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老年衰弱的发病率较高,欧洲优势联合行动成员国人口水平衰弱患病率的系统综述(62篇论文,68个独立数据)显示总体衰弱患病率估计为18%~[1]; Collard RM等~[2]发表的一篇系统综述,纳入了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中国等21个原始研究,结果显示衰弱在全球社区老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0. 7%,衰弱前期患病率41. 6%;我国研究者对中国社  相似文献   

2.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便秘患病率明显增高,老年人便秘患病率约为15%~30%[1],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患病率可高达80%[2],并且便秘常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致死因素,是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院对住院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衰弱综合征是体现老年人生理储备及病理状态的一系列症候群,目前其相关研究刚刚起步,中医缺乏与其相对应的辨证论治体系,因此,基于整体论治,从先天及后的角度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以期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鲍晓敏  史晓  沈雁 《陕西中医》2019,(8):1098-1100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老年衰弱在国际老年医学领域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老年衰弱综合征的诊治日益受到全世界关注。老年衰弱综合征是由于年龄增大而造成的各种慢性病发生以及机体退行性改变,容易造成包括跌倒、认知障碍、疼痛、失能等的不良预后。目前国内外已展开多学科干预措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运动、营养等,以期延缓病情。老年衰弱的研究我国正在起步中。中医对于衰弱的认识以"肾虚致衰"为最,本文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阐述了以肾为本,采用补肾填精益髓之法在治疗老年性疾病、延缓衰老、改善衰弱状态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期望能够由此发挥传统中医药的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健康老龄化的有效中医药干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的年龄超过60岁,即步入老年期[1].贫血是老年人群患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老年人贫血的诊断标准应比中青年相应降低,当血红蛋白<110g/L时可诊断为贫血[2].国外有研究报道:贫血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男性略高于女性,黑人比白人更明显[3].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率分别为男性11.0%、女性10.2%[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衰弱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Tilburg衰弱量表、人口学信息调查表,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随机选取6个社区、10个自然村对1 091名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老年人中,平和质占41.1%(448/1 091),偏颇体质占58.9%(643/1 091)。偏颇体质中,占比前3的依次为气虚质(19.3%,211/1 091)、阳虚质(16.4%,179/1 091)和气郁质(6.7%,73/1 091)。衰弱综合征373人(34.2%,373/1 091),非衰弱综合征718人(65.8%,718/1 091)。高龄、患有慢性病者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低龄、无慢性病者(P<0.05);与平和质相比,偏颇体质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除湿热质以外的7种偏颇体质是老年人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衰弱综合征存在关联性,通过体质辨识与调摄有助于减轻老年人的衰弱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性痴呆指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严重认知障碍综合征,痴呆患者中的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Alzheimer)病,占所有痴呆的10%~20%[1]。国内有关报道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及脑卒中的高发率,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3]。胡国恒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  相似文献   

8.
杨丰贤 《光明中医》2009,24(5):965-966
老年高血压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约30%~35%,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1].  相似文献   

9.
孟一  李金辉  李方玲 《河北中医》2020,42(4):533-537
目的研究老年衰弱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甲状腺功能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110例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其中合并脑梗死51例为研究组,未合并脑梗死5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结果研究组T_3、FT_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TSH、T_4、FT_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各中医证型T_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风痰瘀阻型FT_3水平低于对照组、阴虚风动型(P 0. 05)。研究组各中医证型TSH、T_4、FT_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_3降低是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FT_3水平可为老年衰弱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慧  沈雁  史晓  施丹  鲍晓敏  周玲 《新中医》2021,53(3):195-198
老年衰弱综合征是一组由机体退行性改变、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机体易损性增加及抗应激能力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虚损类疾病.基于历代中医文献研究,老年衰弱的病机特点为五脏俱虚,脾肾尤甚;气液亏损,阴阳失衡;虚实夹杂,动态变化.病理变化特点为虚实夹杂、动态变化.治疗时需遵循扶正补虚,兼以祛邪;合理辨治,全面管理的治则,贯以治...  相似文献   

11.
绞股蓝防治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华炳  贺琴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115-1116
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的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急剧上升.2002年,我国18岁以上的人群MS的患病率为6.6%,其中男性为6.8%,女性为6.4%.城市的患病率高于农村.超重和肥胖是MS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MS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严重的疾病综合症群.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2.
白芍总苷联合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浩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30-31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侵犯涎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表现为口干、猖獗性龋齿、腮腺肿痛、进食固体食物困难、眼干涩或有异物感、少泪甚至无泪.约有2/3患者出现外分泌腺体外的系统损害,包括皮肤、肌肉、关节、泌尿、呼吸、神经系统等.SS患者90%以上为女性,发病年龄大多为40-60岁.根据对国内万余人群的临床调查,本病的患病率为0.29%-0.77%[1],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  相似文献   

13.
<正>老年性便秘多为慢性便秘,长期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虽然我国尚无关于老年性便秘发病率的具体统计数据,但对全国6个城市的老年人群调查后发现,老年性便秘的平均患病率为10.9%[1],而社区老人便秘患病率近70%[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病率增加[2]。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衰弱是重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其特点是老年人生理储备及应激适应能力下降,导致跌倒、住院、失能和死亡等不良结局风险高,对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费用增加及生活质量下降。目前老年衰弱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已有研究发现营养和运动干预可能是有效的,但其药物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之中。本研究就衰弱的药物治疗研究进行分析,探究改善老年衰弱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由各类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诱发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认知损害综合征。随着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的逐年上升,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随之上升,占所有痴呆类型的10%~50%[1];研究显示我国VD的患病率55~64岁年龄组为0.4%,65~74岁年龄组为0.8%,75~84岁年龄组为1.8%[2]。VD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痴呆类型里在早期唯一可逆的疾病[3]。  相似文献   

16.
郑升鹏 《新中医》2014,46(9):185-187
<正>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以结肠传输延缓为特点,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1]。STC是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占FC总发病率的45.5%[2]。有流行病学报告指出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老人便秘总患病率为11.5%[3],而杭州市城区老年慢性便秘可高达22%[4],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升高[3~4]。STC作为老年人群中常见便秘类型的一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近十年针对STC用  相似文献   

17.
衰弱是老年人失能的前兆,患病率高,危害较大,与老年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目前对于衰弱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和成熟的干预模式。我们从社区实际出发,借鉴多学科干预模式,运用“中医全科-专科联合门诊”模式,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衰弱患者进行干预。该模式在提高诊疗效率、提升慢病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提高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水平等方面体现出初步的作用,为社区医疗机构多学科干预模式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老年衰弱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之后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自拟加味生脉饮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长春市中医院老年病门诊及疗区诊断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自拟加味生脉饮治疗。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加味生脉饮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对增强临床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还精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肾气虚证、肾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衰弱综合征肾气虚证、肾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最终完成47例,对照组最终完成48例。治疗组予补肾还精方颗粒剂口服,对照组予含5%补肾还精方成分的安慰剂颗粒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ried衰弱表型(FP)量表评分、衰弱分期、肌肉功能(步行速度、握力)、中医证候积分等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P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根据衰弱分期,治疗后治疗组出现衰弱(包括衰弱前期、衰弱期)的例数占比为48.94%,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100%和对照组治疗后的93.75%(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步行速度、握力等肌肉功能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8%(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明显的不良事件,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出现异常。结论:补肾还精方能显著改善肾气虚证、肾精亏虚证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的衰弱症状,改善肌肉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障碍疾病,全人群患病率约为0.3%, 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 %~2%[1-2];国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3]。PD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