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7,(8):618-620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1~3 d带气囊气切导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0例喉癌术后早期带气囊气切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33 m L加5%碳酸氢钠17 m L,以每小时3~5 m L速度持续微量泵入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的方法。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预防导管堵塞、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刺激性咳嗽、下呼吸道感染方面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灭菌注射用水33 m L加5%碳酸氢钠17 m L持续微量泵入气道湿化法效果好,防止带气囊气切导管堵塞而危及患者生命,降低痰痂形成发生率,降低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和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舒适和术后康复,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性镇痛泵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疗效。方法对6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一次性镇痛泵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对照组用传统的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结果观察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呛咳、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镇痛泵用于气道湿化方法既简单方便,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气道湿化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效果优于传统的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  相似文献   

3.
秦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75-3576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运用于气管切开病人的效果。方法:实验组用注射泵持续湿化法,对照组用注射器间断气道滴药湿化法,观察两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例数及每天吸痰次数。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例数及每天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微量、恒速,效果优于间断滴注湿化,病人舒适,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适合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余华  杨雪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64-3065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排痰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该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未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温贝朗精密输液器加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法;观察组采用微量泵加输液恒温器加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二者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加输液恒温器加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法排痰效果优于常温贝朗精密输液器加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32例采用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和40例采用以往单层纱布覆盖定时间段湿化方法的气管切开患者呛咳、痰液黏稠度增加、SpO2<0.95、间断使用呼吸机的例数。结果改良气道湿化方法明显优于以往湿化方法。结论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方法有良好湿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协同氧气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形成痰痂、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感染分别为3、1、3、1、3例,对照组分别为12、6、10、8、13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20、4.04、4.81、6.41、8.52,均P<0.05).结论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微量注射泵协同氧气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输注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持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观察组与间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输注泵持续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法,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石晶明  王小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44-145,147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加温湿化与传统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量泵联合输液恒温器加热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痰液黏稠度明显较低,痰痂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加温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液在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患者气道护理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将6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1.25%NaHCO_3 135ml使用微量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气道滴入进行湿化方法,实验组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使用微量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痰的粘稠度、痰液的气味、痰培养是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均无差异,在用药7天后实验组及对照组痰粘稠度明显降低,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痰的气味消失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痰培养致病菌检出率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气道湿化起到了控制呼吸道病原菌的效果。结论:采用微量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滴入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气道持续湿化,能减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姜富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567-356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护理方法,比较观察传统人工和微泵持续湿化气道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已使用机械通气7d以上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组使用微泵持续滴注给药.并向套管内注入低渗盐水(0.45%氯化钠溶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取人工间断推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100mL加安溴索4mL,并在常温下定时、间断向套管内推注生理盐水,每次2~6mL湿化气道。对比观察10d后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微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方法,而且无需采用生理盐水湿化.适用于建立人工气道后的ICU患者的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对照组用常规灭菌用水湿化液气道湿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可以提高临床疗效(P<0.05),减少痰痂形成(P<0.01),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P<0.01),减少气道出血(P<0.01),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P<0.001)。结论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灭菌用水湿化液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痂的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痰痂的形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来说,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4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实验组采用0.45%氯化钠250mL+沐舒坦30mg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湿化满意率为90.5%,对照组湿化满意率为47.6%,实验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3.06,P<0.01),实验组湿化不足为9.5%,对照组湿化不足为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5,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可提高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制恒温湿化吸氧装置在留置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人工气道患者,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接受传统的室温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瓶导管吸氧(普通湿化瓶吸氧、微泵湿化法),观察组采用自制恒温湿化吸氧装置联合改良导管吸氧法.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量泵在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湿化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间断湿化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高气道反应。结果微量泵湿化组在减少患者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间断湿化组。结论使用微量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6.
刘新会  孙磊  常燕  张传静  洪欣 《河北医药》2010,32(18):2528-2529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常温气道湿化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应用间断常温气道湿化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2种气道湿化方法 ,比较2组湿化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湿化良好明显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 [42例(91.30%)与39例(82.98%)],湿化不足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 [2例(4.35%)与5例(10.64%)]。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肺部感染、痰液阻塞、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法。结论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将36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气管内滴入湿化气道,并动态观察病人气道湿化情况,根据吸出痰液粘稠度调整湿化液滴速;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使用注射器每2h向气管内滴入0.9%氯化钠溶液2~4 ml湿化气道.比较两组病人痰液粘稠度、吸痰效果、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痰液Ⅲ度粘稠发生率5.6%,每天吸痰次数为(17.72±1.57)次,痰培养阳性率为11.1%;对照组病人痰液Ⅲ度粘稠发生率55.6%,每天吸痰次数为(20.61±1.26)次,痰培养阳性率为50%,两组病人痰液稀释情况、吸痰效果、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滴入湿化气道并做到动态观察气道湿化情况,及时调整湿化液滴速,效果优于使用0.9%氯化钠溶液定时湿化气道,能有效稀释痰液、湿化气道、减少吸痰次数和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6例老年人工气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例,试验组采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试验组痰栓、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6例老年人工气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例,试验组采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试验组痰栓、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0.
戴珩  张弘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83-3084
目的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脱机锻炼中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适合脱机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管,研究组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管,观察气管湿化情况,脱机成功情况。结果撤机24h内湿研究组平均吸痰次数(154.5±24.3)次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一次脱机成功率80.6%(51/62)高于对照组64.3%(36/56)。结论微量泵持续泵入气管内湿化法能改善脱机锻炼中患者的氧和状态,提高湿化满意度和一次脱机成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