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厚德而后为医,以药理学课程为载体,基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围绕培养学生的医学道德修养、人文修养、社会责任、团队合作精神、爱国情怀、合理用药能力等目标,进行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探索,挖掘蕴含在药理学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研究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药理学"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课程思政融入耳鼻咽喉科教学课程设计及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7级87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试验组,2016级95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课程教学形式,试验组将课程思政融入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中。对比两组医学生专业教学效果、思政教育理解度、课程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专业实践技能、基础医学知识客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法制意识、职业情操各项思政教育理解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课程教学满意度(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85.26%)(P<0.05)。结论:课程思政融入耳鼻咽喉科教学设计主要重视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及医学教学,课程思政融入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教学满意度、思政教育理解度及综合技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挖掘耳鼻咽喉科学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 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社会责任感。本文以中山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96名学生和2019级法医学专业3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 阐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课前教学督导对授课教师的试讲进行评价、课后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调查, 分析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 5名授课教师的督导评价结果均为优秀。临床医学专业和法医学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思政案例提高学习兴趣、思政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思政教育增强团队协作、思政教育有助于了解职业规范、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表示满意的人数均超过85%, 且其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如在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方面, 分别有92名(95.8%)和30名(93.8%)学生表示满意, P=1.000]。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 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得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可, 学生对耳鼻咽喉科课程思政教学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要打造各类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共进的教育新局面,风湿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内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入挖掘风湿病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中,课程结束后认真听取督导专家及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激发学习动力,体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课程应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以南丁格尔精神为背景,找准结合点,抓住切入点,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本文从活化教学内容、用好类型典型、优化教学体系设置的思政课程主渠道和挖掘德育元素、强化职业精神、完善教学环境的课程思政主阵地等方面阐述南丁格尔精神在中职护理教学思政课程和课...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之中,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是高校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从口腔预防医学课程特点出发,分析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将思政教育融入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能够实现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多重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医学是关乎人民生命及健康的学科,立德树人在医学教育中更能凸显其重要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思政研究较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把课程思政教育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教育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医德医风培养。笔者提出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是具有课程思政能力的师资,并提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包括:重视医学发展史的学习、培养医学人文情怀、深挖医学职业素养的要求、健康中国及时代精神的融入、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及在实践教育中进行思政育人。文章总结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思政的改革成效,并对开展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反思,最终实现了课程思政的创新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21,38(4):101-105
目的 研究基于课程思政的Simman模拟人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基于课程思政的心肺复苏操作培训,通过专业技能问卷和课程思政问卷调查分析基于课程思政的Simman模拟人在心肺复苏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90.0%以上的学生认为Simman模拟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景模拟真实,可重复性强; 95.0%的学生认为Simman模拟人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 91.7%的学生认为Simman模拟人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 60名学生均认为在临床技能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内涵,并与专业实际密切结合,学习体会更加深刻。培训后,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笔试成绩及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提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课程思政的Simman模拟人临床技能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能更好地发挥模拟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对专业及后期的职业规划产生敬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素养教育是满足学生职业需求的主要抓手,二者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相互充实、协同并行。病原生物学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资源,充分发挥这一特色,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政教育、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通过融入爱国主义、白求恩精神、命运共同体、民生、科技创新等思政教育主题,结合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科学素养等素养教育主题,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服务能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针灸推拿学专业导论课程通过教授针灸学和推拿学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认识针灸推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体系,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框架及核心理论。在针灸推拿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探索中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对新生的影响,以期达到思政教育、人文教育和中医药专业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天津医科大学的具体实践出发,提出构建“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三个功能,四位一体”的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体系,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贯彻“知行合一,德高医粹”的育人目标;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推动实践教学的实施;着力发挥“通过生命意义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跨文化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深化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深化的教育功能;完善“课堂教学一载体建设一校园文化一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基于层次分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和应用。方法 利用Yaahp软件构建基于层次分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5名学生的内科学课程中实施德医并举的课程思政清单式教学,并在课程结束时应用此评价体系得到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 基于层次分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体系,以德医双馨的育人目标为目标层,师德师风、课程设计、学生体会、发展评估为准则层,分13项方案层。利用此评价体系评价2020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内科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德医并举的课程思政清单教学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定量综合评价得分4.080分(1~5分)。结论 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可基于层次分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具有科学、定量、综合和可改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医学课程思政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医学课程思政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于2017至2021年的医学课程思政文献,通过Excel软件和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研究的1 257篇文献的发文时间及发文量、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关键词、突变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医学课程思政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赵文星、刘瑞婷、杨红梅等人发文较多;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机构发文较多;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教学改革”“生物化学”“思政教育”等;中介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有“实践教学”“思政课程”“医学英语”“人文素质”等;突变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有思政教育、思政课程、职业素养等。结论 医学课程思政是当前医学教育的热点研究,当前研究主题包括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明晰课程思政评价的逻辑并逐步构建起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与机制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医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针对医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间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和在学生今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系统地分析了二者间的差异与内在联系,并着重探索了医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医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即医学院校应转变医学教育观念,从狭隘封闭型的医学教育理念走向宽广开放型的医学教育理念;改革医学教学模式,由共生教育走向共融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主体间互动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吉首大学医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以2017级护理专业135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线上教学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在疫情期间有助于护理专业本科生建立职业认同感、培育医德情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认知、强化学生对相关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职医学院校依办学宗旨在确保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权威性和统一性的同时,探索一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基础、以融合卫生职业教育为中心、以医疗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的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将医学生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使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性和强烈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医疗环境和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通过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礼仪规范、团队建设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导医学生职业认同、医患关系认知、角色认知,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使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符合职业素养要求。  相似文献   

18.
健康中国战略对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医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诉求出发,深入分析目前医学院校存在的医德认知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医德教育的内容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以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医德教育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贯通,形成整体的医德教育合力等医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建设健康中国培养更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超声影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2017级184名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与超声医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应用医学超声影像学课程思政教学调查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及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测评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实施后,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了爱国主义意识、提升了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了专业认同感、治病救人的责任担当、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关怀理念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学生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和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P < 0.05~P < 0.01)。结论“立德树人”视域下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医学超声影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在培养卓越的社会主义医学影像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普遍存在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入校后转专业人数较多等问题。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主要任务,专业思想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理念,探讨了如何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开展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思想教育实践,并对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成效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高校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