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戴立体定向头架定位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106例,采用反戴立体定向头架CT定位卵圆孔射频热凝毁损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结果 88例患者术后三叉神经疼痛消失,18例疼痛好转;术后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13例,面瘫1例。术后随访1年,复发12例。结论此方法弥补了传统经验穿刺射频损毁术定位不准的不足,其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脑立体定向CT定位卵圆孔在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反戴立体定向仪CT定位下行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有效率9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CT立体定向技术为定位穿刺靶点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57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结果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6.49%。结论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rainlab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及图像融合技术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甘油注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常规行MR扫描,头部安装Leksell立体定位头架后行CT扫描,将CT及MR图像输入Brainlab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直接定位半月神经节并确定穿刺路径。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无穿刺损伤所致并发症,术后疼痛立即消失,疗效优良率100%,术后面部感觉减退5例,均无特殊不适感。术后随访半年~1年,无继续服药患者及复发病例。结论立体定向图像融合技术能直接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并能对穿刺路径进行设定,结合术中电生理定位,确保能快速准确穿刺靶点,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或痫灶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T定位、导向下对76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立体定向多靶点射频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23±4.20)个月,癫痫不发作27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0例,无效8例,有效率89.47%;术后除早期暂时性并发症外,无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脑立体定向毁损术对痫灶泛发者的多核团毁损;对病灶很小,位置深的致痫灶直接毁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定位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在治疗癌性顽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结合CT导向定位方法,行双侧丘脑中央中核毁损对37例癌性顽痛患者进行止痛治疗。结果CT定位能精确的对阴性靶点进行定位。37例患者术后立即获得有效止痛,术后有10例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复发。结论CT定位立体定向中央中核毁损治疗癌症顽痛,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且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癌性顽痛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半月节立体定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附1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三维CT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三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 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三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三维CT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三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 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三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引导下,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行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术中电刺激验证靶点,而后进行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疼痛完全消失29例,疼痛减轻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8例,咀嚼力减弱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减少盲穿过程因深度或方向掌握不当产生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治疗后复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2年12月在我科接受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213例,其中复发病例15例,11经改变射频条件再次对其行射频毁损,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分析手术复发的原因及对策。结果11例患者再次射频毁损治疗,9例患者术后面部疼痛消失;2例术后一周内逐步缓解。另外4例行微血管减压治疗,术后面部疼痛均缓解,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面部麻木感,经积极治疗后逐步缓解。结论卵圆孔偏大、毁损温度低是导致射频热凝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责任血管持续压迫次之,术前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适当的射频条件可以减少手术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CT成像引导解剖定位方法。方法 16例三叉神经Ⅱ、Ⅲ支痛患者.按Hartel前入路法穿刺,行中颅窝底CT薄层扫描和三维成像重建,根据穿刺针和卵园孔在三维影像空间位置关系,调整穿刺针以到达要求的解剖定位,经射频电生理确认位置正确后,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的选择性热凝。综合分析扫描及后处理获取的CT定位像、CT分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影像、CT三维重建影像对穿刺针在卵园孔解剖定位上的作用。结果 100%穿刺成功,一般1~2次调整即可进入卵园孔到达解剖深度,结合电生理定位可精确做到选择性的毁损。CT定位像能够间接定位和测量,但无法直观显示射频针和卵园孔的空间关系,CT分层扫描可以观察确定穿刺针在卵园孔的相对位置关系,间接推算深度,但不直观和立体,多平面重建后可计算穿刺针进入卵园孔的的大致深度,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定位。CT三维重建后可准确测量穿刺针的深度和空间关系,直观立体,引导简捷,准确。结论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可准确地把握穿刺针进入卵园孔的深度,以此可作为解剖定位,直观立体。综合利用CT扫描获取各类图像能起到更佳的引导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12.
CT或MRI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CT或MRI引导立体定向对脑深部病变进行活检手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用CT或MRI引导的脑立体定向地605例脑深部病变进行活检以期获得病变的组织学诊断,其中男357例,女248例,年龄:2.5-78岁,平均37.7岁,用CT引导立体定向活检515例,用MRI引导的定向活检90例。结果:522例(86.28%)获得脑肿瘤的病理组织,39例(6.44%)为炎性病理组织,其他病理组织23例(2.4%),16例(2.65%)未能提供病理学诊断,阳性诊断率97.35%,并发症发生13例(2.47%),死亡2例,死亡率为0.33%,结论:采用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是一种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创伤轻微,死亡率极低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神经外科综合治疗位于视丘下部附近区域的囊性颅咽管瘤之方法。方法选择16例囊性或以囊性为主的颅咽管瘤,在CT介导立体定向内窥镜下切除部分囊壁或肿瘤实质,排除囊液减压后囊内置入Ommaya管,术后经反复抽吸囊液,并反复注入小剂量博来霉素30~40次。结果16例经治疗后视力、视野障碍明显好转,7例有颅内压增高者术后缓解。CT显示瘤腔缩小,无手术死亡,术后视丘下部功能紊乱反应轻。14例获随访2~3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该疗法安全、简便、有效,是采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段治疗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再出血和死亡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观察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和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试图探讨再出血的发生原因 ,评估该治疗方法。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了 4 8例血肿大于 35ml基底节区脑出血行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并与 83例前一年行保守治疗相同标准的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较保守组显著性高 ,而死亡率较保守组显著性低 (P <0 .0 5 ) ,手术组平均住院日显著性短 (P <0 .0 1)。结论 再出血是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流术的主要死亡原因 ,该手术可缩短病程 ,降低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为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应严格地掌握其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或MRI导向的立体定向手术切除中央区脑囊虫病灶的应用价值,总结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Leksell-G型立体定向仪,在CT或MRI导向下对25例中央区脑囊虫病灶,通过环钻开颅和显微外科技术摘除病灶。结果 25例脑囊虫病灶均能精确定位后完全切除,全组无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出现。结论 CT或MRI导向下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央区脑囊虫病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或MRI导向的立体定向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总结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采用Leksell-G型立体定向仪,在CT或MRI导向下对46例直径1.0~3.0cm的颅内小病灶定位,通过小骨窗开颅和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病灶.结果 46例颅内小病灶均精确定位,在直视或显微镜下全切除.全组无手术严重并发症及相关死亡.31例有癫痫症状患者术后24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发作次数显著减少.25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20例恢复正常,3例减轻,2例无改善.结论 CT或MRI导向下的立体定向手术为颅内小病灶的切除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安全、微侵袭且疗效较为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囊性、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囊内放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CT、MRI引导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囊性和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囊性和囊实性颅咽管瘤的囊性部分行CT、MRI引导立体定向囊腔内置入Ommaya,吸除囊液、注入胶体磷酸铬,对囊实性颅咽管瘤的实质部分行伽玛刀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排出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囊腔内放疗后6~84个月随访90例病人,CT及MRI扫描显示42例瘤腔持续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18例肿瘤显著缩小,症状持续改善;20例肿瘤无明显改变;复发10例,其中再手术6例;死亡7例。结论CT、MRI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立体定向引导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脑深部小肿瘤可能性。方法 采用F LFischerZD立体定向仪和SOMATOMPLUS4CT机作为立体定向引导系统 ,微创外科切除脑深部微小病灶 15例 ,其中垂体微腺瘤9例 ,颞、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 4例 ,尾状核星形细胞瘤 2例。手术时 ,由CT扫描确定病灶靶点 ,通过立体定向仪计算机软件计算靶点坐标 ,最后根据靶点坐标数据调整导向臂X、Y、Z ,由导针引导直至找到病灶。结果  15病灶均顺利找到和切除 ,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立体定向引导微创外科手术切除脑深部微小病灶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15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头部3D-CT薄层连续平扫,并将影像资料导入SteahhStation Tria Plus手术导航系统,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确认患侧卵圆孔作为靶点,在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卵圆孔穿刺,并行电生理测试,再次确认靶点的位置无误后,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穿刺成功,射频热凝术后,患者原有的面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67±0.47,术后VAS评分为0.22±0.57,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和疗效显著的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CT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89年10月~2001年11月入院治疗的脑血肿患者1020例,应用CJF型和Fischer2D型立体定向仪于CT导引下施行脑血肿抽吸治疗。根据CT扫描图像直接测算出脑血肿靶点的X,Y,Z轴坐标,标出靶点位置、抽吸针的行径和进针深度,确保抽吸针到达预定的靶点。1020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血肿618例、丘脑血肿160例、脑叶血肿182例、小脑血肿6例、脑干血肿40例和脑室出血14例。结果686例患者血肿抽吸量>80%,248例为50%~80%,72例<50%,14例因血肿未液化难以抽出积血。手术后再次出血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17%。1020例中存活835例(81.9%),死亡185例(18.1%)。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预后。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价标准,在随访的819例中1~2级者450例(54.9%),3级者196例(23.9%),4级者131例(16.0%),5级者42例(5.1%)。结论CT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精确和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