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肿瘤血管生成是所有实体肿瘤的共同特征,是实体肿瘤生长和转移必须依赖的病理学基础,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关系极为密切。现已证实,不同实体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所表达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均有共性,因此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目前,已有数  相似文献   

2.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20%~64%的pNENs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而功能性肿瘤在pNENs中相对多见。因此,药物治疗在pNENs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长抑素类似物(SSAs)是pNENs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新一代的SSAs尚不足以取代兰瑞肽水凝胶或长效奥曲肽用于治疗增殖指数较低且生长抑素受体表达阳性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依维莫司和舒尼替尼是目前被推荐用于pNET的两种靶向药物,其他靶向药物在pNET中也已逐渐开展临床试验,部分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化疗主要用于生长速度较快的pNET及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C),新方案临床试验多针对NEC;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在生长抑素受体表达阳性的pNET中可能具有重要治疗价值;pNENs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并未显示出非常好的疗效;联合不同药物或方案治疗pNENs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总之,pNENs药物治疗虽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很多治疗药物尚处于试验阶段,距离临床应用尚远。  相似文献   

3.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是一类少见的胰腺原发性肿瘤,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2%~([1-2])。随着高分辨率影像技术的应用普及,PNET的检出率逐年升高。PNET可分为功能性及无功能性,功能性PNET(如胰岛素瘤、胃泌素瘤等)主要表现为激素过度分泌所致症状,而无功能性PNET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  相似文献   

4.
20% ~ 30%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在初诊时可切除,70% ~ 80%的pNENs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肿瘤.对手术可切除的pNENs,建议积极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对功能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pNENs,积极的减瘤术有助于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无功能性肿瘤不推荐减瘤术,除非发生出血、梗阻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对Ⅰ型肝转移,应积极联合原发肿瘤切除;Ⅱ型肝转移,可探索全身综合治疗联合肝脏的局部治疗,如RFA、动脉栓塞和栓塞化疗;Ⅲ型肝转移可给予舒尼替尼、依维莫斯联合长效生长抑素的治疗.pNENs获得根治性切除后无需辅助治疗,但若是转移性病灶获得根治性切除,建议给予后续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6.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分为功能性与无功能性两大类,常见类型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等,根治性手术切除是pNENs患者治愈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基本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和规则切除两类,前者为肿瘤局部切除(剜除)术,后者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准或保留幽门)、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脾脏切除或保留脾脏)及中段胰腺切除术等.肝脏是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首选治疗方法,RFA、TACE以及肝移植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少见的肿瘤,除胰岛素瘤外,大部分在诊断时就合并远处转移。对无手术禁忌证的病人,建议手术同时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对不适合手术的病人,可选择介入栓塞/化疗、射频消融,配合化疗和生长抑素类药物的治疗。综合治疗可使转移病人的5年存活率达到60%~80%,2年症状控制率达到90%。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行肝移植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是一种少见疾病,根据是否伴随相应的内分泌症状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手术是pNET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对pNET发病机制的了解,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出现,以及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的应用,pNET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pNET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楼文晖  吴文铭 《消化外科》2014,(12):919-922
1 前言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原称为胰岛细胞瘤,约占原发性胰腺肿瘤的3%。依据激素的分泌状态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pNENs。无功能性pNENs占75%~85%。功能性pNENs约占pNENs的20%。常见的功能性pNENs有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胰岛素瘤一般位于胰腺,而胃泌素瘤多见于十二指肠或胰腺;其余的功能性pNENs均少见,统称为罕见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rare function-al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RFrs),包括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激素瘤等。  相似文献   

10.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是相对罕见的胰岛细胞起源的肿瘤,在组织病理学、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等方面异质性显著.近年来,研究的推广和认识的加深推动着国内外专家共识、临床指南的快速更新.然而,pNEN发病率低、异质性高的特点使其临床前研究工作在肿瘤学领域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多中心、跨区域乃至国际化合作既是保证研究罕见病样...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种罕见的高异质性肿瘤,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发生在支气管、肺部和胃肠、胰腺等多种部位,我国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最为多见,近几十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笔者主要从pNEN的分级标准、诊断、治疗等方面对该疾病的最新诊疗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极差,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胰腺癌常规治疗的效果非常有限,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分子靶向药物在胰腺癌的治疗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笔者就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较低,无特异性症状,且对其研究和认识尚不足,导致该类疾病患者的生存期近30年来无明显改善。笔者结合美国国立癌症网络(NCCN)指南,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ENETS)共识及北美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NANETS)共识就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疾病特点及诊断治疗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认识提供帮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例PNE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9例患者中,男3例,女6例;9例均行B超及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影像学提示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颈体部1例,胰尾部1例,体尾部3例,体尾部及肝脏膈面发现结节1例。9例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胰岛细胞瘤1例,可见明显的低血糖症状,具体表现为头晕、乏力,并伴随有嗜睡、饥饿感、神志不清,其余患者无典型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均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 结论:PNEN发病率低,起病隐匿,常无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目前手术治疗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群体研究证据所提供的治疗方案对改善胰腺癌的预后效果有限。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胰腺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以及个体间的异质性造成了其治疗效果的差异。精准治疗模式在癌症领域的蓬勃发展也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胰腺癌在靶向治疗、分子分型、个体化肿瘤模型等方面都有了一些进展,为精准治疗模式在胰腺癌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胰腺癌的四大驱动突变(KRAS、TP53、CDKN2A、SMAD4)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还缺乏相对应的靶向药物。II期临床试验证实AMG510对有KRAS G12C突变的实体瘤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但KRAS G12C突变在胰腺癌患者中占比较低。POLO试验结果提示奥拉帕利可以提高BRCA基因胚系突变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基于此结果,NCCN指南已推荐奥拉帕利用于BRCA1/2基因胚系突变晚期胰腺癌的维持治疗。此外,KEYNOTE-158 II期临床试验提示存在错配修复缺陷相关基因(MLH1、MSH2等)突变以及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胰腺癌患者可能从PD-1抑制剂的治疗中获益。总体上看,目前胰腺癌可干预靶点较少,针对四大高频突变及其相关通路靶向药物的研发是胰腺癌精准治疗的重要方向。相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分型,转录组学分型从胰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差异对患者进行分型,为精准治疗的实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2011年首个胰腺癌转录组学分型被提出后,已有多个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转录组学分型标准。综合来看,根据转录组学特征可以将胰腺癌大致分为两型:经典型和基底样型。相对于经典型胰腺癌,基底样型胰腺癌对化疗的反应不佳,预后也更差。未来的研究中,表观遗传学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可能会为胰腺癌的分子分型和临床转化提供新的路径。个体化肿瘤模型可以为癌症患者筛选潜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胰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又一重要途径。相对于传统的肿瘤细胞系,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X)和类器官更好地保留了肿瘤的分子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特征。我中心的研究实践证实了胰腺癌PDX和类器官有相对较高的建模成功率,其中类器官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是PDX和类器官在肿瘤微环境上与人体有较大差别,同时建模方法和药敏检测也缺乏统一标准,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总体上看,胰腺癌的精准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胰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应侧重于借助多组学探索胰腺癌治疗的新靶点、建立生物样本库加速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开展前瞻性临床试验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随着基础医学的进步以及精准医疗实践的深入,精准医疗模式一定能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内分泌肿瘤,占胰腺恶性肿瘤的约9.9%。然而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临床就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尤为重要。目前,手术切除依然是治愈pNET的唯一方式,传统治疗方式如放、化疗虽然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生存期,但是其治疗效果始终不如人意。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治疗方式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表观遗传药物治疗等手段的出现,让许多无法手术且对传统治疗方法不敏感的患者从中获益。笔者围绕pNET近年诊断、非手术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肿瘤,具有多种恶性潜能。随着横断面成像的广泛应用,无症状的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N)被诊断的频率逐年升高,但仍存在临床确诊难度大,手术治疗不及时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加深对NF-pNEN的认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进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笔者就NF-pNEN在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是一种具有恶变潜能的起源于胰岛内分泌细胞的上皮源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部分肿瘤分泌过量激素,从而引起特定的内分泌综合征。本研究旨在分析pNETs的临床特征、CT及超声内镜(EUS)基本特征,以及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16年1月1日─2023年5月1日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11例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或活检病理确诊。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分析pNETs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确诊的111例pNETs患者中,男性53例(47.7%),女性58例(52.3%);平均年龄为(50.54±13.38)岁,其中非功能性pNETs(NF-pNETs)61例(55.0%),功能性pNETs(F-pNETs)50例(45.0%)。临床特征分析显示,中晚期组(Ⅲ/Ⅳ期)患者病理分级更高、肿瘤多无功能以压迫或转移等症状为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更高,治疗方式因出现转移则以化疗、生物制剂治疗等非手术治疗为主。根据病理分级,CT特征分析显示,与低级别组(G1/G2)比较,高级别组(G3/NEC)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欠清以及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P<0.05);EUS特征分析显示,高级别组期患者肿瘤长径大于低级别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回访率为78.37%,共纳入87例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手术vs.非手术:HR=0.232,95% CI=0.056~0.969,P=0.045)、病灶形态(不规则vs.规则:HR=7.038,95% CI=2.028~24.427,P=0.002)、NSE(阳性vs.阴性:HR=3.584,95% CI=1.029~12.481,P=0.045)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是pNETs的首选治疗方式,F-pNETs手术率高于NF-pNETs。CT及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EUS-FNA)为诊断pNETs较为敏感和准确的方法。病灶的形态、治疗方式、NSE有预测患者临床预后的潜能。因此,分析pNETs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有助于综合评估病情,监测疾病进展情况,制定相应诊疗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脾脏保留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7月行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PNEN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联合脾脏切除21例,脾脏保留1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并对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3~62个月,平均(41.86±5.14)个月,脾脏保留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0.91%、81.82%,而脾脏切除组患者分别为90.48%、80.95%、76.19%,脾脏保留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脾脏切除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或血管浸润、脾脏切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TNM分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胰体尾切除术中予保留脾脏治疗对PNEN患者术后生存有益,但并不是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伊马替尼治疗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接受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高危GIST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9例无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经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6~8个月后,无完全缓解(CR)者,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1例;7例(36.8%)PR患者获得手术切除机会。35例行手术切除后服用伊马替尼(400 mg/d)1年,随访3例复发,1年复发率8.6%;2例终断服药,无法评估疗效。结论: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对于高危GIST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能让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获得手术机会,术后辅助化疗可能提高无瘤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