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吸栓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1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资料,其中60例先吸栓再导管溶栓治疗(吸栓后溶栓组),61例直接行导管溶栓治疗(单纯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单纯溶栓组比较,吸栓后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6.2 d vs. 10.5 d,P0.05),尿激酶平均用量明显减少(170万U vs. 290万U,P0.05);吸栓后溶栓组与单纯溶栓组术后1周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45.9%与91.67%、88.52%,术后2周分别为83.33%、62.3%与96.72%,91.81%,吸栓后溶栓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溶栓组(均P0.05),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膝下15 cm处健患肢周径差降低程度、静脉通畅率、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率以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导管溶栓相比较,吸栓后溶栓能明显缩短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提高治愈率,但中长期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支架植入术后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髂静脉重度狭窄伴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42例髂静脉重度狭窄伴急性DVT行支架植入术联合CDT治疗,对其中22例(观察组)于植入支架后行CDT治疗,20例(对照组)于CDT治疗后植入支架。对比2组尿激酶用量、导管溶栓时间、静脉系统评分、患肢消肿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尿激酶用量和导管溶栓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组静脉系统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但组间术前及术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患肢(大腿及小腿)消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例(观察组、对照组各2例)导管留置部位轻微出血,未见肺栓塞、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1例出现左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增加利伐沙班剂量至15 mg/d抗凝后复查深静脉超声显示静脉血流通畅;随访6个月时2组髂静脉支架通畅率均为100%。结论支架植入术后CDT治疗髂静脉重度狭窄伴急性DVT安全有效,且相比先溶栓后植入支架可缩短溶栓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结合髂静脉支架对Co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Cockett综合征伴DV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CDT联合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CDT治疗,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血管损伤程度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18,P=0.604)。所有患者随访36~40个月,无支架断裂、移位、塌陷、解体或穿破血管现象。观察组再阻塞率低于对照组(11.1%vs. 37.8%,P0.05)、一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88.9%vs. 62.2%,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Villalta评分、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再阻塞患者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高于无再阻塞患者(P0.05),对照组再阻塞与无再阻塞患者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DVT近期疗效与单独的CDT相似,但远期疗效优于单独的CDT。CD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后发生再阻塞,可能与支架植入刺激炎症因子释放和导致血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8F Zelante和6F Solent血栓去除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管外科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1例急性或亚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2例, 年龄(60.5±14.4)岁。根据血栓去除导管不同, 分为Zelante组和Solent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溶栓时间、支架植入率、血栓清除率、通畅率、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51例DVT患者中, Zelante组15例, Solent组36例。Zelante组术中吸栓时间[(322.7±78.1)s 比(416.4±61.5)s, t=4.577, P=0.001]和溶栓时间[(46.3±28.8)h 比(96.1±39.5)h, t=2.796, P=0.010]少于Solent组, 但总体血栓清除效果优于Solent组(χ2=7.913, P=0.01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支架植入率、单次住院滤器回收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12.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清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科采用Angiojet机械吸栓,辅助尿激酶溶栓(PCDT)及选择性导管吸栓,并一期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DVT伴IVCS 18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植入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术后取出。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彩超或下肢静脉CT复查深静脉及支架血流通畅情况。结果深静脉血栓中央型7例,混合型11例;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平均(105.32±25.46)分钟;血栓抽吸时间108~480秒,平均(301.24±56.52)秒。血栓清除率Ⅲ级14例,Ⅱ级4例。1例滤器捕获血栓,无症状性肺栓塞、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平均随访(5.56±2.78)个月,2例Ⅱ级清栓患者术后1个月内股静脉不完全栓塞(1例抗凝好转,另1例复发血栓再次手术),1例肿瘤患者半年后髂静脉支架闭塞,余15例下肢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Angiojet清栓同期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治疗方法高效、安全,对于血栓负荷大、管壁残留血栓明显的患者建议辅助导管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1年间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50例,预防组给予基本预防措施、机械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对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导管溶栓、药物抗凝治疗。结果:手术结束后预防组患者发生DVT者8例发生率为16%,对照组发生DVT26例占52.0%,34例患者经彩超或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小腿静脉血栓(周围型)12例,下肢髂股静脉血栓(中央型)10例,混合型血栓12例,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DVT患者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手术取栓10例,有效9例,有效率90.0%。导管内溶栓者12例,有效11例,有效率91.7%。单纯药物抗凝治疗者12例有效9例,有效率75.0%。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和药物抗凝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手术后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对于已经形成的深静脉血栓,手术取栓及导管溶栓都可取的较好的疗效,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联合方法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DVT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48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DVT病人相关资料,研究人员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行改良取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本对照组22例,行CD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栓Ⅱ~Ⅲ级清除率(96.15%)明显大于对照组血栓Ⅱ~Ⅲ级清除率(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411,P<0.05);术后1周,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2.31%)明显大于对照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89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明显小于对照组(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8,P<0.05)。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取栓术、髂股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方法治疗DVT伴Cockett综合征,术后患者的血栓清除率更高,临床疗效更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联合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溶栓治疗)和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患肢肿胀值、凝血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大腿、小腿肿胀值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患侧大腿、小腿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Ⅱ、FⅤ、FⅧ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FⅡ、FⅤ、F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与对照组患者的8.89%(4/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联合经腘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下肢DVT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行导管溶栓术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双侧肢体周径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同对照组82.93%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双侧肢体周径差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同对照组19.51%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瘀斑、上消化道出血于停药后消失,肺动脉栓塞经抗凝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除,两组均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在下肢DVT治疗中,应用导管溶栓术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取得确切疗效,能显著改善或消除症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22例接受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验组),28例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观察门静脉再通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个月和6.0个月;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再通、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手足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肝脏肿瘤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往往不足,在行肝切除后可易致并发症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因此术前精准评估患者病情以及术中精确切除范围,对行肝切除术的肝肿瘤合并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联合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在肝肿瘤合并肝硬化患者手术中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60例嵌顿疝患者资料,其中32例行补片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28例行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3.6 min vs.51.8 min)、术中出血量(10.3 m L vs.11.1 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9例(28.1%)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5例(17.9%),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无补片感染;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5.3 d vs.6.3 d,P0.05)。两组术后随访24~36个月,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5例(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手术(NOSES)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接受NOSES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49例采用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手术前后应激因子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2.62 d vs. 3.31 d,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E-选择素、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E-选择素、ET、sVCAM-1、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16%vs. 18.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SES直肠癌根治术可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肿瘤学根治目的,且可减少应激因子的表达,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Acostream和Angiojet两种机械血栓清除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但两者用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治疗的报道不多,且未见两者治疗ASMAE的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对笔者单位采用Acostream或Angiojet治疗的ASMAE病例进行总结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使用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23例A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采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Acostream组),13例使用Angiojet机械碎栓治疗(Angiojet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腹膜炎体征、栓塞部位、合并其他部位栓塞情况、既往患病情况)、术中观察指标(术中出血量、球囊和支架使用情况)、并发症(靶血管夹层发生率、远端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肠坏死和围手术期死亡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NRS疼痛评分、白细胞(WBC)、D-二聚体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腹痛缓解率、血栓再发率、管腔再狭窄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ostream组术中靶血管夹层发生率低于Angiojet组(10.0% vs. 53.8%,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远端动脉栓塞、支架和球囊使用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例合并腹膜炎体征的患者中2例(两组各1例)在腔内手术后腹痛仍不缓解,腹腔镜探查明确肠坏死后行肠切除术。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NRS疼痛评分、WBC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下降(部分P<0.05),且两组间变化趋势相似。术后随访,所有患者腹痛症状完全缓解。Acostream组1例患者因急性脑梗死再次入院。复查腹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或全腹部增强CT,所有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无再发血栓及重度狭窄,无死亡患者。结论 Acostream和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SMAE均安全、有效,Angiojet机械碎栓需注意靶血管夹层的形成,临床中需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实质优先离断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所完成的20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手术患者资料,其中10例行肝实质优先离断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观察组),即优先进行肝实质离断,而不是先行第一肝门解剖;另外10例行常规步骤先行第一肝门解剖,再进行肝实质离断(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73.0±70.4)min vs.(203.0±61.3)min,P0.05],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470.0±427.0)mL vs.(270.0±149.4)mL,P0.05],但术中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肝实质优先离断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96例因肝血管瘤接受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ERAS理念行围手术期管理(ERAS组),56例按照传统方式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指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恢复情况、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各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均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ERAS组术后7 d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开展ERAS是安全及可行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OP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共8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OPD,39例行LPD,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输血例数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LPD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OPD组(P0.05)。LPD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OPD组(P0.05),但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术后30 d死亡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R_0切除率及其他术后病理结果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1、3年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与OPD比较,LP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具有相同的肿瘤根治性,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两者远期疗效也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与传统右半肝切除术治疗右叶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30例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右叶大肝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30例行传统右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右叶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肿瘤平均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肿瘤破裂例数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平均出血量、术中大出血者例数和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术后1,3年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可作为治疗右叶大肝癌的首选术式,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捆绑式反穿刺法食管空肠吻合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92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术中采用捆绑式反穿刺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观察组),46例采用荷包钳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229.2 min vs. 196.2 min)、术中出血量减少(83.26 mL vs. 56.18 mL)、切口长度缩短(9.08 cm vs. 3.89 cm)、食管近切缘长度增长(2.42 cm vs. 3.78 cm)、自抵钉座置入至食管空肠吻合完成时间缩短(32.1 min vs. 19.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6.52%,P<0.05)。两组术后随访6~30个月,对照组复发2例,观察组未发现复发病例。 结论:捆绑式反穿刺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以及可减小腹壁辅助切口、获得更大的切缘、降低吻合口瘘及复发风险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环周清扫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一区169例行腹腔镜下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资料,其中92例仅清扫脾门前方淋巴结(对照组),另77例行脾门环周清扫,即在常规清扫脾门前方淋巴结的同时加做脾门后方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具可比性。两组在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阳性淋巴结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时间显明显延长,但淋巴结清扫总数、收获脾门淋巴结阳性患者例数、脾门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增加(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环周清扫术安全可行,同时能够避免脾门阳性淋巴结的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