+PI3K抑制剂组;(4)DESI2空载+PI3K抑制剂组。采用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检测细胞周期和调亡, 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情况,qRT-PCR检测细胞DESI2、Caspase3、AKT、PI3K和mTOR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DESI2、Caspase3、AKT、p-AKT、PI3K、p-PI3K、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情 况。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I3K抑制剂组和DESI2空载+PI3K抑制剂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G1期比 例升高,S期和G2期比例降低,凋亡明显升高,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DESI2和Caspase3的mRNA和蛋 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AKT、PI3K和mTOR及其磷酸化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PI3K抑制剂组相比, DESI2干扰+PI3K抑制剂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凋亡明显下降,细胞侵袭能 力明显升高,DESI2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下降,AKT、PI3K和mTOR及其磷酸化的蛋白 表达量明显升高,研究数据组间比较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 结论 PI3K抑制剂通过阻断PI3K/ AKT/mTOR信号通路,可以抑制人胰腺癌细胞ASPC-1的增殖及侵袭,促进细胞调亡;PI3K/AKT/mTOR信 号通路的功能状态能反馈调节上游DESI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 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5例UESL 病例,对其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回顾分析,光镜下观察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5例 UESL患儿,年龄5~12岁,男女比例为4:1,其中肝右叶1例、肝门部1例、两叶均有3例,1例伴有肺转移。 肿物呈囊实性包块,囊内组织大多坏死出血,鱼肉样改变。镜下肿瘤黏液基质中散布未分化的不规则梭 形或星形细胞,散在大的多形性或瘤巨细胞,异型性明显。特征性病理表现为可见嗜酸性小体,PAS染色 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Vimentin(+)、 Ki-67为50%~80%。结论 UESL嗜酸性小体为诊断UESL 的重要线索,临床上需要与肝母细胞瘤、肝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丁玲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0):158-160
目的 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妇科患者腹壁美观性及疼痛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 4月-2022年1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实施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选取南京市妇幼保 健院2022年1月-12月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腹壁美观性、 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腹壁美观性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 术后24 h、48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 10.00%( P <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安全性较高,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的疼痛, 同时提升腹壁伤口的美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综合管理措施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NSCLC合并COPD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1月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研究1 079例NSCLC合并COPD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肺功能方面,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可改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预计术后一秒率(ppo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且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MD=–0.47,95%CI(–0.62,–0.32),P<0.000 01;MD=–0.17,95%CI(–0.22,–0.11),P<0.000 01;MD=–4.24,95%CI(–5.37,–3.11),P<0.000 01;MD=–7.54,95%CI(–8.33,–6.76),P<0.000 01;MD=–1.33,95%CI(–2.16,–0.50),P=0.002;MD=–6.93,95%CI(–9.45,–4.41),P<0.000 1],但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和最大负荷量通气(VEmax)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91,95%CI(–11.31,5.50),P=0.5;MD=0.18,95%CI(–2.23,2.58),P=0.89];在心功能方面,综合管理可改善患者最大摄氧量(VO2max)、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无氧阈值(AT),且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28,95%CI(–3.41,–1.15),P<0.000 1;MD=–57.77,95%CI(–77.90,–37.64),P<0.000 1;MD=–2.71,95%CI(–3.30,–2.12),P<0.000 1];和常规治疗相比,综合治疗可明显减少术后肺部短期并发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OR=0.39,95%CI(0.26,0.58),P<0.000 01;MD=–2.38,95%CI(–3.86,–0.89),P=0.002]。结论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可明显改善NSCLC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术后肺部短期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留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联合物理振动排石(EPVL)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方法:入组65例单纯肾下盏结石患者,其中将留置双J管后行ESWL联合EPVL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未留置双J管行ESWL联合EPVL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当日见石率、2周结石排净率及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当日见石率、2周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肾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双J管后行ESWL联合EPVL治疗直径相对较大的肾下盏结石,能有效增加结石排净率,缩短结石排净时间,降低患者肾绞痛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前后肝脏的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探讨其在减黄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55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建立胆道梗阻及引流模型,分为梗阻3、7、14、21、28 d外引流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时段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大鼠胆道梗阻3 d以内,ALP在引流后能够恢复正常,3 d以上恢复较困难;梗阻7 d以内,TBIL、DBIL、ALT和PT在引流后能够恢复正常,7 d以上恢复较困难;梗阻14 d以内,PA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在引流后能够恢复正常,14 d以上恢复较困难。结论 胆道梗阻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肝脏损伤程度以及梗阻解除后恢复速度的重要因素。在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其肝脏功能和组织病理的恢复速度有很大差异。梗阻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解除梗阻,其肝脏损伤也可能难以逆转。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鼠胆道梗阻14 d以内胆道引流的效果较好,梗阻时间超过14 d胆道引流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是严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有较高的恶性倾向,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前列腺癌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穿刺活检为主要诊断方法,但存在特异度不高、过度穿刺活检等问题。寻找高特异度、高敏感度的前列腺癌诊断标志物是目前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MPRSS2:ERG融合基因等许多新的肿瘤诊断标志物,对PSA及前列腺癌基因3(PCA3)等诊断标志物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本文针对前列腺癌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指导下的个体化服用叶酸治疗纠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方法研究纳入93例一般状况稳定的MHD患者,分为普通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行低通量透析,并在研究期间透析器和血流量保持前后稳定。在透析治疗基础上,普通治疗组患者均口服叶酸15mg/d,个体化治疗组依据患者MTHFR基因型决定叶酸用量,纯合子突变型(TT)、杂合子突变型(CT)和野生型(CC)患者分别口服叶酸剂量为30mg/d、15mg/d和10mg/d。两组均治疗3个月,且所有患者均不使用维生素B1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给予叶酸普通治疗能有效降低慢性肾衰MHD患者血清Hcy水平,而依据MTHFR基因型个体化给予叶酸治疗的患者血清Hcy水平改善情况更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基因多态性指导个体化叶酸用药联合低通量透析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衰竭MHD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