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超声影像特征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临床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的患者进行多切面扫查,以获取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信号,重点观察近心尖1/3的心肌与心内膜。结果 18例超声诊断为NVM,其中16例为左心室受累,2例右心室受累。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1)左室或右室中、下1/3至心尖的心腔内可见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其间深陷的隐窝;受累室壁增厚分为两层,致密层较薄而非致密层较厚,收缩末期非致密化层与致密化层之比〉2;(2)受累腔室扩大,室壁变薄,运动减弱,收缩增厚率减低;(3)彩色多普勒显示隐窝内的低速血流与心腔内高速血流相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及鉴别诊断NV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各腔室内径及心功能主要参数,分析二维、CDFI及频谱多普勒特点。结果①二维显示病变处心肌内外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层,外层较薄,表现为回声较强的致密层,内层较厚,显示为为突出的肌小梁及深陷其问的隐窝,呈"蜂窝状",好发于左心室心尖部、侧壁。左房室增大,可合并室壁隐窝或房室腔内血栓形成。②病变处心内膜呈波浪状。③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该处室壁运动幅度低平,收缩期室壁增厚率下降。④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深陷于肌小梁间的隐窝内可见血流信息,并与心室腔相通。结论NVM具有特征性超声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无创、敏感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9例均出现不同程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室增大;其中单独累及左心室8例,病变以心室中段至心尖段最为明显;出现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结论 NVM患者的心肌结构异常、室壁运动失调、多普勒血流改变等均有明显的声像图特征,若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等畸形,超声心动图更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诊断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秋菊 《安徽医药》2010,14(1):88-8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惠普5500型超声诊断仪,对15例患者进行常规检查,重点扫查左室长轴、短轴及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心肌、心内膜的组织结构和血流分布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15例患者均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14例为左室型,1例为双室型,心室内均见异常隆突的肌小梁和深陷其间的隐窝,彩色多普勒超声见肌小梁隐窝内的血流信号与心室腔相通。病变好发于左室心尖部、侧壁、下后壁,伴或不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结论NVM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心动图为成人NVM诊断的首选方法,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肌致密化不全(NVM)超声诊断的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GE Logiq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对12例NVM患者进行多切面扫查,重点观察近心尖1/3的左心室心肌和心内膜。结果 12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均可见受累心腔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其间深陷的隐窝,彩色多普勒显示隐窝内有血流与心腔想通。12例患者中11例为左室受累,1例累及双室。11例心功能明显降低。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具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改变,超声是诊断NVM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提高临床及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用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疑似病人进行多方位、多切面的探查,以获取其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信息改变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①二维显示病变处心肌内外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层,外层较薄,表现为回声较强的致密层,内层较厚,显示为为突出的肌小梁及深陷其间的隐窝,呈"蜂窝状",好发于左心室心尖部、侧壁.左房室增大,可合并室壁隐窝或房室腔内血栓形成.②病变处心内膜呈波浪状.③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该处室壁运动幅度低平,收缩期室壁增厚率下降.④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深陷于肌小梁间的隐窝内可见血流信息,并与心室腔相通.⑤晚期患者受累心功能减低.结论 NVM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心动图在无明显症状阶段即可诊断,是诊断NVM的较可靠而简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超声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总结心肌致密不化的超声心动图影像特征,研究临床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笔者收集了2004年2月至2012年1月间临床疑似诊断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病例共51例,都使用超声心动图着重对左室检查,从而确定超声心动图对该病的诊疗价值。结果 51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都很明显,在超声心动图中,都可见大小不等深陷的小梁隐窝以及排列错综的肌小梁,并且它们形成了网状或者蜂窝状,在靠近心尖1/3室壁的节段最为明显,并波及到了室壁的中段,但一般并没有累及基底段的室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可以测及隐窝之间的心腔与隐窝之间的低速血流相通。有43例患者累及左室,8例患者累及右室。除此之外,还有18例患者同时有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到中度的关闭不全。结论由于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具有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所以,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该病,是一种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计富广 《北方药学》2014,(2):116-117
目的:探讨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脏彩色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牟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24例,采用PHILIP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二维、M型、多切面以及多方位地观察心脏,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提示均有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特征表现,显示均为左心室受累,受累心肌运动幅度和收缩期的增厚率明显低于未受累心肌的运动幅度和收缩期的增厚率(P<0.05)。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得知,其中有12例患者为单纯的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6例患者合并有室间隔缺损,有4例患者合并有肺动脉高压,有2例患者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应用心脏彩色B超能够在无明显症状阶段及时发现患者心肌结构的异常改变,且能够全面地评价致密化不全的心功能以及心脏结构,同时可发现心脏增大或不明原因的心肌病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NV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小儿NVM患儿,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患儿的诊断结果、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患儿中孤立型20例,非孤立型10例。30例患儿经检查显示左室型17例,右室型8例,双室型5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扩大17例,右心扩大7例,全心扩大5例,房室正常1例。病变位置主要包括心尖部合并中断侧壁位置,包括下壁心肌12例,心尖部心肌8例,基底段心肌3例以及室壁心肌7例。随访3例患儿死于心力衰竭(心衰)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10.00%。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生NVM的风险较高,容易引发患儿心衰,其临床症状表现与NVM的范围关系密切,孤立型患儿早期阶段症状表现具有隐匿性,对患儿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对于评估患儿心脏功能,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是非产科因素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病因。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肌 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是其严重并发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其主要诊断方法。目前妊娠合并心肌 致密化不全心肌病以对症用药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需考虑母儿安全性,综合病情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本文对 1例双胎妊娠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报告,并结合国内3例妊娠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 病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妊娠期该疾病的临床认知和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和预后。方法对2010--2012年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确诊的101例NVM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预后进行统计,随访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心功能恶化。分析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数据对终点事件(死亡和心脏移植)的预测价值。结果101例NVM患者中67例(66.3%)男性,34例(33.7%)女性,年龄0~79岁,平均(29±25)岁。11例患者(10.9%)〉160岁,其中≥70岁的患者有4例(4.0%)。出现症状至确诊年限2.12(0.53~6.98)年,无症状者8例(8.0%),气促69例(68.3%),胸痛19例(18.8%),晕厥4例(4.0%),脑血管事件1例(1.0%),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4例(13.9%)、Ⅱ级37例(36.6%)、Ⅲ级31例(30.7%)、Ⅳ级19例(18.8%)。3例患者(3.0%)有心脏病家族史,4例患者(4.0%)至少有一名亲属有类似病变。57例患者(56.4%)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9例患者(8.9%)合并扩张性心肌病。47例患者的首发症状是心力衰竭;14例首发症状是心律失常。56.4%的患者(57/1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22.8%的患者(23/101)LVEF≥50%,随访(2.6±1.4)年。严重并发症有:重度心力衰竭27例(26.7%)、心脏移植6例(6.0%),室性心律失常16例(15.8%),血栓事件3例(3.0%),死亡33例(32.7%)。死亡和心脏移植的相关因素有心功能不全NYHAHI级或Ⅳ级(风险比=3.98,P=0.04)、LVEF减低(风险比=0.89,P=0.006)、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风险比=13.29,P〈0.001)。结论①心力衰竭患者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初次发现NVM;②超声心动图检查经常诊断过度;③确诊NVM患者发生心脏移植、死亡不良事件风险大,需要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心力衰竭的特征和原因。方法:综合分析20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0例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粳据心电图、心肌酶的动态变化、Killip心功能分级和心脏彩超报告的心功能指标,探讨急性心内膜下心飘梗死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特征和原因。随访10例患者1年.3例死亡。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为无痛性心肌粳死.5例心肌瓣轻度升高,随访1年内死亡率为30%,均为糖尿患者;心电图特点:AVR和(或)V1导联S—T段抬高,其余导联普遍性S—T段压低〉0.1mV,尤其V3~V6S—T段压低更明显,或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心脏彩超:LVEF(40±10)%。LVEF〈40%8例,LVEF〉140%12例,节段性室壁动度减弱或不协调。结论:①患者多合并有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②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多为无痛性心肌梗死;③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及损伤的面积广泛;④心脏彩超表现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显著减弱或不协调;⑤心力衰竭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主要死亡琢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吴云英  张广宏  左春洁 《中国医药》2014,(10):1433-1435
目的 通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表现,提高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008-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超声心动图心腔内径、前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及观察有无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压差(PGmax)等以及对心电图的ST段、T波及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19例,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15例,心律失常4例(其中心房颤动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P波高尖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其中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者4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5例,左有心室壁均肥厚1例.23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主动脉根部内径(32 ±4)mm,左心房内径(41±7)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7 ±8)mm,前间隔厚度(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9±12)%.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最常用且无创性检查方法,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左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妊高征患者60例和正常孕妇6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参数,计算左心室Tei指数、左房容积指数(LAVI),并将两组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Tei指数、LAVI、二尖瓣口的舒张早期血流最大峰(E)值、舒张晚期血流最大峰(A)值及E/A比值进行比较。结果:妊高征患者的LAVI增加明显,二尖瓣口血流E峰降低, A峰增加,E/A比值降低,与正常孕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左心室功能因心肌损害程度及发病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妊高征患者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监测其左心功能,预防心力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将其结果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及其相关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43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7~10d内行超声心动图及CMR,10~14d内行PCI治疗。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及CMR。比较PCI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2种评价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PCI术后LVEF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R所测得的LVEF低于超声心动图,两者相关性较好,PCI前后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P<0.05;r=0.78,P<0.05)。结论①PCI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②CMR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LVEF值有较高的相关性;③CMR评价左心功能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作用。方法:对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每天150mg,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的血压对比,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参数对比。结果: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对比,室间隔厚度(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除降压效果显著外,有逆转左心室肥厚,同时减少心肌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