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多数具有手术指征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需要行坏死肠管切除+肠造瘘术。而对于术后多长时间关闭造瘘口较为合适,目前尚无共识。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NEC造瘘术后关瘘的理想时机。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0年8月至2019年1月之间因NEC行坏死肠管切除+肠造瘘术并在术后一段时间后行关瘘术的患儿资料。为便于分析,我们将早期关瘘(EC)定义为造瘘术后8周内(含8周),而晚期关瘘(LC)定义为造瘘术后8周后。结果 在58例患儿中,男35例,女23例。手术指征为气腹40例、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的感染18例,其中27例为早期关瘘(EC),31例为晚期关瘘(LC)。关瘘术后EC组有18例患儿需要呼吸机支持(66.67%),而LC组为10例(32.26%)(P<0.05);EC组比LC组需要更长时间肠外营养支持;而且EC组的住院时间远高于LC组;共有13例患儿因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接受了再次手术(其中EC组7例,LC组6例);4例EC组患儿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2例EC患儿因败血症死亡,1例EC患儿因短肠综合征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死亡,而LC组患儿术后切口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 本研究提示,NEC肠造瘘术后晚期关瘘比早期关瘘能为患儿带来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早期NEC新生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26例患儿中23例入院诊断为NEC,22例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1个月后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再次手术治愈。3例发展为晚期NEC,予肠造瘘或肠切除吻合术,其中1例全小肠广泛坏死,术后放弃治疗死亡。结论应重视新生儿早期NEC高危因素的筛查。对于早产儿、缺氧窒息、感染,腹胀、便血等高危患儿,应重点观察,及时给予大便潜血检查,反复复查腹片和彩色多普勒。并立即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使用多巴胺改善微循环以及营养支持、抗感染、对症处理,可以避免发展为中晚期NEC,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特点,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其中早产及低体重儿38例,足月儿8例,手术12例,保守34例。结果治愈40例(占87%),死亡6例(占13%)。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早期诊断,在禁食胃肠减压的基础上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引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NEC 61例,临床分期为改良Bell Ⅱ期.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34例行保守治疗,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27例行腹腔引流术.结果:保守治疗组和腹腔引流组治愈率分别为55.9%(19例)、81.5%(22例),肠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32.4%(11例)、7.4%(2例),肠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35.3%(12例)、11.1%(3例),腹腔内脓肿的发生率为14.7%(5例)、7.4%(2例),分别有38.2%(13例)和7.4%(2例)行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组死亡率、肠穿孔、肠狭窄和中转手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早期应用腹腔引流可提高Bell Ⅱ期NEC的治愈率,可避免肠坏死、穿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早产儿及足月未成熟儿28例,足月儿24例。发病时间为生后2 ̄7d,52例均有拒奶,呕吐38例,腹泻46例,发热29例。X线表现肠腔扩张肠间隙加宽30例,肠壁积气6例,门脉积气4例,肠梗阻5例,肠穿孔3例。本组52例中手术10例,其中肠切除肠吻合4例,肠造瘘6例。其中42例行保守治疗。本组病例无论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高  相似文献   

6.
报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21例,治愈16例,占76.2%;好转2例,占9.5%;死亡3例,占14.3%。结合文献,重点讨论了NEC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具有发病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临床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问题;第二,如何尽可能多的保留肠管,防止术后短肠综合征发生。笔者就目前NEC外科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寻求启发与解答。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称NEC)是新生儿期的多发病,且死亡率高。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52例,综合治疗疗效护理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治与疗效。方法:62例中早产儿及足月未成熟儿32例,足月儿30例。手术10例,其中肠切除肠吻合4例,肠造瘘6例;52例行保守治疗。本组病例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高营养(TPN)疗法。TPN液经周围静脉输入。应用TPN时间为6~30d。在实验室监测情况下用TPN。结果:治愈56例,治愈率为90.3%。死亡6例,占9.7%。结论:新生儿NEC应早期诊断,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TPN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方碳酸氢钠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液体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拟行开腹探查术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60例,男37例,女23例,日龄<28 d,出生胎龄29~35周,体重1~3 kg,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复方碳酸氢钠组(B组)、复方醋酸钠组(A组)和复方乳酸钠组(L组),每组20例。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骶管阻滞。B组、A组和L组分别先予以复方碳酸氢钠、复方醋酸钠和复方乳酸钠20~25 ml·kg-1·h-1静脉泵注,1 h后调节为10~15 ml·kg-1·h-1静脉泵注直至术毕。记录输液开始即刻、输液开始后1 h和输液结束即刻的动脉血pH值、PaO2、PaCO2、BE值、HCO3-、Na+、K+、Ca2+、血糖(Glu)和血乳酸(Lac)浓度。记录上述时点的HR、MAP、SpO2。记录输液开始即刻至输液开始后1 h和输液开始后1 h至输液结束即刻两个时段的输液量、尿量和出血量。记录术中葡萄糖、多巴胺使用量和输血量,记录术中低血压、少尿和代谢性碱中毒发生情况。
结果 输液开始后1 h和输液结束即刻A组和L组动脉血pH值、BE值、HCO3-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输液开始后1 h和输液结束即刻A组和B组动脉血Lac明显低于L组(P<0.05)。B组有1例(5%)使用葡萄糖,A组和L组均无一例使用葡萄糖。A组和L组分别有2例(10%)和1例(5%)输血,B组无一例输血。三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发生少尿和代谢性碱中毒。
结论 与复方乳酸钠和复方醋酸钠比较,复方碳酸氢钠可更加快速有效地纠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患儿的代谢性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可安全用于术前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术中液体治疗,且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70例NEC患儿和140例非NEC新生儿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NEC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统计NEC患儿治疗方法,将手术治疗患儿按照其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手术年龄≤7 d)和晚期手术组(7 d手术年龄≤28 d),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NEC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胎膜早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败血症、喂养方式与非NEC组存在差异(P0.05)。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新生儿体重2.5 kg、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败血症是新生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母乳喂养是新生儿NEC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早期手术组手术指征、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与晚期手术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NEC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败血症和母乳喂养,需根据NEC患儿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手术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70例NEC患儿和140例非NEC新生儿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NEC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统计NEC患儿治疗方法,将手术治疗患儿按照其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手术年龄≤7 d)和晚期手术组(7 d<手术年龄≤28 d),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NEC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胎膜早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败血症、喂养方式与非NEC组存在差异(P<0.05)。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新生儿体重<2.5 kg、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败血症是新生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母乳喂养是新生儿NEC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早期手术组手术指征、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与晚期手术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NEC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败血症和母乳喂养,需根据NEC患儿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子亲体小肠移植的方法及其对短肠综合征所致小肠衰竭的疗效。方法:为1名15岁短肠综合征(仅残留小肠8cm)致小肠衰竭的男患者行小肠移植术。供体为患者母亲。取供体带血管蒂回肠中下段1.2m移植于受体腹腔,两端分别造瘘及作人工肛。二期手术于6个月后施行,将受体残余肠中部横断,上下端分别与供肠近、远段行端侧吻合。结果:供、受体手术顺利。受体一期手术后曾发生感染及排斥,经治疗后痊愈。二次术后随访8个月,受体小肠功能逐渐恢复,患者体重明显增加,一般情况好,进食半流质,生活能自理。结论:亲体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肠衰竭的有效方法。排斥和感染是威胁小肠移植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1月至1997年6月对41例新生儿和婴幼儿行肠造瘘。作者认为,肠造瘘术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可延长根治手术年龄,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对已发生吻合口瘘患儿能尽快改善全身感染中毒情况,恢复饮食,为下一步治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对术中已发现有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时,预防性肠造瘘往往是明智的选择。作者对不同肠造瘘指征和注意事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造瘘治疗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操作技巧。 方法:分别对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前臂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一期动脉瘤切除、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 结果:25例手术均成功。23例行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其中5例行动静脉端端吻合,18例行动脉端端吻合后再行动静脉端侧吻合;2例患者单纯行瘤体近心端动静脉端侧吻合。所有患者术后3~4周 以上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 结论:前臂形成假性动脉瘤的肾衰患者,可一期行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前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肠管血氧饱和度,与手术中坏死肠管部位及体积进行对照,通过数据分析测定肠管血氧饱和度最低部位与肠坏死部位符合程度来判定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肠坏死诊断中的价值,同时测定脑血氧饱和度判定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非肠道疾病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保守治疗失败需要手术治疗的新生儿患儿27例。通过近红外光谱仪(脑血氧饱和度仪)分别测定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前上腹部、下腹部、左侧腹、右侧腹四个部位肠道血氧饱和度、脑血氧饱和度和外周血氧饱和度值,手术组手术中记录肠坏死部位和坏死肠管体积。分别比较两组数据,手术组统计四个测量部位最低值与手术中肠坏死部位的相符合程度占比,以及肠道血氧饱和度测量值与坏死肠管体积的关系。两组之间的对比采用t检验,手术前后符合程度用百分比,肠道血氧饱和度与坏死肠管体积关系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手术组之间同一部位之间肠道血氧饱和度、脑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液血氧饱和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内四个测量部位最低值与手术中肠坏死部位的相吻合程度占比85.2%,肠道血氧饱和度与坏死肠管体积有负线性相关。结论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测量肠管血氧饱和度和脑血氧饱和度的有效方法,对于肠道坏死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坏死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局部脑氧饱和度(rcSO2)和局部肠道血氧饱和度(rintSO2)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程度的关系,探讨rcSO2和rintSO2对NEC早期预警及手术干预时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8月96例胎龄<32周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NEC分为三组:对照组49例,未发生NEC;疑似组14例,疑似发生NEC;NEC组33例,患有NEC。其中NEC组再根据是否手术分为两个亚组:手术组19例,非手术组14例。观察三组不同临床分期早产儿的rcSO2和rintSO2水平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与Bell分期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cSO2、rintSO2预测NEC发生和手术时机的价值。结果 (1)疑似组和NEC组rcSO2及不同监测部位rintSO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NEC组降低幅度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赵林静  张磊  石计朋 《骨科》2015,34(3):350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空白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232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210例完成研究。对照组9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12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每次0.5袋,bid;摄入活菌量5×106 CFU·d-1。均连续治疗7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EC发生率无明显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71,95%CI:0.196~1.134)。但将发生NEC及死亡的风险作为整体分析,治疗组该风险显著下降 (RR:0.438,95%CI:0.196~0.978)。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早产儿有潜在的益处,可降低NEC风险。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肠疾病诊断方法及病因分析: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收治并证实为小肠疾病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阳性发现87例(91.58%); 20例行选择性动脉造影,阳性发现11例(55.00 %); 18例行核素扫描,阳性发现9例(50.00%); 16例行小肠CT检查,阳性发现7例(43.75%); 105例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阳性发现18例(17.14%)。128例患者中肿瘤56例(43.75%),其中恶性肿瘤31例(24.22 %),良性肿瘤25例(19.53%); 血管病变27例 (21.09%); 小肠憩室17例(13.28%); 克罗恩病14例(10. 94%)。结论 :小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价值较高的检查手段。小肠疾病病因中,肿瘤居首位,血管病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1974-1994年收治33例坏死性结肠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急、腹痛腹泻、腹膜刺激征、中度发热、心率快、尿少等休克症状。本组治疗仅3例成活,死亡高达90.8%。其病因可能与梭状芽胞杆菌和产气杆菌感染有关,早期全结肠切除、回肠造瘘和直肠远端缝合关闭才能彻底切除原发病灶和阻断致病菌的继续入侵,有效地使用广谱抗生素,抗休克治疗亦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