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细胞受体( T cell receptors, TCR)基因重排检测对T细胞性淋巴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T细胞性淋巴瘤30例和淋巴反应性增生组织30例,提取DNA,应用BIOMED-2引物系统中的56条引物进行PCR扩增,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结果30例T细胞性淋巴瘤标本中TCRβ、TCRγ、TCRδ的检出率分别为83.3%(25/30)、93.3%(28/30)、13.3%(4/30),三者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96.7%(29/30),30例淋巴反应性增生组织中均未检测出TCR基因重排。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CR 基因重排可作为T细胞性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g/TCR基因重排分析联合EBER原位杂交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G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常规石蜡包埋的GIL病理标本35例(包括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29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10例,提取DNA,应用BIOMED-2引物系统进行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结果 35例GIL中,共检测出34例克隆性重排.其中29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均扩增出Ig克隆性重排,敏感性为100%,且联合应用IgH与IgK引物Ig单克隆性重排的检出率最高;6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中5例扩增出TCR克隆性重排,敏感性为83.3%;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均未检测到Ig及TCR克隆性重排条带,其检测特异性为100%.29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经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6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中2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且均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 BIOMED-2标准化的基因重排分析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Ig基因和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对GI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EBER原位杂交检测对基因克隆性重排阴性的淋巴瘤也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OMED-2标准化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系统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检出率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IOMED-2系统引物对29例PCNSL、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进行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 29例PCNSL中,BIOMED-2系统引物组合检测出27例克隆性重排,其中Ig克隆性重排26例(B细胞性淋巴瘤),另1例检测出TCR克隆性重排(T细胞性淋巴瘤),检出率为93.1%,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均未见克隆性重排,其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 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利用BIOMED-2系统的Ig/TCR基因重排分析系统可对PCNSL的定性及分类提供客观性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评价BIOMED-2引物在辅助诊断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3例眼附属器淋巴瘤,均为甲醛固定的石蜡包埋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扩增管家基因β-actin检测其质量,应用BIOMED-2标准化基因重排检测系统中IgH_B和IgK_B两套多重PCR引物进行Ig基因的PCR扩增,并利用基因扫描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性分析.结果 76.2%(48/63)淋巴瘤石蜡包埋标本的DNA可扩增出300 bp大小的β-actin,适于基因重排检测.IgH_B和IgK_B多重PCR引物的淋巴瘤检出率分别为79.2%(38/48)和68.8%(33/48),二者联合的检出率为91.7%(44/48).结论 应用较少的BIOMED-2引物结合基因扫描技术能检测出大多数眼附属器淋巴瘤,对临床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5.
石蜡淋巴瘤组织中IgH FR3区基因重排引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免疫球蛋白重链(IgH)框架区(FR3)基因重排引物并探讨其在石蜡包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Chustal W 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I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IgH FR3区3对(P1,P2,P3)基因重排引物,其中,P2为改进的引物.另选一对TCRγ脚引物作为T细胞淋巴瘤重排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144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113例B细胞淋巴瘤、24例T细胞淋巴瘤和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以DG75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对照组.结果 引物对P1、P2、P3在B细胞淋巴瘤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1.7%(81/113),82.3%(93/113)和76.1%(86/113),三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细胞淋巴瘤检出率分别12.5%(3/24)、12.5%(3/24)、16.7%(4/24).将P1和P2引物组合分析,B细胞淋巴瘤阳性检出率可以达到92.3%.以上重排引物在7例反应性淋巴结中均未检出.结论 3对IgH FR3区中,新改进的P2引物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检出率最高(82.3%).2对IgH FR3区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应用T细胞受体家族特异性引物的PCR方法对T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ore.  J 李甘地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4):211-214,T041
应用PCR方法对1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AILD-TCL)进行T细胞受体γ链(TCRγ)基因重排分析,结果显示:12例均有单克隆型的TCRγ基因重排;而正常人周围血淋巴细胞及非典型性淋巴增生性病变则为多克隆型重排。实验证实AILD-TCL为来自T细胞的单克隆性肿瘤性疾病。用家族特异性TCRγ引物对石蜡包埋组织行DNA扩增是检测T细胞性的克隆性增生的敏感,方便,快速的方法,优于传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方法对1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T细胞性淋巴瘤(AILD一TCL)进行T细胞受体γ链(TCR_γ)基因重排分析,结果显示:12例均有单克隆型的TCRγ基因重排;而正常人周围血淋巴细胞及非典型性淋巴增生性病变则为多克隆型重排。实验证实AILD一TCL为来自T细胞的单克隆性肿瘤性疾病。用家族特异性TCRγ引物对石蜡包埋组织行DNA扩增是检测T细胞性的克隆性增生的敏感、方便、快速的方法,优于传统的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检测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参照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WHO-EORTC)皮肤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20例SPTL.采用10种抗原标记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运用PCR技术检测TCRγ、IgH基因重排,并用EB病毒编码的小RNA1/2(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结果 (1)本组病例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9.5岁;(2)所有病例的瘤细胞均表达1个或多个T细胞分化抗原(CD2、CD3或CD45RO),18/19病例表达BF1,18/20病例表达CD8,20/20、16/20病例分别表达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颗粒酶B,瘤细胞不表达CD4、CD20和CD56;(3)16/20病例检出TcRγ基因重排,未检出IgH基因重排;(4)5/20病例EBERl/2原位杂交阳性.结论 SPTL的瘤细胞具有克隆性TCR基因重排,综合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本病确诊.  相似文献   

9.
鼻NK/T细胞淋巴瘤--15年研究报道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 (原诊断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病变性质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过去 15年中对近 2 0 0例“中线恶网”病例做了一系列研究 ,包括临床病理分析、LSAB法免疫组化染色作免疫表型分析、用PCR技术作T细胞受体β和γ链基因重排及EBV DNA检测、EBER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标记DNA片段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鼻NK/T细胞淋巴瘤有特征性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表现 ;②瘤细胞表达CD3ε:89 8% ;CD45RO :81 2 % ;CD5 6 :81 2 % ;TIA 1:10 0 %。不表达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 ;③TCR β链基因重排检出率为85 7% ,TCR γ链基因重排检出率为 94 45 % ;④EBV DNA检出率为 6 7 86 % ;EBER原位杂交阳性率为 90 6 3% ;⑤肿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与Ki 6 7 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0 6 3) ,Ki 6 7 细胞数量变化与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有明显关系 (P <0 0 2 )。结论 :“中线恶网”实为EB病毒相关、细胞毒性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0.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巴瘤的病理分析及基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巴瘤(SPTCL)的基因诊断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在组织学诊断的基础上,辅以免疫组织化学,并利用PCR技术检测石蜡切片标本IgH及TCRβ基因重排。结果:将3例原考虑为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的病例确诊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巴瘤。患者均为青壮年,起病较急,表现为皮下结节伴红斑,镜下见异型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间质,呈脂膜炎样改变,可见核碎裂、局灶性坏死及泡沫状组织细胞,免疫表型:LCA+,UCHL-1+,Mac387-,TCR-β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结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具有较特殊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基因诊断等新技术手段是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Sun J  Lu ZH  Luo YF  Ling Q  Chen 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2):804-809
目的 探讨胃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7例胃T细胞淋巴瘤病例标本,对其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BER原位杂交检测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7例病例中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6例可获得资料的病例中,1例有长期腹泻史,5例有低蛋白血症.组织学上,7例标本中,有5例表现为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而不一致,2例表现为大小一致的中等细胞.1例病例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腺上皮.所有病例的肿瘤组织均不表达CD20及CD79a.7例病例中,各有6例表达CD3及T细胞胞质内抗原,各有4例表达CD5、βF-1及CD30,有3例表达CDM,各有1例病例表达CD8、CD56、问变性淋巴瘤激酶及粒酶B.7例病例肿瘤细胞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且都存在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 胃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特征、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进行研究。方法: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病理检查研究SPT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通过LCA、CD3、UCIL、L26单抗进行石蜡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用αβTCR、γδTCR抗体进行冷冻切片免疫过氧化物酶的染色,用识别Vδ^1、Vδ^2的抗体进行γδTCR亚型分析,PCR检测SPTCL患者TCR基因重排。结果:7例SPTCL患者均有皮下结节、高热、体重下降,5例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7例SPTCL患者均有电介质、酸碱平衡失调及酶学检查的异常。7例SPTCL患者的病理均在脂肪组织内见大量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均表达LCA、CD3、UCHL,不表达L26。4例SPTCL患者中有3例表达γTCR,1例表达αβTCR,3例γδTCR患者均表达Vδ^2 ,4例有3例出现TCRγ基因重排。结论:SPTCL大多病情严重,肿瘤细胞来源于T细胞系的皮肤淋巴细胞组织相关的Vδ^2 细胞,可以出现TCRγ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臀部伴黏液间质的T细胞淋巴瘤并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基因重排检测技术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经多项免疫组化排除了软组织肿瘤(纤维、平滑肌、横纹肌、脂肪、滑膜肉瘤及肌纤维母细胞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等以后,进行了淋巴瘤标记:CD45、CD45RO、CD3、CD20、CD79α、CD68、和TCRγ基因重排检测。显示CD45、CD45RO、CD3阳性,TCRγ克隆性基因重排。结论 本例与文献报道4例资料提示:伴黏液间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淋巴结外软组织,由弥漫性淋巴瘤样片状区与黏液间质区组成,必需应用免疫组化排除间叶源性肿瘤,加用淋巴瘤标记和基因重排检测阳性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IOMED-2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成熟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成熟B-NHL组织标本72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7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35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反应性增生病变25例作为对照.提取以上组织的DNA,并以PCR来检测其完整性和可扩增性,选取质量合格的DNA.85.6%(83/97)的样品DNA长度>300 bp,其中60例成熟B-NHL和23例反应性增生可用于BIOMED-2 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kappa轻链(IgK)基因重排的克隆性.结果 利用BIOMED-2 PCR检测的60例成熟B-NHL中,57例存在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其检测敏感性为95%,23例反应性增生病例中未出现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其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 BIOMED-2 PCR适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成熟B-NHL诊断的辅助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5.
高枫  李晓东 《现代免疫学》1998,18(4):F003-F003
<正>重症肌无力(MG)是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自身抗体的产生依赖于T细胞;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表面识别特异抗原的结构.我们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MG患者TCR基因重排,以了解TCR分子的多样性程度,为寻找特异免疫疗法提供线索.1 材料与方法20例MG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每例取抗凝外周血7ml,离心分离淋巴细胞,按常规用蛋白酶K方法分离总DNA.取10μg DNA分别以EcoRI、HindⅢ及Bg1Ⅱ酶切,经电泳分离并变性后转移到尼龙膜上,与TCR-α、β及γ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放射自显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XCL13、CD10、bcl-6等标志物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1990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断的115例AITL、30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和30例以副皮质区增生为主的反应性增生(RH)进行回顾性分析.按2008版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行组织学分型,采用9种抗原标志物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及TCR-γ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1)7.8%(9/115)的AITL、6.7%(2/30)的PTCL,NOS和83.3%(25/30)的RH病例观察到生发中心;98.3%(113/115)的AITL、63.3%(19/30)的FTCL,NOS和76.7%(23/30)的RH病例观察到显著血管增生.(2)CXCL13、CD10、bcl-6在RH病例的表达局限在生发中心,在AITL的表达率分别为96.5%(111/115)、50.4%(58/115)和78.3%(90/115),在PTCL,NOS的表达率分别为26.7%(8/30)、3.3%(1/30)和3.3%(1/30),以上三个标记在两种淋巴瘤的表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15例AITL病例均见到滤泡外不规则分布的CD21阳性的滤泡树突状细胞网(FDC).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在AITL中检出率为83%(83/100).结论 AITL是一种来源于生发中心辅助性T细胞(TFH)的高度侵袭性肿瘤,CXCL13、CD10、bcl-6是AITL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克隆性重排检测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组织病理学确诊的Castleman病38例,利用根据BIOMED-2引物体系设计的Identi Clone系列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试剂盒及Genescanning法进行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及结果分析。结果 38例CD病理组织学分型为透明血管型25例,浆细胞型9例及混合型4例。根据临床病变累及部位为局限型21例,多中心型17例。克隆性分析结果,10例CD克隆性重排阳性,其中6例为Ig克隆性重排,2例为TCR基因重排,2例为Ig和TCR基因双重排。2例MCD为Ig H和/或Igk单克隆重排,随访13及21个月后发展为滤泡性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大多数CD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起源,Ig和/或TCR基因发生克隆性重排提示单克隆性增生具有恶性转化趋势和潜能,对推测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Zhang W  Li G  Liu W  Ren X  Xu H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4):295-299
目的 了解我国肠道T细胞淋巴瘤(ITCL)的预后情况,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和EB病毒基因产物对其预后的影响,以期寻找确切的预后指标。方法 收集42例ITCL,运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观察CD4、CD8、CD45RO、CD56、TA-1和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的表达,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CR-γ基因重排扩增,运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收集全部42例IT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SPSS10.0软件分析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基因产物各项指标与治疗及生存率曲线的关系。结果 (1)42例ITCL中有随访结果者29例(69%)。存活6例,最长存活时间156个月(13年)。死亡23例,其中复发4例,存活时间0.3-24.3个月,存活时间中位数3.0个月,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22%。(2)在病灶为单发或多发,患者是否出现发热、便血、肠穿孔、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表现,肿瘤细胞是否表达CD4、CD8、CD56、LMP-1,有无TCR-γ基因重排、手术治疗后是否并化疗或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各因素中,除TCR-γ基因重排(P=0.0078,)和不同的治疗方法(P=0.0250)外,其他各因素与预后不相关。(3)没有发现有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 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进程凶猛、预后差的特殊表现可能归因于其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细胞属性以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病毒病因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IgH、TCR-γ基因重排与免疫组化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因重排与免疫组化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lymphoma,NHL)中的价值。方法 对131 例NHL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60例B细胞NHL中51例IgH基因重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 85%;50例T细胞NHL中38例TCR -γ基因重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76%;HE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型诊断率为84%(110 例),加用IgH和TCR -γ基因重排,分型诊断率达94.6%(124例),两分型诊断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例巨大淋巴结 增生和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IgH和TCR -γ基因重排检测均为阴性。基因重排与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不相符的 病例有7例。结论 联合运用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技术,可提高NHL的分型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巢式或半巢式PCR扩增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4例分选CD3~+细胞和7例正常胸腺细胞DNA中TCR δRec区与Jδ1、Dδ3和Ja重排的基因片段,分析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和胸腺细胞中TCR δRec基因重排情况。克隆性PCR产物进一步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确定其重排位置。结果发现了4种新的TCR δRec重排,包括TCR δRec_(149321)-Jδ1、TCRδRec_(149820)-Jδ1、TCR δRec_(151657)(Nx)-Ja和TCR δRec_(153199)-Jδ1等,其中以TCR δNx的重排最多见,通过利用不同模板DNA的PCR分析发现δRec重排在外周血和胸腺细胞中有所不同。结果显示TCR δNx-Jδ1重排在成熟和不成熟T细胞发生频率均较高,而TCR δNx-Dδ3重排在不成熟T细胞中发生率较高。但所有重排均不表达于mRNA中。本研究结果为TCR δ基因重排的研究补充了一些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