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1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田硕  左艳敏  郭婧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94-395,39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收集的10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69种;以抗感染药居多,占48.6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1.3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3%。结论临床应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我院4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志航 《中国药房》2010,(30):2868-287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469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男性发生率(60.77%)远高于女性(39.23%);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31例,占27.93%;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85.50%、85.9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6例(占26.58%)。严重的ADR有9例(占1.92%)。所有ADR均治愈和转归。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2010-2011年我院上报的482例ADR,对患者情况、药品种类、药物成分、药物辅料、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146种,其中抗感染药34种(23.29%),居引发ADR的品种数的首位;紫杉醇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引发ADR的数量分别位居前3位;ADR主要为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关注药物的分子量和注射剂所用辅料,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以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ADR)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上报的 ADR报告286例。通过登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导出报告生成Excel表,分别对ADR报告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67.1%是由医护人员报告的;63.3%的不良反应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84.6%的不良反应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必须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我院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上报的ADR报告。结果全年上报共266例,女性占55.6%,60岁以上患者占48.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95.1%,ADR以抗肿瘤药物最多,其次是抗微生物类药,临床表现皮肤变态反应多见,无新的ADR报告。结论继续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的55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5例ADR报告中,药物以X线造影剂和诊断药物居多(占52.38%)。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76.36%)。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49.09%)。结论医院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54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引发ADR的前8位药品、ADR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抗感染药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第2位;静脉滴注药引发的ADR占82.04%;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8.52%;ADR发生率最高的药品是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结论:应正确认识开展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监测和宣传力度,提高ADR报告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雪  蔡林  蒋帆  龚敏  石姗平  徐伟佳  张应辉 《中国药师》2012,15(9):1315-13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易发原因,为临床预防ADR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2011年上报的15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菌药居多,占40.76%;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占72.6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95%。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上报的211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涉及药品以抗病原微生物药居多,共101例,占47.2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居多,共187例,占87.20%;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多,共154例,占58.78%。结论:医务人员应深入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1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的181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1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相近;静脉滴注引起ADR最多,占95.58%;涉及药品64种;ADR主要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占60.77%,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1.00%;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51.03%。结论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规范临床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我院上报给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63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63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34.90%;由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最多,占32.2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占81.4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0.9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尤其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 141例ADR中,女性患者发生较多(652例,占57.14%);中老年人发生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48.32%和47.70%;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多,占52.4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上报的92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滴注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48%;抗生素及中成药则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的常见药物,分别占61.97%、17.3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药品不良反应常累及较多的器官,占46.74%。本组92例患者中转归56例,好转36例,无后遗病例和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10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8.8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比例最大,占70.19%;累及器官/系统方面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2.16%。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及静脉滴注用药是产生ADR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ADR高发生率品种的监管,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和特点,总结规律,减少患儿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某院2009年至2011年3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累及器官/系统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86.77%),其中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ADR185例,占比最大(58.73%),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282例,占77.69%。结论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应予重视,静脉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陈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74+176-174,176
目的了解本院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6月~2010年6月本院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报告,从ADR报告涉及的药品种类及给药途径、ADR累及的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ADR报告涉及的药品种类,前5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ADR主要累消化系统、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多,医生应高度重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3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上报的33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72.10%),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瘙痒、红肿,其次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70.91%)。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通报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51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报告类型、患者的基本情况、ADR临床表现及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ADR在数量和严重程度上较2010年均显著增加;联合用药引起的ADR显著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ADR所占比例最大;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用药部位;大部分ADR停药或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ADR监测,谨慎联合用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宋沧桑  王丽  赵方允 《中国药房》2012,(14):1317-13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治疗ADR导致的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4月收集的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ADR导致增加的费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56.68%,中药制剂引起的占29.0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55.45%;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1.71%。因ADR发生导致增加直接费用为平均每人259.33元;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平均为4.5d。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减少ADR造成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李家柱  王杰  程诗思  杨成明 《中国药房》2014,(46):4379-438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集到的292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2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59.6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分别占51.71%、43.49%;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微生物药,占72.9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7.6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