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苍白球内侧部(Gpi)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最佳靶点的概率功能图谱。方法回顾分析帕金森病患者92例,在分析MRI影像学资料、电生理资料和术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UPDRS)基础上,对毁损电极尖端裸露区进行建模,然后利用Marching Cube算法,通过空间转换将Gpi最有效的毁损靶点转换成概率功能图谱。结果所建立的概率功能图谱清楚地显示了利用Gpi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最佳靶点的空间分布。Z值范围在-3.0~-6.3mm之间,最佳功能靶点坐标值为5mm;X值范围在18~23mm之间,最佳功能靶点坐标值为21mm;Y值范围在2-3mm,最佳功能靶点坐标值为2.7mm。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最佳靶点的概率功能图谱是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39例原发PD病人施行PVP术 ,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 35 %。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 ,同时在MRI操作台上测量有关参数。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结果 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对靶点定位具有直接、准确等优点 ,Gpi靶点坐标在不同的个体有很大差异 ;靶点坐标X与三脑室宽度 (W )和AC -PC线长度 (L)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 ,即 :^X =10 .0 9 0 .30L 0 .4 8W。 结论 PVP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满意 :通过MRI扫描 ,实现了Gpi靶点解剖定位个体化 ,提高了定位精度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调整靶点是必要的 ,并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 ;靶点X坐标值与三脑室宽度和AC -PC线长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CT导向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射频毁损苍白球内侧部(GPi)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98-Ⅲ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手术系统,对17例PD患者的头颅CTGPi的直接定位,用N-30型射频仪(西安黄河),制造一个约8毫米直径的毁损灶.结果 按帕金森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运动评分,术后1周,在关状态下,术后症状改善率47.1%,在开状态下改善率41.1%,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经随访3年,显效64.7%,改善23.5%,无效11.8%.并发症:术后8小时内出现对侧肢体部分发作肌痉挛者2例(11.8%),均在3天后消失.对侧肢体轻偏瘫者1例(5.9%),2周内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PD患者行GPi毁损术后僵直、震颤多可消失,运动不能等症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标准立体定向空间应用《中国数字化可视化人体图谱》男性尸脑切片构建豆状核亚结构—苍白球内侧部(Gpi)数字化图谱. 方法 对数字化可视化人体图谱尸脑切片解剖学图像进行Gpi及前连合、后连合的识别与分割等处理,并应用软件对处理后的Gpi进行三维重建,并建立立体定向坐标系. 结果 三维重建的Gpi为近似蚕豆状的灰质团块,同时构建了壳核及苍白球外侧部(Gpe),图谱能够清晰的显示三者在立体定向空间的位置关系.三维可视化的效果为豆状核可以在立体定向空间任意角度的旋转、缩放. 结论 利用超薄尸脑解剖图像可以在标准立体定向空间成功对颅内神经结构亚核团进行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39例原发PDU现人施行PVP术,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35%。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同时在MRI操作台上测量有关参数。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结果: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靶点定位具有直接、准确等优点,Gpi靶点坐标在不同的个体有很大差异;靶点坐标X与三脑室宽度(W)和AC-PC线长度(L)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即:X=10.09 0.30L 0.48W。结论:PVP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满意;MRI可对靶点进行直接定位,实现了Gpi靶点解剖定位个体化,提高了定位精度,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调整靶点是必要的,并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靶点X坐标值与三脑室宽度和AC-PC线长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作用丘脑底核(STN)与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5年6月之前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及VIP等数据库中DBS作用STN或GPi治疗PD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提取,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个研究共613例患者,其中STN组331例,GPi组282例。Meta分析显示,STN-DBS与GPi-DBS治疗后,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效果(SMD=0.36;95% CI为-0.07~0.78;P=0.10)及生活质量改善(SMD=-0.20,95%CI为-0.78~0.39;P=0.51)相似,且术后3年均效果稳定。STN组较GPi组能明显减少术后药物用量(SMD=0.37;95% CI为0.19~0.55;P<0.0001);gpi组抑郁发生率较stn组明显减少(rr ci为="" 1.28~2.27;p="0.0003)。结论 STN-DBS与GPi-DBS治疗PD后,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效果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相似,STN -DBS能有效减少术后用药量,GPi-DBS术后抑郁发生率更低。0.0001);gpi组抑郁发生率较stn组明显减少(rr> 相似文献
7.
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主要影响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国外报道它在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百分之一。尽管PD本身不会明显缩短病人的寿命,但由于疾病严重限制病人的活动能力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致残率高,病程长,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过去曾认为PD在我国的发病率低。但张振馨等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该病的患病率与其他国家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由于老化人口的不断增加,PD给人类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将会越来越重,而引起政府和科研工作者对本病的重视。但… 相似文献
8.
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采用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31例,年龄39~70岁,病程2~11年。所有病例均按Matsumoto分级。全部病例经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后震颤症状消失,其中8例加用了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术。Vplp毁损术能消除帕金森病人对侧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全部症状,面部表情明显改善,且没有Vim毁损术后出现的智能损害。作者强调术中电生理定位,以防损伤内囊及视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5月对已行一侧核团毁损术的19例患者施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对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其中16例患者一期行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二期行对侧苍白球内侧部(Gpi核)毁损,同时加做Vim核小灶毁损.3例患者一期行Gpi核毁损,二期行对侧Gpi核毁损及Vim核小灶毁损.采用PD国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开”、“关”两种状态进行评分,分析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所有患者的整体病情和典型症状(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二期Gpi核毁损术对缓解僵直明显,加做Vim核小灶毁损,震颤缓解满意.2例患者术后出现构音困难,其中1例伴吞咽困难.3个月后症状缓解. 结论 对双侧症状均较严重的PD患者,只要严格掌握适应征,选择合适的靶点,严格控制毁损灶大小,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术后程控策略.方法 采用微电极记录GPi的电生理信号,埋置脑深部刺激器治疗肌张力障碍患者8例,同时记录患者对侧受累肌肉的电活动.所有患者的刺激靶点均为双侧GPi.结果 除1例继发性全身肌张力障碍患者外,其余患者因随访时间长短,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时间12-36个月,改善率35.5%~87.5%.其中随访超过18个月的患者症状改善率均>59.6%.1例因全身扭动造成电极外露,锁骨下切口感染,最终将DBS装置取出.另有1例术后靶点区域少量出血,血肿吸收后原有症状仍有改善.结论 通过对现有DBS刺激GPi治疗肌张力障碍病例资料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总结,DBS成为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GPi是治疗肌张力障碍较为有效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苍白球内侧部运动觉细胞空间位置排列及其在苍白球毁损术中的意义。方法 对34例病人苍白球内侧部运动觉细胞进行了空间位置测定,每例病人测定5~13个部位,共记录322个部位。结果 82(25.5%)个细胞随对侧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其放电频率有变化,其变化形式为放电频率或幅度的增加及减少。上肢的运动觉细胞主要集中在GPi的背侧和腹侧,而下肢的运动觉细胞更靠近GPi的中心部位。结论 上肢和下肢的运动觉细胞在GPi内有很明确的空间定位,为合理选择毁损部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期立体定向双侧多靶点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术的疗效、适应证、靶点的选择及并发症。方法:对比第一次手术350例与第二次手术387例患者的UPDRS评分、评分改善率、并发症及主要症状改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次手术均有显著近期疗效,二次手术单项症状改善率为震颤95.3%、僵直94.6%、运动迟缓82.9%、步态62.4%、平衡65.3%、异动症和痛性痉挛96.4%,总有效率97.2%。第二次手术总体改善率较第一次低,一过性特异性并发症增多,能于短期内恢复,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43%。美多巴用量较术前减少。结论: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术前选好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至关重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以半年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电极引导苍白球毁损术对帕金森病震颤的治疗效果,为震颤型帕金森病外科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79例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苍白球毁损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VAS(Visual Analog Scale)对患者震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运用多针道寻找并毁损震颤同步细胞,微电极刺激验证靶点提高手术对震颤的治疗效果.结果79例患者中,术前重度震颤者38例(48.1%)、术后重度震颤2例(2.5%),其中16例(20.3%)震颤完全消除;术中包含震颤同步细胞者68例(86.6%),其中术前重度震颤者33例(48.5%)、术后重度震颤1例(1.5%);79例患者术后震颤改善显著68例(86.1%),在包含震颤同步细胞68例中,震颤改善显著62例(9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电极引导腹后苍白球毁损术对帕金森病震颤有很好的疗效,显著改善率为86.1%.震颤同步细胞的毁损对震颤的疗效起重要作用,3微电极引导腹后苍白球毁损术应该作为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靶点与AC-PC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靶点X坐标值),并对预测准确性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病人入院时的先后顺序将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第二阶段的资料进一步分析预测可靠性。结果通过三脑室宽度(W)和AC-PC线长度(L)建立靶点坐标(X)的数学模型即:X^=10.09 0.30L 0.48W。利用该数学模型对后期病例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该数学模型在理论上能较准确地对预测靶点X坐标,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价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帕金森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6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其中震颤型20例和僵直迟缓型26例。采用“关状态”UPDRS Ⅲ评分对术后1月和术后1年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分析结果。结果 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两组患者运动症状的近期改善率平均为59%和56%.经一年随访分别下降为54%和17%。结论 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稳定地改善震颤型帕金森病.而对僵直迟缓型帕金森病的疗效不稳定,远期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治疗帕金森病 (PD)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坐标定位结合MRI图象定位 ,在微电极导向下 ,完成对 6例病人单侧苍白球腹后部 (Gpi)的定位 ,并实施毁损。结果 :6例患者的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 ,UPDRS运动部分积分下降 ,无永久并发症。结论 :坐标结合 MRI图象法能准确定位 Gpi,微电极记录是其必要的补充 ,PVP能全面改善 PD患者的症状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8年对255例帕金森病行脑立体定向术,其中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89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核毁损术66例。对两组病例就手术效果,术后反应,术后并发症及头颅CT扫描提示颅内出血进行对比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丘脑、苍白球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电极导向在帕金森病苍白球毁损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作大白鼠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组,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8只成功的帕金森病模型,微电极导向毁损组10只,右侧苍白球自制针炙针直接毁损组10只,观察组8只。统计学处理显示:直接毁损组与微电极导向毁损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治疗组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采用微电极导向大白鼠帕金森病旋转模型苍白球毁损术定位准确,毁损确切,效果优于直接毁损苍白球术。 相似文献
20.
苍白球腹后外侧部位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采用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31例,年龄39~70岁,病程2~11年,所有病例均按Matsumoto分级,全部病例经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后震颤症状消失,其中8例加用了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术,Vplp毁损术能消除帕金森病人对侧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全部症状,面部表情明显改善,且没有Vim毁损术后出现的智能损害,作者强调术中电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