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靶点为三叉神经根近脑干段,4mm准直器,中心剂量70-80Gy.结果随访2年以上者51例,治愈39例(76.5%),有效7例(13.7%),无效5例(9.8%),总有效率90.2%.19例(37.3%)出现一过性轻度面部麻木,感觉减退,无其它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是较好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月,126例经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并进行了长期随访,对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同时把11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靶中心剂量的不同分成高低两个组,高剂量组53例,中心剂量80Gy;低剂量组63例,中心剂量75Gy,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对比高低两个剂量组在有效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本组126例患者,116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失访10例,随访率92%。随访期12~76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治疗总有效率96%,并发症发生率31%,复发率12%。高低两个剂量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5Gy中心照射剂量有效率高,并发症低,应作为最佳参考照射剂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MRI定位中,患侧三叉神经根的显示情况会直接影响伽玛刀治疗效果,且复发率高,应作为伽玛刀治疗相对禁忌证;从治疗效果和安全角度来讲,伽玛刀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对伽玛刀治疗的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长期随访(5~8年,平均75.7个月),记录其并发症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15.1%;短期随访有效率90.9%,远期有效率75.7%。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而且较轻微,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伽玛刀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3月,我院应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0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疗效评估采用疼痛的控制程度来观察治疗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期22±12.5个月。伽玛刀治疗一年有效率78例(97.5%);二年有效率77例(96.3%)。而射频热凝术治疗一年有效率58例(96.8%);二年有效率45例(75%)。两种疗效比较伽玛刀治疗优于射频热凝术(P<0.01)。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面部麻木、感觉障碍,射频热凝术明显高于伽玛刀治疗(P<0.01)。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较低。射频热凝术只要技术准确,效果肯定,但有一定并发症;虽复发率高但可重复治疗,治疗费用低。两种疗法的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治疗,年龄65~88岁,平均71.6岁。使用美国GE 3.0T MRI定位,国产OUR-XGD型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照射靶点为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采用4mm准直器,设2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70~75Gy,脑干边缘剂量12~15Gy。结果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随访36个月,治愈78例,疗效显著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治愈+显著)94%,无近期急性并发症,无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对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照射剂量。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3月期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根据不同的照射剂量随机分为高剂量组(80~85Gy)和低剂量组(70~75 Gy),治疗后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总计65例患者,随访60例,失访5例,随访率92.3%,随访期12~78个月,平均随访期36个月。对两组共60例患者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其中高剂量组25例,低剂量组35例。高剂量组1例无效,有效率96%,低剂量组2例无效,有效率94.3%,两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出现面部麻木17例,并发症发生率68%,低剂量组出现面部麻木7例,并发症发生率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51个月,低剂量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67个月,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70~75 Gy应作为最佳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对53例经CT、MR检查清晰地显示三叉神经,未发现颅内疾病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针对三叉神经根部及半月节区,用伽玛刀实施放射外科手术。结果本组病例随访资料53例,随访10个月至5年,其中随访时间超过2年者36例。治愈32例(60.4%)有效16例(30.2%)无效5例(9.4%),总有效率90,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侵袭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伽玛刀和甘油阻滞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和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伽玛刀和甘油阻滞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和复发三叉神经痛58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评定标准评定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57.3个月(36~78个月),30例行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21例行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1年和3年有效率分别为85.7%、71.4%,甘油阻滞组1年和3年有效率分别为83.3%、56.7%。伽玛刀组面部麻木发生率16例(76%)、甘油阻滞组26例(86.7%),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伽玛刀和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均有肯定疗效。伽玛刀创伤小、并发症较轻;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操作简便,即时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了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全部都在5年以上,最长超过8年,平均75.7个月),详细记录其疼痛的缓解情况.以及发生的并发症、服用药物、复发等。结果首次治疗后有效率90.9%,5年以上的远期随访有效率78.8%;复发率13.3%,复发的患者再次行伽玛刀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远期随访并发症发生率15.1%,但均较轻微并能被患者接受。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随访疗效肯定,并发症较轻且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长期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998年4月~2009年9月,54例经伽玛刀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二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初次治疗中心放射剂量平均为80.9Gy(70~90Gy),二次治疗放射剂量平均为74.8Gy(70~80Gy)。结果 23例患者(42.6%)完成了随访,疼痛复发时间平均18个月(6~78个月)。二次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者17例(74.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3例(13.0%);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3例(13.0%),总有效率87.0%。疼痛缓解出现平均时间为10周(1~16周)。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18例(78%),7例(30.4%)患者出现咬肌无力。结论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Several issues regarding diagnosis,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are still unsettled.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nd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 launched a joint Task Force to prepare gener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is condition. After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Task Force came to a series of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N MRI may be considered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structural causes. The presence of trigeminal sensory deficits, bilateral involvement, and abnormal trigeminal reflexes should be considered useful to disclose symptomatic TN, whereas younger age of onset, involvement of the first division, unresponsiveness to treatment and abnormal trigeminal evoked potentials are not useful in distinguishing symptomatic from classic TN. Carbamazepine (stronger evidence) or oxcarbazepine (better tolerability) should be offered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ain control. For patients with TN refractory to medical therapy early surgical therapy may be considered. Gasserian ganglion percutaneous techniques, gamma knife and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ay be considered.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ay be considered over other surgical techniques to provide the longest duration of pain freedom. The role of surgery versus pharmac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T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remains uncerta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伽玛刀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 用1.5Tesla MRI行三堆超薄立体定位快速扫描。对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行LEKSELL伽玛刀放射手术治疗,4mm准直器,中心刺量70~90Gy。靶点设定为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处。结果 用标准咨询法对病人进行疗效评估。放射手术治疗前后疼痛按Ⅰ~Ⅳ级评分。Ⅰ级:无痛;Ⅱ级:偶发疼痛。不需用药;Ⅲ级。轻度疼痛。服药能控制;Ⅳ级。疼痛不能用药控制。46例病人中Ⅰ级26例(56.5%)。Ⅱ级9例(19.5%)。Ⅲ级7例(15.2%)。Ⅳ级4例(8.6%)。此外有4例病人疼痛复发。并接受第二次伽玛刀手术治疗。症状完全缓解。3例病人(6.5%)有迟发性的面部感觉丧失。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伽玛刀放射外科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高科技方法。应用性强。我们认为只要诊断成立。就可考虑施行伽玛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相关标准、疗效.方法 选择自1995年1月至2006年2月接受初次伽玛刀(GK1)治疗的277例TN患者.靶点选择三叉神经感觉根近桥脑处,中心剂量为70~80 Gy;对其中23例无效和15例复发者行第二次伽玛刀(GK2)治疗,中心剂最为65~80 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33例仍将三叉神经感觉根近桥脑处作为靶点,5例采用双靶点治疗.结果 (1)GK2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GK2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的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12~108个月(平均55个月),出现疼痛缓解时间为1~180 d(平均120d).(2)治疗有效率:GK1治疗后有效率为91.7%(254/277);GK2治疗后为84.2%(32/38),其中GK1治疗后23例无效者和15例复发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9%(17/23)和100%(15/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3)并发症:GK1治疗后发生面部麻木或麻痹30例(10.8%),GK2治疗后新发生8例,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1%.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TN安全有效的方法,严重副反应少.初次治疗后无效或复发者再次行伽玛刀治疗仍然有效,且复发者效果好于无效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曾经接受过微血管减压术(MVD),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射频(RF)或封闭治疗后疼痛复发的患者59例,并与同期未行上述治疗的2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患者经GKRS治疗后的疼痛控制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伽玛刀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33个月(8-62个月)。疼痛控制有效率在MVD组为69.2%;GKRS复发组为83.3%;RF组为87.5%;封闭组为75.0%;GKRS组为89.3%;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16)。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在MVD组为15.4%;GKRS复发组为33.3%;RF组为25.0%;封闭组为25.0%;GKRS组为14.3%;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79)。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N复发患者的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伽玛刀治疗前后血浆P物质的变化,探讨其在三叉神经痛病因及伽玛刀治疗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对48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访疗效,并于术前、术后4、8周测定血浆P物质水平。结果①术后4、8周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56%;②术后4、8周的血浆SP[分别为(86±19)ng/L、(75±16)ng/L]较治疗前[(109±24)ng/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9.756、13.357,均P=0.000);③术后4周、8周时治疗有效组的SP下降率[分别为(25.8±12.9)%(、33.9±12.6)%]高于同期治疗无效组[分别为(16.6±10.3)%(、26.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2.748、2.336,P=0.009、0.024);④术后4周时的疗效与SP下降率正相关(rs=0.421,P=0.003)。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伽玛刀术后血浆P水平下降,P物质可能参与了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并与伽玛刀的早期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附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伽玛刀(γ-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TN)43例治疗结果。方法:采用1.5TD磁共振成像(MRI)、GammaPlan治疗计划系统,Leksellγ-刀治疗34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单个4mm准直器,最大剂量72-90Gy,50%等计量线限定靶点;9例颅底肿瘤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边缘剂量12-15Gy。结果:随访3-28个月,平均随访期14.8个月,疼痛100%缓解占69.8%,疼痛缓解>80%占18.6%,疼痛缓解>50%占46%,总有效率93%,非肿瘤性TN总有效率90l%。缓解疼痛<50%3例(7.0%)。3例疼痛缓解后分别在5、9和17个月复发。无效和复发病人经再次治疗后疼痛有效缓解。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无死亡。结论:γ-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