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比腹腔镜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7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采用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射频组),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射频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除组,肝功能损害少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年、3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肝功能损害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与腹腔镜手术疗效相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2月67例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肝切除组37例,开腹肝切除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资料。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切口长度(5.65 cm vs.18.33 cm)、禁食时间(1.53 d vs.2.74 d)、止痛药用量(136.20 mg vs.290.75 mg)、术后住院时间(7.52 d vs.13.65 d)均有明显优势(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与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5例,将其分为2组,LH组21例,OH组24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与生存率,评价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LH组显著高于OH组(分别x2=3.973,x2=4.862,均P<0.05),近期并发症发生率LH组(2例)显著低于OH组(9例)(x2=4.746,P<0.05);总住院天数LH组为(17.3±5.0)d,OH组为(21.5±5.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7,P<0.05).2组患者随访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2,P >0.05).LH组的无瘤生存率为52.4%,显著高于OH组(25.1%,x2=4.543,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均为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腹腔镜术式近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两组总体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0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LRFA治疗的30例小肝癌患者(LRFA组)以及同期行经皮射频消融(PRFA,PRFA组)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组)各30例的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组AF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但3组间AF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肝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手术切除组较另两组升高程度大、恢复慢(均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LRFA组与PRFA组均优于手术切除组(均P0.05),而LRFA组手术时间长于PRFA组(80.7 min vs.45.2 min,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RFA组(6.7%vs.26.7%,P0.05);术后1个月,LRFA组和手术切除组肿瘤完全清除率均为100%,而PRFA组为8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FA组、PRFA组、手术切除组3年复发率分别为33.3%、60.0%、26.7%;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40.0%、73.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7%、76.7%、90.0%,其中,PRFA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另两个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而LRFA组和手术切除组之间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LRFA较PRFA消融率高,且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同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腹腔镜与腹腔镜超声(LUS)下左半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及预后,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可借鉴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140例行左半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在LUS下行左半肝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11.21±59.43)mL vs.(415.81±88.42)mL,t=8.215,P0.001]少于对照组,术中肝中静脉损伤发生率(0 vs.14.29%,χ~2=8.723,P=0.003)低于对照组。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缘距离、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率(45.71%vs.38.57%,χ~2=0.732,P=0.392)、总生存率(64.29%vs.58.57%,χ~2=0.482,P=0.4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US与常规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后并发症、预后相近,但LUS有助于减少术中肝中静脉损伤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手术器械不断进步、手术流程的逐渐规范化,越来越多的小肝癌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肝切除治疗。与大肝癌相比,术中小肝癌更容易进行操作,小肝癌无疑是学习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最佳选择。但由于缺乏标准术式、术中大量出血难易控制以及术者学习周期较长等问题阻碍着这项技术的发展。本文结合实践体会,从病人的选择、肝脏肿瘤识别及定位、肝门血流阻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术野的暴露、切线及切除范围、肝实质的离断技术等方面,就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难点及关键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本组19例共21个肿瘤采用腹腔镜下RFA治疗,其中19个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平均肿瘤直径(3.5±0.9)cm.19例均合并肝硬化,其中乙型肝炎17例,丙型肝炎2例.肝功能Child A级13例,B级6例.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16例.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RFA治疗,1例因胆囊结石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另5例因瘤体累及胆囊床并影响RFA操作而行LC.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胃肠道损伤、胆漏、胆管狭窄、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病灶完全坏死率95.2%(20/21),血清AFP转阴率81.3%(13/16).术后随访6~56个月(中位15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5、18个月肝内发现新病灶行经皮RFA治疗,1例于术后25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腹腔镜RFA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安全可行,术中超声的应用对RFA治疗的准确引导、提高射频治疗彻底性及减少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及肝切除术(HR)对直径≤5 cm的原发性单发小细胞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01—2015-01间收治的5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PRFA组和HR组。每组又根据不同肝癌直径分为PRFA-A组(≤3 cm)、PRFA-B组(3.1~5.0 cm)和HR-A组、HR-B组。比较:(1)PRFA组与HR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2)PRFA-A组和HR-A组患者术后1、2、3 a生存率及复发率。(3)PRFA-B组和HR-B组患者术后1、2、3 a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1)PRFA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均优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RFA-A组和HR-A组患者的1、2、3 a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RFA-B组和HR-B组患者1、2、3 a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A治疗HCC,操作方便、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花费低,而且疗效与HR相近,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治疗直径大于5 cm肝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肿瘤医院2011 年2 月至2014 年6 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2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LH组和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组,两组各31 例,对比两组在围手术期间手术操作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同时统计分析患者短期生存状态。结果 LH组和OH组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血清AFP水平、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肿瘤包膜有无、血管有无浸润、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R0切缘、二级以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LH组在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方面均少于O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组和OH组3 年无瘤生存率(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为74.2% vs 77.4%(P=0.765),3 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0.6% vs 83.9%(P=0.79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直径大于5 cm的肝癌,具有和开腹同样的治疗效果,并且腹腔镜具有加速患者康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4年3月期间79例行经皮RFA治疗的肝癌复发患者临床资料,79例患者复发病灶共106个,病灶大小0.8~5.0cm,平均(2.8±1.0)cm。
  结果:消融治疗成功率为98.1%,肿瘤完全消融率94.2%。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72.7%)、肝区疼痛(90.9%)、胃肠道症状(20.8%)、黄疸(6.5%),无肝功能衰竭、胆瘘、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1~5d,平均(2.2±1.0)d。术后随访7~64个月,平均(38±14)个月,54例出现复发,复发率70.1%。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6.2%。
  结论:经皮RFA治疗复发性小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优先考虑作为该病治疗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次手术切除和经皮射频消融方法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复发病例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状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5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其中二次手术切除的患者25例(二次切除手术组)、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33例(RFA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l8.0分析,两组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独立t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情况、生存状况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0.05,双侧概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LB、GGT指标RFA组均好于二次手术切除组(P<0.05);二次切除手术组患者并发症总的发生例次(34例次)明显高于RFA组(10例次)患者(P<0.05)。RFA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9.1%)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84.8%)均明显优于二次切除手术组(28.0%、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技术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治疗效果优于二次手术切除,患者有更好的肝功能、肿瘤复发转移发生情况及长期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直径≤3 c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3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消融组),以及同期3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腔镜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结果:与腔镜组比较,消融组手术时间(53.89 min vs.128.57 min)、术中出血量(7.29 mL vs.115.33 mL)、术后住院时间(1.86 d vs.5.50 d)、住院费用(1.73万元vs.2.23万元)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消融组与腔镜组的手术根治率(97.1%vs.100.0%)、3年复发率(51.4%vs.40.0%)以及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74.3%vs.76.7%、62.9%vs.66.7%、37.1%vs.40.0%)与总生存率(85.7%vs.86.7%、82.9%vs.83.3%、77.1%vs.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相似。射频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射频消融术(RFA)与腹腔镜肝切除术均为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重要方法,两种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这也是文献报道的重点,但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特别是卫生经济学成本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研究通过比较RFA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医疗相关经济学成本的差别,以期为临床原发性小肝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肿瘤直径≤5 cm)资料,其中40例行经皮RFA(RFA组),4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医疗成本。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基本资料、肝功能指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RFA组的肝功能指标先升高后降,腔镜组则呈持续降低,RFA组肝功能指标在术后3 d均明显高于腔镜组[ALT:(65.72±25.61)U/L vs.(45.26±23.36)U/L,AST:(77.27±12.51)U/L vs.(53.29±11.24)U/L,TBIL:(25.12±6.06)μmol/L vs.(22.26±4.39)μmol/L,均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AFP水平均逐渐降低,且两组间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F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腔镜组[(62.6±11.7)min vs.(155.2±27.5)min,(5.2±0.5)mL vs.(76.2±11.3)mL,(4.3±1.2)d vs.(6.3±1.8)d,5.0% vs.17.5%,均P0.05];两组肿瘤清除率均为100%。直接医疗成本构成中,RFA组的手术相关费用、药品费和住院费均明显低于腔镜组[(11 526.46±941.08)元 vs.(14 277.25±938.46)元,(1 825.33±179.5)元 vs.(2 614.19±222.4)元,(476.30±67.71)元 vs.(712.03±87.52)元,均P0.05],但两组检验检查费和其他费用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FA组的直接医疗成本、间接医疗成本和总的医疗成本均明显低于腔镜组[(17 446.78±1 465.24)元 vs.(21 270.62±1 612.38)元,(782.23±66.80)元 vs.(1 654.67±120.47)元,(18 228.01±1 539.72)元 vs.(22 924.35±1922.67)元,均P0.05]。结论:RFA与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疗效相当,但RFA治疗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因此,其所产生的直接医疗成本和医疗总成本也低于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目前,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HCC)的适应证已逐渐趋同于开腹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也逐步得到证实。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外科医师往往存在选择偏倚,故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术的选择也有待在不同的人群和医学中心仔细评估,且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不良肿瘤学结局心存疑虑。因此,本研究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HC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517例因HCC施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6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组),321例行开腹肝切除术(开腹手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及随访指标。结果:一般资料中,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直径、术前白蛋白水平及肝切除部位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手术期指标中,腹腔镜组的中位术中出血量(200.00 mL vs. 300.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6 d vs. 8 d)、术后肝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3%vs....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 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中晚期HCC的治疗效果,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的方案也被用于临床,但目前尚无高质量的随机化研究来明确该联合方案的临床疗效,为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减少混杂偏倚影响,探讨TACE联合RFA对于中晚期HCC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单纯TACE治疗(TACE组)和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晚期HCC患者临床资料,用PSM法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1:1匹配后,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以及按不同临床因素分亚组后的生存率差异。结果:共收集到22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TACE组127例,联合组94例,PSM后成功配对160例患者。TACE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18、2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57.9%、16.1%和94.4%、66.2%、29.2%,联合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TACE组患者(P=0.024)。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AFP≤400 μg/L和肿瘤为单发的患者中,联合组的生存时间均优于TACE组(P=0.044、P=0.037),而在AFP400 μg/L、肿瘤多发以及Child评分在A或B级的患者中,TACE组与联合组的生存率均无明差异(均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较单独TACE治疗对延长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着明显优势。在AFP≤400 μg/L和单发肿瘤的中晚期患者中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于多发肿瘤和AFP400 μg/L的患者,TACE联合RFA治疗并无明显优势;Child分级可能并不是选择TACE联合RFA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共18个肝癌病灶经腹腔镜行射频消融治疗,病灶平均直径3.2cm。术后复查超声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平均为8.6min。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囊损伤、胆漏、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超声造影复查病灶完全坏死率达83.3%,残留病灶均再次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2例发现肝内新病灶,3例消融部位复发,均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进行治疗。结论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扩大了治疗的适应证。但应选择肿瘤位于肝脏表面、肝左外叶的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经皮微波消融(PMWA)治疗较大原发肝癌(HCC)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49例接受了超声引导下PMWA手术不可行的较大HCC(5~6 cm)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分析患者肿瘤完全消融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的总体生存(OS)和无瘤生存(DFS)情况,以及OS影响因素。结果:49例患者中首次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5.7%,二次消融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消融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1%。截至随访结束(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41例(87.5%)出现了肝内复发;平均生存时间(54.4±32.0)个月;1、3、5年OS分别为87.8%、63.3%、39.1%。平均DFS时间为(35.8±30.6)个月,1、3、5年DFS率分别为69.4%、40.9%、21.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乙肝病毒定量阳性和甲胎蛋白(AFP)高水平是影响OS的不良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高水平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1.730,95%CI=1.135~2.635,P=0.011)。结论:PMWA是较大肝癌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术后复发的治疗仍需探索。术前AFP高水平是PMWA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