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9mTc—MIBI心肌显像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心肌显像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地34例DCM患者和14例以心衰为突出表现的其它心脏增大患者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34例DMC患者表现左室重度扩大者32例(占94%),其中72%(23/32)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右室扩大,心肌出现多节段花斑样改变者占85%;6例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的右室扩大;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RHD)鹗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经临床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后3~15年间超声随访的结果,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室隔、心肌厚度逐渐变薄,心腔扩大,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为探讨肥厚型心肌病能否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现将肥厚型心肌病超声首次检查与复查所见的主要测值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99mTc-MIBI门控心肌显像同时检测左心室放射性缩短分数(RFS)评估DCM病人在口服培哚普利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状态。采用门控心肌显像计算左前斜45度位心室腔内间隔至侧壁水平长度和后壁至心尖垂直长度,计算左心室整体RFS值并同步进行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与LVEF进行比较分析。23例DCM治疗前基础RFS为16.57%,治疗后为21.39%,有显著性增加(t=2.01,P〈0.01),LVEF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探讨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发生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经心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HCM或DCM且同期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均依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管腔狭窄≤50%)及冠心病组(管腔狭窄>50%),比较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3组间临床及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心脏磁共振检查符合各类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共681例,其中219例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相关检查,包括HCM 126例、DCM 78例、其他类型心肌病15例。H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1.7%(40/126)、21.4%(27/126),与DCM患者[分别为30.8%(24/78)、17.9%(14/7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与DCM冠心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2.6±9.8)岁、(60.1±7.2)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59.3±9.5)岁、(58.5±8.8)岁,均分别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的(49.5±11.0)岁、(49.3±12.9)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肥胖)的HCM和DCM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70.4%(19/27)、71.4%(10/14)。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示,除HCM患者冠心病组左心室每搏输出量低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50.4±21.1)mL vs(64.6±22.9)mL、(64.1±27.1)mL,P均<0.05]外,其他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肌内纤维化检出率及左心室功能参数在HCM和DCM患者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CM和DCM患者均可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磁共振检查可以用于诊断心肌病,特别是对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采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技术评价2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和1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纤维化的价值,研究初始T1值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显示初始T1值在HCM组、DCM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 318.4±44.7)、(1 353.7±56.9)、(1 267.0 ±24.3)ms...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室肌不均匀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心脏房室腔扩大 ,伴EF降低 ,临床上以充血性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病 ,5年生存率为 4 0 %~ 5 0 %。此二类心肌病病情复杂 ,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且又棘手的问题 ,同时对我们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总结了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4 7例原发性肥厚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4 7例 ,男 2 8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5 4.17岁 ,住院时间最长 4 5d ,最少 7d ,平均住院日 2 6d。2 …  相似文献   

7.
8.
徐军  李运有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10):621-622
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错义突变的研究徐军,李运有,张寄南,马文珠,王敬良近年来,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突变是心肌疾病研究的焦点之一,有研究认为βMHC基因中的点突变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的重要发病原因[1]。本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6例原发性心肌病病人(HCMl3例,DCM43例)及53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型。结果:DCM组ACE基因型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值比分别为4.16,2.65。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关,DD基因型可能是DCM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的彩超诊断游宇光叶军凌月蓉陈卫华(附属医院B超室赣州341000)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心肌疾病,临床上因缺乏特征性表现给诊断带来困难。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为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方法。现将我院经彩...  相似文献   

11.
刘明江  蔡力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9,30(11):1708-1710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5例确诊心肌病患者,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成扩张型心肌病组(25例)和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同时完成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CAG)检查。观察^99mTc-MIBI在心肌的分布情况,分析病损心肌、病变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所有55例患者,心肌灌注显像都^99mTc-MIBI放射性分布异常:DCM组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2例(8%),均匀减低14例(56%),不均匀减低3例(12%),花斑样改变6例(24%);ICM组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29例(96.67%),均匀减低1例(3.33%)。冠脉造影检查:DCM组仅1例(4%)发现冠脉异常,但狭窄程度〈50%,ICM组30例(100%)都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50%);②以核素^99mTc-MIBI在心肌不均匀减低和/或花斑样分布为标准,MPI诊断DCM的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为95.6%,以核素^99mTc-MIBI在心肌呈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分布为标准,MPI诊断ICM的敏感性是96.7%,特异性是92%。结论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的这种特征性分布,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冠脉造影有很好的相关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朱海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3-155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探讨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武威市人民医院5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6名受试者(对照组)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观察胸前导联最大QRS波群振幅、各导联ST段水平、T波形态和振幅。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的T波倒置并伴ST段下移以及左室高电压现象:心前导联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振幅在不同导联上变化明显,都超过正常值;在ST段上,分别表现在V3~V6和Ⅱ、Ⅲ、aVF下移;且有42例V3~V6T波倒置,其中,36例倒置T波深达10~16mm。结论心电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有心肌病的患者及早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本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对35例心肌梗塞患进行^99mTC-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间隔24h后行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断层显像。静息心肌显像有103个节段心肌灌注异常,硝酸甘油入心肌显像有56个节段心肌灌注明显改善,表明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对判定心肌存活具有明显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肥厚型心肌病遗传规律;探讨彩色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DT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家系调查。对肥厚型心肌病人用DTI测定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测定二尖辩环、左室后壁、心尖部及空间隔运动速度。结果该家系4代68人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8例,其中梗阻性3例,非梗阻性5例。心肌舒张功能指标:MVRDEV、LVPWENDV、LVPWEXDV、LVPWMDV、APMDV显著降低,反映收缩功能指标部分降低。结论肥厚型心肌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TI对该病的诊断及了解心脏功能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彩云  罗勤 《中原医刊》1996,23(9):17-18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体会胡彩云,罗勤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手段,误诊率较高。在基层医院更易误诊。本文就我院1990~1995年收治此病4例,在此报告并就误诊原因加以扼要讨论。例1:男,46岁。于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DCM的诊断标准:(1)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55cm;(2)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和/或左心室缩短速率(FS)<25%;(3)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2.7cm/m2,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LVEDd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即预测值的2倍SD+5%.临床上主要以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依据,X线胸片、心脏同位素、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有助于诊断,核磁共振检查对于一些心脏局限性肥厚的患者具有确诊意义.诊断DCM时需排除:高血压、冠心病、酒精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系统性疾病、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和神经肌肉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18.
蒙英英  马振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8):104-107+16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7年9月确诊的76例肥厚型心肌病及76例健康人群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其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左室舒张末径(LVIDd)、左室收缩末径(LVISd)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房前后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心律失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性较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以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结论超声心动图操作简便且无创伤,可以快速地对肥厚型心肌病做出诊断及分型,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快速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肌病 (ICM )为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缺血引起的以心肌广泛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左心系统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与扩张型心肌病 (DCM )在临床和超声心动图 (UCG)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鉴别诊断有时常较困难。本文对 2 8例ICM和36例DCM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UCG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探讨UCG对两者鉴别诊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ICM组 2 8例患者为我院 1994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住院病人 ,符合ICM的有关诊断标准[1] 。其中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4 3~ 80a ,平均65.1a。同期DCM…  相似文献   

20.
血尿酸水平增高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正明  彭俊  高世龙 《浙江医学》2011,33(6):825-826,832
目的 探讨血尿酸(UA)水平增高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4例DCM患者和90例冠心病(CAD)患者,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U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UA增高阳性率,并评价UA增高对DCM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DCM患者血UA增高阳性率较CAD患者明显增高(51.56% vs 20%,P< 0.01).UA增高对所有患者中DCM的诊断敏感性为64.7%,特异性为70%;对伴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DCM的诊断灵敏性为90.9%,特异性为22.6%;对无严重心衰患者中DCM的诊断灵敏性为30.0%,特异性为83.6%.结论 DCM患者血UA增高率较CAD患者明显增高,UA增高对伴严重心力衰竭的DCM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