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周贻谋 《长寿》2008,(2):42-43
徐灵胎(1693-1771年),原名大椿,曾名大业,灵胎乃其字(因乾隆皇帝喜欢称呼其字号,故以字行),晚年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从小业儒.精通经典,博学多才,兼通天文、地理、数学、水利、诗文、音乐。其人身材魁梧,能文能武,武艺亦较高强。徐氏靠刻苦自学而精通医学各科,尤以擅长内科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2.
大活络丹     
[出处]本方源于《兰台轨范》,作者徐大椿,字灵胎,号洄溪老人,清代医学家。江苏吴县人。行医五十年,主要著作还有《伤寒类方》、《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兰台轨范》一书是徐大椿集杂病、时病、妇科、儿科为一体的临床著作,大活络丹是此书影响较大、疗效较好的一个著名方。  相似文献   

3.
万全(约1488—1578),明代著名医学家,字密斋,罗田县(属湖北省)人。世医出身,颇有家学渊源,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以儿科著称,同时对养生学也很有研究。主要著作有《养生四要》《幼科发挥》《育婴秘诀》《广嗣纪要》《痘疹世医心法》《保命歌括》《万氏妇人科》及《外科心法》等20多种,后来被合编成《万密斋医学全书》。万氏精通养生之道,善于摄生颐养,享年90岁,其健身益寿经验主要总结在《养生四要》之中,其他著作亦有所涉及。下面特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坛魁首。苏东坡不但精通文、诗、词、赋、书法、艺术,而且精通医学,对中医养生学也颇有研究。特别在他颠沛流离的晚年,更深感研究养生学的重要性。苏东坡著有《东坡养生集》,在他的《问养生》和《续养生论》等文章  相似文献   

5.
周贻谋 《长寿》2008,(4):40-41
上文介绍了徐灵胎通过刻苦自学成为名医的事迹。下面接着谈第四点:徐氏反对滥服补药。社会上有许多人迷信补药,喜欢服食,此种风气,自古而然,并非今人独有。殊不知是药三分毒,滥服补药亦有害。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就指出:"富贵之人,常服补药,以供劳心纵欲之资,而医家必百计取媚,以顺其意。  相似文献   

6.
王履,元末明初我国杰出的医学理论家之一,著有《医经溯洄集》流传于世,该书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有关伤寒与温暑的辨析作了深入探究,并汲取了后世各家学说之精要,而形成其独特的学术见解。而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很大程度归功于他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主要体现在:他祖述经旨不泥古,实事求是探讨医学理论,善于总结前人所论,发表个人不同见解,这种难能可贵的治学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7.
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明代著名养生学家,明万历进士。其人博学,对天文、数学、水利、医药、养生等,多所涉猎。著述颇丰,《摄生三要》是其养生学专著。他提出聚精、养气、存神.是摄生之三大纲要。其渊源似合乎道家的精、气、神,但他是从医学观点进行解释的,而不是一般道家所讲的玄学。且有理论,有方法,也有他自己实践的体会。所以该书仍不失为具有特色的养生学专著。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沈括:养生有道辨“五难” 沈括,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科学家,文化巨匠,著有科学杰作《梦溪笔谈》、农学集《梦溪忘怀录》(已佚)、诗文集《长兴集》、医学集《苏沈良方》等。 他天生聪慧,勤于思考,并能向各行各业能者学习,在科学、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同时,他还精通医道,长于养生。他在《良方》中淡及治病有辨疾、治  相似文献   

9.
1961年,赵家军出生在邹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姑姑、姐姐都在医疗卫生行业工作,就连姥姥也精通中医针灸,在这样的环境下,赵家军自然深受家庭的熏陶,《药性赋》、《汤头歌》至今他还能背诵如流。但这时的他还没有最后决定自己以后从事医生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10.
周贻谋 《长寿》2004,(1):34-35
清代文学家曹庭栋(约1698—1790年),号慈山居士,浙江杭州人。他生活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值清朝鼎盛时期。在文学上辑有《宋百家诗存》及讲经各种,皆收入《四库全书》。曾长期潜心于摄生研究,精于颐养之道,故能获享高寿,并撰有《老老恒言》这部养生名著传世。据其外甥金安清介绍,曹氏自幼羸弱多病,患有肺结核,俗呼为“童子痨”,鉴于身体虚弱,便一直留在家乡,拒绝外出做官。居家博览群书,旁搜远绍,于经学、史学、医学、词章、考据之学,无不广为涉猎,深刻领悟。尽管学问渊博,却从不追名逐利,极少与达官贵人交往,故声名寂静无闻。曹氏虽然…  相似文献   

11.
明代外科专家陈实功,自幼师从著名文学家、医学家李沦溟。其论著《外科正宗》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探讨医德理论的作品。陈实功在当时也算少有的寿星之一,这是因为除了精通医学外,他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多备受关注、影响深远的观点,值得大家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2.
明代外科专家陈实功,自幼师从著名文学家、医学家李沦溟.其论著《外科正宗》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探讨医德理论的作品.陈实功在当时也算少有的寿星之一,这是因为除了精通医学外,他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多备受关注、影响深远的观点,值得大家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老子的学说博大精深。他提出了"摄生"的概念,到庄子变为"养生"。养生目前已为大众普遍追捧。"摄生"与"养生"词义上是略有不同的。"摄"有汲取的意思,还有聚拢、凝聚、聚集、珍重、保护的意思。摄生、养生都是为了健康长寿,涉及生理卫生学,和营养、运动、睡眠,以及生活环境、医药条件等密切相关,属于医学的范畴。老子的"摄  相似文献   

14.
《健康大视野》2009,(12):34-36
89岁的路志正教授,至今行医整60周年。路志正教授的伯父路益修是当地名医,路志正教授的父亲也粗通医道。家境的熏陶,使得他幼年即酷爱医学,从小就承蒙父亲日授《千家诗》、《医学三字经》等,六岁入学,业余时间更经常诵读《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入门书籍,后考入高小,因经济拮据而辍学,随从伯父路益修学医。路志正教授精通中医典籍,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很有造诣,擅长针药并用,同时特别重视食疗,圆机活法,因证而施。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因曾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精通医学,颇谙养生之道。他独创的“四物汤”,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食疗良方,被人们誉为“中山四物汤”。 孙中山先生的“四物汤”,不同于中医方剂中的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组成的方子,而是由金针菜、木耳、黄豆芽和豆腐四菜合成的素食四物汤。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称此汤为  相似文献   

16.
施杞 《健康天地》2011,(11):44-45
<正>药膳是中国特有的养生法术,其将中药之药性和食物之食性相辅并用,达到食疗、食补、滋养摄生之目的。《内经·素问》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含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以下引录自《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药膳方谱,均出自  相似文献   

17.
五子衍宗丸是一首治疗男性不育的古方,也是一首验方。明代《摄生众妙方》(张时彻辑)、《医学入门》(李梃撰)等书中均载有此方。组成该方的五味药物均带有“子”字,故名“五子”;而治疗男性不育则有传宗接代之意,故称“衍宗”;其方为丸药,故名五子衍宗丸。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养生》2014,(11):F0004-F0004
徐翔 1956年出生。1974年拜太极名家李经梧先生为师,学习陈氏、杨氏、吴氏等太极拳、剑、推手;并随师教授太极拳。多年来,他一直潜心修炼太极拳法、内功,深悟太极真谛,内外兼修、精通拳理、功法纯正,内功纯厚,总结前人功法,自创徐氏功法。  相似文献   

19.
养生与健康     
<正>养生在古代又叫"摄生"。"摄"字有汲取、聚拢、凝聚的含义,还有一层自我保护的意思。摄生就是要达到《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效果。祖国医学在对待摄生、养生有着精辟的见解,这不仅仅是一个生理的、病理的问题,而且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要从整体出发,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同时,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与现代医学提倡的"健康管理"、"健康素养"等等十分吻合了。  相似文献   

20.
摄生,又叫养生。它是以饮食、体育锻炼、心情调理等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总称。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已精辟地阐述了其基本思想,提出了养生之大法——人们应打破老年人才需要摄生的思想,摄生当从小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