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ERCP术后肝假性动脉瘤破裂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ERCP术后肝假性动脉瘤破裂治疗经过,结合文献总结此并发症的原因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患者行肝动脉血管造影、肝动脉栓塞治疗后分别于3 d和2 d后停止出血,治愈出院。3个月后随访,均无腹痛腹胀,大便潜血阴性。结论:ERCP手术有肝假性动脉形成并破裂并发症的风险,根据其临床表现尽早肝动脉造影,积极采取肝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止血。  相似文献   

2.
管敬东 《护理学杂志》2007,22(24):62-64
对1例全胃切除术并发胃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加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栓塞术,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术后27d痊愈出院.提出对胃十二指肠术后感染症状明显患者加强吻合口瘘护理可减少炎性假性动脉瘤发生的诱因;及时观察破裂大出血征象,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把握治疗时机及观察术后有无继发性出血和伤口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胆胰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3例肝胆胰腺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方法,总结其出血的原因和治疗经验。结果 13例患者均有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其中8例为消化道出血:7例为肝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为胆道出血;5例腹腔出血。13例患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行出血部位动脉栓塞治疗,12例出血停止痊愈。另1例患者动脉栓塞治疗失败后,行开腹行肝右动脉结扎止血术后止血。结论 假性动脉瘤形成、胰漏和腹腔感染是肝胆胰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血管造影术是诊断患者术后出血重要的检查方法,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脏器动脉瘤急性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极为罕见。该院30多年来收治23例,12例为肝动脉瘤,9例胃十二指肠和胰十二指肠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瘤各1例。其中动脉瘤破裂入胆道内致出血13例,而破裂入胃、上段空肠致出血者10例。术前确诊困难,唯选择性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最有价值。本组15例术前由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诊。16例经手术治疗,术后6例死亡。经动脉栓塞治疗3例。预后取决于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 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术前1例诊断为肝门胆管癌Ⅳ型, 4例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癌;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例行胆肠内引流术;术后病例均诊断为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笔者认为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无特殊生化检查以及影像学结果, 常常误诊为其他疾病, 明确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影像学、组织学、血清学、治疗及预后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腹部脏器假性动脉瘤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腹部脏器假性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 990~ 2 0 0 0年 1 4例腹部脏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其中肝动脉瘤 6例 脾动脉瘤 5例 胃十二指肠动脉瘤 3例。结果 1 4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 1 3例发生破裂出血。手术 5例 ,成功 2例 ,死亡 1例。经动脉导管栓塞 1 1例 ,全部成功且无并发症 ,1 3例获得随访 ,平均 2年 ,无复发。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腹部脏器假性动脉瘤急症有确诊价值 ,经动脉导管栓塞术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程波  童强  卢晓明  王国斌 《腹部外科》2004,17(5):292-293
目的 总结腹部脏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1年16例腹部脏器假性动脉瘤,其中肝动脉瘤6例、脾动脉瘤6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4例。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年。结果 16例假性动脉瘤病人中15例表现为破裂出血。手术3例,成功2例,死亡1例。经动脉导管栓塞13例,全部成功且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腹部脏器假性动脉瘤急诊有确诊价值,经动脉导管栓塞术是绝大多数病人首选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TAE,分析假性动脉瘤DSA表现及栓塞情况。结果 13例SAP患者共并发15个假性动脉瘤,包括感染性假性动脉瘤13个、腐蚀性假性动脉瘤2个。6个(6/15,40.00%)假性动脉瘤的责任动脉为脾动脉,5个(5/15,33.33%)为肠系膜上动脉,2个(2/15,13.33%)为胃十二指肠动脉,1个(1/15,6.67%)为肠系膜下动脉,1个(1/15,6.67%)为胃网膜右动脉(1/15,6.67%)。TAE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3.33%(14/15)。1例(1个假性动脉瘤)TAE术后出现脾脓肿,经穿刺引流及抗感染好转。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死亡率为45.45%(5/11),腐蚀性假性动脉瘤无死亡患者。TAE术后复发出血率为15.38%(2/13)。结论 TAE是治疗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9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脾动脉瘤7例、肝右动脉瘤1例、胃左动脉瘤1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2例、肠系膜上动脉瘤、结肠中动脉瘤和左结肠动脉瘤各1例、肾动脉瘤2例。其中破裂1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介入栓塞治疗组13例,开放手术组6例。结果 4例栓塞后再出血,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2例行二次栓塞后都得以成功止血。8例动脉瘤破裂伴休克患者术后均停止出血。1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栓塞后出现十二指肠不全梗阻。2例脾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部分脾梗死。术后随访18例,随访2 ~ 103个月,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以支配脏器和动脉解剖的特点作为内脏动脉瘤选择手术方案的主要依据。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内脏动脉瘤方面均有效,而对于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腔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术前1例诊断为肝门胆管癌Ⅳ型,4例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癌;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胆肠内引流术;术后病例均诊断为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笔者认为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胰腺炎所致的大出血比较罕见,据文献报告为1.7~7.5%.本病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很高,必须及早作出诊断和采取适当的外科治疗.出血可来自邻近胰假性囊肿的脏器血管,可以成功地手术治疗,但在出血的炎性组织内施行手术相当困难.本文报告4例经动脉内插管栓塞控制出血的经验.病例1:39岁男性,因胰头部假性囊肿行胃囊肿内引流术.术后一周内有几次黑便,在术后11天突然大量呕血,动脉造影显示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经胃囊肿吻合口流入胃内.动脉内用明胶海绵检塞治疗成功,少量明胶海绵也进入肝动脉内,但未引起不良后果,以后未再出血.2月后重复动脉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病例2:49岁男性,已知有酒精性胰腺炎和假性囊肿,出现十二指肠和胆道梗阻以及一次呕血.手术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分支动脉瘤4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分支的动脉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肝动脉插管血管造影(DSA,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及栓塞(TAE),1例行腹腔镜下肝动脉结扎,另2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例行2次TAE。结果经B超、CT结合DSA诊断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动脉瘤1例,其余3例均因出血行DSA发现。胃十二指肠动脉动脉瘤患者先采用TAE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远端栓塞完全,近端可疑有血流,在全气腹条件下完成腹腔镜下肝总动脉结扎。3例患者因出血采用TAE治疗,1例出血停止。另2例分别于7d和31d后出血,1例行TAE治疗后停止,另1例行手术切除和肝右动脉结扎治疗。结论TAE是治疗肝动脉及分支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对较大或易出血者可行瘤体切除及肝动脉结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0年4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412例肝移植术后4例发生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出现腹腔大出血,2例合并胆管出血和胆汁漏.所有患者有腹腔积液,3例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通过剖腹探查和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平均破裂出血时间为24.6 d(14~35 d).4例患者中,剖腹探查术中明确诊断1例,血管造影明确诊断3例.1例剖腹探查患者,采用肝动脉结扎术止血成功,拟行再次肝移植,在等待期中因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动脉瘤介入栓塞+肝动脉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止血成功,痊愈出院;1例患者介入栓塞止血成功,但患者失血性休克时间太长,终因MODS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介入栓塞+肝动脉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总结9例外伤临床上处理困难的上消化道出务从的治疗经验,4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例毕Ⅱ式胃切除术十二指肠残端瘘侵蚀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3例假性肝动脉瘤破裂,采用介入放射技术和手术结合方法,9例病人均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科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介入放射方法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4~60岁。十二指肠溃疡出血4例,十二脂肠溃疡毕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致出血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并感染术后假性肝动脉瘤破裂致胆-肠吻合口出血4例。均表现反复大量呕血和便血,呕血500~1000ml/d,便血600~1200ml/d,伴休克,血压80/50mmHg(1mmHg=0.133kPa)。输血900~6000ml,平均1600ml。11例患者均行急诊介入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动脉瘤(hepatic artery aneurysms,HAAs)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对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4例肝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4例中有3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为肝内型肝动脉瘤,另l例为肝外型肝动脉瘤,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确诊,并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均获得成功,疗效确切,无死亡病例.结论 肝动脉瘤并发破裂出血,病情危急,治疗上首选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该方法微创、安全且疗效确切,可重复栓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腹部手术后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导致的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9月腹部肿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经造影证实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消化道出血时间平均为术后53.6 d;假性动脉瘤位于脾动脉2例,位于肝总动脉2例,位于左肝动脉1例;造影后行栓塞治疗4例,行覆膜支架置入1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6~16个月,无再次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肝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于8个月猝死,原因未明。结论: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是腹部手术后罕见而又致命的并发症,应提高该病的认识,其诊断及治疗首选动脉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避免医源性损伤可能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visceral pseudoaneurysms,VP)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9月至2016年4月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和)腹腔出血,经CT血管造影(CTA)或(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VP破裂出血病人1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2岁。出血时间为术后10~64 d,平均22 d。19例病人中单支VP破裂出血者15例,其中肝动脉VP破裂出血4例,胃十二指肠VP破裂出血6例,脾动脉VP破裂出血5例。分析19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VP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15例,3例死亡;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本组14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成功止血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但有4例病人因原发病分别于手术后1~3年死亡。结论CTA或(和)DSA可确诊VP破裂出血,而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是该类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动脉瘤(PDAA)合并腹腔干动脉狭窄的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DA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未出血被偶然发现,6例均合并腹腔干动脉狭窄或闭塞,所有患者行腔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42~81岁,平均59.8岁;瘤径8~21 mm,平均14.6 mm;2例为真性动脉瘤,4例为假性动脉瘤;4例位于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2例位于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5例患者有腹腔干动脉狭窄,狭窄率68%~92%,平均81%,1例完全闭塞。6例患者均行PDAA弹簧圈栓塞术,腹腔干动脉狭窄均未处理,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76.7±13.5)min;4例破裂患者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未破裂动脉瘤栓塞后瘤体消失,术后患者住院时间7~13 d,平均(10±2.3)d。随访9~15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复发及内脏缺血表现。结论:PDAA合并腹腔干动脉狭窄单独行动脉瘤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腹腔干动脉狭窄不处理并未出现内脏缺血表现,也未增加动脉瘤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晚期(术后7天以上)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12例因PD术后晚期出血而接受TAE并存在C级胰瘘患者,观察血管造影表现,记录栓塞方法及其效果、TAE后并发症及其后2周胰瘘变化等。结果 12例中,6例存在假性动脉瘤,其中3例见于肝固有动脉或肝总动脉、3例见于胃十二指肠动脉;6例消化道出血,3例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3例源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对6例以弹簧圈、6例以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12例均有效止血,治疗后均未再发出血。TAE后4例发热(最高体温39.1℃)、2例腹痛;5例肝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TAE后2周,5例胰瘘分级降为B级、3例降为A级(即生化瘘),4例仍见C级胰瘘。结论 以单一弹簧圈或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行TAE治疗PD术后晚期出血安全、有效,且能促进胰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