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重症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186例收住ICU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肠外营养组(PN)87例,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 PN)99例,观察两组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纯PN组并发症高,易发生高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最终导致胃肠功能衰竭。而EN PN组并发症少,疗效高,降低了MODS发生率。结论 对危重病人早期实施EN PN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在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4例COPD伴呼吸衰竭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按人院先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N)组和肠内营养支持(EN)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分别测定前臂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等营养参数。结果:经两周治疗后,EN组患者营养状态比PN组较差。结论:PN是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早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探讨两种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例,入院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41人,肠外营养支持组39人,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伤后两周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营养组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对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108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支持。观察记录每位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住ICU时间和营养支持时间以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测定臂肌围、氮、电解质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结果肠外营养组的氮平衡指标较肠内营养组明显降低(P<0.05),其他营养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在住ICU时间和对营养耐受性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而在营养支持天数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而肠外营养组易并发血气胸和心衰加重。结论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应尽早给予肠内或尽早由肠外营养过渡为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尽早脱机、拔管,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何爱娣 《临床医学》2005,25(7):66-6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情况下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单纯颅脑损伤,GLASGOW评分8~10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0例及肠外营养组8例,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结果氮平衡、营养指标肠内营养组优于肠外营养组,其住ICU时间及患者耐受均为肠内营养组占优势。结论对于单纯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格拉斯哥评分8~10分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且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支持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淑红 《护理与康复》2005,4(6):403-404
目的探讨同时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将Ⅱ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3例)予以肠外营养,观察组(n=22例)予以肠内、肠外营养,评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及血清白蛋白浓度,并观察腹泻、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1周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浓度及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同时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减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采用单纯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其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MODS患者胃肠功能衰竭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内营养组(EN)和胃肠外营养组(PN),观察和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撤机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 ( 30例 )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 30例 ) ,观察撤机的时间 ,同时在营养支持前 1天及营养支持第 8天观察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组撤机时间明显早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5 ) ,2周内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1) ;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在营养支持后较前升高明显 (P <0 .0 5 )。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 ,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 ,能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增加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重症监护病房的机械通气患者84例,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与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各42例。PN组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予能量,EN组经鼻胃管给予能量。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病情转归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PN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PN组,病死率和并发症明显低于PN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治疗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神经内科 危重症患者98 例随机分为2 组,各49 例。2 组均给予针对原发疾病的神经内科治疗,肠外营养组于发病48 h 内给予肠外营养7 d,然后改为肠内营养7 d;肠内营养组于发病48 h 内经鼻饲予以肠内营养14 d。于治疗 前、后比较2 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BMI)、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IgM、IgG、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比较2 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 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的临床营养指标(TP、ALB、HB、BMI)、免疫指标(TLC、IgM、IgG、 HLA-DR)、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优于肠外营养组,并发症的发 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 营养、免疫、胃肠功能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治疗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神经内 科危重症患者98 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各49 例。2 组均给予针对原发疾病的神经内科治 疗,肠外营养组于发病48 h 内给予肠外营养7 d,然后改为肠内营养7 d;肠内营养组于发病48 h 内经鼻饲予 以肠内营养14 d。于治疗前、后比较2 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 (BMI)、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M、IgG、HLA-DR;比较2 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 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的临床营养指标(TP、ALB、HB、BMI),免疫指标(TLC、IgM、 IgG、HLA-DR),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优于肠外营养组,并发症 的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 者的营养、免疫、胃肠功能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涛  任疆  俞士梅 《临床医学》2006,26(12):57-58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35例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EN)组18例和肠外营养支持(TPN)组17例,营养支持前1天及营养支持后第3,10天测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增加。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对危重病人有益,对于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病人,应尽量早期采用。  相似文献   

14.
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危重患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 ,营养支持尤为重要。单纯肠内营养 (EN)有能量供给不足之虑 〔1〕。而单纯使用肠外营养 (PN )并发症高 ,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 ,易发生肠道粘膜萎缩〔2〕 ,最终可能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我们对危重病患者采用 EN PN方式进行营养支持 ,观察其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危重患者中男 33例 ,女 2 9例 ;年龄 2 7~ 80岁 ,平均4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10例 ,颅脑损伤 5例 ,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后 5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 3例 ,胃穿孔…  相似文献   

15.
周晏林  杜蓉  肖光荣 《华西医学》2010,(12):2185-2188
目的探讨比较全肠内营养支持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 pamcreattis,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4例SAP患者于人院后第1周内随机分为两组:全肠内营养(A)组27例;全肠外营养(B)组27例。两组患者均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入院时CT扫描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结果B组22例患者发生器官衰竭,明显高于A组(5例)。B组22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A组手术患者6例(P〈0.05)。A组患者胰腺坏死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患者死亡率高于A组(P〈O.05)。结论全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状况的维持,还可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对减少SAP的感染性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而EN—PN组较其它两组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结论胃肠道恶生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和临床护理观察。方法:将84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胃肠内营养组和胃肠外营养组各42例。观察两组营养状况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等)以及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lt;0.05),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后,患者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合并呼吸道感染、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lt;0.05)。结论: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且费用低等优点,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消化道功能健全的条件下可代替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种营养方式的疗效比较,探讨胃癌术后应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将近期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30人,EN组接受能全力肠内营养方式,PH组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方式,测定术后第7天体重,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营养支持的费用。结果术后患者体重均有下降,EN组下降明显小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有统计学意义函〈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并且安全可行,营养支持费用仅为肠外营养的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1例。2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3天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营养支持15d后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并发症发生。结果E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2组患者营养支持15d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EN组静脉炎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低于肠外营养,因此在临床中建议应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胃肠切除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血糖控制、胃肠道功能恢复、营养状况改善、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胃肠切除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成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组(30kcal/kg/d)、标准肠内营养支持组(30kcal/kg/d)、允许性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组(20kcal/kg/d)及允许性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组(20kcal/kg/d),监测各组术前、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IgA等,并观察有无感染发生现象。结论 术后短期的允许性低能量摄入并不妨碍患者肠功能、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的恢复及改善,而在此基础上的允许性低能量肠内营养支持依然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