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SA)、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洼田饮水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清热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与康复护理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热化瘀方联合针刺,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临床总有效率87.5%(35/4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清热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拟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为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治疗寻找新方向,新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安慰剂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电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评分(VFSS)及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咽喉期、口腔期、误咽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咽喉期、口腔期、误咽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OCASTIM电刺激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80例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VOCASTIM电刺激和吞咽训练,治疗组加用舌三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障碍评价标准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效果和吞咽障碍效果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OCASTIM电刺激有助于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6.
林月开  姜明春 《新中医》2019,51(6):253-25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应用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有助于改善吞咽障碍症状及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采取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00例,入院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予以吞咽训练治疗)与观察组(50例,予以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要高(P 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饮水试验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 0.05)。结论:吞咽障碍采取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吞咽五穴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20例,予吞咽五穴针刺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组(20例,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20例,予吞咽五穴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0 d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定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均升高(P<0.05),且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优于针刺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降低(P<0.05),且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SSA评分低于针刺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治愈率高于针刺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针刺组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涤痰汤加味结合低频到中频电刺激治疗风痰瘀阻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风痰瘀阻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低频到中频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涤痰汤加味,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吞咽障碍程度改善状况,并对患者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咽喉期评分、口腔期评分、误咽程度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汤加味结合低频到中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益于脑卒中的预后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络开窍针法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络开窍针法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2组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洼田饮水试验、电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喉期评分、口腔期评分及误咽程度评分]及生活质量[吞咽困难生活质量测量量表(SWALQOL)]的改善状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2组治疗后SSA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咽喉期评分、口腔期评分、误咽程度评分、SWALQOL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络开窍针法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能够明显缓解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低频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积分及疗效等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和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两种疗法合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冰刺激对中风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针冰组及针刺组。针刺组接受基础神经内科治疗及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针冰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冰刺激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价、吞咽等级评分。结果:针冰组总有效率93.3%,针刺组总有效率67.7%,针冰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针冰组SS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患者吞咽等级评分均下降(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冰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确有疗效,吞咽功能可得到显著恢复,其效果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低频(2 Hz)组与高频(100 Hz)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基础治疗,穴取风府、廉泉,电针采用连续波,频率分别为2、10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14 d。主要评定指标为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VFSS),检查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次要评定指标为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电针后,两组患者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且低频组均少于高频组(均P0.05),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本组电针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低频组优于高频组(P0.05),两组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低频组治疗后SS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高频组(P0.05),电针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针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的疗效优于高频电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半夏厚朴汤辨证加减治疗。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SS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功能评分(SSA)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2周时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和SSA评分均降低(P0.05)。与治疗1周比较,治疗2周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和SSA评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和SSA评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段喜森  李雁君  彭常拯 《新中医》2021,53(17):79-82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试验组采用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补肾通络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吞咽造影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吞咽造影评分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EMG最大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sEMG最大波幅高于对照组,吞咽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舌骨前移、上移及甲状软骨前移、上移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试验组增加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较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吞咽功能,增强舌骨喉活动度,促进舌部肌肉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1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组,对照组57例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58例增加化痰通络方与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X线吞咽造影(VF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4.21%(48/57)(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Viralstim型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舌三针治疗,第1针取上廉泉,第2针取去上廉泉左侧旁开0.8寸,第3针取上廉泉右侧旁开0.8寸。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据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DO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的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中舌骨上移和前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0 d。观察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分布情况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和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