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我科2003~2009年收治的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5例,1例生存至今48个月,4例分别于术后22、23、31、34个月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死亡;放弃手术1例,6个月后死亡。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均不理想,提高治疗水平的唯一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近21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7例有不同程度的便,肛周疼痛等肛门症状,术前误诊7例。全组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平均生存18个月,最长存活39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死亡率高,较早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宜 采用根治手术,辅以化疗及生物治疗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5-2007年收治的6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预后进行生存分析和COX风险因素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直肠者50例,发生于肛管者10例.53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对行单纯手术的23例患者和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的3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生存分析,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8,P>0.05).53例手术病例中,37例行Miles术,16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两种术式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4,P>0.05).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深度为危险因素,治疗方式为保护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是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变局限者,应首选局部扩大切除术;病变深度和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PAMM)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虽然肛门直肠是黑色素瘤最常见的胃肠道部位, 但PAMM占恶性黑色素瘤的比例不到1%, 占肛门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4%[1]。本文报道1例PAMM的诊治分析。  相似文献   

5.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进展,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对本病病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报告。结果: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可能与良性黑痔史,HIV感染,太阳光照射有关,主要症有便血,局部肿块,大便习惯改变等,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对45-80岁的高危发病人群进行常规直肠检查,CEA多克隆抗体标记阳性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帮助,治疗方法现存在争议,多主张在手术治疗(腹会阴联合切除或局部广泛切除)的基础上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应提高警惕,最佳治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我科收治的9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78%)。本组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5例,局部广泛切除术2例,随访发现7例均在术后2年内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最长生存32个月,2例晚期患者存活不到3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无论Miles’术还是局部广泛切除术,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均不理想,提高治疗水平的唯一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化学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97—2006年确诊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11例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其中单纯接受APR术的5例患者生存时间4.5~12.0(平均6.9)个月;6例术后采用生物化疗者生存时间3.0~24.0(平均12.0)个月。另外3例除生物化疗外分别予以局部扩大切除、乙状结肠造瘘术和未手术,生存时间分别为11、10和54个月。结论对于ARMM患者手术后使用生物化学辅助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1-1996年我科诊治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6例,并进行随访。结果 6例患者肿块位于齿状线附近,肉眼观为紫黑色或褐色,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Mile′s术,2例行后盆腔清扫术,1例行经肛门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所有患者手术时均已有淋巴结或肝脏转移。6例患者于确诊后5-23个月死亡,平均存活14.7个月。结论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极高,死亡率高,较早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宜采用根治手术辅以化疗及生物治疗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其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 1 1例经病理证实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临床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 ,加以总结。结果  1 1例病人中 ,7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Mile’s)。其中 ,2例加行两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3例仅行局部扩大切除 ;1例保留肛门经腹直肠切除吻合器吻合术 ,术后辅以化疗和生物治疗。 9例获得随访。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为 2 7个月 ,而局部扩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为 2 1个月。其中 1例因早期获得诊断 ,早期行根治性切除而存活近 4年。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早期行根治性切除 (Mile’s) ,术后辅以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是处理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胃肠道黑色素瘤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胃原发黑色素瘤并脑转移1例行近端胃肿瘤根治术+脑转移灶切除;直肠肛管黑色素瘤14例,其中行腹会阴联合肿瘤切除术(Miles)8例,行经腹直肠肿瘤前切除(Dixon)1例,行局部切除4例,1例拒绝手术治疗出院。3例术后接受综合治疗,3例因术后转移复发接受化疗。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Malan-A多呈阳性表达。总生存期4.5~57.0个月,平均生存期(15.8±15.3)个月,中位生存期9.0个月。结论:原发性胃肠道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免疫组化是主要的诊断依据,完整手术切除(R0)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原发直肠肛管小细胞癌(SCC)是直肠肛管肿瘤罕见的类型,占比不超过1%。与常见的直肠肛管腺癌相比,直肠肛管SCC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术后极易发生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差,其总体病死率极高。由于直肠肛管SCC的罕见性和特殊性,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缺乏相关的研究数据和治疗经验,对其认识不够深入,尚无统一的最佳治疗方案,这给临床对其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笔者通过收治1例原发直肠肛管SCC患者,分析诊疗经过,探讨直肠肛管S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为该类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临床经验和新的思路。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直肠肛管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史特点、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标记物特征进行分析诊断,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患者表现出便血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考虑为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经过2次肠镜下组织活检病理提示为SCC,遂行腹腔镜辅助Miles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肛管SCC。患者术后通过辅以盆腔放疗和“顺铂+依托泊苷”EP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定期复查胸部CT、全腹CT、盆腔MRI、结肠镜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等均未发生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已无瘤生存13个月,目前继续随访观察中。 结论:原发直肠肛管SCC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总体生存率低。直肠肛管SCC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与常见的直肠肛管腺癌相似,不具有特异性,肠镜下的组织活检取材较为困难,确诊需要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和多种免疫组化标记物。手术切除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肛管SCC最为主要且有效的方法,应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盆腔放疗和“顺铂+依托泊苷”EP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肝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并总结该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肝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再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诊治经验加以总结。结果 肝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病理诊断,MRI对该病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应用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结论 肝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术前诊断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再结合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对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56岁,病程5.8个月;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其次为肛门肿物突出。94.7%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0cm范围内;肿瘤最大径(3.3±2.1)cm;其中54.5%可活动;有19.1%的肿瘤表面光滑;6.6%的肿瘤质地软;14.0%同期发现转移,肝转移最常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次;的病例出现误诊,超过者被误诊为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以Miles术为主,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其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结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男,60岁,因排便困难伴鲜血便入院,肠镜示距肛门约30 cm处见一息肉样肿物阻塞管腔。术前内镜下病理活检报告:坏死、出血、脓性渗出及少许黏液,见少量异形细胞,考虑恶性肿瘤。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切除肿物为息肉样突起,体积3.5 cm×2.5 cm×2 cm。镜下肿瘤大部分位于黏膜层,向下浸润至黏膜下层,肿瘤表面坏死。肿瘤细胞呈多种形态,为短梭形,卵圆形及多角形,胞浆偏少嗜酸性。细胞核大畸形,核分裂像多见;脉管及神经未见肿瘤侵及,两切端未见瘤,系膜淋巴结15枚,均未见瘤侵及。免疫组化结果:Vim(+),S-100(+),Melan A(+),CD117(+),CK(-),HMB45(-),CD34(血管+),Ki-67(40%+)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未行放化疗及生物治疗,术后11个月死亡。结论:结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病死率高、预后极差,结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极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及局部复发、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7例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其中31例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16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1%(5/31)和68.8%(11/16)。χ^2检验显示,手术方式与局部复发相关(P=0.001)。47例患者5年生存率18.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单发(P=0.0458)和肿瘤侵犯深度(P=0.0053)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侵犯深度(P=0.010)是影响预后最主要因素。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影响预后最主要的因素是肿瘤侵犯深度,腹会阴联合根治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误诊的原因 ,探讨避免误诊的办法 .方法对 15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免疫组化观察 .结果临床误诊率为 86 7% (13/15).其中误诊为良性病变占 66 7% (10/15),误诊为痔或痔伴有肛周脓肿 7例、息肉 2例及慢性炎症 1例; 3例误诊为肛管直肠癌 .延误诊治时间 3个月至 1年 .活检病理误诊率为 53 3% (8/15),其中误诊为低分化腺癌 6例 ,平滑肌肉瘤、类癌各 1例 . 5例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全部误诊 .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误诊率高 ,病理活检难以准确分型 .临床和病理医生应密切配合 ,作直肠指诊 ,及时活检;对病理标本多作切片 ,仔细寻找黑色素颗粒并对可疑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有助明确诊断 .  相似文献   

17.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 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平均 8( 2~ 12 )个月 ,首诊确诊 4例 ,误诊 6例。手术 9例 ,8例肿瘤直径 >3cm。其中 8例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1例以直肠息肉、肛乳头肥大行局部切除 ,1例放弃手术仅行化疗 ,3月后死于肝、肺腹股沟等广泛转移。术后 8例行化疗 ,2例辅助放疗 ,化放疗联合应用 1例。术后 2年内死亡 5例 ,余 4例存活 ,存活最长者已超过 6年。 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 ,早期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是最优选择。长期生存有赖于早期治疗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根治性外科手术在治疗该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自1965年至199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9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女19例,男10例,平均年龄50岁。29例患者中,接受了根治性手术(Miles手术)23例。术后复发17例,复发率为74%(17/23),主要复发部位为远处转移。以性别,癌灶体积,色素产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为变量分析与预后的关系,仅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的关系非常密切(P<005)。其余6例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全组病例术后总5年生存率为29%。根治性手术病例术后5年生存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7%和28%。未切除的6例全部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结论肛管恶性直肠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即使施行根治性外科手术治疗预后亦不佳。术中见到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9.
阴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对4例阴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行阴茎部分切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4例均行化疗,其中2例化疗联合生物学治疗.结论 阴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确诊依靠病理,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行化疗联合生物学治疗可提高生存期,但因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女性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例女性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 4例患者均为尿道外口肿物就诊。2例因术前诊断不清,仅作局部切除,其中 1 例术后 16 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仍在随访中;另2例行全尿道切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及永久性膀胱造瘘。结论 女性尿道原发性黑色素瘤恶性度高,临床易误诊,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病理学探查,及时规范手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